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民营造车第一人,5次创业,从放牛娃到亿万富豪
“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几个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吗,我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这是一个“放牛娃”口中的造车。
要知道,在1997年,没人敢说这话,因为当时那环境是民企不能造车,都是外资垄断,要造车,必须与外企合作,以市场换技术。
而如今,他说出去的话不但实现了,还做到了中国民营造车企业的NO.1。
这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很励志,也很传奇,充满色彩,充满艰辛。
在中国汽车界,他就是一个传奇。
他就是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创始人--李书福。
他是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第一人,也被称为汽车狂人。
https://p5.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52bb26e6c0924788bc5449be9d4438c4
当年他决定进入汽车行业时,就是因为那句话:“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震惊四座,因此获得了“汽车狂人”的“美名”。
如今,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跨国汽车企业。
而他的成功故事也很励志,先后五次创业。
他先后开过照相馆,干过金属回收,生产过电冰箱,搞过装潢材料,生产过摩托车,而且干一行成一行,最终转产转型做起了汽车,做到如今的亿万汽车帝国。
01 少年时代展露商人潜质
他出身农民之家,老家是浙江台州,向东就是太平洋,这片沃土培育了无数商人。
他从小头脑就比较灵活,是一块做生意的料。
少年时代的李书福,就不是一个安分的读书郎。
他小时候是一个放牛娃,上小学时,他利用暑假时间为生产队放牛,每天0.15元,一个暑假能赚6元-10元人民币。
对他来讲这是一笔大钱,上小学每学期交书本费大概1.2元,学费是免交的,有了这笔钱,他比其他同学富裕多了。
他白天放牛,骑在牛背上看书学习,晚上还要在牛棚周边点燃牛烟,把蚊子赶走。
家里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上中学时,他就开始懂得通过骑自行车带人挣钱。
虽然他是一个不安分的读书郎,但他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三年初中学业他用了两年时间就匆匆完成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路桥中学尖子班。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他便无心上学,一心只想着赚钱,想着捣腾点什么生意。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aed36535d0b14b55a0ab5bed67d20102
02 无心上学,高中便搞起生意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宽,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刚读高中没多久的他,便四处打听,想做起生意来。
慢慢的对高中学习失去了耐心,人在学校,心在游离。
甚至引起了父亲对他的极度不满,几次受到惩罚。
但始终还是按捺不住他心中那把热火,高中还没有毕业,他就开始规划着自己的各种梦想,搞起生意来。
03 历经五次创业转型
开过照相馆
高中毕业后,他便向父亲借了120元,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开启了他的创业生涯。
走街串巷,见人就问要不要照相。由于服务热情,照相质量也不错,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几百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可是一笔相当不错的收入了。
后来有了自己的照相馆,业务也升级了,不用再走街串巷了。
由于资金有限,照相馆的所有设备几乎都是他自己设计、制作的,包括大型座机、灯光、道具等等。
在那个年代,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开照相馆可是要公安局批准。
由于照相馆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挨接受教育与处罚。
但他的态度比较好,即便要求关门停业,照相馆仍然坚持了近两年时间。
后来因为市场开放力度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照相馆的生意也远不如以前,他就谋划着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再捣腾点什么。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f09d5418ed174fcfb791055f49f1a904
捣腾过金属回收
那个时候的台州,废旧电器市场已经比较发达了,
他寻思到了这条门路后,索性把生意惨淡的照相馆给关了,做起了金属回收。
他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出金属铜、银、金,利用自家房子比较大的优势,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这完全是变废为宝的技术,这在当时可算是比较牛的技术,可谓循环经济,效益确实不错。
但是随着做的时间长了,慢慢的这些技术又被其他人学会了,竞争也越到越大,收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利润也根着越来越低。
这时候,他又再次寻思着新的出路,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期。
做过电冰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冰箱开始进入家庭。
他又再次捣腾起了电冰箱配件,开启一个新的创业进程,亲自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
但是创业过程是坎坷的,虽然从理论上设想很好,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不尽人意。
经过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他的手掌都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见人不敢伸手,浑身疲惫不堪。
最终,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了。
由于公司初创,没有土地,更没有厂房,经过一波三折,多次搬迁之后,终于落脚,专心搞生产。
当时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并一举成名,成为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冰箱零配件研究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
后来由于企业发展较为顺利,又扩大产品种类,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柜等制冷设备,产品依然供不应求,企业欣欣向荣,一片繁忙,成为当时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知名度。
一九八九年那年,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加上内部股东意见分歧等原因,身感疲惫的他,最后选择把全部资产送给了乡政府。
政府接管后,虽然他一夜回归无产阶级,但他觉得浑身轻松了,然后又去继续上学,重新回到校园去了。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37387a16a80479ab3074a8f6c6e1265
研发生产过装潢材料
转眼到了一九九二年三月,他从已经送给政府的资产中回租一部分厂房,又开始新了的创业生涯,对他来说,这已经是第四次创业了。
那一年二十八岁的他,一直琢磨着研究什么、生产什么?
