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6xpj1l81q1lx 发表于 2022-7-14 23:18:43

语文课本又出错了?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出版社回应了

“来自小侄儿的灵魂拷问,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他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

近日,李娟回到重庆垫江老家,遭受了来自侄儿的“灵魂拷问”,在查了资料,自己无法解释后,李娟把这一“拷问”发到了朋友圈。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RUPInE83R3I6A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173659&x-signature=pn6SOJM%2BXcXfBgVsgH5TjWBFuXA%3D

对语文课本提出质疑的五年级学生黄圣凯

回老家过周末却遭受了侄儿的“灵魂拷问”

上周末,李娟回到垫江老家,正在和家人拉常家的她,突然被侄儿黄圣凯拉到一边。

“他拿起他的课本,翻到110页,先让我读,说读了看有没有发现问题。”侄儿出的这道题,李娟照办,“我读了一遍,好像也没发现问题。”

李娟一本正经地回答了侄儿,“没看出什么问题。”

这时,黄圣凯不依了,他直接问李娟,“你看,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他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对于这个问题,李娟一时半会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于是她仔细看了侄儿拿出的课本,“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RUPInEb3pfn7lx~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173659&x-signature=TUehgRU4CUAgoj0YkHvm1p6%2Ba8g%3D

课文出自《战国策》

为了给侄儿解释清楚,李娟也查起了原文。“我用百度百科查了,这就是《战国策》里面的文章,他们学习的是这篇文章的白话文。”

看了原文的李娟也不知道怎么给侄儿解释,“我就给他说,《战国策》里面就是这么写的。结果他又问,《战国策》也这么皮吗?”

至于“皮”的原因,在垫江县文化路小学读五年级的黄圣凯说,“到底是战国策瞎编的,还是里面的赵惠王太傻了?”李娟说,《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的是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

“后来我们问了他们语文老师,老师也说这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他仍不满意,他认为,即便是故事,也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对孩子的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点赞

对于黄圣凯的问题,重庆巴蜀小学语文老师刘俐宏在听了记者的描述后称,“首先要对孩子的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以及对知识较真的精神点赞。”刘俐宏老师说,既然孩子提出了疑问,那么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可以跟着这个疑问来找到答案。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试试,把嘴闭上,其实也可以发出声音的,只是不是很清晰。”

除了通过试验找到答案,还可以引导孩子,“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重点的是要明白故事里所表达的道理。在这里,作者是用了拟人手法来说,如果真正较真,鹬和蚌就根本不是一个物种,他们之间是不会有对话的。”

出版社回应:不会更改教材

“这个学生的质疑是很好的,课本里的故事是从《战国策》里出来的,古文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们暂时不会更改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刘江华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他告诉记者,“用生活逻辑来看,是有一些问题,寓言故事里很多存在这个问题,包括外国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允许有一些想像和夸张,而这个故事本身是为了说明道理,并不是以讲故事为主。”

来源:人民网、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罗薛梅)

责编:王子墨

编辑:邢妍妍 王远方 宗小宁 吴亚琦

uaeh9q9uo9jqio 发表于 2022-7-14 23:19:13

寓言就是故事,鹬和蚌的即使不被互相夹住也不会说话,即使会说话也互相听不懂。孩子专注这些而不去领会故事要说明寓意,把质疑毛疵当成优点,长大了就是个爱钻牛角尖的杠精。

ung6re9r3rgrlg 发表于 2022-7-14 23:19:31

这是寓言故事,是从第三人称视角分析两边心态对话,用此以说明道理,它们本身都不会说人类和它们对方的话,不管夹没夹住嘴。

uqtxuh5xrfp5rx 发表于 2022-7-14 23:19:45

这算什么灵魂拷问,你应该问为什么水鸟和蚌会说话?

ue1yb5bbsssj02 发表于 2022-7-14 23:20:08

巧了,我们学校很怪,零几年用人教,很久的那种,找不到了,后来用西师,上面就有这个,近几年又改回人教了,你说zz不zz

ugb9j2b58suj7p 发表于 2022-7-14 23:20:20

我发现一个问题,最近有好多小朋友发现语文课本有问题,比如乌鸦喝水,夸父逐日,比如鹬蚌相争,我不知道怎么了,这课本不是就一两年就才开始的吧,怎么那么多年就没人发现这种问题呢,是过去没有的小朋友不会思考吗,我看未必,想想刚刚放映的那个国产科幻片,里面好多情节受到专家抨击,由此及彼,很说明问题,寓言故事说明的是道理,你要注意细节,那就有意思了,就比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你要注意细节,地球离太阳老远了,什么箭能抵挡太阳的高温,精卫那么点的小鸟什么时候能填满大海,有些人就是喜欢这些,估计跑不了大人背后的推动,人心啊,不古

凌志 发表于 2022-7-14 23:21:18

蚊子兄弟大冬天的不也到处追人,干嘛求那真儿啊?

ubjnx8ud9diz2u 发表于 2022-7-14 23:21:24

这个小学生对巜鹬蚌相争》提疑,粗看是在提问"求知",细想一下五年级的学生难道没有学过什么是"拟人化",什么是"寓言",即便没有学过,那电视的动画片"熊大熊二光头强""黑猫警长""孙悟空大闹天宫"电视剧《西游记》总会看过吧,他为什么不提这些故事里面的熊,猫、猴、猪、牛等为什么会说话,而对鹬蚌为什么会说话提出质疑呢?

天琦 发表于 2022-7-14 23:22:07

看了出版社、老师和网友的评论,觉的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就是不知道,如果学生写作文时也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判卷子的老师会不会给扣分?希望给个明确的回答,否则作文是没办法学了。

王志菊 发表于 2022-7-14 23:22:33

这就是后羿射日的事引起的蝴蝶效应,一天天都去找课本里不合理的地方,真的读懂故事里的道理了?找个错证明自己很聪明?只能证明是个书呆子。死读书不如不读书,这么基础的道理都没搞懂?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课本又出错了?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出版社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