历史故事:皇帝李世民也头疼

2022-6-25 17:27| 发布者: xnb6bprvyk| 查看: 1715|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无法平息的储位之争

历史中皇上的家事甚至比国事更难处理,李世民究竟面对棘手问题,他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原创拆书:
宛转调停,颇费心机  
李世民对自己的姐妹也颇有情义。比如他曾特意设计调和了丹阳公主与驸马薛万彻的矛盾。
  丹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十五女,是李世民的异母妹妹,下嫁给了大将薛万彻。薛万彻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与哥哥薛万均都是隋朝降将,入唐后征战四方,当了车骑将军,曾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做事。薛万彻为人忠直,玄武门之变时,他率领东宫士兵与李世民的将士力战,一度杀到了秦王府。直到尉迟恭拿着太子李建成的脑袋给他看,他才大哭着放下兵器,逃到终南山躲起来。后来,李世民多次让人捧着诏书前去免罪招归,他才从终南山出来。薛万彻在李世民手下带兵打仗,也是忠心耿耿,苦战不屈,立下了不少战功。贞观三年(629),他跟随李靖打败突厥的颉利可汗,后来又打败薛延陀。李世民对他极其信任,所以将妹妹丹阳公主下嫁给他。
  薛万彻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下了战场却是一个粗犷的武人。丹阳公主出身高贵,受过良好教育,可是薛万彻却粗俗不堪,在社交场合谈吐举止十分不雅,令丹阳公主感到羞愧无比。婚后好几个月,丹阳公主都不与薛万彻同席。
  李世民听说了此事不禁大笑,于是想出一计调和这对夫妻的矛盾。他设了酒宴,把所有的驸马都召过来宴饮。并让其他的驸马与薛万彻从容交谈,意态恭敬。在酒席上,李世民故意要与薛万彻握槊比手力,说:“谁输了就把佩刀送给对方。”李世民装作用尽力气,全力拉槊,然后又故意输给薛万彻。李世民当场将所佩御刀解下送给薛驸马。皇亲国戚们一齐大声喝彩,薛万彻大出风头。公主一看,高兴极了,回去的时候,与丈夫同车而行。
  从此事倒可以看出丹阳公主极其敬仰兄长李世民,李世民的一把佩刀便令她找回尊严,使她愿意接纳与自己修养大不相同的薛万彻。当然李世民也对得起丹阳公主的敬仰,如此煞费苦心地安排一出戏。这也是出于对妹妹的一片呵护之情吧。
 
 恨铁不成钢  

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子。承乾,是他出生地承乾宫的名字,含有继承大业的意思。李承乾生于武德二年(619)。这一年,李世民还在外面打仗,李承乾出生后就一直跟在爷爷李渊身边。他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被立为太子,这一年李承乾八岁,由于天资聪敏,李世民对其十分喜爱,请了才学品德最好的老师悉心教授太子。起初李承乾也表现良好,等李承乾年纪稍大一点,李世民出游时,就让太子监国,他也不负父望,处理事务井井有条。按理说,有父母的爱护栽培,有老师的严格教导,自身也足够聪明,这样发展下去,李承乾继承大统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也令李世民的苦心尽废。
  李承乾成年后好歌舞美色,四处狎游,不务正业。不过他害怕父亲知道,不敢暴露行迹。而且他伪装得极好。每次临朝视事,他都满口忠孝仁义,退朝后,就与那些宵小之徒玩得不亦乐乎。
  李承乾的脚有残疾,行走困难,而他的弟弟李泰才华出众,为当时之人所称誉,于是李世民渐渐地偏爱李泰。这样,李承乾不大安心了,他害怕自己被废,对李泰又忌又恨。偏偏李泰也自负才能,暗中怀了夺位之志。于是李泰与太子各树朋党,相互攻诘挑衅。
  太常寺有一个十多岁的乐伎,长得秀美多姿,能歌善舞。李承乾十分喜爱,就把他收到自己帐下,给他取名“称心”。此事不知怎么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大怒,立即派人把“称心”抓走杀掉,并将与此事牵连的几个仆人也全都杀掉。李承乾认定此事是李泰告密所致,遂对其恨之入骨。
  之后,李承乾的言行举止并没有回到国家未来领导人的轨道上来,恰恰相反,他更像一个问题少年,不断与李世民对着干。可能他对“称心”是真心爱慕。毕竟,他从小被当作政治领袖培养,听到的大道理虽多,得到的家庭温暖却很少。与“称心”之间的欢爱恐怕是真的令他痴迷。“称心”被杀以后,李承乾干脆称病,几个月都不上朝,在东宫单独空出一间房子,塑了“称心”的像,两旁列了人偶车马,让宫人早晚前去祭奠。李承乾自己也常常到这里徘徊哭泣。
  “称心”死后,李承乾开始破罐子破摔。他常常命奴仆数十百人专门学习伎乐,梳胡人的椎形发髻,剪彩帛为舞衣,歌舞鼓乐,通宵达旦,声闻于外。这段时间,正好是于志宁、孔颖达受诏辅导太子,于志宁作了《谏苑》二十卷来规劝太子,孔颖达也天天劝说不停。李世民知道于志宁和孔颖达的辛苦后,给予二人厚赏,却对李承乾无可奈何。李世民对儿子李承乾越来越疏远。
  不久,于志宁母亲去世,他便回乡丁忧。李承乾派人跟到于志宁家中去暗杀他。两名刺客到了于志宁家,发现于志宁为母亲守孝,睡在破席上,头枕着土块。刺客深受感动,没忍心下手就回去了。可是,李承乾并没有回心转意,又派了几个刺客去杀魏王李泰,结果也没成功。后来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欲逼宫谋反,此事被齐王李祐谋反案牵连出来,李世民就召李承乾问讯。查明之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到黔州,李元昌被赐自尽,其余人被诛杀。但太子身边的辅臣,包括其师令狐德棻、张玄素等人皆被李世民赦免。贞观十九年(645),年仅二十六岁的李承乾死于流放地。消息传来,李世民十分伤感,罢朝一天,以国公之礼安葬了他。
  回想李承乾幼年时,深受祖父、父母恩宠,处处鲜花烈焰,前程一片光明。可是最终结局却如此不堪,究竟是谁之过呢?难道富贵之家出荡子,帝王之家也一样吗?可惜李世民一片心血,尽付流水!
  
