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qh77o1b6dkses 发表于 2023-1-5 04:42:39

历代帝王历之七:春秋五霸[七位]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1a8abb3fd024eb0b72de6970d90bcf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rAr5at%2FcUmztH3adQqo2S%2B7dIQ4%3D

春秋时期各国形势概述图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奴隶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孔子删定的《春秋》和《孟子》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墨子》和《荀子》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称五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702a245a3b24987a8eac74f95a636f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Eie3am7U4e7ZlIpGOjXdtyH8dNo%3D

春秋五霸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baa3898816749689d503577d3a41ed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YvKEjeHfwSPmAIaWpblTkg13M7M%3D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尤以当今视角来看,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所以在各史籍当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庄王也得到了宽泛认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
现今的很多观点评价宋襄公总是说他多么愚蠢,多么迂腐,但却看不到他讲仁义绝不是“空谈仁义”,而是确确实实地将仁义的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因为在周朝,按照中原礼仪和道德要求,确实是很多地方都有讲究的,连贵族出去打猎都要依照礼法,比如:不杀幼兽、一箭射中没射死的伤兽也不能赶尽杀绝,还有诸多礼制的规定。这些都体现了周朝的文明礼仪,这些繁复的周礼正体现了古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诸侯之间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而在战斗中不杀老人之类虽说仁义得过分,但按照周礼的精神也是很符合的,要知道,春秋前期的诸侯战斗都是要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然后带军队双方列阵完毕,然后堂堂正正对决,类似于“决斗”这种形式。而绝对不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宋襄公正是遵循周礼,等到楚军渡河后再展开决斗。这正是宋襄公的老贵族风度,胜之要武,而绝不能为了胜利使用卑鄙伎俩。
所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春秋时期这“七位”枭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b06cbedc0904565ba5b446a66971ec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cRnJJrTr9Zud5EHdTUVIhF8w50o%3D

齐桓公
1、齐桓公

齐桓公姜小白(?~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管仲拜相——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老马识途——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风马牛不相及——齐国征伐楚国,楚国派人对齐军说:“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佚马和牛,牝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
庭燎招士——春秋时期天子和国王在接待外国使者或商讨国家大事时,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齐桓公因求贤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过后,没有一个贤士前来。这时,东野那里有个地位低下的人求见,齐桓公很高兴地登堂接见,他问来人有何才能,来人回答:“我会九九算术。”桓公讥笑说:“会九九算术也能算一技之长吗?齐国这样的人到处都是。”来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成为大海,九九算术不算什么,但您如果对我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桓公深感有理,便设庭燎之礼接待来人。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接踵而至。
喜形于色——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退朝后回后宫。卫姬一望见齐桓公,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卫君请罪。
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看见妾后,脸色改变,一定是要讨伐卫国了。”第二天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进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桓公说:“仲父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桓公觉得奇怪,就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桓公叹息说:“哎,白天工作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想必就是此人。”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工作,而且不可找人顶替。不久,东郭垂到来。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了。”就命令傧者请他来晋见,分级站立。
管仲说:“是你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东郭垂回答:“是的。”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为什么说我国要伐莒呢?”东郭垂回答:“君子善于策谋,小人善于推测。这话是小民私自猜测的。”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从哪里猜测的?”东郭垂回答:“小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然喜乐,是享受音乐的脸色;忧愁清静,是有丧事的脸色;生气充沛,是将用兵的脸色。前些日子臣下望见君王站在台上,生气充沛,这就是将用兵的脸色。君王叹息而不呻吟,所说的都与莒有关;君王手所指的也是莒国的方位。尚未归顺的小诸侯唯有莒国,所以猜测要伐莒。”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d6b0dbe57044ba9a45773e90b0ef2b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IhEedDGLBYEWgtdeINxxeJYvLH0%3D

晋文公
2、晋文公

晋文公姬重耳(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清明寒食——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的105天,相传是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文公逐麋——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
《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晋文公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晋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6e52a88bb384ad7ac72d58ade7c600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dHzve5OnoZrUm%2Bbm5X8ojp5ReSM%3D

楚庄王
3、楚庄王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贤妃樊姬——楚庄王即位时,贪恋酒色,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樊姬屡次苦口婆心地劝导,却收效甚微,楚庄王依旧我行我素。樊姬心灰意冷,为此不再梳妆打扮,终日蓬头垢面。楚庄王察觉后觉得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不施粉黛,不着艳装,樊姬回答说:“您整日沉迷酒色,荒废国事,楚国的前途一片黯淡,我哪里还有心思梳妆打扮呢?”楚庄王听后当即表示悔改。
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楚庄王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樊姬于是命人在纪南城南城垣筑起一个高台,每天晚上她登上此台,独自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楚庄王见后深感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夜晚独自一人在野外梳妆?樊姬回答说:“大王答应我要远离声色犬马,励精图治,但大王根本不在乎对我的承诺,因此我干嘛要打扮给不在乎我的人呢?还不如让星月欣赏!”楚庄王这才明白樊姬的良苦用心,终于痛改前非,专心朝政。
一鸣惊人——一日,大夫伍举进见庄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大王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问鼎中原——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庄王熊旅以“勤王”名义讨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获胜后,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恃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不能过问!”另一方面楚庄王也意识到有晋、齐、秦、吴等诸侯强国在,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a21b16a25654c948d9223190f9cdc7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UWZiaCBhchdCOKSgyigNAjRItkQ%3D

