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zkksdrgggjvyc 发表于 2022-6-13 22:01:35

历史上,刘小晴有哪些故事?

刘小晴老师,有名书法家、老书法家、当代有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书法大家、海上书法名家。
这个是他当时的最近临的《兰亭序》,后面题了一个跋,“昔人谓兰亭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此言其形势也,余临兰亭二百余通,徒形似而已,未能入其堂奥,非余不知书,是为才气所限,时代所压耳。今闲窗无事,乃重写稧帖一通,也欲温故而知新也。岁乙亥春日,一瓢斋主 小晴。”
刘小晴,号“一瓢”,他集书法创作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于一身,擅长行楷、尤精小楷,是当代楷书艺术的集大成者。
余自幼酷爱写字,然苦无良师,只是涂鸦而已。刘小晴出身于书香门第,古文底蕴深厚。他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这是他母亲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时候拍的照片,全国第一届运动会的团体操就是她编的,她要培养自己弹钢琴,小时候和胡蓉蓉学芭蕾舞,练体操啊、游泳。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呢,是自己父亲,他比较偏向于传统,自己父亲也喜欢字画,他也写毛笔字,因为家里字帖挺多的,自己就开始临《九成宫》。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笔力劲健,于方整中见险绝,被称唐楷之冠,也称“正书第一”。楷书到唐代非常完美、非常成熟了,法度也建立了,所以打基础最理想的字帖就是唐碑。在明代陈继儒看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好比深山隐居的圣人,清瘦但神采饱满,能令王者屈膝。
二十岁时经友人介绍,得拜钱瘦铁为师。自己就把临的《九成宫》去拜师的时候、给钱瘦铁老师看,他一看觉得你这小青年不错,他就认可了收自己这个学生。余每趋叩高斋,面聆教益之时。如坐春风,似润细雨,沐浴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之间。推窗望之,外滩景色尽收眼底。跑上来就开始让自己学钟繇的小楷、季直表,但是自己那个时候年纪轻,对钟繇的字觉得不好看、不喜欢,但是硬着头皮写,后来自己才知道钟繇的好。《荐季直表》是钟繇小楷的代表作,堪称楷书之祖。《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钱瘦铁有句话,他讲楷法晋唐 隶书秦汉,小楷写晋、大楷写唐,取法乎上、要从钟繇着手。家里日本的《书苑》理论著作问他借,借的时候也不敢多借,就借个一本、两本,借完以后回到家就把它抄下来,把整个书作抄下来、抄下来下个礼拜又去还给他,那么就这样不断积累、不断积累,逐渐就开始对中国书法理论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在刘小晴家中,至今保留着他当时五十多年前摘抄的底稿。这个就是他最原始的底稿,就是把历代书法理论的精华把它分门别类,这个一本是关于古人讲笔势的,按照年代排下来,什么书丶怎么讲,然后再加注解、按语。第一遍就是收集,然后抄在一本书上后把它剪下来分门别类,都是手写出来的、手抄出来的,那个时候没有电脑。若干年后,刘小晴获出版界最高荣誉“金钥匙奖”的60万字热销理论著作《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便是从这些他耗时十余年从几百本著作里摘抄的精华中化出。在向钱瘦铁学书法之时,21岁的刘小晴还是名待业青年,患有肺病的他因“右派”父亲的关系被大学拒之门外,一度当临时钢琴伴奏师糊口。为了谋生,他走上了学中医的道路,毕业分配至宝山刘行公社当了一名赤脚医生。那个时候很喜欢写字,农村里面台子没有,自己就找了一块三角板,旁边钉了四个角,钉了以后就在这个上面写。