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92j2z922eqiw 发表于 2022-6-24 15:07:12

历史故事:李世民——虽尊师教子,仍逃脱不了慈父多败儿的定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7cb02eca5224e52ac087d6063a0b70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1417921&x-signature=MFiygAwO8iBdA6Wf0ixIDdddxcU%3D

原创拆书:
慈父多败儿 

太子李承乾聪明博学,英俊非凡,但是身体不大好。贞观五年(631),李承乾生病,从来不信佛道的李世民却延请道士为儿子祈福。李承乾病愈后,李世民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减免囚犯罪行为儿子祈福。李世民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特准李承乾不用多读书。后来,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有夺嫡之心的弟弟李泰,竟勾结朝臣,打算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第九子李治性情懦弱仁柔,长孙皇后死时,李治才九岁,他哭得死去活来,可把李世民心疼坏了。李泰与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俱被废,李治最终被立为太子。李世民的心思就全集中到这个小九身上。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攻打高丽,离开皇宫后,他在写给李治的一封信里说道:“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李治小名雉奴,这里“耶耶”就是“爹爹”。李世民说,我见不到你的信,简直想要去死。过一会儿看到了你的手书,忧愁一下子就没了,仿佛起死回生。李世民还对李治说,你以后要是头痛,或有什么其他小病,都要一一报给我。“忆奴欲死”,真是爱子情深。
  李世民对儿女们从不惮于表达思念和怜爱之情。只是,受他宠溺的儿女完全没能如他本人那般坚强。李治在治国才能和谋略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与父亲的过度爱护有关。他没有李世民南征北战以及在民间生活的经历,因而没办法锻炼出像李世民那样的品格与能力。
  如果说宠溺使李治才能不足尚可理解,那么高阳公主的放荡无行,就不可原谅了。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李世民如何宠溺这位公主,只是说公主“有宠于太宗”,因而她所嫁的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受到李世民的特别优待,与其他驸马受到的礼秩大不相同。高阳公主的生平相当传奇,她的母亲不知是哪位妃子,但是她深受父亲李世民的宠爱。贞观十五年(641),十二岁的高阳公主由李世民作主许配给房遗爱。房遗爱大哥房遗直是嫡长子,继承了房玄龄的爵位。高阳公主恃宠骄恣,欲阴谋夺取房遗直的封爵,房遗直害怕,向李世民请求让出爵位给二弟,李世民不许。房玄龄去世后,高阳公主又从中争财产,并反诬房遗直。房遗直向李世民申诉,李世民调查清楚事情原委后,训斥了高阳公主一顿,但因为疼爱高阳公主,还是没有处罚她。只是此后对高阳公主有些疏远,高阳公主因此怏怏不乐。
  不久,长安城中抓住一名小偷,小偷的赃物中居然有一个名贵的金宝神枕,此非民间之物。官吏一看,立即严加审讯,小偷招供,说是从弘福寺一个沙门房中偷得。再查下去,发现那个沙门就是大名鼎鼎的辩机法师。辩机是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的八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学问渊博,名满天下。可是,一个和尚为何会有宫中的宝枕呢?被带到大堂之上的辩机坚决不肯说出宝枕来历,可是最终经不住严刑拷打,招供是高阳公主所赠。这样,一段地下情曝光: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而以两名婢女服侍房遗爱。李世民闻后大怒,下令腰斩辩机,又杀了公主身边的几十个奴婢。这件事颇富传奇色彩,小说家将它演绎得神乎其神。只是这件事的结果值得注意:李世民依然没有惩罚高阳公主。几个月后,李世民去世,据说高阳公主哭而不哀。
  失去管束的高阳公主并没有多少改变,她继续与道士、和尚厮混。由于与大哥房遗直关系不好,她又向皇帝哥哥李治诬告房遗直对自己不敬。李治命长孙无忌调查此事,长孙无忌的调查结果令人非常震惊: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参与了李元景的谋反!结果,房遗爱被诛,高阳公主被赐自尽,诸子流放岭南。
  父母宠溺之害,真是令人心痛!宛转调停,颇费心机


