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重如山(全文)

2021-12-9 21: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57| 评论: 0

——《一路跋涉心向阳》一文发表之后……
李佩山 编写




一棵古老的大树

谁言前路无知己,天下到处有知音。在举国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我一度百感交集,伴着滚滚热泪和阵阵喜悦,写下了《一路跋涉心向阳》(——写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前夕)这篇纪实文学,被新华网、人民日报网、今日头条、新浪网、搜狐网、腾讯、凤凰网、河南党建网、百度APP、今日报道网、齐鲁壹点、人民瞭望、铁道兵战友网和当地小灵通等20多家媒体发表后,在全国广大受众中引起一串串涟漪……
这既是对我父亲艰难奋斗人生经历的充分肯定,吃苦奉献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我拙作的认可、赏识和评点,以及对我本人的理解、信任和鼓励。读着这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信,念着这一番番发自心灵深处的感言,听着这一个个饱含无限深情的声音,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热泪盈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下善良人的心是相通的。我会十分珍惜这难得的缘分和宝贵的情谊,定会把她化为激励我和家人们奋勇向前、战胜困难和挫折、奉献祖国和社会的无穷动力。现摘选部分内容,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纪念会上追思情




2021年11月7日,是我父亲李国保诞辰100周年。上午9时56分,我由兰考县城驱车赶到了固阳镇前李场村西南的父亲墓地。父亲的表弟已年近八旬,带着儿子和侄孙一行4人来了;我年届八旬的舅父和舅母,带着供桌、供品来了;还有我的宗家兄弟爷们、其他亲友、战友及其家属和父亲徒弟的后代,共计28人都来了。
墓地虽然寒风凛冽,但是空气格外清新。头天下了一整夜的雨,当天又从早晨下到上午9点半之多,还伴着三、四级的东北风,下起了雨夹雪,最低气温降到了零度。先前,我担心结冰、路滑、不安全。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到达墓地时雨、雪都停了,墓地上空和四周麦地里以及间作的泡桐树上,有上百只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尽情的或低空盘旋,或你追我赶,或寻觅食物。喜鹊,在我国可是吉祥的象征,我和亲友们都感到意外和惊奇!




喜鹊是吉祥的象征
亲友们把所有供品和4盆黄、白菊花花卉,分别摆放在了父母和祖父母的坟前,然后烧纸、燃放鞭炮。我们大家静静地站立在墓前,面对着我父母的遗像脱帽、默哀,深深地三鞠躬。墓地周围绿油油的麦苗上的雨水,像晶莹的泪珠,在寒风的吹拂下,一滴滴打落在地上……
10点49分,我们大伙儿分头乘车,来到固阳镇西关的东云阁饭店,在一个简易的大厅北头,为父亲举行小型的纪念活动,并宴请亲友们共进午餐。5天前,我特意就此事向李场村党支部书记李胜林报备。
纪念活动开始,大外甥陈海燕首先播放了制作的录音《一路跋涉心向阳》(——写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前夕)的节选。接着,我和哥哥刚山及大姐令环,先后致辞、发言,表达了我们此刻的心情和心愿,诚挚感谢亲友们在繁忙之中,不畏风雨,参拜我父亲的陵墓,参加老人家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虽然那天正好立冬,天气寒冷,下起了雨雪,但我们却感受到了亲友们的真情、厚爱和温暖。
我们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对我父亲及其家人给予关心和帮助的亲友们;衷心感谢在我撰写《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怀念父亲的作品过程中,对我提供建议和支持的亲友们;衷心感谢在这篇文章发表前后,中央和地方众多媒体给予的信任和关照!并向包括亲友们在内的全国广大读者,对我父亲给予的肯定和赞扬,以及对作者的理解和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十分珍惜这难得的缘分和宝贵的情谊,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与亲友和读者朋友们多交流,多交往,多交心,让亲情永在,让友情长存,让业已建立起来的美好感情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后,我们向大家表达了美好的祝福!






李建军
随后,兰考县直机关党工委原书记李建军深情地说:“父爱如山,曲曲折折的山路里,承载着悠远的疼爱;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
“我曾在县委宣传部和广电局任职,难以想象作者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用心血,用眼泪,写下《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长篇纪实文学,在众多媒体一经发表,便引起强烈反响。作者从‘手艺助他渡难关’、‘初心不改意志坚’、‘最后日子仍从容’等七个小标题徐徐展开,详实地记述了父亲李保国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让许多读者阅后潸然泪下。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该作品是一篇集纪实、回忆和追思于一体的好文。文中尽写了父亲人生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父亲在儿童时代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苦难生活和对文化知识的渴望;描写了父亲12岁时,自己刨树、放线、打板,做成了第一张榆木大床的动人故事;追记了父亲少年时外出山东,刻苦学习香烟制作的执着历程;写出了父亲与人为善,收徒传艺,授之以‘漁’,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
“文中描述了父亲再苦、再累、再难,也力争让子女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的感人故事;详细刻画了父亲为养家糊口、肩扛风箱、步行到东明去卖,晕倒获救的艰辛经历;写出了父女爱、父子情和对子女婚姻、恋爱观的影响, 真可谓洒向儿女都是爱!
“文中记录了父亲熟读经书,教诲后辈,引人观史,助吾鉴人的古训;真情描绘了父亲九十大寿当天,手拿话筒,眼含热泪,即兴发言的动人场景;详细记述了父亲住院期间,儿女侍候、陪同护理、席地而眠,老人康复的难忘经历和抢救过程,让人如临其境,铭记在心,忍不住两眼湿润……
“文中尽写了世间大爱和人间真情,淋漓尽致,客观真实。李老先生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勤劳的一生,奋斗的一生!”
作品当中,那位于2011年3月3日到9日,在兰考县城和我父亲邂逅作过几次交谈,并将记录转发到“峥嵘岁月”群和朋友圈的兰考县转业军人、县残联原理事长孔令气,深情地回顾了与我父亲交谈时情景……