自己住在卫生室里面,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灯开了以后,就临帖写字,把自己人生当中的一切痛苦、窘穷潦倒都在字里面得到宣泄、得到一种寄托。1967年,恩师钱瘦铁不幸离世,刘小晴在书法道路上痛失一盏指路明灯,陷入独自摸索的阶段。6年后,经朋友引荐,刘小晴结识书法大家胡问遂,并获得他的指点。跟着胡问遂老师学的时候他就让自己临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伊阙佛龛之碑》亦称“褚遂良碑”,它一改法度森严、正襟危坐之态,具有平易近人、亲切质朴的面目,在胡问遂看来、《伊阙佛龛》是众多古碑中最没有个人习气的楷书作品,他嘱咐刘小晴在楷书上大下功夫,刘小晴时刻记在心,自此、他在书法艺术上成大气象。大楷受胡问遂的老师影响,所以那个时候写楷书的用笔方法、楷书的笔法都受胡老师的影响。胡问遂老师诞辰一百年搞了一个大型的展览会。这个是胡师母,这个是胡炜、胡问遂的儿子他们一起拍的照片。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刘小晴的小楷在上海滩声名鹊起,他受少儿出版社之邀写小楷字帖,成为少年书法爱好者案头必备书。1984年,42岁的主治大夫刘小晴凭借其利用业余时间写就的20万字理论著作《书法技法述要》叩开了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大门,成为《书法》杂志的一名专业编辑。书法杂志社人才济济,汇集了上海最优秀的一批书法家。这张很有意思,他们《书法》杂志全体的编辑一起拍的照片,这个是周志高、高式熊,这个是方传鑫、潘德熙,这个是自己,这两个、这个是王宇仁,都是我们《书法》杂志编辑部里面的人。所以那个时候,周围的环境培养了一批书法上的中坚力量。这段时间,刘小晴得以全身心躬耕书法艺术,他的楷书法度森严、风格雄健,小楷尤富功力、端庄雅逸,独具文人书法的意韵。在书法杂志社工作期间,他习字、授课、写书,他的理论与实践交相辉映,书风日趋成熟,成为全国书法界的知名人物。徐宏斌言:“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有个南刘北田的说法,就是南方的刘小晴。刘老师在那个时候应该说有三十年前了、已经确立自己全国影响力的地位了。”2002年《刘小晴小楷历代名赋集》出版,其中包括刘小晴精心书写创作6年的15件小楷作品,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求者不绝,未已即告售罄。“98年克林顿到上海来的时候,在豫园内院帮他写的积健为雄。”在刘小晴出的字帖中,楷书比较多,在他看来,出字帖应给世人以规矩,要有艺术共性的美,应该以礼法为主,而楷书正和他的心意相契合。楷书比较庄重;第二个楷书比较通俗,老百姓都看得懂;第三个呢,楷书作为一个重要的碑文、重要的高文大册丶重要的文章都用楷书以示庄重。所以楷书实际上古人讲堂堂正正有种庙堂之气,中国历史上历代都很重视小楷,特别是从唐代开始以书取士,官场里面考状元、考试都要殿试,当这些考生一篇文章做好以后、都要用毕恭毕正的小楷把它写出来。在从事专业书法工作十九年后,2003年 刘小晴加入了上海文史馆。文史馆汇聚了上海有极高学术造诣和艺术成就的专家,这无疑是对刘小晴书法艺术的最大褒奖。
吾书眼中有神,而腕下有鬼,非余不知书,实为才气所限。数十年间,虽操毫面壁,未尝少倦,但余生性愚钝,资质拘谨,既不能为飘逸豪放之书,又不敢作超逸入神之想,窃思与其弄巧,不若守拙,于是乃负墙而退,以笃守楷法为尚。当下的中国书法艺术界出现了很多新的当代书法流派,追求书法艺术的变形、创新、转换审美视角,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刘小晴依然故我,在一瓢斋里日复一日研习他的楷书。创作的时候,有人误解为只要与众不同就是新,自己觉得这个是不对的,真正的新它是一种艺术内涵的一个人内涵的气质流露在外 面的一种自然的流露,不是你刻意去追求出来的。所以我们搞艺术的人不求新而自新。自2002年退休后,刘小晴从书法圈众人瞩目的焦点中淡出,为了将自己全部生命交付书法,刘小晴移居市郊,把家安住浦东一个偏远小区。他呢,从2008年搬到幸福小镇,生活就比较简单,早上出来小区里散散步(当时),上午就以临帖为主,下午读读帖、看看书、搞一点创作,在生活上也比较朴素,粗茶淡饭,但是呢也过得很充实。“拍好了没,还没呢。再见”。