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奠定孩子美好人生——双减之后的家庭教育

2021-11-1 05: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63| 评论: 3



【康红舒专栏】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奠定孩子美好人生
——双减之后的家庭教育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什么是双减

今年7月24日,国家出台了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政策——双减。双减政策规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中明确提出,一是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二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中的各种乱象。
政策一出,家长一片哗然。有拍手叫好的,可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惊慌不安的。因为在大家一边诟病各种补习班一边又在习惯不停地给孩子找补习班的节奏中,突然教培没了,孩子补习班上不了。



点击图片阅读双减政策

那双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先看看双减的具体内容:
1、针对课外机构的“三限”、“三严”
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
三严:严格内容行为、严格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
2、针对校内教育的“三管”、“三提”
三管: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
三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由此可以得出,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就是,通过教育管控的手段,让不同的受教育者找到适合并擅长的领域,从事相关的工作,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情;而其顶层设计就是让教育回归学校,让质量回归课堂,让责任回归教师,让学生分层分流。
可以说,双减从本质上说,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二、双减前后家长的焦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从独生子女政策开始),中国的家长开始为孩子的教育焦虑起来,而且焦虑程度越来越严重。
一是因为学校和社会唯分数论好坏,以应试论成败;二是校外教培如雨后春笋开始出现。于是家长为自己孩子的成绩而忧虑发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报班而着急。这正如近期出现的一个很火的词语,叫教育的内卷。就好比如在影院观影,第一排站起来了,紧跟着第二排,第三排……都会相继站起来,这就是带动效应,但后面的并不知道第一排为什么站起来。
其实这种内卷现象,透视的却是一种家长深层次的教育焦虑。表面上看是因为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成绩,以及家长竞相报班,实质上是源自于家长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因为自身不太具备教育孩子的一种水平和能力,甚至不懂得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从而产生的一种严重的焦虑。
有一位家长网友这样说:“双减给了我躺平的理由,但是没有给我躺平的勇气。因为前路不明朗,我也不知道假如今天我不跟风了,我的孩子将来会是怎么样?如果我的孩子没有补习班上了,他的未来前途不确定,我会不会后悔?”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都不可能拿自己孩子的将来做赌注。但凡有点能力的家长,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紧跟不掉队。都会使出全力,在这样的一个教育大潮当中,随着大流,跟着其它家长往前跑,这就产生教育内卷现象。
双减之后呢?学科培训机构没有了,孩子不用报各种补习班了,家长不用花费这笔费用,也不用陪着孩子上课了,所有孩子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家长是否就不焦虑了呢?其实不然。
在双减之前,家长拼命盯着自己的孩子成绩,不断地比着别人家的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把希望寄托在外面的补习班上。但孩子的成绩又总不如意,补习班的费用越来越多,焦虑感始终笼罩在家长身上。双减之后,补习班没了,孩子回归学校教育,家长好像一下子找不到着力点,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同样产生了极大的焦虑。
焦虑的对象是自己孩子,焦虑的原因是孩子成绩不够优秀,焦虑的根本是自己好像无能为力。



三、双减后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那么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家长该如何来应对孩子教育呢?其实家长朋友不用过于着急,既要重视,更要冷静,先理清面对双减之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双减是为了让教育回归学校,把时间还给孩子和家庭。那么家长就不要过于去操心孩子的成绩,不要去做教师的事情,补习班没了,大家都不用去补习,孩子学习由教师来教授,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家长的事情,那就是打好孩子的根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思想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只要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了,有了良好的内因,孩子就会健康生活,主动学习,孩子一切都会越来越优秀。
打个比方,要建造一座房子,你认为什么最重要,是结构,外观,材料,还是装修?大家肯定都知道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要打好房子的地基。是的,如果地基不牢,修建最漂亮的房子随时都有可能断裂或者倒塌的危险。培养孩子就如同培植一棵小树苗,你要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首先我们要选好土壤,挖深树坑,最重要是要把树苗扶正,把土压实,然后适当地施以浇水、打枝、施肥、除虫,等到树苗长起来,我们基本上就不用去过度管理了,因为树苗的长势基本成型,它会以最好的姿势长成最好的样子。
培养好习惯就是打好地基,就是育好苗。
但是如果家长面对双减,面对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让孩子自由野蛮生长,或者任由自己的脾气乱管一气,就有可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后果。
可以说,双减之前,就是补习班盛行的时候,我们拼的是父母的硬实力,就是拿钱报班;而双减之后,开始拼的是父母的软实力,就是我们要具备一定的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未来孩子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家庭教育里。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有一位父亲这样说过:“在我的生命当中,不一定会后悔我们曾经做过什么,但我一定会后悔我没有做过什么”。而教育孩子一定是父母一生的事业,不能有半点荒废和松懈。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经不起等待的,第一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第二是父欲教而为时晚。到那个时候,不管你的事业多么成功,也会后悔不及。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由此看来,真正能影响人一生的是幼小时期形成的一些习惯,而这就是双减之后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家庭教育。
那么,家长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1、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特性。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包括身体、心理和行为。家长不要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是要愉悦地面对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去了解孩子的身心、性情和兴趣,通过孩子的言行去发现孩子的天性、禀赋。
2、多陪伴孩子,蹲下身子与他交往。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很重要的人,在孩子幼小时期,要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伴,并蹲下身子和他交往,给他父母的爱和平等的尊重,让孩子信任和亲近你。
3、做好习惯的示范和榜样。孩子天生就会模仿,通过父母来学习。家长要知道当孩子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不再可以随意随性了,而是要在孩子面前做好一个家长的示范,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好榜样。家长怎么样,孩子一定会怎么样,这是世上最好的教育。
4、耐心引导,让孩子做好自己,慢慢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行为和学习。
5、家长不断鼓励,不断坚持培养,一直到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父母回归家长角色的本位

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主要负责思想和习惯教育,学校主要负责学识教育,社会主要负责做人做事的教育。
在双减之前,往往家长是错位的,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负责作业完成和题目讲解,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把书本重新进行教授,在操心忙累中看不到希望,但又在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好。
一是自己不专业。社会本有分工,学校有专业的教师来教学,教育孩子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二是经常这样做孩子就有依赖思想,上课就可能不认真听讲,做题也不会认真思考,等待你来讲解和完成。三是占用了大量了家庭和孩子时间,既让孩子没有自己的玩耍时间,也没有父母和孩子一起的时间,孩子失去天性,家庭失去亲密。
为什么你要不断地操心,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努力?从根本上还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主动的意愿和态度。
所以,双减之后,作为家长,要明确和回归自己的家长角色,做好孩子的养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给孩子奠基,不越位,不错位,也不失位,才是明智的家长。
回归家长本位,从小给孩子打好良好的习惯基础,那么,这样的习惯就会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并让孩子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康红舒(1974——),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本文为康红舒校长原创投稿)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笔记展示

下一篇:有一大批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养成之后有助于一个人延年益寿—4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05:00 , Processed in 0.218874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