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一方面贪财好利,一方面崇尚美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贪荣而重利,故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贵其所尚,故礼让兴;抑其所贪,故廉耻存。】
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九《傅子》。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e0d26b932d74857853b08342c2a996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43845&x-signature=XB8oirsrD9ePtllEpC2boRpEGmA%3D
古圣先王知道人的本性一方面喜好善良、崇尚美德,另一方面又贪慕荣誉、看重财利,所以就重视其所崇尚的,而抑制其所贪求的。重视其所崇尚的,礼让之风就会兴起;抑制其所贪求的,廉耻之心就能保全。
《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而这里所说的“贵其所尚”就是长善、“抑其所贪”就是救失。那古圣先王依靠什么来抑制人们所贪求的、重视人们所崇尚的?就是依靠教育。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b4ef1c5fd0e40639b8bdfa6d339219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43845&x-signature=lRv2%2F9o3tlolEg%2B%2Bj0z%2BAK532Hw%3D
在中国古代,所有制度都是围绕着把人教导成为一个好人而设计的,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等方面合力才能完成,然后再通过严谨的选拔制度,把这个好人选拔在领导位置上,这样,就能达到礼让之风兴起、廉耻之心保全的效果。
譬如,古代的教育制度,在乡间要设立庠序,在国家的国都要设立太学,都是教导人们仁义礼智的道理,所以人们从小就有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其核心内容,概括言之,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社会大众都有明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点,就会以礼让为荣,而以贪求为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2bc4681cc064dc3849bf12a05b9e12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43845&x-signature=Bi57polS6Oc61z9qSh%2BEM6Z4mlE%3D
再譬如,中国的选拔制度,在汉朝的时候实行了“举孝廉”的选拔制度,要求从社会上把具有孝廉品质的孩子选拔出来,交由国家来培养,并作为官吏的后补,这也是让人去崇尚美德而抑制贪求。
“廉”就是不贪,有贪心就会以权谋私、贪财好利,也就很难能把官职做好。古代的激励机制,也是要从社会上把那些喜好礼让、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还有关心老人、扶危济困的人选出来,由皇帝下诏书给以褒奖,而一旦接受了皇帝的褒奖,就可以成为“命民”或者“命妇”,也就可以坐着装饰得很好的两匹马拉的车子出行,其他人看到这种架势,就知道坐车的人是受到了皇帝的褒奖,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德行,就会对他会生起恭敬之心。因为一般人即使再有钱,假如没有“命民”的称号,也是不能坐这样的车子出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22cac98e049426881b87a5689f07ed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43845&x-signature=%2FSHOuUdxyigaf6MW%2BFEoIUF0CSQ%3D
可见,这些制度都是为了要激励人们培养美德、崇尚善良,而不是崇尚金钱、崇尚奢侈。
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法律制度、选拔制度、激励机制等等,都是为了能够把这些有德行的人推举出来,作为国家的治理者。德能兼备的人处在领导的位置上,上行而下效,这样一来,社会道德风气就会非常淳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99903ff966b47cfb5b3d5f32938b2d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43845&x-signature=hQiK4NsAErBdy4lTgigVyoDRU9o%3D 转发了 先王之智,远且大也哉!世人之慧,浅且鄙贱矣! 转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