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故事,四个字就能说清楚,既非明清历史也非曹家旧事
《红楼梦》到底讲什么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是清朝历史,有说是明朝历史,更有明亡清兴等等,以至于将书中人物按图索骥对应到某一位历史人物身上等等……其实过于较真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典故,只为铺垫一个“兴亡”的大主旨,而不是专为某一段历史作传记。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f922458bf6e4ea6b1028e42ab89fd66
比如宁国府的贾敬,原型很显然借鉴自明朝的嘉靖皇帝,突出“箕裘颓堕皆从敬”之亡家之谶。但不表示贾家就是明朝皇室。
比如宁国公的爵位,又曾是宋徽宗的封爵,也突出宁国府败家的本质。与宋朝也无关。
像贾家当时所处的朝廷格局,老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分明就是李白笔下“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格局。
太上皇就如安史之乱后的唐明皇,皇帝则是唐肃宗李亨。
如此设计,读书人很容易明白贾家抄家和贾元春之死,分明就是遭遇了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冲突,贾家因对皇帝不轨“虎兕相逢大梦归”被抄家。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b330633d360a4bb3a2bc003f5e00da9c
贾元春与杨贵妃和孙权皇后五月榴花神潘淑一样,被皇帝下旨缢死。一目了然多简单。
借鉴马嵬驿之变写贾家败亡结局,通过“双悬日月照乾坤”,揭示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对新皇帝不忠不顺,才导致了他们被抄家的局面。
这还不算,曹雪芹还要讲清楚贾家与皇帝为什么“不睦”,又借鉴了另一段唐朝历史,来说明贾家与皇帝矛盾的核心。
秦可卿死后,薛蟠将自家木店里的一副樯木板献给贾珍,并说明这副棺材的来历不简单。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4588df738434b93966bfb83874d001d
(第十三回)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
樯木棺材扯出来义忠亲王老千岁当年“坏了事”的过往,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薛蟠父亲给义忠亲王送来的樯木寿材“万年不坏”,是帝王之木,只有皇帝和准皇帝才能使用。
甚至准皇帝也就是太子,在没登基前准备也都僭越。
二,义忠亲王“坏了事”,无福享有“万年不坏”的樯木棺材,无疑争夺皇位失败。
与义忠亲王争夺皇位之人,从薛蟠父亲去世的时间和此时太上皇和皇帝并立来看,分明就是当今皇帝。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fe1dfff2fb947e5abd39fe50a1528c7
正由于义忠亲王争权失败,老皇帝被迫退位,皇帝登基,才造成“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局面。
很多人喜欢将曹雪芹描写的这段故事往清史八王夺嫡去靠,强解释谁是谁大可不必。这很明显就是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么!
义忠亲王老千岁就像太子李建成,薛家为准皇帝准备樯木棺材,表明支持太子的立场,背后代表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集体精神。
皇帝就像秦王李世民,与义忠亲王双方一番血雨腥风争夺,义忠亲王“坏了事”,棺材板都用不了,连累薛家大爷、二爷相继都死了,薛家崩溃。
此后皇帝登基,老皇帝退位就是太上皇,一如唐高祖李渊当太上皇后,住进兴庆宫就是后来的大明宫,又叫“东内”。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1600942fa6c24f7884eb3a8576f153ca
元春晋升贤德妃后,贾政先去临敬殿领旨后又去了“东宫”,就是指东内,去拜谢太上皇。
大明宫内相戴权与贾家极为熟悉,几辈交情说话老气横秋也源于他是太上皇老人,贾家是太上皇老臣。
贾家背后支持义忠亲王,忠于太上皇。皇帝并非嫡长子又得位不正,被贾家轻视而不忠不顺。这从焦大对贾敬、贾珍、贾蓉爷孙三代的态度就看出来了。老臣跋扈骄狂自大,藐视新主子。
皇帝本就对贾家等四大家族不支持自己怀恨在心,如今皇位坐稳,自然要拿他们开刀,日后抄家就不奇怪了。
曹雪芹引用这些历史典故,并非为了记录历史,单纯是为情节作服务,以史为鉴讲述兴亡教训。
以贾家为例,为臣子者忠于皇权。无论谁当皇帝,只要他们忠顺就可保无虞。
然而,贾家带有偏见,为了利益拉帮结派,最终“屁股坐歪”的结果就造成自己惨被抄家的结局。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a8490e341a3d49aba6dfe6ae30796377
原文中的历史典故远不止此,比如明清历史片段,曹雪芹就带有了调侃意味。
比如说“爬灰”,借贾宝玉对秦可卿的“不轨企图”,由老嬷嬷说出“哪有叔叔睡侄儿床的道理”,影射了“靖难之役”朱棣夺了朱允炆皇位之事。
贾家之所以在南京有宁荣二府,京城还有敕造宁荣二府,就是朱棣迁都北京,南北二京并立的结果。
南京甄家,京城贾家也源于此,并不是什么江宁织造的曹家故事。
比如“养小叔子”是影射清初“太后下嫁”的故事。就不多赘述了。
宁国府“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贾敬、贾珍、贾蓉爷孙三人,更像明代弘治、正德、嘉靖三代皇帝。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3e413465c73f4f0f8c1a326a8c9a8dde
宁国府三个媳妇秦可卿、尤氏、许氏,没有“朱”也是含沙射影。
荣国府老祖母带着子孙满堂,也有孝庄太后的影子。
明亡是“宁”,清兴是“荣”,设定得清清楚楚。
而以上设定,只是曹雪芹为了方便行文而作得借鉴。小说不是历史,也不可能原原本本照搬某一段历史。文学作品所有线索都是服务于一个“主旨”。
《红楼梦》的主旨是“兴亡”,所有引用的历史片段,都是以史为鉴,而非套用历史还原历史。读书人大可不必本末倒置。
文|君笺雅侃红楼
还请帮忙点赞、收藏,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续更新 拜读。原来《红楼梦》是新《史记》!小说版的! 感觉你分析总结的最好!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一本小说而已,非当历史,回忆录去争论。 赞同,红楼梦写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身前身后事,书中主要人物故事都有出处而又不是简单照搬,如果一眼就让看官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那个时代不允许,作者的才情也没那么LOW 《红楼梦》的主旨是“兴亡”,所有引用的历史片段,都是以史为鉴,而非套用历史还原历史。
读书人大可不必本末倒置。 读楼主红楼梦新解很客观,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取材与不同朝代的经典史时,发人深省,拜读了[赞][给力][比心] 不敢苛同。
“一把辛酸泪”不知作何解释,如果只是几个历史兴亡的片断,作者何以泪断红楼? 贾王史薛~假王室噱 整篇就缺四个字:家亡血史 小说是艺术作品,而历史是事实,我读红楼梦只相信自己的理解,专家说的可以参考,不可拘泥一家![大笑]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