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苏东坡,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一生

2022-6-19 04:24| 发布者: g2cccqjpbw| 查看: 1927|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苏轼从幼年开始就承受良好的家教,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至和元年(1054年)娶妻王弗,(王弗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十六岁,嫁给苏轼。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理,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说略微知道,有“幕后听言”的故事。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





王弗画像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二十一岁,父亲苏洵带着他和他十九岁的弟弟苏辙从西蜀出发,沿着长江向东去,在嘉佑二年(1057年)到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兄弟二人从此开始了政治生涯。



刑赏忠厚之至论
正当这时,苏轼的母亲突然病故,此后归乡给母亲守孝直到嘉祐五年;
嘉祐五年(1060年),再至京师,此时苏轼苏辙已有官职,但没去,由欧阳修推荐参加次年的“制科”考试;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大理评事是一种阶官,表示官员级别的高低,不是实际官职,为正八品。凤翔府判官才是苏轼的实际官职)。在宋朝,凤翔府隶属于秦凤路,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陕西省的宝鸡市。判官是知府的副职,颇有实权。放到现在,苏轼的第一份官职相当于宝鸡市的常务副市长。苏轼在官场的起点还是非常高的。
嘉祐八年(1063年),苏轼在凤翔任职(仕宦生涯第一站),这年宋仁宗去世,侄子宋英宗继位,改元治平;治平元年(1064年),苏轼任直史馆;
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丧妻;治平三年(1066),苏洵去世,二苏回乡守孝;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去世,宋神宗继位,改元熙宁;守孝至熙宁元年(1068年),同年娶妻王闰之(王弗的堂妹,陪伴苏东坡经历了宦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的二十五年间,先后历经“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







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守完孝回到东京,就碰上了王安石变法,各种原因,苏轼站了旧党,成为了神宗支持的新党的对立面;
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苏轼被迫离开朝廷赴任杭州通判,从西蜀移至江南,他在凤翔的时候觉得凤翔的秃山浊水比不上故乡,但在杭州觉得这“好湖山”是故乡没有的;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任密州知州;
熙宁八年(1075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近四十。正月二十日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那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病逝,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他是把自己那一缕思念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栉风沐雨,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侯在妻子身旁,十年后,苏轼为亡妻写下了那首令所有人摧心扼腕、肝肠寸断的词;
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任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因为公务繁忙,一直没有机会和弟弟见面,万家团圆的时刻,他想起五年没有见面的弟弟,心中非常感慨,这个中秋之夜喝了很多酒,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任徐州知州,在地方上执行新党的政策,就不爽,在诗中宣泄,引起了新党的注意。正好这时候王安石罢相,宋神宗改元元丰,亲自主持政局,那苏轼看起来就像是骂皇帝了;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转任湖州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至京,拘于御史台,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才结案出狱。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被陷害关在御史台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才逃过一劫。案件判决结果将苏轼贬到了黄州;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由此而起。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贬谪之地黄州
,奉诏赴汝州就。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元丰八年(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
六月接到登州(山东蓬莱)知州的任命,恢复了他在乌台诗案之前的官位;
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
元祐元年(1086年)三月,
苏轼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太皇太后说,如此迅速的复起,是遵循了神宗皇帝遗愿(十岁的儿子宋哲宗(赵煦)继位,母亲高氏临朝听政。高氏和神宗留下的新党大臣(蔡确、章惇、韩缜)发生冲突;
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及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再次赴任杭州担任知
。1089年7月到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员20万民工,大面积清除淤泥,没有汽车运输,全凭人力,东坡就决定把淤泥铸成一条近三公里的长堤,并建了“锁澜桥”、“望山桥”、“跨虹桥”等六座拱桥,桥下湖水相通,杭州人称之为”苏堤“,苏东坡用多余的淤泥建造了一条苏堤,并在堤上造了桥,种上了柳树,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对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

元祐六年(1091年),离杭归朝,
但不久又因政见不合,被调任颍州知州;
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苏轼任扬州知州,同年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
任定州知州,九月太皇太后高氏一死,在“旧党“包围下长大的宋哲宗亲政后召回新党,要恢复神宗“新法“;同年丧妻;
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宋哲宗“更化“政策改为”绍述“政策,对元祐党人第一次大规模贬谪,苏轼被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十月贬居惠州;
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61岁,他在惠州买地,准备造家终老于此;
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第二次对元祐党人的大规模贬谪,这一批里没有贬苏轼,但到闰二月,把他贬到了今海南琼州,住在儋州,属于当时可以贬的最南边,
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古代海南岛是极其落后,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
苏轼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讲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



东坡书院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政局再次逆转,
二月,苏轼被调廉州安置;四月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苏轼得以渡海北返。走的时候苏轼也说自己其实是海南人,四海为家的苏轼在何种逆境中都可以找到一种生活的平衡;
四月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常州宜兴,是苏轼生命旅程的终点,但到临终前才返回。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唐宋八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潇湘竹石图


纵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
苏轼一生政途大起大落,被陷害是他遭到贬谪的重要原因,被陷害的原因,脱离不了他的诗文作品,因为苏东坡总是固执的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反对,即使如此,他仍不畏惧,不屈服,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
从政四十年,历任八个州的太守,每到一地,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一任为官,造福万民,即使仕途屡次不顺,但为官清㾾..... 为后人所敬仰!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康熙 杜甫 韩熙载…… 50余位历史名人国博露脸儿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15:30 , Processed in 0.234989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