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为啥要照着膳食指南吃?什么叫有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将食物分为五大类: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品类、大豆及坚果类、动植物油、淀粉、添加糖和酒类,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提供不同的营养物质,具备不同的功能。怎么评价食物营养价值?
从食物所含的能量、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营养素的相互比例、烹调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血糖生成指数、抗营养因子(比如菠菜中的草酸会影响铁的吸收)这几个方面来全面考虑。
谷薯杂豆类
谷类:包括小麦(面粉)、大米、玉米、小米、高粱等
薯类:包括土豆、红薯、白薯、木薯等
杂豆类:包括红小豆、绿豆、芸豆、花豆等
这些被我们叫做主食,主要提供碳水、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
谷类
与1992年相比,我国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由73%下降到53%左右,大城市的谷类供能比只占4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居民现在吃得起肉了,能获得更优质的蛋白来源。
除了碳水,谷类可以为我们提供7%~15%的蛋白质,面筋的主要成分就是小麦的谷蛋白,但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因为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合理,一般可以和豆类一起吃,弥补不足。
谷类脂肪含量约为1%~4%,燕麦脂肪为7%,小麦胚芽为10%,玉米胚芽为17%(可以炼油)
谷类含有黄酮、酚类、植物固醇、类胡萝卜素、植酸等植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突变、改善近视、保护肝脏和减肥作用。
注:谷类的营养成分随着加工程度的加深会逐渐流失,比如有壳的稻米营养含量为100%,剥壳的糙米为80%,胚芽米为20%,最后的精白米只剩下5%。
薯类
薯类的淀粉含量8%~29%,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含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类、山药多糖、甾醇等。
杂豆类
杂豆类的淀粉含量50%~60%,蛋白质20%,脂肪含量极低。豆子们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比谷类的要好很多,氨基酸比例更适合人体吸收,但被制作成粉条、粉皮、凉粉之后蛋白质被去除,只剩下淀粉和水了。
蔬菜类
蔬菜分为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鲜豆类、花芽类和菌藻(蘑菇、银耳)类,为人体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生物活性成分。
其中,鲜豆类蛋白质含量4%,发菜、干香菇和蘑菇的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属于优质蛋白质来源。
蔬菜的平均碳水含量为4%,胡萝卜、西红柿、藕、南瓜等含量更高。除了膳食纤维,菌藻类里的多糖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和辅助抗肿瘤作用。
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高于浅色蔬菜,建议日常摄入蔬菜深色占一半。
蔬菜中还含有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甘、多酚、单帖类、有机硫化物、植酸,对健康有重要意义。
但蔬菜中也有抗营养因子和有害物质,比如木薯中有氰苷会抑制人体某种酶的活性;甘蓝、萝卜和芥菜中的硫苷化合物在大剂量摄入时可引起甲状腺肿;茄子和土豆表皮中的茄碱可引起喉部瘙痒和灼烧感;还有一些不新鲜和腐烂的蔬菜中含有硝酸盐和压缩硝酸盐。
冷冻蔬菜,比如冷冻豌豆、胡萝卜粒、茭白等可以完整保留营养价值,提供方便。
水果类
水果可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柑橘类和瓜果类,是人体矿物质、维生素(VC和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碳水含量在6%~28%之间,主要含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中,仁果类(苹果、梨)以果糖为主,核果类(桃、李子、柑橘)以蔗糖为主,浆果类(葡萄、草莓)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
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花青素(草莓、桑葚、莓果、猕猴桃、樱桃)、多酚(橄榄)、黄酮(苹果、梨、山楂、石榴、红提)、类胡萝卜素(柑橘类、各种瓜)、番茄红素(西瓜)等,对健康有重要意义。
畜、禽、水产品
畜、禽
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该类食物的摄入量逐渐增加。
蛋白质大部分存在于肌肉组织中,含量为10%~20%,属于优质蛋白质。根据动物品种、年龄、肥瘦程度及部位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比如猪里脊为20%,猪五花肉为7.7%,牛肉和鸡肉为20%,鸭肉为16%。
动物内脏如肝、心、胗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皮肤和筋腱多为结缔组织,主要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但此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低,营养价值也低。
