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 山东答卷”百姓故事丨日子甜,乡风好,百姓乐起来

2022-5-24 21:56| 发布者: f3s765f2ur| 查看: 2110|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毛吉志:农民画出滩区好日子

□ 本报记者 蒋 鑫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王恩标 代 明

一支铅笔,一块木板,两个铁夹子和一叠白纸,是他画画的工具;一条河,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他,是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72岁的农民画家毛吉志。给予他灵感的河,便是黄河。

毛吉志说,过去几十年,滩区群众一直在与黄河水患斗争,但始终摆脱不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

“单说我们家就盖了八次房。盖了塌,塌了再加高房台再盖,盖了又塌……”毛吉志说,从小他就生活在黄河岸边,水患也一直“陪伴”着他,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盼望着能有一个安稳的家。

直到2013年,竹林村搬迁到了建好的村台——竹林新村。就是这个“新”字,让遭受多年水患的毛吉志和5100多名村民一起,住上了盼望已久的新家。喜欢画画的他决定“扛着锄头、拿着笔”,用一幅幅画,将黄河沿岸群众从饱受水患到实现安居梦的生活变迁展示出来。

他这一画就是8年。

“上午我下地干活,下午没事了,我就去画画,积累素材。”6月25日,毛吉志告诉记者,画画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走到哪儿,他裤兜里总少不了笔和纸,眼前的场景,经过他几分钟的创作后,轮廓便在纸上清晰了起来。毛吉志说,从村台施工现场到群众搬迁,再到搬入新家后群众的生活等场景,都是他创作的素材来源。

在村台的展览馆里,70多幅画作挂满了整个展馆。

“黄河一泛水就没好日子过。我这幅画,画的是当时黄河发大水,我们一家人躲避洪水的场景。”走到一幅作品前,毛吉志说,1975年黄河发大水,他家的三间房全部坍塌,只有屋脊露出水面,一家人为了躲避洪水被迫爬到屋脊上求生。

“这幅画是垒村台的场景,把黄河的泥沙淤积过来,清水放出来;这是我们村东大门,也是我们村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着自己的作品,毛吉志兴致勃勃介绍着。毛吉志说,他的画里虽然有过往的苦难,但更多是展示如今的美好生活。

“黄河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也因为黄河过上了好日子。今后,我将继续用笔,画出滩区群众的新生活。”毛吉志说。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是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全省28个村台安置社区,东明县占了24个,安置人口近12万人,占全省村台社区安置人口的94%。为给滩区群众稳稳的家,山东投资368亿元启动黄河滩区居民大迁建,涉及沿黄7市16县(区)。到5月底,山东黄河滩区28个新建村台全部实现分房到户,其中,9个村台已经搬迁入住。滩区群众有了“稳稳的家”。

宋记锋:志愿服务让乡邻更亲近

□ 本报记者 孟一

本报通讯员 邵辉

“锋子!这会儿有空不?俺家堂屋的灯泡闪了,能不能帮着看看?”

“好嘞,奶奶!您先回,我忙完手头这点儿活就过去。”

6月27日一大早,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口的小超市又来顾客了,不过,这次上门的不是买东西的村民,而是80多岁的彭庆香老人。老人平时大都自己住,每每遇到换灯泡、修水管之类的麻烦事儿,总会找超市老板,同时也是村里的“民享资源库”志愿者宋记锋来帮忙。

自2018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武家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把活动做进生活、做进人心。去年,偶然听说有村民串了八家门硬是没借到一把锯子的事,村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村民手中不常用的工具归个档、建一个“民享资源库”,方便互相借用,也促进一下交流?

想法一出,村“两委”立马忙活起来,挨家挨户搜集工具信息,一周时间完成了资源库的建档和公示,147户村民把342件大大小小的工具拿出来共享。

记者在村广场旁的公示栏里看到,共享工具小到打气筒、管钳,大到拖拉机、三轮车一应俱全,而像宋记锋这样的超市老板,更是把自家的小店整个变成了村里的工具库。为方便借用和归还,公示栏上留有工具所有者的电话,小物件可直接互借,大物件则需联系村“民享资源库”管理员协助交接并由双方登记、签字承诺。之后,村里还根据村民建议,把简单的“借物”延伸到了“借人”,懂维修和专业技术的村民成立了资源库志愿者团队,可直接上门为村民提供服务。

“现在生活越过越好,家家不愁吃穿、各过各的小日子,可街坊邻居间的联系却变少了,少了原来那股热络劲儿。”谈到小工具借用在促进乡风文明方面的作用,宋记锋直言,借物借力是小、推心置腹是大,现代农村,感情就得是“麻烦”出来的。

“好办法要做到可持续,就不能只让热心人白忙活。”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告诉记者,为鼓励志愿服务,济宁在完善文明实践云平台点单服务的前提下,在包括武家村在内的全市数十个社区和村庄布设了“济宁礼遇”终端机,志愿者每完成一次志愿服务就可以累积相应积分,并在终端机兑换免费体检、免费公共自行车使用权等。当接足了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遇到完善的志愿服务运行和奖励机制,越来越多的“宋记锋”正在不断涌现。

