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考略

2022-6-1 13:04| 发布者: g2cccqjpbw| 查看: 2983|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文|齐榕



刘备(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涿郡涿县(今属河北省)人。 东汉末年,曾“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公元221年在四川建立蜀汉王朝,死后谥号“昭烈帝”。本文对刘备在平原这段历史作一粗浅考略。

据史载刘备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有120多个儿子,最早封侯的有5个,其中有一个叫刘贞的,是刘备这一支的先祖。刘贞在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16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在向皇帝缴纳的黄金中作假被查出,失去了侯爵,于是世代成为涿县人。刘备的祖父刘雄曾经做过东郡范县令,他的父亲刘弘也做过县乡的小官吏,年纪不大就去世。

刘备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只得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艰苦的生活使他受到磨难和锻炼。他身高七尺五寸(约合现在1.73米),两只胳膊很长,手能垂到膝盖,两只耳朵很大,自己环顾左右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他的性格少年老成,平时很少讲话,喜怒从不挂在脸上。虽然他处境困难,从小却有很远大的志向,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他坚信终有一天能够摆脱贫困,干出一番大事业。他的家乡涿县楼桑村,在他家房舍的东南角有一棵大桑树,有五丈余高,从远处看就像上面盖着华盖的小车一样。来来往往的人都感觉很奇怪,都说这不是一棵平凡的树,这家可能会出贵人。当时有一个风水先生叫李定云的从此路过,驻足观望,他断言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曾经和本族的小朋友一起在大树下玩耍,他对大家说,我长大后一定会乘羽葆盖车。刘备的叔父刘子敬赶紧捂住刘备的嘴,对他说:“可不能乱讲这一类的话,这是要抄斩满门的呀!”十五岁那年,刘备在母亲的催促和张罗下,又得到同宗刘元起的资助,和公孙瓒等人一起,拜东汉当时著名的大儒学家、原九江太守卢植为师。刘备平日里最喜欢的是玩狗马,听音乐和美衣服一类的事,对读书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一期间,他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比他年长的公孙瓒,成为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刘备喜欢和善接近他人,所以,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有作为的青年人。

东汉末,汉灵帝刘宏于公元168年即位,号建宁元年。此时的朝廷已是朝政腐败,群臣倾轧,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终于在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黄巾起义。“苍天当死、黄巾当立”。矛头直指东汉统治者。被农民起义吓破了胆的东汉王朝,在朝中封官许愿,调兵遣将,镇压黄巾起义。朝中大臣借机笼络自己的势力。各州郡诸侯,以镇压黄巾为名,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拓展自己的地盘。郡县摩擦,诸侯混战时有发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治背景下,刘备抱着“匡扶汉室”的政治抱负,在乡里募兵买马,招贤纳士。当时,中山国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正在涿郡一带从事贩马活动,他们对农民起义非常害怕,见刘备很有组织能力,就捐了很多钱财,让他纠合起一支队伍,跟随校尉邹靖镇压黄巾军。刘备经过37年的奋斗,终于在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汉王朝。称帝三年后去世,谥号昭烈帝。

在刘备早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这就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先后五年左右时间。初平元年(190年),刘备投奔已做了汉中郎将的公孙瓒。公孙瓒以刘备为别部司马,“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刘备从河北涿州起兵屡建军功,到领平原相,是他前十年奋斗的结果,是他从 “布衣白身”到跻身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在平原,他除霸安民,扶助农桑、发展商贾,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和”思想。可以说平原是刘备走向全国,创立霸业,实现“匡扶汉室”政治抱负的发祥地。



(一)

山东省平原县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时为齐国西境之下邑,据史籍记载: “齐地,虚、危之分野也。东有淄川、东莱、琅琊、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以南,渤海之高乐、高城、重合、阳信,西有济南、平原,皆齐分也。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荝,汤时逄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诗·风》齐国是也。”由此可见,平原在上古时代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繁衍的地方。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实现了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以平原邑置平原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而且,无论建制怎样变动县名始终未改。

