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牛人⑫ | 刘立贞:艰苦创业,坚守初心,敢让荒滩变林海

2022-5-22 20:49| 发布者: 李海忠| 查看: 1603| 评论: 1

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泊翰 辛润泽 日照报道

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繁花四海,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森林氧吧”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心情舒畅。一路大海、林海、花海相伴,松软的沙滩、美丽的海滨,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感受日照之美。那么,是谁培育了这片林海,这一群“绿色”的守望者,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一片林海,是大沙洼林场人60多年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去与留的坚守,新与老的传承,舍与得的抉择,林场人的故事与情怀令我们感动。

老一辈都知道,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一个名字——大沙洼林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日照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大沙洼有三“宝”,黄风、黑雾、“海猴子”咬。那时的大沙洼是不毛之地,海边沙子细,冬春季节,风一刮,沙飞风动,满眼刮的是黄风;海上经常有黑雾,老百姓种的庄稼,遇到了黑雾,太阳一晒,全蔫了,庄稼往往颗粒无收;因为低洼潮湿,环境恶劣,“海猴子”(俗称小咬)滋生,当地群众深受其苦。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1960年国营日照县大沙洼林场成立,开始建设以黑松为主的人工沿海防护林。





一盏马灯、一把锄头,在日照海滨森林公园艰苦创业纪念馆内,几代拓荒者的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诉说着一个个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感人故事。

第一代林场人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开始在大沙洼这片荒滩摊上播撒绿色希望,现年80岁的老人刘立贞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刘立贞老人身体原因,60多年前的艰苦创业故事他已经忘却许多,但当记者向老人询问大沙洼林场的时候,他还是不由地眼角泛起泪花,激动不已,仿佛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老天虽无情,也怕打铁汉。“那时候的条件很艰苦,大沙洼林场建成后,头等大事是把树栽活。我父亲和我母亲所在的小组每天要栽种2万棵树苗。为了完成任务,挖下一个坑就要立刻把树苗栽下去。现在森林公园的那片水杉林,就是我父亲那一批职工亲自在盐碱地上栽种的。”刘立贞儿子刘军叙述父亲当年的经历,“那时候父亲以林为家,疏于对家人的照顾,我大姐是1964年在大沙洼出生的,那个年代粮食紧张,就给大姐吃乌贼籽,吃得满嘴长泡。”

见微知著,任何大时代的波澜壮阔都诠释在个体命运的浮沉周折里。从连绵洼地到茫茫林海,再到远近闻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沙洼林场以60余年光阴,谱写了一首跌宕起伏的生态文明进行曲,这其中的成就离不开林场一代代职工的辛勤付出。



“前些年我二姐陪着父亲去森林公园看了看,老爷子还在自己亲手种的水杉树旁边照了张相片,我看后也是感慨万千。作为后辈人,不能忘记老一辈那段艰苦岁月,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刘军感慨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对他有着莫大的激励。









作为日照海岸线的“颜值担当”,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也于去年夏天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市内外游客的向往之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片森林畅快呼吸,来到这片海滩与海浪相拥。如今焕然一新的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提质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正成为日照旅游的“金名片”。





一方人培育一方水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大沙洼林场的那一群人、那几代人,

于生活,于事业,于信念的

取与舍,进与退,

迷茫与坚定的跋涉轨迹,

就是他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和守护。

在种植这片林海的时候,

大沙洼林场人便沉淀了可贵的精神品质,

沧海月明,此心可鉴。

向刘立贞老人致敬!

向每一位曾经奋斗过的“林场人”致敬!



责编:韩依晓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我身边的党员故事|(97)王占文:身残志坚创业 致富不忘助人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4:08 , Processed in 0.224091 second(s), 5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