郑荣超:“80后”新市民扎根青岛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我们这个项目是董家口产业区的化工管廊架工程,已经完成了92%,预计还有3个多月就能完工。”6月2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常河店村的中建筑港集团一公司项目部办公室里,项目商务经理郑荣超告诉记者,“好的时候,一周能回趟家,更多的时候就住在项目部的宿舍里。”

“这是和我媳妇儿、孩子在小珠山野生动物园里看鹦鹉;这是和女儿参加亲子运动的视频……”不时翻看着手机,给记者“解说”着,这个1989年出生的小伙儿眼里写满了宠溺与幸福。

2013年,刚刚从山东交通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毕业的郑荣超,带着一丝憧憬、一丝忐忑来到了青岛市黄岛区,入职中建筑港集团一公司,从一名项目实习生做起。

“我这个专业,做的就是水工活,可以说专业是对口的。”郑荣超说,“但更让我欣喜的是,刚一到黄岛这个地方,我就爱上这里了。首先,这里气候宜人,就这两天,气温才20多摄氏度;同时,自然环境好,有山有海、有岛有滩,从当地朋友的口中,还听了这么一个词,‘半城山水半城绿’!”

一眼入心,彼时,扎根于此的念头就已经在郑荣超的心里萌芽。

2014年,黄岛区全域获批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迎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活力期。彼时,总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正在火热建设中。“我最早参与的项目就是青岛东方影都星光岛的岸线整理。那时候,那片儿还是荒地、荒滩,我就住在辛屯附近的项目工地上,项目工程量很大,最多的时候,一天有4000多辆重型卡车承担建设任务。”郑荣超说,“如今,你再看,这里高端酒店、商场云集,诞生了很多地标性建筑,成为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此后几年间,郑荣超跟随公司承接的建设项目,足迹遍布大半个西海岸新区,见证了灵山湾、董家口、古镇口等片区的华丽蝶变。

在“零距离”见证西海岸新区澎湃活力的同时,郑荣超开始谋划在这里扎根。“我媳妇儿跟我是大学同学,是个典型的‘川妹子’,来探望我的这几次,她也对西海岸新区念念不忘。”郑荣超说,“2014年底,我们买下了安子片区的一套96平方米的三居室,在西海岸新区安了家。”

自然资源丰富,加之城市的迅速发展、公共服务的完善,青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郑荣超”们流入并留下。根据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青岛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07.2万人;占全省的比重从2010年的9.10%提高到9.92%;从增速看,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青岛市增速为15.57%,高出全省9.5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16市之首。

刘荣春:“啄木鸟”让城市更文明

□ 本报记者 刘英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市民和游客的素质越来越高,乱丢垃圾、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谈及济南这几年的变化,济南市旅游啄木鸟志愿服务队资深志愿者刘荣春连用了几个“越来越”。

刘荣春本职工作是山东老年大学培训学院院长,全院师生有3000多人,日常的管理工作繁忙,即便如此,济南旅游啄木鸟志愿服务队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她依然保持了90%以上的出勤率,每周至少要到旅游啄木鸟百花洲工作站值一次班。6月26日下午,冒着34℃的高温,刘荣春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按时来到百花洲工作站值班。“下午天气太热,百花洲可安静了。”刘荣春在旅游啄木鸟值班微信群里留言道。

这样普通的值班日,在旅游啄木鸟长大的5年里,刘荣春记不清有多少个了。在这份平淡的坚守中,刘荣春也逐渐悟出了志愿服务的真谛。

“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刘荣春说,最让她难忘的是2017年济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大家表现出来的那种“以城为家”“舍小家顾大家”的拼搏奉献精神。在创建文明城市最关键的5月份,刘荣春和其他旅游啄木鸟志愿者对全市近千家旅行社进行了“百日大巡访”,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遇到台阶就要搬着自行车上下台阶。“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也单薄,我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儿。”刘荣春笑着说。

“除了《文明旅游三字经》,还有‘泉水大碗茶’‘小叮咚’等,旅游啄木鸟孵化的公益项目差不多有10个。至于荣誉称号,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都有了。”刘荣春说,最让她和团队自豪的是,作为起草单位之一,济南旅游啄木鸟参与了文旅部《旅游市场社会监督志愿服务指南》行业标准的制定。

如今济南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后,又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济南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每个人的切身感受。不愁吃、不愁穿,很多人就有了精神和价值层面更高的追求,其中做公益回报社会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现在这种公益理念越来越普及,社会的志愿服务氛围也越来越好。相信未来的济南一定会城更美,人更美。”刘荣春说。

记者了解到,五年来,济南旅游啄木鸟已有成员1400多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0多个,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万小时,服务人数超过120万人次。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几则富含人生哲理的励志小故事!很短却很有理!

下一篇:卖石材(百姓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3:40 , Processed in 0.236376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