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朝后,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并存的地方政权结构,自汉高祖置平原郡后,平原又多次成为王子的封地,平原郡、平原国交替存在达1113年,其中,郡(国)治所在平原的时间延续了七百七十多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26,文、景各6,武帝28,昭帝1,讫于孝平,凡郡国130,县邑1314,道32,侯国241,地东西9320里,南北13368里,提封田14513,6450顷,其10252,8889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记:“平原郡,高帝置。莽曰河平。属青州。户154387,口664543。县十九:平原,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平当以为鬲津。莽曰河平亭。高唐,桑钦言漯水所出。重丘,平昌,侯国。羽,莽曰羽贞。般,莽曰分明。乐陵,都尉治。莽曰美阳。祝阿,莽曰安成。瑗,莽曰东顺亭。阿阳,漯阴,莽曰翼成。朸,莽曰张乡。富平,侯国。莽曰乐安亭。安德、合阳,侯国。莽曰宜乡。楼虚,侯国。龙额,侯国。莽曰清乡。安,侯国。”《后汉书》卷三十二《郡国四》记载:“青州: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平原郡(高帝置。雒阳北1300里)九城,户155588,口1002658。平原、高唐湿水出。般 鬲侯国。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祝阿春秋时曰祝柯。有野井亭。乐陵 湿阴 安德侯国。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又载:“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未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从以上这些历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平原历史上很早就是政治经济比较发达集中的地方。特别是自秦设县、汉设郡以来,平原已成为黄河以北地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如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平原在修县志时,当时的平原县知事刘思诚在为本县志写的《后序》中所说:“平原为郡,昔日一大都会,与青州河朔悬衡胜。”“无论于龙门兰台何若,而以絜于当实不虚之指财有贤者,莫为加悬金不能赞矣。”大清国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平原时写的《过平原》一诗中也有“大都龙门务辞工”之句,也把平原称为历史上的大都。因此,我们认为,在汉朝平原作为一个郡国,应该是一个大都会。是黄河以北地区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二)汉朝平原郡的治所在平原县。汉朝时的平原县城并不在现址,而是在平原城西南30里的现在王庙镇张官店村东南。志书中都有记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州地区修建引黄工程开挖沉沙池时,曾挖出旧城的部分遗址。现在尚有部分城墙遗址可见。据县志载平原县现在的县城是北齐天宝年间(公元551年)由张官店旧址迁来现址的。我们说汉朝平原郡的治所在平原县主要依据以下两点考虑:(1)《后汉书·地理志》中称:“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从现在我们查阅到的资料看,《汉书》、《后汉书》的地理志、郡国志所记载平原时,首县都是平原,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平原县就是平原郡的治所。(2)《汉书》地理志所记载:“平原,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水经注·河水》记载:“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城北首受大河故渎,亦通谓之笃马河。”《河书·地理志》载:“平原县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者也。”史书所载笃马河与现在的平原的笃马河状况相符。笃马河,又称洪沟河,属马颊河水系,现源于平原王庙镇堤下赵村引黄总干渠的串涵,向东北方向沿林庄,经前曹的河东于庄、田庄、鸣鸡店入王凤楼,穿过赵王河汇流于德惠新河入海,在平原县境内30.25公里,流域面积169.37平方公里,是平原县境东部的主要排灌河道。现笃马河与古笃马河的地理位置与流向相符。

总之,我们之所以这样大篇幅的引证《汉书》、《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有关平原的记载,目的就是说明,在秦汉、三国时期,平原是一个经济政治比较发达的一个地区,在全中国是一个有影响的地方。刘备在平原为令、相,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受到各路诸侯的注意,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二)

