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史上,悟性最高的三个人是谁?

2023-7-28 11:05| 发布者: ujz4ttko2uhww0| 查看: 2088|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书法要想学好,需要有比较高的悟性。如果悟性不足,再好的老师对你口传手授,也往往会是对牛弹琴。所以,唐朝的“草圣”张旭曾经感慨说:“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 jù可言其要妙?”



当年张旭曾从舅舅那学到了王羲之笔法,但是他只是遇到了悟性极高的颜真卿,才将笔法对他进行详细传授。至于一般的学术者,张旭不肯对他们详细讲解笔法,只是写一个“永”字告诉他们好好练习就敷衍过去。“永”这字在书法中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单单把一个永字写好就能练好书法吗?唐人早就悟到了这种做法的不妥,卢肇说:“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



由此可见书法中悟性的重要性。悟性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有很大关系。获得到张旭青睐并亲传笔法,可见颜真卿是唐代书法中数一数二的悟性高手。那么在书法学习中还有谁的悟性奇高,能达到或超过颜真卿这样的水平吗?有的!大体来说,在书法长河中,还有两个人的悟性是非常高的,其聪明程度可以说不亚于颜真卿。



一个是怀素,另一个是赵松雪。怀素和尚出自幼出家酷爱书法,可是一直练到30岁,她觉得自己的书法还没有达到理想境地,原因就是缺少了老师的传授。于是怀素感叹说“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于是还素决定外出学习笔法,很幸运的是他先后碰到了张旭的两位亲传弟子——邬彤和颜真卿。这两个人都对他在书法学习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怀素的悟性高,到什么程度?举例来说,张旭曾经透露草书秘密是八个字——“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怀素听了邬彤的转述,立即大叫“得之矣!”再比如颜真卿所自己悟的书法秘诀是“屋漏痕”三个字。这又是什么意思?直到今天仍然很有争议,可是怀素听了也是立即大叫“得之矣”!怀素尽管没有得到张旭的亲自传授,但是他只是听了他人转述的几个书法名词,立即就书法大进,然后经过苦练成为能够和张旭并列的狂草大家。你说这怀素能有多聪明?



可惜的是,这怀素自己领悟了,却不肯表达出来。若是详细写一篇文章,把自己悟到的道理给描述出来,是不是更有利于后人的学习啊?更何况古代的许多书法名家对于自己所领悟的笔法往往非常保密,不肯轻易传授给外人,这对于书艺的保存是非常不利的。



包括书法在内,古代很多东西都失传了,这是很可惜的事。那么,古人对于所领悟到的笔法的秘密,为什么不肯倾囊而传呢。这一方面当然是出于保密的缘故,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王羲之在传授王献之笔法时就反复叮咛“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



另一方面也由于笔法不好传授,要用文字来详细讲清楚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古人才经常说说需要“口传手授”。这样一来,在没有摄像机的情况下,很多笔法的失传也就是很自然的了。所以后人往往需要有很高的悟性才能对古人书论或书法中的一鳞半爪中获得真切的体验。



赵松雪就是这样一个很有悟性的人,所以他才能够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和唐代的三位先贤并列。赵松雪领悟笔法比怀素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更难。怀素领悟笔法的有利条件是有张旭的两位亲传弟子当老师,并且还见到了王羲之等人的真迹。赵松雪的条件比她要差的多,从唐到元500多年过去了,先贤的亲传弟子及真迹已经荡然无存。



然而赵松雪在一次坐船赴京途中,得见友人王羲之《兰亭序》模本“定武兰亭”,据说这是当年欧阳询临写的。赵松雪玩赏一月有余,然后就领悟到了王羲之的笔法,并兴奋地写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千古名句。



赵松雪的这种悟性也可以说是惊人的了。那么后人怎么样才能拥有这种超高的悟性呢?除了跟个人资质聪明,程度密切相关之外。也就只能说是是勤奋了。赵松雪五岁练字,一生从未间断,直到临终前还是练字自娱。这种精神恐怕也是他悟性极高的原因之一吧。这正好也可以印证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高僧自述悟道经历,《道德经》原来是这么读的!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4-29 22:17 , Processed in 0.210516 second(s), 6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