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厂如何继续创业|字节跳动创业者故事

2021-10-22 05: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14| 评论: 10



老邓两年多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管理着数百人的团队,他判断视频会议将成为企业应用市场的蓝海,于是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高管职位,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准备放手一博。


2014年秋,刚刚结束留学的Ming,在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敲开了一家创投公司的大门,这位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想从久经沙场的投资人那里找到一个答案。


加入字节跳动一年后,前端工程师尼奥所属的部门面临分拆重组,一种复杂的情绪捶打在他心里,迷茫中夹着不甘。他反问自己:「工作中还有什么需求没能被市场解决」,创建一个内部云服务平台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在那一刻,他们命运的指针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创业。


在字节跳动,创业是许多人的共同经历,即便来到了大公司,创业的激情与理想依然在他们的身体里流动,进入大厂依然可以完成未尽的创业梦想。因为在这里,保持初心,不怕困难,坚韧自驱是大家的共同信念,所以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获得始终向上的生命力。


今天,字节君与你分享三个创业者的故事。


01








2021年春节刚过,老邓简单收拾了行李,与家人告别。他即将加入字节跳动的飞书团队,开启往返于北京与厦门的双城生活。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个多次创业者的再次成功「上岸」。被字节跳动收购的消息传开之后,老邓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朋友的道贺和祝福。但他心里清楚,即便被收购,创业一旦开始,就很难踩下刹车。


他带着一个创业时没有完成的目标,来到字节跳动重新开始。


时间回到2019年初,老邓当时还是美团企业平台的负责人,负责过各种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就他观察,企业远程协作办公将会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当时,不管是企业微信还是钉钉主打的都是套件。老邓判断,套件的市场推广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单品的切入如果能做好,会加快推广速度。


「这事可以做」,再次创业的念头像一束火苗,在老邓的心里燃烧起来,这让他坐立难安。他迅速提出了离职,找到了曾经的伙伴,拉起新的队伍。


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的「蓝猫微会」诞生了。


视频会议的风口比老邓预计得来得更快、更猛。2020年2月3日,疫情爆发后复工的第一天,刚过9点,大量的客户同时涌入,「蓝猫微会」的在线人数峰值每一分钟都被刷新,很快服务器就撑不住了。第二天、第三天……几乎天天如此。


小公司的资源劣势在突然爆发的市场面前成为了最大的短板。当时「蓝猫微会」人手有限,服务器全部依赖「人肉」部署。所有人三班倒,硬是扛了下来。凭着这股韧劲,「蓝猫微会」拿下了一些大客户。但是客户体量越大,到后期服务器的压力也越大。


谁知就在这时,「腾讯会议」开始铺天盖地的推广,迅速抢占市场。对任何初创企业来说,正面撞上巨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是在对方擅长的领域。


嗅觉敏锐的投资人立马找到老邓商量对策。老邓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出售公司。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当时「蓝猫微会」的各项数据仍在上升。老邓心里却很笃定,「好比眼前就有一座山,再往前也就只能走三步了,是不是要把这三步走完,意义不大。」


但老邓并没有放弃做出一个引领行业的视频会议产品的想法。当飞书抛来「橄榄枝」的时候,他很快被打动了。


「之前我们只有15 个研发,而飞书的研发资源是我们的很多倍。」大平台的资源以及内部的创业文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飞书视频会议的愿景也是要助力企业信息化,这与老邓在「蓝猫微会」时的目标不谋而合,此外,飞书致力于提供云+端的会议解决方案,强调开放性,在老邓看来这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他认为在「蓝猫微会」阶段没有完成的事情,依托字节跳动的平台可以一试。


如今老邓还是像创业时那样经常去拜访客户,「客户至上」是创业经历给他的「烙印」。「服务不好客户,我们就死掉了。」他说,每一个在创业的生存边缘上挣扎过的人才能懂得「客户」两个字背后的紧要与迫切。


老邓说,做2B的业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不该离客户太远,否则就容易陷入对产品功能的自嗨当中,失去客户视角。有时,他会拉上研发人员和产品经理一同参加客户的会议。


「我想让他们看到,销售团队约到一些关键决策者有多艰难;而因为某个功能不ready,销售同学在客户面前又有多窘迫。」


现在的老依然每天焦虑,甚至比自己创业时更甚。这让他时刻对产品效果延迟满足,对外界的肯定「保持警惕」,也让他不断敦促自己要拿出更好的产品。


有一次,针对一款内部产品的测试结果显示,它在软件性能上超过了大多数竞品。团队为此感到鼓舞,而老邓却陷入思考,「一个还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它不可能比发布了两三年甚至五年的产品更好,因为没有经历过市场检验。」


在老邓的坚持下,团队展开了一次更完整的测试,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前的结论是在一个并不常见的场景下产生的,而放到常见的使用场景中,一些指标远称不上令人满意。


为了修复这个问题,老邓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很大的技术改造,依然赶上了时间紧迫的交付日。「这么大的技术调整能用这么短时间完成,放在小的创业公司不可想象。所以只要我们专注于做好事情,将优秀的人充分调用起来,爆发出的战斗力是惊人的。」