由于平原 (郡)是汉朝和三国时期的一大都会,因此,这一时期的各路诸侯反复争夺,并且把自己的亲信放在平原任职。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的袁绍曾派他的儿子袁谭驻扎平原,后被曹操破城赶走。曹操称魏王后把他的儿子曹植封为平原侯,曹丕称帝后,把儿子曹睿封为平原王,曹睿即位后为魏国第二位皇帝魏明帝,足可见平原的地位在当时举足轻重。东汉末年的刘备,虽是布衣白身,但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最重要的是他和公孙瓒“同师事卢植”,有早年的同窗之谊,加上在数次战斗中有战功,特别是磐河大战中刘、关、张兄弟三人救过公孙瓒的命,因此,公孙瓒非常器重刘备,先后表奏朝廷封刘备为别部司马,“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时的刘备已经有了相当的势力。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对刘备早年的记载中说:“初平元年(190年),黄巾军攻下高唐县,刘备投奔已经做了汉中郎将的公孙瓒。当时天下大乱,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公孙瓒以刘备为别部司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抗冀州刺史袁绍的进攻,数立战功,先后被提升为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南)县令、平原国相。”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初平元年,曹操发矫诏给各路诸侯,山东(函谷关以东)的各州郡全部起兵讨伐董卓,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此时,刘备已经当上了平原县令,随公孙瓒一起参加诸侯会盟讨伐董卓。因此,刘备试守平原令的时间,最晚应该在初平元年(190年)的春季。关于如何理解“试守”,有些不同的说法。最常见的就是“代理”的意思。如按这种理解,刘备“试守平原令”就是代理平原县令。这似乎不合常情。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是非常重视官阶、官品的,官员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在汉朝对官员的管理是实行举荐制度的。由各州郡把有才能的人推荐给朝廷,供朝廷选拔任用。同时朝廷对诸侯王的子女也直接进行封赏。刘备虽然是因为“布衣白身”,但在战斗中立过大功,又有同学公孙瓒的推荐,所以,他才能“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在汉朝一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秩一千石至六百石”,不足一万户的设县长,“秩六百石至四百石”。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 丞”负责文秘、典狱、诉讼,“尉”负责军事、捕盗。同时还规定,官吏任用时高级官员任低级职务的称“行”,低级官员任高职的称“守”,官阶比实任职低两品以下的称“试”。因为平原县是郡治所在地,是个超过万户的大县,刘备虽当过其他小县的县尉、县长,但到平原县当县令属于重用提拔,因此,刘备“试守平原令”应该属低级官员任高职的,所以称“试守”,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就是破格任职。

刘备“后领平原相”,时间应在初平二年十月(公元191年)。据《后汉书》记:“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月……于是,公孙瓒自行任命部将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全部更换了各郡县的长官。”据《资治通鉴》载:“初平二年……瓒又自署其将帅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又悉改置郡、县守、令。”又据《汉晋春秋》(东晋习凿齿撰)记:“初平二年,公孙瓒以刘玄德领平原相。”当时,由于公孙瓒大败袁绍,掌管“青、幽、冀、兖”四州,所以他为扩大巩固自己的领域,自行任命了自己的部下担任了这些州、郡、县的官员,并且全部更换了所有郡县的守令。平原郡当时是一个郡国,按照汉朝的规定“皇子封王,其郡为国”。从汉景帝开始,诸侯王不得治国,所封诸侯王国不得设丞相而改设国相,“如郡太守,秩二千石。”据《后汉书·八五·章帝八子传》记载:“平原怀王胜,和帝长子也,不载母氏,有痼疾,延平六年封立,八年薨,葬于京师,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宠子得为平原王,奉胜后,是为哀王,得立六年毙。无子,永宁元年,太后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帝废之,国除。”平原是刘胜怀王的封地,设郡为国。因此,设国相而不设郡守。据《资治通鉴》载:中平元年,公元(18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未做过官的士人荀爽、陈华、韩融、申屠蟠入朝任职。又派人到荀爽的家乡去任命他为平原国相,荀爽赴任途中走到苑陵,又被任命为光禄勋。荀爽到任办公三天,又升任司空。从他被征召到升任三公,一共九十三天。从这一段历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东汉末年平原郡仍然是一个郡国,设有国相一职,因荀爽未到任而空缺。所以,公孙瓒封刘备为平原相,而不是郡守。公孙瓒当时的职务是汉中郎将,又兼有四州之地,因此,他封刘备为他的别部司马兼任平原国相。在汉朝的官职中,司马属武职,主兵。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就是说刘备被封的别部司马,是当时州一级的军事官员,属地方武装。但级别较高,而郡属州管,刘备实际上是公孙瓒的别部司马兼平原国相。按照封建社会朝廷官员的规定,只有高级官员兼任较低级别职务的曰“领”,那么刘备“后领平原相”就不难理解了。

