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j4cbt33h76ct6 发表于 2022-5-21 09:03:40

为人处世,悟透这一天机,人生会越来越顺

王阳明:为人处世,悟透这一天机,人生会越来越顺,福气越来越顺,这一天机就是“处世退一步为高,人生容一分为福”,凡事懂得“退一步”,人生反而会更顺利。
王阳明心学中的“退”,其实是宽容和谅解,是化解争执和冲突的最好武器。当你明明占理,别人明明不对的时候,你如果不是理直气壮地去斥责别人,而是退一步,理直气和地去宽容别人,那么,说服和打动别人就更容易,争执和冲突也就能得到有效化解。对此,国外的一位哲学家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有大智慧的人,并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他宁肯后退一步,做出一些自我牺牲,结果,得到反而会更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95bc4e8d6a54b2db23ee5708c0b66f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8458017&x-signature=uslFor0hKy52Jd75RVldWatWoNY%3D

了解王阳明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阳明心学”的创始人,还是一位有着超强实战能力的军事家。大明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就是由王阳明率兵平灭的,他还生擒朱宸濠,立下了不世功勋。但是,王阳明也因此受到了正德皇帝的宠臣江彬的嫉妒,他认为自己本可以大展身手,平定叛乱,是王阳明夺走了自己的功劳。于是,江彬四处散布流言,想要嫁祸王阳明,流言说:“一开始,王阳明和朱宸濠是一起谋反的同党。只因为听到朝廷派兵征讨的消息,才擒住朱宸濠以求自救。”
面对这种局面,要澄清事实,对王阳明来说并不是太难,难的是如何化解江彬之流的猜忌,于是他和朝中大臣张永商议道:“假如主动退一步,把平定和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那就没有什么麻烦了。相反,如果拒不妥协,即便是这件事能澄清,那江彬之流狗急跳墙,恐怕还会做出更加伤天害理的事情。”
就这样,江彬将朱宸濠交给了张永带回朝廷,让其重新向正德皇帝禀告:捉住朱宸濠是总督军门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可乘之机了。
之后,王阳明为了避免树大招风的隐患,还称病到净慈寺去修养。直到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以及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让正德皇帝明白始末后,才重新复出。
就这样王阳明以主动“退一步”的策略,避免了飞来的横祸。其实,不仅是王阳明,在古今中外,像这样的“退一步”“容一分”例子还有很多。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在其《智囊》一书里就收集了不少的例证,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曾在一起求学。后来,虽然是胡常最先做了官,但他的名誉却没有翟方进好,于是便心生嫉妒,在和别人说起翟方进时,就总说他的坏话。翟方进得知这件事,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因为胡常喜欢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以彰显自己的学问。翟方进于是就派自己的门生,屡屡在他讲经时,前去请教问题,表现得十分虔诚,时间长了,胡常便逐渐明白,这是翟方进有意“退一步”来推崇自己,于是心生愧疚,再也没有说过翟方进的坏话了。
“处世退一步为高,人生容一分为福”,如果说王阳明以此“天机”保护了自身,那翟方进就以此转化了一个敌人。
就现实生活来说,奋斗、努力、拼搏、争取、勇敢、坚持等都是值得肯定的行为,有其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生路并非是一条笔直大道,社会是复杂,人心是难测的,面对残酷的现实,不仅需要勇猛精进,在一些时候,也需要退一步自守,而在与他人相处,则需要容一分积福。
那么,在人生路上,什么时候该争一争,什么时候又应该退一步呢?这主要是看双方的力量对比,当自己的力量占据优势时,自当一鼓作气。而当双方实力持平或者自己处于劣势时,那么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为了保护自身,为了最终获胜,在必要的时候就得退一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退为进。所以说,“退一步”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手段,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变退为进,守转为攻,这也就是中国古代先贤所说的屈伸之术。

uhqmc1rhillw5l 发表于 2022-5-21 09:04:00

处世退一步为高,人生容一分为福!说的太好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人处世,悟透这一天机,人生会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