在老邓看来,创业会成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它不会因为平台的大小而发生质变。「从一个初级的产品形态开始,如何去设定市场化的手段,如何协同产研关系,这是创业的核心任务,无论在大平台还是创业公司,没有本质区别。」


在他心里,当看到自己的产品不断地迭代,逐步趋近于心里那个完美的产品形态,看到公司稳步向前,就是每一个创业者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02







站在一家明星创投基金创始人办公室的门前,Ming手心沁出了汗,但他没有迟疑,一把推开门走了进去。此时距离他从伦敦落地北京还不到24小时。


那是2014年,互联网创业的风潮在国内正盛,Ming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海外的offer,加入中关村的创业大军。


Ming想做一个技术人员的推荐平台,因为程序员是一个高度被需要的群体,但是信息与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一直存在。他很快拿到了融资。2014 年 11 月「稀土」上线。几个月后,一个让开发者交流技术的子版块「掘金」展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Ming决定把重心转移到「掘金」上来。


这是一个技术版的「今日头条」——「掘金」通过算法将内容分发给技术内容阅读者,之后又逐步加入了投稿、原创的模式,慢慢聚拢了一批技术内容的创作者和爱好者。到了 2017 年 3 月,每月独立访问用户数量超过 350 万人。期间,一位用户在社区中分析某流媒体公司数据造假的文章,一度让「掘金」社区被更多圈外人知晓。


然而,潮水总是在改变方向,2018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悄然来临。


在当时的形势下,裁员是唯一的出路,但这个计划在Ming心里盘旋了很久,却怎么都说不出口。他看似在等待转机,其实是一种逃避。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明显——粗暴简单的管理方式失效了,他需要一些可循的科学方法,但又有一种无处着力的无力感。


对Ming而言,彼时的「掘金」就像一艘正在失去动力的船,而他作为舵手一时间也束手无策。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管理者,那种挫败感是很复杂的,它不是那种单纯地觉得「我好失败」,而是失败于一种不自知当中。


一直煎熬到当年的11月,Ming不得不宣布了决定——把 50 人的团队压缩到 17 人。说完,Ming当着所有人的面哭了,这是他创业以来为数不多的落泪瞬间。


裁员之后,Ming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不擅长跑的人,因为脱水而感到心力被严重透支,甚至不敢去想公司下一步该怎么走。


低迷的状态持续了 3 个月,直到有一天公司的账上突然收到了一万块钱。一位上海的「掘金」用户留下了一句简单而真挚的话:「想让你们活得好点,你们应该活得好点。」


那一瞬间Ming想通了:「掘金」依然对一些人有价值,当自己无法运营好它的时候,就应该让更合适的人来做。


2019 年春节前,他开始对外释放「愿意被收购」的信号。陆续,收购方主动找上门来,其中就包括字节跳动。


在与收购方的接洽中,Ming目标清晰:让平台能够继续发展,也希望自己和团队能进入一个有活力的组织。


进入字节跳动之后,Ming负责过多个项目。尽管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创业者,但他反而对创业公司内的沟通和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何塑造一个团队,并创造与之相匹配的沟通氛围,以前我在这件事情上做得远远不够,现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当你变得坦诚的时候,世界都变得简单了,不光在字节工作,我生活中也欢快了很多。」


在字节跳动,有很多优秀的 leader 作为参考,也有完善的HR辅助体系,Ming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诸如裁员这样的团队调整固然很难,但也不应该逃避。无论是在制定目标、确定团队责任还是在人员调整上,怎样做对实现整体目标有帮助,就要不加犹豫地去做。


在Ming眼里,之前由本能驱动的创业,开始进入一个更规范的模式。在「掘金」时期,业务上他经常不自觉地以个人好恶来下决策,但是到了字节跳动,他明白了只有把自己放得足够小,才能有更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且,让Ming庆幸的是,掌控感也没有丢失,相比之前反而有了更多支持。「内部的授权很完善,想做什么事情,只要合理,就会给你资源让你去干。」这是Ming眼中的继续创业,他笃信即便进入大厂,「始终创业」都是最不该丢弃的精神,因为它能让一个组织保持向上的生命力。


现在Ming偶尔读到别人的创业故事,他觉得真正的创业只有经历者才懂。真实的创业者是一点点的绚丽,加上大多数的无奈和妥协。绚丽会带来一点点成就感,是稍纵即逝的欢快。但是对于痛苦的共鸣,只有经历者才能知道。


「我很感激创业过程给我人生带来的充实的感受,不是单纯的好或坏,是一种复杂而沉重的时间的礼物。」


03







尼奥是「85 后」,在他读大学时候,扎克伯格创办的 Facbook 开始创造一种新的社交生活,谷歌正在用算法和技术改变搜索。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也已然到来,四大门户网站风头正劲,高中生李想辍学创办了泡泡网。


