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谢教授学方言,好韵味

2022-6-15 06:01| 发布者: uns3ffxtz3vusl| 查看: 2018|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扣瓢·洒家

“扣瓢”为湘方言的通用词;“洒家”是“扣瓢”在益阳话里的近义词。

扣,《说文》:“扣,牵马也。”牵马是最本初的含义,后来这个字引申有套住、捆绑、留住、扣除、扣子等意思。益阳用得较多的是“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比如“把筲箕扣在桌上”。

花鼓戏《讨学钱》里,张先生收的礼物没有保管好,全坏了,“吃又不能吃,尝又不能尝,只好端起往外扣哪,只好端起往外扣哪。”其中的“扣”,是往外往下倾倒。

湘方言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扣(kuāng)瓢”。其中的“扣”就是“口朝下”的意思。瓢,是舀水的工具。将瓢扣下,装的水会全部倒出来。因此,“扣瓢”有失误、坏事的意思,非常形象。

张先生唱的“扣”,一声。“将筲箕扣在桌上”,“扣”是四声。“将门扣拢来”的“扣”,可以读四声,也可以读五声。“你不要将门扣得咯大的声音”的“扣”,甚至读成三声。可知在方言里,这个“扣”字,读时的情绪会影响声调。

还有一个词叫“扣(三声)眼”,不是扣扣子的眼,而是表示完成计划。因为农业社会的栽种,先要挖眼,完了再将“眼”填上,且要不多也不少。于是将所挖的“眼”全部填上(即扣上),引申为事情完成。只是如今较少单用“扣眼”,更多情况下是用“扣不得眼”来表示计划完不成、了不得难。如老板投资亏了,可以说“他(的项目)扣不得眼哒!”

读过《水浒》的人都记得鲁智深常自称“洒家”。据考,五代宋初人自称的“洒家”就是“余家”。明·杨慎《转注古音略》说:“余,音蛇,人姓……今俗书作佘”。近人章太炎所撰《新方言》在《释言》篇中云:“明朝北方人自称洒家,洒即余也。”“余”为古时的自称之一,“洒家”犹称“我家”“我侬(老人)家”“老子”,是一种自大的自称。据《水浒》的描述,自称“洒家”者有一种放浪不羁的作派。故《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太守喝骂鲁智深说:“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

益阳话里的“洒家”与《水浒》应无关联。“洒”本指水洒到地上,引申为谷、米、豆等洒到地上,收不起来或难得收拾起来。“家”白读为gā,此类用法里“家”被轻读,实词虚用,大致相当普通话的“了”,表示事情的完成。如“吃家饭哒”“回家哒”“去家哒”“咯本书我读家哒”“那个事搞家哒”等等。“洒家哒”就是“洒(到地上)了”。这个词在益阳口语里用得非常多,意思与“扣瓢”相近,语气较轻。只是文字读到表示“了”的这种“家”,要想到它的实词虚用,不然会读不通。

如遇意外的严重事故,如淹死了人、车祸等,益阳人感叹“洒家哒!”,其时的表情也会非常严重、夸张。“扣瓢”会用于嘲笑别人,“洒家”不那样用。

擦菜

《山乡巨变》:(邓秀梅)“我喜欢吃你们的擦菜子,擦芋荷叶子,酸酸的,很送饭。”

用坛子保存、制作蔬菜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分为干、湿两种。干菜,益阳人叫擦菜(子),湘西叫外婆菜,江、浙、闽、粤等地域也叫梅干菜。湿的坛子菜就是泡菜,益阳人叫浸坛子(菜)、浸水。益阳叫擦菜是因为制作过程中有擦的工序:晒得要干未干的蔬菜要揉一遍再进坛子收藏,这样味道更香。旧时,蔬菜都是自给自足,蔬菜旺节都要制作坛子菜,以备淡季食用。洞庭湖区的擦菜一般指萝卜上面的叶和茎所做的,至于其他菜做的,还会在前面加修饰语,如“白菜擦菜子”等。

