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yxcn99tlgc9gt 发表于 2023-1-19 04:57:14

你适合选择归隐生活吗?


原文@湖水 载于中读App

这两天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卖掉估值上亿的股权,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讲一位北京公司老板在公司刚一上市就卖掉股权,换取钞票,带着一家人去了丽江,买了一栋带院子的房子,开了两家客栈,去过心目中的美好隐居生活。还不到两年,这位老板就重新回到北京,又开始创业。他谈到在丽江的生活这么说:

“那种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还是工作好。”

“我都不知道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都快抑郁了。”

回京后,他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感觉又找到了支撑自己生活的支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5b4c0000d2badba3090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438030&x-signature=OyRwc3Y0qjuGACdTr7LbU%2B31a0M%3D

看完这篇文章,有个问题就袭上心头: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选择归隐生活?已退休和不得不归隐的先放一边,这里重点说说主动选择归隐生活的人。先看看归隐生活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主要意味着以下五点:

1、生活慢下来了,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2、脱离原来的生活,不再受到原来圈子的干扰和关注。

3、可以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以前因快节奏生活忽略的细节和风景清晰显现。

5、心态上返朴归真,生活上简单细致,收入上来源减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5b4f000044434f421ce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438030&x-signature=Yhm9aRKzblmfxJK9ggskBj%2FglKs%3D

从以上五点不难看出,归隐生活与都市生活完全不同,前者所关注的重点在于生活和生命,而后者所关注的重点在于目标和成功。由于两种生活方式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归隐生活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家都不陌生,到晚年的时候,马斯洛对该理论做了补充,增加了Z理论部分。Z理论显示,人除了生存需求和社会需求之外,还有自我超越的灵性需求。追求灵性需求的人,在外在需求的基础上,更关注内在精神上的需求,探索心灵的安顿与自由。这些人无法满足于物质世界的获取,重视心灵的滋养,以获得灵魂的自在和喜悦为终极追求。这些关注内在的人,能够从内在迸发的喜悦中找到意义,不再需要从外面的世界去找支点,归隐生活更适合他们,内在与外在能在归隐生活中达成和谐统一。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5b4a00044dafa28f27b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438030&x-signature=0CwjVGH2eNtoP20aGrU8K6S2AFE%3D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历史上最著名的归隐者莫过于陶渊明,陶渊明曾形容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一生崇尚美、爱好自然、怀有理想主义,是典型的追求心灵自由和喜乐的人。他辞官后归隐田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种地,读读书,赏赏景,作作诗,归隐的日子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陶渊明安乐于归隐生活的心境展现尽致。

回头再来看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北京老板,他将公司做到上市,因长期紧张、压力和疲劳,放下一切过归隐生活就成为他的向往。而他的内在需求层次并未达到自我超越的灵性需求,仍停留在自我实现的社会需求层次,需要外在世界的刺激作为生活的支点。所以,他去丽江生活休息一段时间后,他内在的自我实现需求让他在丽江生活中找不到意义,于是放弃归隐生活,回到从前忙忙碌碌的生活状态之中,在忙碌中去找存在的意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5b4b0000fa353f12241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438030&x-signature=dpO0t9f%2BjMoe6FyI5KVHomNqNL8%3D

综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归隐生活,保障生活的财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内在心境的转换,从关注外在世界的获取转向关注内在世界的滋养与安顿,只有内在心境与外在生活和谐统一,才能在归隐生活中持久地感受到安乐与自在。若内在心境还达不到追求灵性的层面,安住世俗生活,从外在世界获得支点,才是更适合的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适合选择归隐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