九十年代,进口装潢材料在中国很受欢迎,国产装潢材料的研究、生产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装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然后,他选择了装潢材料的研发、生产。
后来,他研究生产的装潢材料完全可以取代进口的,且价格便宜,很受市场欢迎,又一炮打响,产品又是供不应求,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后来,他的这些自主创新成果又再次被其他人学走了,模仿他开始做起了装潢材料。
虽然有专利,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但被别人拷贝,在那个年代很正常,那时候知识产权体系还没那么完善。
慢慢的,做的人也多了,竞争也激烈。
于是,他又放弃了这个产业,转型开始研究摩托车。
造过摩托车
在当初的台州市工商联主席的启发下,他开始着手研发、生产摩托车。
在当时,吉利是全中国第一个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
当时吉利生产的摩托车大部分取代了进口,他把踏板式摩托车价格从每辆3万元降到3千元。
后来很多人发现,吉利公司的摩托车供不应求,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自然又有许多企业跟着学。
几年间,全国几十家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而且有些企业缺乏合规意识,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了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于是他又退出了这一领域。
据数据统计,到1996年,吉利摩托车产销量已达20万辆,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97f5b7f09a394e39a0cdd35e28234cd2
04 受老师启发,决定造汽车,造福百姓,
1997年,吉利正式开始研发汽车,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前,李书福已历经5次创业转产,。
在老师的启发下,他再次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研究汽车,进入汽车行业,造车,那一年他已经三十五岁。
摩托车的成功,让李书福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然而,他真正被外界所关注,是在他造汽车之后。
1996年,李书福以扩大摩托车产能的名义征下临海市城东的800亩沼泽地,起初人们以为他是在“炒地皮”。
当第二年建起厂房后,他大胆对外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业时,引来的却是一片质疑与嘲笑。
造“四个轮子”的汽车与造“两个轮子”的摩托车毕竟不同。
李书福的困难不言而喻: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和设备,更没有“准生证”……
可以说,他除了造汽车的一腔热情,几乎什么也没有。
要知道,当年上海大众仅投产桑塔纳时,国家就投了10多亿元。
而如今的红旗的研发都投入了500亿,可见造车是多么的烧钱。
当时,他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他自己信,还有少部分人信,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国家长期严格管制,当时中国轿车生产并未对民营企业开放。
大家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了,早已经被西方国家垄断了,根本没有给民营企业预留发展空间。
中国企业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以市场换技术。
当年,在汽车行业内有一句话,你恨谁就叫谁去造汽车。
虽然那个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才几十万辆,汽车进家庭才刚刚起步。
但是他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商机,他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在别人的嘲讽中,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持研发汽车。
在这种路上,他走得很艰辛,但这条路也确实很诱人,这条路时而景色秀丽,时而乌云密布。
05 为了拿到生产许可,他曾说:“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李书福回忆说:
“我们企业造轿车,媒体不信,银行不信,行业不认可,就连汽车零部件厂商都不愿意卖给我们零部件。”
有一次,他到上海一家零配件厂洽谈合作事宜,接待他的一位总工程师听说他们只有5亿元,又是民营企业,还想造汽车,干脆借口上洗手间离开了。
但困难并没有阻止李书福的脚步。
“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这是出自李书福手笔的一段歌词,正是他砥砺奋进的写照。
由于当时外资企业对汽车技术的封锁,民企想造车是没有技术可以参考的,更别说购买。
缺少技术,他就从拆车、模仿起步,自己摸索加上四处求教。
资金不足,他就发扬“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的艰苦奋斗作风。
没有人才,他就自办吉利学院培养人才。
没有“准生证”,他就千方百计“借壳”造车。
后来就有了家喻户晓的故事:
那是1999年12月,时任国家部委领导人在浙江台州调研,李书福当面请命:“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
讲到激动处,李书福干脆来了句“荡气回肠”的话:“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最终成功打动了当时调研的领导,决定帮他争取机会。
06 获得汽车界“准生证”
经过无数次奋争与等待,2001年11月9日,原国家经贸委增发了一批汽车新车生产许可证,搭载着吉利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金属冲压车身的“吉利JL6360”终于榜上有名。
他为了这张“准生证”,足足等了四年,埋头苦干了四年。
这张“准生证”,意味着在国家批准第一批轿车合资企业26年之后,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同喜的是,第二天,中国在多哈会议上被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入世”与“李书福入局”就这样同时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成了一大焦点。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f047a858d5948d1aed46102958bc205