您有10元读书金待领取1


菜单
慈父多败儿


  太子李承乾聪明博学,英俊非凡,但是身体不大好。贞观五年(631),李承乾生病,从来不信佛道的李世民却延请道士为儿子祈福。李承乾病愈后,李世民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减免囚犯罪行为儿子祈福。李世民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特准李承乾不用多读书。后来,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有夺嫡之心的弟弟李泰,竟勾结朝臣,打算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第九子李治性情懦弱仁柔,长孙皇后死时,李治才九岁,他哭得死去活来,可把李世民心疼坏了。李泰与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俱被废,李治最终被立为太子。李世民的心思就全集中到这个小九身上。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攻打高丽,离开皇宫后,他在写给李治的一封信里说道:“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李治小名雉奴,这里“耶耶”就是“爹爹”。李世民说,我见不到你的信,简直想要去死。过一会儿看到了你的手书,忧愁一下子就没了,仿佛起死回生。李世民还对李治说,你以后要是头痛,或有什么其他小病,都要一一报给我。“忆奴欲死”,真是爱子情深。
  李世民对儿女们从不惮于表达思念和怜爱之情。只是,受他宠溺的儿女完全没能如他本人那般坚强。李治在治国才能和谋略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与父亲的过度爱护有关。他没有李世民南征北战以及在民间生活的经历,因而没办法锻炼出像李世民那样的品格与能力。
  如果说宠溺使李治才能不足尚可理解,那么高阳公主的放荡无行,就不可原谅了。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李世民如何宠溺这位公主,只是说公主“有宠于太宗”,因而她所嫁的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受到李世民的特别优待,与其他驸马受到的礼秩大不相同。高阳公主的生平相当传奇,她的母亲不知是哪位妃子,但是她深受父亲李世民的宠爱。贞观十五年(641),十二岁的高阳公主由李世民作主许配给房遗爱。房遗爱大哥房遗直是嫡长子,继承了房玄龄的爵位。高阳公主恃宠骄恣,欲阴谋夺取房遗直的封爵,房遗直害怕,向李世民请求让出爵位给二弟,李世民不许。房玄龄去世后,高阳公主又从中争财产,并反诬房遗直。房遗直向李世民申诉,李世民调查清楚事情原委后,训斥了高阳公主一顿,但因为疼爱高阳公主,还是没有处罚她。只是此后对高阳公主有些疏远,高阳公主因此怏怏不乐。
  不久,长安城中抓住一名小偷,小偷的赃物中居然有一个名贵的金宝神枕,此非民间之物。官吏一看,立即严加审讯,小偷招供,说是从弘福寺一个沙门房中偷得。再查下去,发现那个沙门就是大名鼎鼎的辩机法师。辩机是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的八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学问渊博,名满天下。可是,一个和尚为何会有宫中的宝枕呢?被带到大堂之上的辩机坚决不肯说出宝枕来历,可是最终经不住严刑拷打,招供是高阳公主所赠。这样,一段地下情曝光: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而以两名婢女服侍房遗爱。李世民闻后大怒,下令腰斩辩机,又杀了公主身边的几十个奴婢。这件事颇富传奇色彩,小说家将它演绎得神乎其神。只是这件事的结果值得注意:李世民依然没有惩罚高阳公主。几个月后,李世民去世,据说高阳公主哭而不哀。
  失去管束的高阳公主并没有多少改变,她继续与道士、和尚厮混。由于与大哥房遗直关系不好,她又向皇帝哥哥李治诬告房遗直对自己不敬。李治命长孙无忌调查此事,长孙无忌的调查结果令人非常震惊: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参与了李元景的谋反!结果,房遗爱被诛,高阳公主被赐自尽,诸子流放岭南。
  父母宠溺之害,真是令人心痛!
  
