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kua6xt66gk6 发表于 2022-8-25 19:36:48

瑞幸们“围剿”星巴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82d534aba6946769d0dd7b96cd46c6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789298&x-signature=Izs3nNAgfs0sadsUXFsM69vWFJE%3D

日前,被业界奉为 " 金标准 " 的星巴克无锡门店被曝出使用过期食材、人为篡改保质期等,令一众消费者大跌眼镜。食品安全问题向来是伤害品牌根基的大忌,经此一事,以高定价进入中国市场 20 余年的星巴克元气大伤。
而另一边,逐步走出财务造假风波的瑞幸、以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 Manner、Seesaw 等本土咖啡品牌,凭借 " 小门店规模化 " 的模式,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的确,中国这片肥沃的咖啡消费市场,正在遭遇本土品牌的环伺。光环褪去,星巴克不再感到 " 安全 "。
星巴克"走下神坛"
一个直观的体验是," 星巴克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了,过去门店大排长队的景象也已经很少见到。" 上班族小陈说。
这一方面当然有线上点餐提升门店运营效率的缘故,但另一方面,增长速度放缓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从星巴克最近的财报中就可以看到。
2021 年第四季度,营收 81.4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3%;净利润 17.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9.4%,但距离投资者预期仍有差距。在中国市场,情况也不算乐观,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 7%,平均客单价下降 5%,交易量下降 2%。
此前,由于业绩不及预期,星巴克曾下调 2021 年财年中国市场的增长预期,可比商店销售额从增长 27% 至 32% 调整为仅增长 18% 至 20%。
实际上,早在 2018 年的第三季度,星巴克中国就已经出现 9 年来的首次同店销售额下滑,降幅为 2%。
无疑,在以瑞幸为代表的咖啡新势力强势入局之下,星巴克对在华的业绩预期正在趋于保守。并且,在趋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星巴克先后出现高层人事变动、食品安全问题。
在高管层面,自 2016 年起出任星巴克中国 CEO 长达 5 年之久的王静瑛,于 2021 年 8 月卸任,并继续以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的身份,聚焦星巴克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
不到两个月,星巴克无锡门店被曝出使用过期食材,随后多地市场监管局对当地星巴克门店展开检查,发现存在进销库存及报废记录不规范、食材存放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事件并非偶然,后者反映出星巴克对门店的食材供应链管理及运营效率问题,同样也是星巴克承压下潜在裂隙的暴露。
星巴克在中国这个第一大海外市场的确感受到了压力,另一个侧面的信息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星巴克的扩店速度。
从 2018 年开始,星巴克加快扩张步伐。
根据公开资料,2018 年,星巴克在国内的门店数在 3500 家左右;2021 年,门店数在 5300 左右。短短三年时间里,增长近 2000 家。
也正是在这一年,瑞幸大举烧钱补贴教育消费者,以燎原之势渗透进一二线城市的各大小商城和写字楼。
二者在这一点上出现了某种默契,但更可能的是,星巴克受到了瑞幸的 " 刺激 "。
本土品牌们"围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886828337164b7f87f6815b7dbb2f5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789298&x-signature=jw6AYHxTo009ZvEja5BfjANJtjU%3D

而另一边,被外界认为是星巴克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瑞幸,正在摆脱财务造假风波的阴云,并且在经营层面上出现明显转好。
与星巴克强调美式咖啡文化体验的大店连锁模式不同,瑞幸的门店面积相对更小,且仅支持线上应用或小程序下单自取或外卖,从而最大程度地节省租金和人力成本。在过去 5 年,这种鼓励顾客即取即走的 " 小门店模式 ",让瑞幸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延伸进一二线城市的各大小商城和写字楼。
根据 DT 财经相关报道,到 2020 年 4 月,成立仅 3 年不到的瑞幸门店数已经超过星巴克,达到 5256 家,而同期星巴克的门店数约 4300 家。在这一点上,瑞幸的确实现了 " 打败星巴克 " 的目标。并且在选址上,瑞幸和星巴克既有重合,又存在差异。前者更加侧重在商务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一楼大堂,而后者则没有明显的侧重,在大厦、购物中心、街边商铺的布局较为平均。而重合的部分,双方乃至其他咖啡新品牌需要共同分食客流。
2020 年 4 月,被曝出 22 亿元营收造假是瑞幸的一个转折点。但这件商业丑闻在消费者这端并没有出现断崖式的口碑下滑,反倒落得 " 割美国人韭菜请中国人喝咖啡 " 的评价,这为瑞幸的重新崛起打下一定的消费者好感度基础。
瑞幸公布的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瑞幸实现总营收 23.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5.6%;净亏损 2350 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 98.6%。
其中,平均每月交易客户同比增长 79.2% 至 1470 万;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83.9% 至 19.3 亿元人民币;自营店的同店销售增长率为 75.8%,远超上年同期的 0.3%,运营利润率为 25.2%,而去年同期还处于亏损状态。
这些经营指标的显著增长,都在表明,瑞幸正在从前期大肆烧钱补贴拉客的模式,转入相对平稳的经营轨道,并且由财务造假导致的各项司法诉讼,以和解金的方式相继化解。另外,郭谨一领导的新一任高层,也在通过 " 毒丸计划 " 来守住控股权,从而切断原董事长陆正耀及其相关方可能给瑞幸带来的负面影响。
瑞幸,已经不是以前那个 " 瑞幸 " 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b0b449b1dc74606b9e31444cc96e40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789298&x-signature=4AZcnQ6MlOU2stn61nWvz%2BdePIk%3D

与此同时,另一家增长势头强劲的本土咖啡品牌 Manner,也在部分借鉴瑞幸的高性价比和 " 小门店连锁模式 "。并且,更进一步的是,Manner 不做外卖渠道,意图将 " 快取 " 这一模式做到极致,在放弃一部分市场规模的同时,也节省下相应的人力和配送费用。
不过,目前 Manner 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这类咖啡文化浓厚、咖啡消费群体规模庞大的一线城市之中。官网显示,Manner 目前在全国共有 194 家门店,其中上海门店的数量占比高达 85%。因此,Manner 能否在二、三线城市复制开花,仍然有待检验。
结语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咖啡市场规模大概在 3000-4000 亿元,其中现磨咖啡占比约为 20%-30%,粗略估算为 1000 亿元上下的水平。
在这条赛道上,除了瑞幸和 Manner,外资品牌 Tims 扩展迅速,Seesaw、M Stand 等新品牌相继跟进,乃至罗森、7-11、全家等一众便利店品牌的自营咖啡也在争夺市场。不过目前来看,还难以撼动星巴克的地位。
根据观潮新消费的不完全统计,2021 年,咖啡行业发生 20 起融资,总金额超 50 亿元。其中,Manner 连融 3 轮,M Stand、时萃连融 2 轮。
面对有限的咖啡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23 年的星巴克,以及以瑞幸为代表的本土咖啡品牌,谁更懂中国咖啡消费者?进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仍然有待回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也推出了规模更小的 "Starbucks Now(咖快)" 概念店。本土咖啡品牌们形成 " 围剿 " 之势,咖啡 " 战事 " 远未结束。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熊悦
编辑 / 肖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瑞幸们“围剿”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