07 从价格优势走向技术领先
吉利首款轿车“豪情”一面世,就以5.8万元超低价格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而当年的夏利每辆要13万元,为了应战,夏利被迫降价,而每降一次,吉利必应声再降。
当年的桑塔纳每辆20多万元,还要排队购车。
如今,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依然充满自豪:“我们生产汽车,把中国汽车价格降了一大截,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吉利以这种低价入市的打法现身江湖,借着中国私车市场“井喷”的大势,在中国汽车行业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为企业迅速做大赢得了先机。
到2006年底,吉利年销量已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跃升轿车行业第7名。
然而,价格战也是一把“双刃剑”。
经过几年高歌猛进,吉利开始后劲乏力。
与此同时,由于批次产品质量问题和一些零部件的小毛病,一些用户反响不好,经销商也有些抱怨。
不少媒体甚至质疑,吉利拼命做大规模,而品牌、管理和配套资源却没有跟上。
吉利到底哪出了什么问题?
经过反思,李书福坚定了转型的决心。
“所有汽车公司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低端走向高端,从价格优势走向技术领先,面对消费升级,唯有向上发展”。
2007年5月17日,李书福宣布,吉利汽车进入了战略转型期。
一直以来凭价格优势取胜的吉利汽车,开始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转型。
通过转型,吉利获得了2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0多项,世界性的发明专利几十项。
2010年1月份,“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成为获得该类奖项的唯一汽车企业。
也正是这次转型,为吉利后来收购沃尔沃汽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2c8470d02ea147148e7d8300e7521cab
08 “农村小伙娶外国公主”,并购沃尔沃
2002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不久的李书福,兴奋地对员工们宣布:“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
当时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个玩笑:沃尔沃那可是世界名牌,吉利当时才刚刚获得生产许可证不久,准备正式造车。
不过经过十年的努力与发展,他带领的吉利又一次做到了,而且还震惊了整个汽车界。
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沃尔沃总部,李书福正式签约,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
吉利以18亿美元从福特公司手中正式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这在当时是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被人形象地喻为“农村小伙娶外国公主”。
签约那一刻,李书福流泪了。
吉利也由此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如今,吉利已经把沃尔沃轿车全球研发中心迁到了中国,把沃尔沃轿车全球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沃尔沃豪华轿车中国制造出口全球的目标,让中国制造的豪华轿车为全世界市场提供服务。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cb21b4ea03b24e59b1033f0fe61f7301
09 收购奔驰股份,成为大股东
2018年,李书福再豪掷90亿美元,购买了9.69%戴姆勒集团的股份,成为了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戴姆勒即为奔驰的母公司。
所以,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买奔驰也好,买沃尔沃也好,最终都是图个吉利。
回顾吉利近年来的收购之路,野心明了,布局之大。
从最初收购沃尔沃到收购宝腾、路特斯,再到收购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吉利在李书福的带领下,不断地在产品上、商业上进行拓展,完成了高、中、低市场、跑车市场的产品梳理,不断地进行汽车研发、生产技术的升级,同时也扩展了国内外市场布局,把中国汽车真正带到全世界。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70bec51605514297b6588daed5b1eb1a
10 总结
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如今的吉利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未来吉利还会在汽车领域爆出怎样的亮点,在创新、新能源转型的路上能走到多远多高,现在我们谁都不敢妄下结论。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未来的吉利只会越来越好,而中国制造、中国汽车也一定会越走越远,走向全世界。
他带领吉利,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他总结出了以下观点:
做事情必须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一定要打基础、练内功,千万不能随泡沫飞扬,跟妖风起哄,否则风口过后将会留下一片狼藉的凄惨景象。退潮以后,裸泳者将会很难看,搞得不好有可能回不了家。
他说: “吉利因为这四十年的历史机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小山村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为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而顽强拼搏。” 做事情必须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 鼓励创业得有榜样,这就是榜样!影视界多拍一些创业成功典型,多拍一些慈善爱民故事,多拍一些支教助农例子,多拍一些各行各业的先进标兵,总比拍宫庭剧要好得多! 是北大毕业的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