宋襄公
4、宋襄公

宋襄公子兹甫(?-公元前637年),子姓宋氏,名兹甫,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公元前650—公元前637年在位,在位14年。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
宋襄公是历史上颇富争议的一个人物,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具有贵族精神;批评者认为他虚伪残暴,是假道学的典型。宋襄公虽然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过诸侯霸主的地位。泓水惨败让后人对宋襄公贻笑千年,但是他的仁义,道德还是值得赞颂的。
石陨鶂退——周襄王八年(宋襄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宋国下了一场流星雨,陨石和暴雨一起落下。又一日,宋国都城一些居民无意间抬头看,竟然有六只鶂(yì,鸟名)在宫廷上方盘旋,远方刮起一股风,刮至宋国都城时,风速加快,于是六只鶂遇风退去。
宋襄公以为石陨、鶂退,是祸福的启示,所以聘请周国的内史叔兴来到,宋襄公问叔兴:“是什么祥兆?吉凶如何?”叔兴回答说:“如今鲁国大丧,齐国将有乱事,国君您将得诸侯而不长久。”叔兴退下之后告诉别人说:“宋国君问的不对。此事是阴阳之事,不是吉兆凶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19a288a33b04e3ab5d9e12a08a78a3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yyXjhsOPlkOUmPGiyxp41hL7iiM%3D

秦穆公
5、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谥号为穆(一作缪)。
问贤伯乐——秦穆公问伯乐说:“你的年纪已经这么老了,子孙中还有能够派出去挑选良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良马能够从外表的体态、筋骨看出来。我有个曾经同我一块挑担卖柴的朋友,名叫九方皋,这个人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秦穆公接见九方皋,派他外出挑选千里马。三个月后回来,向穆公报告说:“挑选到了,在沙丘那里。”秦穆公说:“什么样的马呀?”九方皋回答说:“母马,毛色纯黄。”
秦穆公派人去牵马,却是公马,毛色纯黑。穆公不高兴,叫伯乐进来,说:“你所推荐去挑选马的人,竟然连马的毛色是什么、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哪里谈得上能挑选良马千里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达到这样一种地步了啊!这正是相马能力超过我千万倍而难以计数的地方哩。如九方皋之所看视的,是天机不显的妙处,掌握的是内质之精,往往忽略外表之粗,重在蕴藏体内的力量而忽略表现在体外的现象见到的乃是天机妙处,不去看那些可以不看的毛色公母之类;只看所应当看的关键之处,而有意不看那些不必看的地方。九方皋的相马本事,在于寻找到比一般良马可贵的妙处。”九方皋选定的马牵来了,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短兵相接——秦穆公是位治军有方的人。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可以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秦穆公当政后,发挥这一优势,建立骑兵部队并为每一位士兵配备一把匕首。这比赵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 成语“短兵相接”亦因之而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5da9f497af440858f91bc47e844119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pypVmr%2BzNp3DLxLx23DjCvQ9sRk%3D

吴王阖闾
6、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 姬光(?—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
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奉命率舟师溯江攻楚,与楚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以夜袭之计败楚军,夺回所丧王舟“余皇”。吴王僚八年(前519年),佐吴王僚率军攻楚战略要地州来,当楚以七国联军来救,途中因令尹病亡而被迫回军之时。又出谋示弱诱敌、奇袭制胜,大败楚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夺取州来。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秦军击败吴军,夫概又在吴地自立为王。阖闾引兵归吴,击败夫概。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
孙武杀妃——经伍员的推荐,孙武以兵法见阖闾。阖闾说:你的十三篇,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列阵吗?孙武回答说:可以。阖闾说:可以用妇女来试吗?回答说:可以。于是出宫中美女百八十人。孙武把他们分成两队,用吴王宠爱的宫妃二人为队长。孙武命令所有的人都拿着戟,并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向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退后,看背所对的方向;左,看左手方向;右,看右手方向”。然后击鼓发令向右,妇女大笑不止。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他准备斩左右队长。阖闾看见,大为惊骇,急忙传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我离开这两个宫妃,吃饭都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杀她们。”孙武说:“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终于杀了两个队长,而用以下的人递补。孙武重新击鼓发令,妇女们左右前后跪起,都整齐规矩,合乎要求,没有敢出声的。阖闾从此知道孙武能用兵。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c7113fead404c38b9e589563de5a69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226264&x-signature=p%2FhueLHplqgM9X2mrA1cuArLcsE%3D

越王勾践
7、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前464年)也做“句践”,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兔死狗烹——兔死狗烹,出 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原意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鸟尽弓藏——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原意指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生聚,十年教训(shí nián shēng jù shí nián jiào xùn),出自《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uwrznrt91e529z 发表于 2023-1-5 04:43:37

[赞][赞][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代帝王历之七:春秋五霸[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