无法平息的储位之争  

如果说李承乾被废在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那么可同情的是,他的谋反之举其实有自卫的成分。
  李承乾蓄养优伶被李世民训斥后,面临着极大的困境:魏王李泰争宠,甚至要争夺储君之位。李泰才华横溢,与吴王李恪齐名,但李恪是庶出,李泰却是长孙皇后所生。李承乾自己不成器,李世民又处处给予李泰优厚的待遇,把他留在身边,时时监督观察。李承乾被废后,据说李世民曾对李泰暗中许诺,要把皇位传给他。这时,李承乾倒是不笨,他明知自己已经回天无术,但出于对李泰多年的怨恨和仇视,只讲了一句话,就把李世民册封李泰之心彻底粉碎了。他说:“我本来贵为太子,还有什么可求的?李泰一直算计我,我只是与朝臣一起谋求自保罢了。是别有用心的人把我带到谋反之路上去了。现在父皇要是立李泰为太子,正好落到他的算计之中。”
  李承乾相当了解自己的父亲,这话果然令李世民大为头疼。他反复掂量:如果立了李泰,说明储君之位可以通过阴谋得来。而且立了李泰,李承乾和李治恐怕都不能活命。如果立晋王李治,他仁慈懦弱,两个哥哥反而都可以安然无恙。于是李世民下决心立李治为太子,将李泰降封为东莱郡王,李泰在高宗永徽三年(652)病逝,年仅三十二岁。
  储位之争实际上还牵连另一个人——吴王李恪。李恪的母亲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他继承了隋唐两代皇帝的血统,出身非常高贵。而且,李恪文武双全,才华出众,深得李世民喜爱。李世民常对大臣们说,诸子之中,最像自己的就是李恪。本来李恪并无争夺储位之心,也无争储之行,后来却因父亲的易储之心而大祸临头。
  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之后,又担心太子仁懦,不能担当重任,他密召长孙无忌,对他说:“你劝我立李治,可是李治太懦弱,恐怕守不住社稷!吴王李恪英明神武,做事果断,最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与李世民力争。李世民说:“你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才不愿立他?”事实上,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长孙无忌不愿立李治以外的人,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长孙皇后所生三子,长子李承乾被废,次子李泰被放,现在只剩下李治了。长孙无忌说:“李治仁厚,这才是真正的守成之主。何况立储的事情至关重要,怎么可以换来换去?”于是李世民就没再坚持。
  正因为李世民曾一度想立李恪,李恪在朝中又有相当高的声望,这给李恪带来了灭顶之灾。长孙无忌对吴王李恪心怀恐惧,忌恨不已。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在奉诏调查房遗爱谋反案时,诬谄李恪,将李恪冤杀,以“绝天下望”。长孙无忌冤杀李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若是李世民地下有知,该情何以堪!当初在命吴王李恪去齐州任都督时,李世民就对侍臣讲:“我们也是父子,怎么会不想经常见面呢?但一国与一家不同,必须要按规矩来。藩王去自己的领地,可以趁早断绝他们觊觎储位之心。我百年之后,希望他们兄弟之间不会发生自相残杀之事。”可是,一切还是发生了!
  据说李恪临死前曾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不久将他族灭!”已得储位的被废而遭流放,谋储位没谋上的也被流放,无才也无心当皇帝的却当上了。有才但无心当皇帝的,却被诬以谋反之罪杀害——这又是何道理呢?#皇上##身为帝国储君,唐代的皇太子为何变成高危群体?##历史真相官#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二十六史精选故事243、司马炎坐享其成当皇帝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12:23 , Processed in 0.23444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