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辛苦一生却晚景凄凉?为人父母,这3个底线一定要守住
前几天,看了一部短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女孩,小时候想要电视里的马,橱窗里的玩具,父亲一一满足她;
长大后,她想要邮轮、列车、潜水艇,父亲努努力也能满足她;
后来,为了嫁给一个歌星,女孩又逼父亲买豪宅、跑车。
等她嫁人后,年迈的父母花光了毕生积蓄,搬进了低矮的平房,打算安度晚年。
没想到有一天,女孩又把自己的孩子扔给父母抚养,然后冷漠地转身走了。
这就是著名的讽刺动画短片——《任性人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b3b98bf492548a28714b6cec416c59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b3zBHr2hUGErVh5C9uQquH%2Fg3tg%3D
在这个无奈又悲哀的故事里,人们往往责备女孩不懂事。殊不知,她的所作所为,全拜父母所赐。
没有父母的溺爱纵容,何来孩子无限度索取?
没有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又怎会知道生存不易,要懂得珍惜?
很多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结局却像短片里的父亲一样,人财两空,晚景凄凉。
其实,父母与子女相识一场,是缘是劫,全在父母们能不能守住这3个底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cc78cf5ec4846b0b353ae26cf4df7c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tuZpY1Tp6H5tjgxfyMGdgIUki7A%3D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4a8edf09bac499fab82bdbd89aee39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8xOakWrSjpD2jo3rFMNsbwl9Q94%3D
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
心理学上有个“100%理论”。
指的是一件事,你做20%,那么孩子就会去做剩下的80%。如果你做80%,那么孩子只会做20%。
假如你把事情全做了,那么孩子什么也不会做。
久而久之,你越活越累,孩子也在缺乏历练中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
自媒体人@雪球花甲老头,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对老夫妻,退休后仍四处打工赚钱。
老太太做保洁,老大爷开旅游巴士。
两位老人一刻不敢停地打零工,只为养活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儿子。
老两口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赖在家里不工作,每天只知道打游戏、点外卖。
对于儿子的“啃老”,老两口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仍无济于事。
一次争吵中,儿子愤怒地说:“你们嫌我什么也不会,可你们什么也不让我做,我能会什么呢?”
原来,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儿子,一直对其呵护有加,却也保护过度。
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读大学、选专业,事无巨细,全由老两口安排。
他们本以为付出了这么多心力,儿子的人生一定能顺风顺水。
没想到,竟是现在这番田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bf73e0938e444cb929f52d2db10d10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7g64SSLVlNonPqvbMgBCLzaVxb4%3D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今日心理学》中写道:
“为孩子做每一个决定,包括他们穿的衣服、做作业的确切时间,以及他们可以和谁一起玩,都会消除他们做决定的欲望。”
事事帮孩子搞定,表面上是爱孩子,实质上是对孩子主观能动性的限制与剥夺。
成长,是反复试错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才会成长,乃至成熟。
著名教育家蔡笑晚,分享过自己的育儿往事。
他的孩子曾痴迷武学,非要去少林寺学武。见孩子固执己见,蔡笑晚说:“如果你真的要学武术,那就写一个决心书吧。”
孩子开开心心写完后,就被送到了武术学校。
可仅仅两个月,孩子就受不了,想回来读书。
但蔡笑晚坚决不同意,他说:“你必须坚持下去,否则你就是对自己的选择不负责任。”
后来,孩子坚持学完了一个学期,才被蔡笑晚接了回去。
有了这次教训后,孩子明白了人要独立做决定,更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蔡笑晚是典型的“60分家长”,他懂得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管教的时候管教。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在风雨中,成长为参天大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0e36ac360a04ca88cc0706127131e2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U79tWCCr1PBe8KDuAMrPCYDgpvg%3D
适当拒绝,量力而行
前段时间,都市情感剧《追爱家族》热播,剧中的齐天,让人气愤不已。
为了追求暗恋10年的女神,他逼老爹给自己买房,开口就要1000万。
见老爹犹豫,也怕两位哥哥阻拦,齐天竟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伪造家里失火,假装生命垂危。
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老爹一心疼,满口答应买房。
齐老爹不仅打算卖掉世代居住的祖屋,还帮齐天说服另外两个儿子放弃继承权。
他不过是个退休教师,祖屋一卖,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可他就是无法拒绝齐天。
结果,房子还没卖出去,齐天就被女神甩了,他埋怨父亲说:“你就是见不得我好,当初你要是早点给我买房,也不至于被人甩,我恨你,恨这个家。”
一句话,把齐老爹伤得透心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5441f19638e484a908287b7da0efba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StaqXB%2F0boXRGgEx%2F9PlMgSRXF8%3D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满足他们,而是帮孩子适应这个社会。
爸妈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的欲望就会无限膨胀,直至被吞噬。
还记得那起轰动全国的“留学生杀母案”吗?