(三)

刘备虽说是汉室中山靖王的后代,由于他被封为亭侯的先辈,在交纳贡金时弄虚作假,被皇帝查出而被剥夺了爵位,到他祖父、父亲一代,只做过一些地方官吏;特别是他父亲早亡,家道中落,他实际上已沦落到东汉社会的平民。在客观上,他对民间的疾苦应该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刘备在平原做了县令、国相之后是非常同情百姓。同时,刘备又心存“匡扶汉室”之大志,从15岁起就和公孙瓒师从东汉大儒原九江太守卢植,懂得了许多为官之道,怎奈他喜怒不形于色,但他的内心世界似一团烈火,因此,在平原任职之中,初步形成了“人和”和“恤民”的思想基础,他惩恶除霸、教化子民、安定社会,扶助农桑、发展经济,做了一些顺应历史发展的事情,为平原的老百姓在战乱之中求得了一个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平原经济的发展也使刘备武装了自己。“重整旧日气象(《三国志·先主传》语)”就是最好的说明。

刘备在平原为令、相之时,已经亲身经历了近十年的战争,他深深懂得人才的重要,处处表现出“以人为本”求贤若渴的思想。这是刘备“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家涿县起兵时,全凭关羽张飞相佐,又有有见识的巨商资助才得以招兵买马。在平原“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资治通鉴》)”在平原至今流传着刘关张在现三唐乡桃园站“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此事县志中多有记载,纪念“桃园三结义”的“三义庙”遗址尚存。在磐河大战时,刘备在公孙瓒处见到常山小将赵云(字子龙),垂爱有加,千方百计说服公孙瓒,把赵云留在自己身边。“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资治通鉴》)”直到后来,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的这种“人和”思想是以一贯之、逐步成熟的。在平原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故事,称赞刘备宽厚待人。遇难处,就求教于人而且态度诚恳,因此,深受百姓、士人同情和帮助。

刘备的“人和”思想还表现在“和群”上,他十分重视争取民心,打好群众基础。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刘备做平原国相时,平原辖九个县。以百万之众的父母官,能做到“客不忍刺”的程度,可见刘备当时在老百姓中的威望是很高的。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备应徐州陶谦之请,领兵前去救应,平原百姓恋恋不舍,当时刘备存兵千余人,而随他的队伍前往的多达四千人。因此,我们可以说刘备在平原虽然只有五年左右时间,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人和”治天下的思想。

刘备在平原非常注重恤民。据《中国通史》记载:“(刘备)先后被提升为平原(今山东平原南)县令,平原国相。其时,战事频仍,天下饥馑。刘备矢志功名,乐善好施,他经常与那些地位比他低的士人同席而坐,同桌而食,交结了一批能够推心置腹的朋友。”在平原县旧志书中记有“初拜平原相,劳思日已深”的佳句。尽管陈寿在写《三国志》时,由于蜀汉的文字档案缺失,因而对刘备早年的活动记载很少,但刘备在平原百姓中的口碑却很多,许多关于他“扶奖农桑、发展商贾”的故事代代相传,都以民间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至今。这些传说故事都传颂着刘备为官清廉,怜恤百姓疾苦,重视发展经济,公平诉讼,稳定社会秩序,现在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刘备去世以后,平原的百姓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地方桃园站修建了“三义庙”供奉“刘关张”。不仅百姓祭祀,历朝历代凡来平原做官的,第一件事也都到“三义庙”祭拜。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为了祭祀方便,便把“三义庙”由桃园站移到县城南郭,重修三义庙,而桃园站百姓便把“三义庙”改为 “关帝庙”。后来的平原德州的知县、知州多有称颂刘备和桃园兄弟的诗词歌赋留在《县志》中。

刘备在平原的这段历史,成为平原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下一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思想完全瓦解,村里离婚比结婚还多,为啥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0 07:54 , Processed in 0.21212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