畜禽肉中的一些物质会随着炖汤浸出,包括嘌呤、肌酸、尿素、游离氨基酸等等,这些物质会让肉汤变得很鲜美,但尿酸高的最好不要喝肉汤。
畜禽肉中的脂肪含量根据动物品种、年龄、肥瘦程度及部位不同也不同,比如猪肥肉达90%,猪前肘为31.5%,猪里脊为8%,牛五花肉为5.4%,瘦牛肉为2.3%。猪肉、羊肉、鸭肉、鹅肉的脂肪含量比较高,牛肉、兔肉、鸡肉和鸽子肉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动物内脏中,脑组织的脂肪含量最高。
动物内脏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是最丰富的,其次是瘦肉,最后是肥肉。
肉制品
特点
腌腊制品、干制品
水分减少,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含量升高,但易出现脂肪氧化和B族维生素的损失。
熏烤制品
部分必需氨基酸因高温分解,营养价值降低。
香肠、罐头
破坏了部分必需氨基酸,B族维生素损失
酱卤制品
饱和脂肪酸降低,B族维生素有所损失,但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嘌呤、鲜味物质)
注:以上做法会使某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增加,应控制摄入量。
水产品
分为鱼类(深海鱼、浅海鱼、淡水鱼)、甲壳类和软体类。
河蟹、对虾、章鱼的蛋白质约为17%,软体动物的蛋白质约为15%。鱼类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5%~25%,其肌肉组织肌纤维细短,水分高,组织柔软,更加好消化,属于优质蛋白质。
鱼类结缔组织和软骨蛋白质中胶原蛋白和粘蛋白丰富,是鱼汤冷却后形成凝胶的主要物质,鱼汤里也会有游离氨基酸、嘌呤等其他物质的析出。
河蟹、对虾等脂肪含量约为2%,软体动物为1%。鱼类脂肪含量比较低,一般为1%~10%,和种类有关,鳀鱼脂肪高达12.8%,鳕鱼仅为0.5%。一些深海鱼类脂肪中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辅助抗肿瘤等作用。
有些水产品中的碳水含量很高,比如海蜇、牡蛎、螺狮等,可达7%。
水产品中几乎含所有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乳及乳制品
包括牛奶、羊奶、马奶等,是营养素全、容易消化吸收的一种优质食品。
鲜奶是由水、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组成的一种复杂乳胶体,水分占86%~90%,可按脂肪含量作为评定鲜奶质量的指标。奶香味是由一些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比如丙酮、乙醛、内酯、短链脂肪酸等。
牛奶蛋白质含量为2.8%~3.3%,奶的消化率可达90%,属于优质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乳清蛋白和乳球蛋白组成,比例大概为8:1:0.3组成。乳球蛋白与机体免疫有关。
人奶较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且酪蛋白比例低于牛乳,以乳清蛋白为主,改变牛奶中的蛋白比例,就可以生产出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配方奶粉。
奶中的脂肪含量一般为3%~5%,呈高度乳化状态,脂肪酸组成也很复杂,吸收率高达97%。
奶中的碳水含量主要为乳糖,含量为3.4%~7.4%,人奶中含乳糖最高,其次是羊奶,最后是牛奶。乳糖具有调节胃酸、促进肠胃蠕动和促进消化液分泌作用,还能促进钙的吸收和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增殖,对肠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奶中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只有铁的含量比较低,喂养婴儿时应该注意铁的补充。
奶中还含多种酶类、有机酸、生物活性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激素和生长因子,具有调节铁代谢、促生长和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
牛奶中还含有牛身上的体细胞,体细胞数是衡量牛奶卫生品质的指标之一,体细胞数量越低,质量越高,体细胞数量越高,质量越低,还会对其他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的产量、质量、风味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不同乳制品种类
特点
巴氏杀菌乳、杀菌乳、调制乳
除了损失了一些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营养价值和鲜牛奶差不多,除了调制乳可能加了其他的营养成分。
发酵乳
以牛奶为原料,经杀菌、接种各种乳酸菌发酵成的产品。经过发酵后,乳糖变为乳酸,蛋白质凝固,游离氨基酸和肽增加,叶酸增加1倍,更容易消化,还可以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尤其对乳糖不耐受的人更合适。
炼乳
不加糖的炼乳稀释之后的营养价值基本和鲜牛奶一样。
乳粉
分为全脂和脱脂奶粉,营养素含量约为鲜牛奶的8倍。脱脂奶粉的脂肪含量仅为1.3%,损失较多的脂溶性维生素,适合腹泻的婴儿食用。还可以做成调制乳粉,针对不同的人群以适当比例强化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比如对婴幼儿、孕妇、儿童和中老年人群。
奶酪
在牛奶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或凝乳酶,使蛋白质发生凝固,并加盐、压榨排除乳清之后的产品。
蛋类及其制品
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和鸽子蛋等,鸡蛋最普遍。
蛋壳的颜色由色素合成能力决定,和鸡蛋的品种有关,与营养价值无关。蛋黄的颜色和禽类饲料成分有关,若在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可以让蛋黄呈现出亮橙色。
