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平生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养生文化

2022-6-25 04:04| 发布者: uku6d793d66vj7| 查看: 1628|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远古时代是中医养生文化的萌芽期,我们的先人在艰苦的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易经》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医养生文化的源头。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众多的学说和流派,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统一局面形成,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医疗水平和养生保健水平有较大提升,中医养生文化也顺理成章地初步形成了。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后世医家、养生家及众多学者,经过不懈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文化的内涵,逐渐使其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闪闪发光。
中医养生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迁延数千年,深深地烙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记。中医养生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养生萌生、成长的土壤。从文化形态看,中医养生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化学,以及诗歌、辞赋、绘画、雕塑、音乐等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养生文化在其理论构建之初,便借助了传统的元气论、阴阳观、五行观等哲学范畴,这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技术角度看,养生用药的制剂常常需要借助炼丹术这一传统化学的成果,中医的运气学说自然离不开天文、历法乃至数学的支持,这也可以从历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学术的表达方式看,中医养生文化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众多形式。中医养生文化的语言表达,至今仍带有古代汉语的特征,文辞古雅,行文简练,讲究声律与修辞,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事实证明,中医养生文化吸收与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发展动力,也是中医养生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易经》《河图洛书》等体现的宇宙观、整体观、变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黄帝内经》把中国文化应用于认识人体健康领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和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形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其诊治疾病的过程,体现了深刻的整体思维、辨证思维,这种思想,体现在中医养生学中,就是辨证施养。可以说,历代中医养生名著的问世与中医养生重要理论的形成,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先进理念的结果。
下面,我们从几个具体的侧面,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影响。





烟雨平生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养生文化
1.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 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源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生命与健康的认知,以及据此而发明的养生方法等,凝聚着中国人独有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感,蕴涵着中国人一直持守的思维模式与生命哲学。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引入,构建了中医养生理论的框架,把自然、社会和人统统纳入这个结构之中。可以说,中医养生文化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后,就开始超越经验直观,跨入理性思维的领域,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扩张、吸收、发展,具有了哲理化的鲜明特征。以阴阳五行作为生命和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认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的中医养生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是有关生命与健康的认知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本理念和《易经》等阐述的理论相通。《易经》的理论,体现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它的天地人三者关系等理论,为中医养生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对后世养生理论影响深远的儒、释、道、医、杂等各家学说均根源于此。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一方面奠定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又直接构成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概念,如肾阴、肾阳、脾气、肝火等。实际上,中医养生文化的理念一直便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





烟雨平生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养生文化
2.道家文化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 首先,道家的精、气、神理论为中医养生文化所接受。道家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根本,万物的生成与毁灭都是气的凝聚或消散的结果。《黄帝内经》提出精、气、神是人的“三宝”,就是借鉴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和概念,中医养生气功学更把精、气、神作为理论基础。其次,道家的顺自然、尚安静等重要思想为中医养生文化所吸收。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璞归真”,主张“清静无为”,要求人的思想安静、清闲、少欲、精神内守。再次,道家的修炼方法为中医养生文化所采用。道家的炼丹术对中医养生内容的充实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尤其是道家创立的修炼方法,如“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等的修炼主张,对中医养生文化贡献巨大。有人认为,是道家开启了中医养生的大门。





烟雨平生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养生文化

3.儒家文化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文化 第一,儒家的“中庸”理念,为中医养生文化借鉴吸收,成为其核心理念。《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董仲舒认为,“欲恶度礼,动静顺性,喜怒正于中,忧惧反之正”,“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这些思想明确体现在中医养生文化中,《黄帝内经》就说“智者之养生也……和喜怒而安居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养生延命录》云:“能中和者,必久寿”。第二,儒家从伦理道德角度养生保健的主张,成为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要求人们把履践伦理道德作为完善人生自我的目的,孔子提出“仁者寿”,大仁者必长寿,认为“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中医养生把这种养生观融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认为修行道德既是自我人格完善的途径,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下一篇:“形与神俱,尽终天年”之道——中医养生保健简易方法(下篇)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18:49 , Processed in 0.349789 second(s), 6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