24岁的留学生汪佳晶,在日本5年的生活费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每次要钱,母亲都二话不说,要多少给多少,眼见汪佳晶的消费越来越高,母亲这才开始吞吞吐吐想拒绝。
不承想,一听母亲不给钱,汪佳晶像疯了一样,竟把母亲活活捅死。
记者调查发现,汪佳晶的家境并不好,可母亲却十分宠他,和齐老爹一样,是个“有求必应”的家长。
斯坦福大学有个著名的“糖果实验”。
心理学家沃尔特找来一批孩子,在他们面前放了一颗糖。
然后告诉他们:如果能等15分钟的话,将得到两颗糖果,如果做不到,就只有一颗。
结果仅有10%的孩子能够等一会,大部分人都选择立刻吃掉糖果。
20年后,经过追踪调查发现,这10%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可见,欲望上的“延迟满足”,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身为父母,也应学会适当拒绝,量力而行,对子女的各种要求延迟满足。
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学会克制欲望,凡事靠自己。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9247db1aa9e4a27a724e1323a0916d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gcdvZt42OiVBCDZF1VBhFudO7bY%3D
早立规矩,守住底线
前几天,偶然间刷到了两则新闻。
一则是两个男孩在18楼比赛扔石头,看谁扔得远,结果砸坏了一辆车的天窗。
车主报警,人们这才发现有孩子高空抛物。
民警对孩子及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罚了款。可网友们坐不住了,都说:“就这么结束了?孩子可恶,家长更可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63d193d3cc34717a11bb6b146318b3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5WSff1iAltGDCOzUFw9Z%2B8EnmXk%3D
另一则新闻是一个男孩坐电梯,一脚踹掉电梯里的控制面板,并向同伴露出得意之态。
正如网友所言 :“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
其实,每个孩子,都像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
如果爸妈不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们永远不知道做人的规矩,做事的底线。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原野上有一群牛,每天悠哉地吃草晒太阳。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走着走着,碰到了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线。
这条线上有电,吓得小牛慌忙退后一步,停了下来。
小牛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还真有去不了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8b1a56580bd44be9e9e05dff023104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xcIqlzmdjlYhBOiCFJ0D1Mc6pyQ%3D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很赞同《勇于管教》里的一句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不管是原野上的电线,还是悬崖边的栏杆,说的都是我们受规则约束,同时也在被规则保护的道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
那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教育专家给出过3点建议:
1. 宜早不宜晚。
在“家校社共育”的直播间,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张绵庭说: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效像打在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是具备有效期的。”
关于立规矩,他指出,3岁前“最有效”,6岁前“有效”,10岁前“次有效” ……
所以,父母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黄金期”,教育孩子宜早不宜晚。
2. 温和而坚定。
同样是面对“熊孩子”,下面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个孩子从自家窗户向楼下泼墨,导致很多邻居晒在阳台上的衣服被弄脏。
家长知晓后,不仅让孩子在业主群里做检讨,还和孩子一起,把弄脏的衣服洗干净。
整个过程,孩子家长没有对孩子殴打斥责,而是温和又坚定地摆事实,讲道理。
与孩子沟通,家长需要刚柔并济,张弛有度。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2b8b928bae74b47bc4d3226d7542fa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2KvydRFqVNG0t35k4nfQldGvwgw%3D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3. 发挥榜样力量。
有人说,如果家庭是复印纸,孩子是复印件,那父母就是原件。
复印件成品如何,取决于原件的质量。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会模仿和映照出父母的一言一行。
想要孩子守规矩,父母就要发挥榜样力量,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家庭教育》中说:“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只有在规矩中,孩子才能完成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成为一个三观正、有教养的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3fb1e08f51b41a9acbf3cf242478d0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kDqfFD7p4tVUnzqJLWoCqa2suyI%3D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孩子的未来、父母的结局,其实都藏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懂得放手让孩子一搏,敢于拒绝孩子,也舍得约束孩子。