蛋类的蛋白质一般在10%以上,其中蛋清占11.6%,蛋黄占15%。鸡蛋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人类接近,是蛋白质生物价最高的食物。
蛋类的脂肪主要集中在蛋黄之中,呈乳化状,是磷脂的良好食物来源,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含有一定胆固醇,适量摄入鸡蛋并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鸡蛋中的矿物质与维生素主要集中在蛋黄当中,所以非常不鼓励扔了蛋黄只吃蛋清的“健身行为”,而且蛋黄中的蛋白质还比蛋清高呢。
蛋制品
特点
皮蛋
加工做出加碱和盐,矿物质含量会增加,但B族维生素会被破坏,且增加铅的含量,对维生素A和D的含量影响不大
咸蛋
主要增加钠含量
糟蛋
加工过程中蛋壳中的钙盐可以渗入蛋内,钙含量比鲜蛋高十倍
大豆类
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和以它们为原料制造的豆酱、豆浆、豆腐、豆腐干等,可以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钙、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氨基酸比例很好,属于优质蛋白质,可以和谷类食物混合食用,发挥互补作用。
脂肪含量约为15%~20%,可以用来榨油,是我国居民的主要烹调用油。
碳水含量25%~30%,一半可吸收(其中的阿拉伯糖、半乳聚糖都对健康有积极意义),一半不可吸收,淀粉含量很低。
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甾醇、大豆卵磷脂、大豆低聚糖(益生元)、植酸、蛋白酶抑制剂等活性成分可以帮助人体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健康作用。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比如蛋白酶抑制剂,会降低其营养价值,还有植物红细胞凝血素,在大量食用数小时后会引起头晕、头疼、恶心、腹泻等症状,但这些成分会在高温加热30分钟后被破坏,所以大豆类一定要完全煮熟烧透了再吃,这样也可以去除豆腥味。
豆制品
特点
豆腐
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等工序的加工产品,去除了大量粗纤维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让大豆的营养素利用率大幅提高(含蛋白质5%,脂肪1%,碳水3%)
豆腐干
浓缩了水分,蛋白质含量可达20%~45%
豆浆
经过浸泡、磨碎、过滤、煮沸而成,非常好消化
腐乳、豆豉、豆瓣酱、酱油
经发酵的产品,降解部分蛋白质,提高消化率,增高了B族维生素含量
豆芽
经浸泡和保温后大豆会发芽,维生素C和B族大量提升,还促进植酸讲解,增加矿物质的消化吸收率
大豆蛋白粉
从大豆中提取,得到的近乎纯化的蛋白质,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肉、鱼、蛋、奶近似,属于全价蛋白质
坚果类
富含油脂的种子类食物,比如花生、瓜子、核桃、腰果、松子、杏仁、开心果等。
坚果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2%~25%,但有些必需氨基酸相对较低,生物价较低。
坚果中油脂含量高达44%~70 %,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含量差别很大,栗子为77%,核桃为9.6%,榛子为14.7%。
坚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E和硒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成分,对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病有益。
动植物油、淀粉、添加糖和酒类
此类食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能量摄入,可以用来调味,丰富食物口味,营养价值暂且不提。
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食物的加工、烹调以及储藏方法会影响食物中的营养素。
谷类烹调
淘洗、浸泡过程会丢失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淘洗次数越多,水温越高,浸泡时间越长,损失程度越大。
不同的烹调方法主要影响B族维生素,蒸烤烙的方法损失较少,高温油炸、捞饭的损失较大,而且米饭在电饭煲中保温时,时间越长损失也越大。
畜禽鱼蛋类烹调
不同方法对蛋白质的影响不大,而且熟了之后更有利于消化吸收。无机盐和维生素在炖、煮方法时损失不大,高温制作时B族维生素损失较多。
上浆挂糊、急火快炒可使肉类外部蛋白质迅速凝固,减少营养素的外溢损失。
蛋类烹调除B族维生素损失外,其他损失不大。
蔬菜烹调
会破坏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时维生素C。若蔬菜煮5~10分钟,维生素C损失大80%。
可以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现吃现做,降低维生素损失。
各种烹调方法的温度范围
炭火烤可达到350°C,电烤可达到240°C,炒、烤、炸、炖(油多水少)、微波烤、煎的温度可以达到150~200°C,蒸、煮、烫、微波煮、高压锅、煲汤的温度大概在90~120°C。
谷物存储
谷物带壳存储时,能基本保留全部维生素达2年,不带壳的话,水分会蒸发,B族维生素会随水分流失而逐渐损失。
蔬菜水果存储
低温法
热带或亚热带水果低温耐受性差,香蕉应存储在12°C以上,柑橘在2~7°C,苹果可在-1~1°C。速冻蔬菜可能会损失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其他营养素会保留下来
气调法
利用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使蔬菜水果的呼吸变慢,延缓其成熟过程
辐照法
用伽马射线来照射食物,抑制生长(蘑菇)、防止发芽(土豆、洋葱)、杀虫(干果)、杀菌,以长期储存
动物性食物存储
低温法:一般冷冻,快速冷冻,缓慢融化是减少营养损失的重要措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