他现在把名和利两个字看得很淡了,但是把时间看得很重,真正实现你的人生价值的东西就是你的作品。一个艺术家就是老老实实把字写好。尽管时常有飞蚊症袭来,但刘小晴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分秒必争地写字。自己想今年(当时)已经近80岁了,但是自己想能够再拼搏几年、能够在一点上面再有所突破或者再进步一点,自己也心满意足了。在物质上自己不追求,但是在艺术上、做学问上那是毫不客气,要不择一切手段去搞。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求索,刘小晴把最终的追求目标投向有天下第一小楷之称的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
余独爱其飘逸萧散,奇正错落,如繁星丽天,有令人不可思议之妙。徐宏斌说:“最近几年到老师家里,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经常会看到撕掉的作品在桌案上,什么原因呢,是老师自己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不管是临摹的、还是创作的,有的作品已经写了非常长的手卷,自己见过最长的应该有十尺以上了手卷、已经很长了,就撕掉了。”眼睛很凶,手下跟不上,这个是我将来能够达到心中之想、能够奔赴于笔下的,这个看样子还要有一段时间。至于成功不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了。
物聚所好,经数十年之搜罗,包括珂罗版、石印本、拓本等旧帖,有千余册之多,可谓接丰采于几案,聚古帖于一堂。这些都是董其昌的东西,董其昌写的《琵琶行》、董其昌《宝鼎斋法书》,就是它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很轻松。珂复版复制书画作品的方法,在清朝末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它通过照相机拍照后再进行修版、晒版和印刷,是最接近于真迹的复制法。随着珂罗版印刷的衰落,目前社会上流传的珂罗版字画已经非常珍贵。这本是延光室照片、延光室,这是我们中国解放之前最早的珂罗版,这是它里面用笔的枯笔、飞白这种小动作,它都体现出来。所以研究古人的用笔,珂罗版是最好的。这寒食诗帖呢,号称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很凄凉,他心中这种悲愤的心情在这个字里面流露出来了。这个跟苏东坡平时写的完全不一样,这本字帖它里面的章法、布局,字的大大小小、疏疏密密都是顺着它的诗来的,假如让东坡重新写一遍,他达不到这个境界,它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上课的时候把这些字帖拿给学生、给他们看,因为现在一般人看不到这种好的版本,但是有时候借出去很多字帖,有学生喜欢的就不还了。物聚所好嘛,也无所谓了,他真正喜欢嘛,我也算了,对吧。
刘小晴身体力行,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书法教育影响了几代书法人,受到刘先生书法指点的不仅有少年、儿童,还有已经参加社会工作的书法爱好者。要有姿态,要有变化,这是很难的地方。他当时那年就要已经78岁了,到现在还在上课,目的是什么,培养人才啦;但是培养一个人才谈何容易啊,要几十年时间,所以呢这个是自己现在最担心的一点。徐宏斌言:“很年轻就以大家自居或者甚至于是大师,他特别反感,会相当严厉地批评、甚至于痛骂,他真的是可以这样做,不留情面的。他曾经说过,连他自己他都说,最多只能称为一位书法家,能称为书法家就了不起了,因为有史以来、一两百年能出多少书法家呢,一个时代也不过一两个大家记得清楚的,其他都被历史淘汰了,所以他说我们终究会被历史淘汰。他都这样说了,你想他这样的自我要求让学生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艺术上能达到怎么样的境界,所以他要求非常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刘小晴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