辣椒除了做成“剁辣椒”(也叫坛子辣椒),还做成“扑辣椒”。先将新鲜辣椒以开水焯(chāo,益阳音liáo)一下,晒干后就是白色的。因而,也有人叫白辣椒。为什么叫“扑辣椒”呢?扑是倒扣、覆盖的意思。制作干菜,既可以进坛子保鲜,也可以将已经擦好的干菜装到墖(tà)里,把口封严,再将墖倒扣在地上保存。这大概是“扑”的来意。除了扑辣椒,还有扑豆角、扑芋荷子、扑扁豆等。益阳饭店里以坛子菜合成一道名菜,叫“三扑”。“三”指多种,并不一定实指3种。

脶·螺

脶(luó),《玉篇》:“手理也”。《广韵》:“手指文也”。“脶”就是指纹。

《山乡巨变》:(盛学文)“老李,当心打破了箩呵。”此处的“箩”应写为“脶”。

指尖一节内侧的纹路,人们很早就发现每个人都不同,且有多种组合,并因此而成为相学研究的对象。呈圆形的谓“螺”,呈不规则形状的谓“筲箕”(北方称簸箕)。民间相士会根据十个指头螺与筲箕的多少来判断命运。有一种说法:“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织棉布,五螺六螺穷得苦,七螺八螺住瓦屋,九螺一筲箕,骑马上阶矶。”怎么没有讲到“十个螺”的呢?据说十个全螺者为皇帝命,民间不敢讲。当然,这不过是迷信说法,并不可信。

螺与脶虽然同音,但含义不同。

逮·踩

逮,《说文》:“逮,及也。”本义:赶上。引申为到。再引申为抓捕。益阳音读为dei(五声)。普通话的e音,益阳读a的多,是一种语言现象,如姐、假、爷、爹、借、扯……而“逮”字,普通话读a,而益阳话读e,这是我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益阳话的“逮”可以表示大口吃、放肆吃、猛咬的意思,如“还逮一口”“他咯只人好逮得咧!”“被蛇逮咖一口”“逮得”指吃得多、食量大。吃得多的人往往力量大,能力强,如果他们欺负人,也讲成“吃住”“逮住”。如“吃住我算么子角色,有狠去跟领导叫板啦!”“你莫逮住我,我不怕你!”

原来讲过“潐”字,有穷、穷人的含义。欺负穷人、弱者、可怜人,叫“踩潐”。如“他不是么子好人,专门踩别个的潐。你要离他远一点。”

踩,益阳话有欺负、打压的意思。与“踩”相反的是“抬”。如“他刚刚来,你们要抬他,千万踩不得啊!”“抬”白读为“德”,如“咯块石头好重,两个人都德不起”“大家一德起他,他都不晓得自家姓么子打。”这种“德”,写成字就是“抬”。后一处“德”,有表扬、奉承的意思。益阳人还将欺负人、难相处讲成“鸡爪”,即“像鸡那样以爪子待人”,如“你莫一天到晚鸡爪他”“那个人有蛮鸡爪”。



旧时乡下有句俗话:“养崽不学艺,挑脱箢箕系”。说儿子要学技术才好谋生,不至于呆做挑土这种苦活。其中的“系”读为jǐ,就是箢箕上的系子。

系、係、繫,原来是三个字,简化后都写为“系”。普通话有两个读音:名词读xì,动词读jì。益阳话“系”的读音与普通话并不完全对应。

凡是系上绳索,用于提、挂的,益阳都叫“系”(字典上叫“系子”),除了上面提到的箢箕系,还有篮子系、箩筐系、包壶系、尿桶系等。这个意思的“系”,普通话读xì,益阳读为jǐ。

过去插田,人退着插,前面插出的若干行禾苗,所形成的长方形片,益阳人称为“系”,一系两系三系……湖区的田大,一天下来,一个劳动力所插的田可以上亩。这个“系”普通话读xì,就是银河系、中文系的“系”,意为一个系统、体系,而益阳人读为jǐ。普通话里许多字当名词与动词用时,读音不同,而方言里可能混读,不足为怪。

普通话读jì的“系”,当动词,意为打结、扣,对这一用法益阳倒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益阳人说“系鞋带”“系扣子”“你把裤子系紧点,会垮!”只是有的人会读成jí,二声了。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辟谣:7个养生误区,你以为的养身,反而伤害身体,很多人还在做

下一篇:儿子手上的螺纹数和爸爸一样,这是遗传吗?网友:命运还遗传?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15:01 , Processed in 0.211135 second(s), 5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