他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世界里,润物细无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73c65a2b58543c7aee7ecacb441518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8yOix%2BmdxzLDcWpC4Ff5oC7yU5g%3D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恰如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所言: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点个“赞”愿全天下的父母,在教育的路上,都能行稳致远;愿全天下的子女,都能体会父母的那颗拳拳之心。
共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0366cbab6634c65890281e832df843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723658&x-signature=IZNfT6KpneTnacfHTZWlx9vURlc%3D
作者:槿山月。 父母与子女相识一场,是缘是劫,全在父母们能不能守住这3个底线:1、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2、适当拒绝,量力而行。3、早立规矩,守住底线。
愿全天下的父母,在教育的路上,都能行稳致远;愿全天下的子女,都能体会父母的那颗拳拳之心! 我觉得教育子女是大事,可现在的孩子我们以前是彻底的不一样,也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随之一切都变了,他们小的时候很听话,可大了以后就有了自己的见解,总是和我们说不到一起,不过,我坚持大人的原则,叫他们自己去考论他们的观念。 1、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
成长,是反复试错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才会成长,乃至成熟。
2、适当拒绝,量力而行
身为父母,也应学会适当拒绝,量力而行,对子女的各种要求延迟满足。
如此,才能让他们学会克制欲望,凡事靠自己。
3、早立规矩,守住底线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
发挥榜样力量。
《家庭教育》中说:“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只有在规矩中,孩子才能完成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成为一个三观正、有教养的人。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懂得放手让孩子一搏,敢于拒绝孩子,也舍得约束孩子。
他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世界里,润物细无声。[心] 小时候也可能因为家里穷吧……从来没有满足过,哪怕是一双凉鞋,脚一年一年长大,总是穿着去年小的凉鞋,挤的脚痛,在学校又害怕被同学嘲笑的那种感觉一辈子记得[流泪]永远忘不了那种感觉,,导致现在对钱的执拗,手里一定要存钱,没有钱就发慌,不敢买贵的东西,钱花多了会内疚,, 成长,是反复试错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才会成长,乃至成熟。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在风雨中,成长为参天大树养育孩子,从来不是满足他们,而是帮孩子适应这个社会。身为父母,也应学会适当拒绝,量力而行,对子女的各种要求延迟满足。
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学会克制欲望,凡事靠自己只有在规矩中,孩子才能完成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成为一个三观正、有教养的人。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懂得放手让孩子一搏,敢于拒绝孩子,也舍得约束孩子。 话谁都会说,道理哪个家长不懂?可现在的孩子能像原来一样单纯听话吗?互联网加现代化,父母的教导永远也抵不过网络的潜移默化,除非孩子不接触手机电脑电视。原来的孩子错了被长辈教训,哪怕打得双脚跳,顶多生一会闷气然后依然开开心心该干嘛干嘛,也会吃一堑长一智,现在的孩子行吗?我儿子班上就有好几个同学当老师面威协父母,再敢强迫他做作业就死给他们看。才小学五年级啊,十一岁的孩子,敢在爸爸让他定时完成作业收了手机时跑到楼下捡起石块连划好几辆车,贷款赔偿。现在的孩子啊,父母都只敢乞求他平凡不违法乱纪不闯祸就阿弥陀佛了,哪还敢有什么奢望,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不啃老就行,至于成家立业,就只好看他自己了。! 1.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
2.适当拒绝,量力而行
3.早立规矩,守住底线
4.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孩子的未来、父母的结局,其实都藏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 写得很好,值得我们每一个当父母的人认真看看!深受启发!只有适当放手,孩子才能独立自主,溺爱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是父母的恶梦。 成长,是反复试错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才会成长,乃至成熟。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
只有在规矩中,孩子才能完成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成为一个三观正、有教养的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