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费|老年人消费当心这些“坑”

2022-6-19 15:21| 发布者: sg6d03qrgi| 查看: 2083|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老年人由于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忽悠、欺骗的对象。为保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本报综合十大涉老消费陷阱,为老年人亮起消费警示灯。

案例一:燃气公司强搭燃气险

夏先生投诉称其在申报天燃气安装时,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强制要求消费者先购买燃气险300元,否则不予安装燃气设备。夏先生被迫交费后,燃气公司还不给开具发票或收据。

【点评】

公用服务领域强制搭售行为不仅损害众多消费者权益,且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案例二:保健品功效夸大

杭州市某食品商行工作人员向与会的20余名老年消费者介绍福康牌牛初乳粉胶囊保健食品,称该产品成分具有“抗过敏、抵御寄生虫感染”等作用。

【点评】

购买保健品之前要仔细查看生产企业及经营者经营资质、产品合格证等。如果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要保留证据,及时投诉举报。

案例三:预售足浴卡退款难

某足浴公司在互联网平台销售1300元的包年卡,宣称凭该卡可以365天不限次数的在宁波各足浴店享受免费足浴。消费者实际使用时却总被店家以当日名额已用完为由拒绝预约。

【点评】

预付式消费要量力而行,避免一次性高额充值;缴费前要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发现违法行为、经营异常,及时投诉、举报。

案例四:珠宝店洗脑式推销

60岁的陈女士在商场购物时被某珠宝店内几名店员洗脑式推销,最后,陈女士共支付20万元,整个交易过程无合同及签字确认。陈女士回家后深感不对劲,要求珠宝店退款遭拒。

【点评】

老年消费者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轻信经营者的口头承诺。不贪图小利,不冲动消费。发现权益受损,注意保留证据,及时投诉维权。

案例五:高收益理财成泡影

67岁丁先生于2017年认购了某商业保理公司产品610万元,合同约定该产品期限为1年,300万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5%。该产品到期后未按约定兑付认购款项和利息。

【点评】

老年人要提高金融知识储备以及风险意识和维权能力,不要被高收益冲昏头脑。金融机构也要从适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出发,推出真正适老需求的产品。

案例六:社区团购“霸王条款”

消费者在一社区团购APP购买货品,商家未在约定时间内发出货品,等待一段时间,仍迟迟未收到货品,申请退款遭拒,被告知“下单超出七天的订单不予退款,只能赔偿3元代金券”。

【点评】

目前,平台经济头部企业在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发展迅速,平台企业在制定平台规则时应尊重平台商家及消费者等合法权益。

案例七:何为“法定节假日”

张女士在网上购买了某酒店团购优惠券,准备在中秋节小长假期间使用,但商家表示9月19日属于法定节假日不能使用,张女士则认为只有9月21日中秋节当日才属于法定节假日。

【点评】

有消费者遭遇类似情况,可先查询相关规定,再比对商家的解释,判定其是否对自身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案例八:医美机构虚假宣传

邹女士认为自己下睑皮肤松弛,来到北京某医美机构进行了修复术。术后,出现双侧下睑局部凹陷等症状。六次修复无改善。邹某认为该医美机构的修复手术对其造成了损害。

【点评】

将消费型医疗美容纠纷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范围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既能对医美机构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有利于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案例九:幸运转盘套路深

消费者谈先生在某土特产店购买了一包笋干,扫了商品外包装二维码后出现幸运转盘,宣称充值19.9元返50元话费,但根据提示付款19.9元,后既无法兑换奖品又不能退款。

【点评】

当前,部分经营者以幸运转盘为幌子,发布虚假优惠信息吸引消费者充值抽奖。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切勿踩坑。

案例十:手机莫名购买保险

任先生在使用手机浏览网站时,弹出一个“保险”窗口,莫名被扣了395.5元。该APP首页规则中表明该保险首保年龄限制在0-80周岁,续保才能超出80周岁。而任某被扣钱时是2020年12月,其身份证显示当时已满81周岁。

【点评】

使用手机时如有弹出的窗口一定要查看清楚,不要盲目点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做人做事故事篇(之二十三):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父母

下一篇:睢县农信联社:持续优化老年群体金融服务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16:29 , Processed in 0.235204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