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几大习惯从小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https://p5.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34e5238a9a2d4698bd6a4381311ef486
良好的习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之前我分享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人生的很多习惯都是在7岁以前那个阶段养成。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行为,而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逐渐习得、养成。习惯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惯性,这种行为惯性会贯穿整个人生,影响一生。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说过:‘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好习惯,一辈子受用,坏习惯,一辈子吃亏。
一个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孩子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
7岁左右是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是由前几年甚至更早的时候打下的基础,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培养习惯,塑造品质。
第一、时间管理习惯
很多孩子从小没有时间概念,做事情总是到最后一刻才急急忙忙,或者是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才去完成。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d6dd870068724b41a6c797e54ac722ca
越到后面越会发现,会时间管理的孩子,做事高效、轻松,也解放了父母。不会时间管理的孩子,以后做作业即使到了半夜也会显得徒劳、无用,父母却焦急万分。
孩子天生不会时间管理,这需要后天去培养。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离不开父母的指引和帮助。
首先帮助孩子认识时间。
很多孩子快不起来,你越催他越慢,一方面他根本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5分钟10分钟为多久。
孩子在2.5~3岁时间观念才开始发展。
我家小宝在上幼儿园以后,我就慢慢的先让她认识时间。同时把时间的长短用大圈小圈或者是线条来表示,让孩子看得见有多长,同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安排。
比如孩子上幼儿园早上不肯起来。家长在那里着急,孩子却不为所动,我家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状况。催孩子根本起不了作用。
所以我就告诉孩子,你现在不起床,等长针指到多少,还不出发的话,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
孩子经历过上学迟到的情景,她不想再迟到,等下一次又出现拖拉的现象时,再跟她说时间,这个时候她会比我更积极,而且之后每次会主动跟我说,时针指到多少的时候,我们要出发了。
让孩子自己经历,让孩子主动意识到,比你在后面催千万句更有效。
平常我们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规划,让孩子有意识的学会自我管理。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和效率。
第二、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见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从这几年中高考的语文方向来看,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23314475840e42918a72ee027500ef62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分三步走。
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准备一些洞洞书,布书等。让孩子翻书,玩书,甚至啃书。不仅让孩子跟书有亲密的接触,还让孩子知道书里面有很多很多他所不知道的东西。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玩书翻书的过程中,也可以跟孩子说书上的内容。
一岁以后就可以建立亲子阅读的时间。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看绘本、讲故事。
这个不仅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更是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自己已经会开始探索书中的内容。当孩子自己在专注的看书的时候,不要限制孩子、干涉孩子。孩子要求你讲故事的时候呢,也千万别拒绝孩子。
有些孩子喜欢一直听同一个故事,很多父母不理解,这是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消化吸收,只要孩子有需要,哪怕是同一个故事讲上100遍,也要给孩子讲。这个过程中呢,我们也可以向孩子提问,让孩子复述,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幼儿园阶段以绘本为主,等上小学有一定的识字量之后可以转向故事书。
培养阅读习惯,关键是让孩子保持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才能持续的去做。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更需要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
阅读,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三、运动习惯
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的体魄是保证他们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前提。
运动不仅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更是培养他的韧性,同时也帮助建立一种品格和对自己的挑战。
https://p5.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ad479052869d4fb193395eb5ed18dd9b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首先,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运动。
无论做什么,有兴趣是前提。孩子对运动感兴趣,家长只要支持他们就好。
有些孩子不喜欢运动,是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多尝试。每个孩子大肢体、小肢体的发展以及优势不同,对运动也有不同的擅长点。往往是孩子感兴趣又是擅长的运动更容易坚持。
其次,多让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
团体活动中,不仅参与运动,更是体验合作、拼搏、吃苦精神,甚至接受失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挑战自我。
第三,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多一些游戏类的户外运动,孩子们你追我赶,氛围活跃,更乐于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家长平时也要多带孩子一起运动,挑选一些适宜孩子这个阶段又能促进他们发展的运动。
四、感恩的习惯
感恩,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
学会感恩,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与人际交往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e58fa5681874fa2af280c72a184f40c
如何培养出一个会感恩的孩子呢?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上行下效,可见孩子的性格和品德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的。
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父母为孩子营造的良好家庭环境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场所,也是培养孩子感恩的先决条件。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潜移默化中形成感恩的习惯。
平时,父母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体会感恩,学会表达。也可以通过绘本、童话故事、假装游戏等方法,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感恩,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别人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饭菜,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要表示谢意,等等。
也要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经常感恩的人,更会努力的回报他人。
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关键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这些习惯的培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