被这样的风潮影响,尼奥形容那种感觉,像盗梦空间里的故事一样,「创业的理念就突然被植入到了自己的梦里。」


在互联网行业经过一番历练之后,2014年,尼奥成为了一家互联网券商的第 5 号员工,负责前端技术。像是一场真正创业前的实战训练,这段经历让尼奥第一次直面了创业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2016年初,云服务市场欣欣向荣,他再也按耐不住,想要独立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尼奥瞄准了基于云服务的 SaaS 软件的商业机会。其中一个项目是是「餐厅智能化解决方案」,为餐厅提供包含软硬件端的线上点菜的全套解决方案。


然而,溃败是从地推开始的。线下推广和尼奥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对于饭店来说,能决策的人一般不在店里,打电话过去总是被认为是骚扰电话。而且餐厅总是很忙,人来人往,开市前顶多聊四、五家店。」


各方面的成本都比尼奥想象的要高得多,而在亲身创业之前,这些细节是他没有考虑过的。现在他回想起来,表面上是被地推难住,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对市场的理解不够——对当时的餐饮行业来说,精细化运营还不是刚需。


尼奥果断终止,「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经过这一次「实战」,他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和推进问题的能力没达标。


2017 年 3 月,尼奥选择加入字节跳动。这是一段新的开始,他希望能在这家公司找到一个使命中驱动的事情,投入全部去做。并且他也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真正的创业者思维就是发现问题,产品化地解决问题,再到实现商业化的思维路径,光有工程和产品能力是不够的。


可就在尼奥加入一年之后,他的业务团队解散,人员面临分拆重组。他有些不甘心这样随波逐流,他想找到更有挑战的事情。「比如说内部创业?」心里有一个声音这样发问。


尼奥也深知,想要在内部获得支持,一定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我就沉下心来想,做工程师这么多年,工作中有哪些痛点和问题。」


还真让尼奥想到了一个:在云服务产品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程序员们为什么不能直接打开一个网址就开始工作?


「把研发的所有流程都串起来,工具都放在云上运行,并且要保证使用便捷简单。」一个产品的初级形态在尼奥脑海里慢慢变得清晰。


尼奥做好产品计划书,找到自己的leader阐述了理念和规划,之后两人又拉上了当时公司基础架构的负责人,展开进一步讨论。「可以搞,需要支持和我说。」尼奥没想到对方的答复如此肯定干脆。随即剩下的内部评估流程也出乎意料地迅捷。


一个研发工具云平台项目就在尼奥的主导下开始了。


内部创业并不简单。最初这个项目只有三个人参与,在起步阶段,所有的沟通、资源协调都需要尼奥牵头完成。画产品草图、联系设计师、申请域名、注册品牌……很多事情是尼奥之前没经历过的,都得从头开始摸索。


要让工程师们写的代码顺畅地跑在平台的大代码里面,本身的技术门槛很高,需要尼奥下很大功夫来攻关。不过,好在公司给予了充分的技术资源和招聘支持,再加上原本这里就聚集着一群有产品梦想、愿意不断突破的同路人,项目的推进比预期顺利许多。


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第一个简单版本上线了。尼奥尝试性地给一部分研发同学发了推介的邮件,没想到陆续收到了反馈——第一批用户就这样来了。


随着云平台的团队规模发展到100多人,产品步入正轨。尼奥又有了新想法:做一个同样是面对开发者,致力于提供开箱即用的开发体验的工具「轻服务」,有了它开发者无需考虑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的搭建,也不用操心测试环境配置、数据备份和线上运维等繁琐之事。这是研发工具云平台理念的延续和优化。


在尼奥看来,好的产品都应该面向市场做好准备,即便是公司内的支持性服务和项目。所以,尼奥不光要负责「轻服务」的产品,又要思考如何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以及如何实现商业化和推广。现在「轻服务」也被纳入公司2B业务中,尽管它不是会快速赚钱的事情,但字节跳动鼓励这样的创新存在,这也是让尼奥成就感最大的地方。想到自己四年前创业时候的状态,他这才真正理解了「始终创业」的意义。


「它意味着,始终把自己当做产品的合伙人,而不是打工人;还意味着始终去关注业务本身,除了工程思维之外,还要用产品思维、商业思维去推动这个产品的发展。」


尼奥也尽力让团队保持一种始终创业的状态,保持创业的思维。在他的团队中,大家都把自己当做产品的合伙人,关注业务本身,也更能长期的思考,而非被绩效左右。


现在,「轻服务」已经有了 2 万多名内部用户,不光是工程师,产品经理、运营人员也在使用。尽管还谈不上成熟,但尼奥相信,这类服务会是将来的趋势。他希望在这几年里好好打磨,踏踏实实服务好用户,为未来改变行业积蓄力量。


2019 年的一天,尼奥打开电脑,飞书跳出弹窗提示他收到了一条「主动反馈」,留言人只留下了一句话「轻服务真的太好用了」。那一刻,尼奥有些释然,他想这大概就是内部创业的意义。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红袖舞动时代潮》讲述四川省20余位女企业家创业逐梦故事|天府书展·好书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5 20:56 , Processed in 0.255197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