尊师教子,用心良苦



  李世民在对儿子的教育上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只是他与今天多数家长一样,对教师抱有过高的希望,而在自己应当负起的责任上,却似有缺失。严与慈,真是不容易把握!最见李世民尊师教子用心的,当是在对第一位太子李承乾的教育问题上。
  李世民首先选聘李纲为太子少师。李纲是隋唐之际的名臣,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在做李承乾的老师之前,他做过隋文帝的太子杨勇的老师,后来又做了李渊的太子李建成的老师。一个人一生做过三任太子的老师,堪称传奇。而更奇的是,这三任太子都没能当上皇帝!贞观三年(629),李纲脚有伤病,不能穿鞋走路。李世民赐给李纲代步的步舆,让卫士抬入东宫,又下诏让太子李承乾引其上殿并亲自叩拜,以示崇敬。
  李世民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他曾对长孙无忌、房玄龄说:“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师是以德行来引导太子的。如果师体卑贱,太子就会没有准则。”他还制定了太子迎接三师的礼仪:太子出殿门迎接,先拜三师,三师答拜;每道门让三师先行,三师坐,太子乃坐;太子交与三师书卷,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虽然礼仪有些烦琐,不过李世民是要让李承乾先懂尊师之道,再学仪范,如此方能得师才能。李纲也确有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他为太子陈述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听的人都入神忘倦。太子也曾向他请教古来君臣名节、竭忠尽诚之事,李纲懔然说道:“臣奉命辅佐六尺大的孩童,掌管国家政事,古人以为难,我以为易!”李纲每次发言议论,都辞色慷慨,掷地有声,有万夫不可夺之勇。太子对他十分敬畏。不过,李纲为太子师的时间很短,贞观五年(631),他就去世了。
  李世民很重视为太子选师。贞观八年(634),他对侍臣说:“上等智力的人不会轻易沾染恶习,但中等智力的人就不一定坚持得住,要看教导的情况。太子的老师,自古以来都是最难选的。周成王小的时候,周公、召公作为师保,左右也都是贤人,足以助他增长仁义道德,成为圣君。秦朝的时候,胡亥的老师是赵高,赵高教他刑法,胡亥即位后就诛杀功臣亲族,酷暴不已,秦朝不久就灭亡了。所以,人的善恶,都是跟相近的人学习形成的。现在我为太子和诸王选师,让他们学习礼法制度,对自身道德修养有所裨益。你们每人都要寻访忠信正直的人推荐给我。”后来,令狐德棻、于志宁、孔颖达等硕儒都当过李承乾的老师。
  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挑选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李泰的老师。李世民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皇子都生于深宫,等他们长大成人,没有不骄纵放肆的,所以相继倾覆,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要从严管教子弟,使其能够保全身家性命。王珪是我用了很久的大臣,我知道他最为刚正耿直,也是忠诚仁孝之人,所以选他为我儿的老师。你去告诉李泰,每次见到王珪,都要像见到我一样,必须毕恭毕敬,不得有半点懈怠。”王珪也不负李世民厚望,时时以师道自处,对李泰严加督导。时人对他评价很高。
  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决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当时李治才十六岁,李世民心疼这个小儿子,希望时时能看到他,就把李治留在自己所住宫殿的一边,而不让他住到东宫。散骑常侍刘洎上疏说:“一个人出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既没经历过忧惧,也不知道风雅。就算他天生聪明,也没办法增长才识啊!陛下多才多艺,博闻多识,还向群官咨询,了解天下之事。您自己都知道这样做,怎么能把太子久拘身边,不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呢?”李世民一听,立即命令太子李治回到东宫居住,又令刘洎与岑文本、马周几位大臣轮流去东宫,与太子探讨学问政务,使其增长见识。
  李世民对太子及诸王的教育可谓费尽心血。自从立了李治为太子,李世民无论见到什么事,几乎都要拿来教导李治一番。一起吃饭时,李世民就对李治说:“你要知道耕种的艰难,才能常常有饭吃。”见到李治骑马,就说:“你要知道马的劳逸,不要用光它的力气,才能常常乘骑。”见李治坐船,就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民众就像是水,君王就是舟。”见李治坐在树下,就说:“木头用墨线可以修直,皇帝善于听取谏言才能圣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中国式家庭教育#​#教育听我说#​#接班人#​#头条历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故事:李世民——虽尊师教子,仍逃脱不了慈父多败儿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