孔令气
孔令气激动地说:“我们今天向李老先生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累,多作难,也要让子女读书成才、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悉心钻研木工技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进取的坚韧毅力;学习他在重重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决不低头,不屈不挠的坚贞气节;学他收教徒弟,共渡难关,帮助邻里,乐善好施的慈善胸怀;学习他热爱国学传统文化,学以致用,乐意弘扬正能量的火热心肠。
“我们如果能把李老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就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
75岁的原兰考县爪营公社党委书记刘贵山说:“今天,我和大家一样,风雨无阻,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拜和缅怀李老先生。我们要学习他泰山压顶不弯腰,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和优秀的传统美德。他的生平事迹十分感人,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和发扬!”



刘贵山
兰考县供销社原副主任、棉麻公司原总经理窦春,作为这次纪念活动的主持人,先前曾给我发过如下感言:“几天来,我含着热泪反复拜读《一路跋涉心向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领略了二爷奋斗的一生,体会到长辈们苦难的过去,二爷是亿万中国人的缩影。进而,我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更增加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经过寒冬的人,才知太阳的温暖;受过压迫和剥削的人,才知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伟大。我不禁高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窦春向大家介绍说:“我和李老先生两家是近邻,小时候我直到参军前,经常向他请教问题,他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父亲最要好的朋友是谁呢?’他若有所思地对我说:‘阶级兄弟一家亲,天下穷人心连心。’当时不太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逐步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窦春
“2012年2月19日,我和老人家谈到如何为人处事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朋友交一千个不算多,仇人结一个也不算少。’现在,我已年近古稀,老人家的这句话,将伴随我渡过自己的余生!”
……

子孙后代缅怀情

父亲的言传身教,已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子孙后代。他的思想和优良的传统美德,正在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连曾孙、外曾孙辈孩儿们,都知道读书学习的重要;都知道热爱劳动,劳动光荣;都知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粮食,且熟记“小小一粒米,来得不容易,吃饭要小心,不能掉饭粒”的诗句。



父亲在济南趵突泉公园
有一件事,虽然过去好多年了,但每当我们谈起就非常感佩父亲。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哥的大女儿小松,在大约两岁时,已会走路的她突然走不了、也站立不起了。哥嫂焦急地从乡镇医院到兰考县医院,再到开封市医院、省城郑州的各大医院,最后确诊为腰椎骨结核。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费用很高,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风险极大,轻则瘫痪,重则性命不保,而后果全由家长负责。
哥嫂几乎绝望了,有人劝他们干脆把女儿送人或丢掉吧!父亲知道后坚决反对。从此,每当哥嫂再带女儿外出治疗时,父亲总是先抱一抱孙女,然后才让他们离开。
他曾悄悄叮嘱哥嫂:“你们千万记住,只要小松还有一口气,就得把她抱回家,决不能把她抛弃,她是你们的亲骨肉啊!”
哥嫂每次返回家里,哪怕是深更半夜,总是先向父亲报到。父亲见到孙女,才算心里踏实。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哥哥购买了大量有关的医学书籍,自己钻研。我把在部队学医的书,也都给了哥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哥和附近一位村医,硬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草药,加上扎针灸,热敷药浴等,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治疗,终于使小松奇迹般的逐渐恢复了健康。




李松(后排左二)与爱人王真碰(后排右一)及其两个儿子(前排)和亲属们合影
在坚持巩固治疗的同时,小松上了学,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后又在家干农活,外出务工,还幸福地成了家,有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儿子,直到现在全家一切安好。事实上,人有时候就是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那是1991年麦收时节,我和父亲及我爱人到老远的河滩里割麦,从一大早出门到把割倒的麦子,全部拉到打麦场里,已几乎不间断地干了近12小时。带的干粮和水,都吃完喝净了。此时,我感到极度疲劳,又饥又渴,浑身没一点力气。于是,尽管当时天色阴沉,但是,我还是鼓足勇气对父亲说:“爹,咱们先回家吃点东西,再回来打麦垛吧!”
“你们俩先回去吧,我把这些麦都垛起来盖好再说。”顿时,我感到无比惭愧、无地自容、无言以对。父亲年已古稀,还忍着饥渴坚持干活;我年纪轻轻,怎好意思打“退堂鼓?”就这样,我浑身冒着虚汗,使劲紧了紧腰带,咬牙硬撑着,二话不说地和爱人、父亲一道,把尚未来得及脱粒的麦子,全部垛起盖好才一块回家。谁料想?不一会儿,就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



作者陪同父亲在趵突泉公园
其实,我的写作也受父亲的影响和启发。小时候,见他制作风箱等家具,总是先选料、备料、整理,再规划、掂对、分解,接下来拼板、加工、合成,最后进行细加工、打蜡、上油,抛光美化,做到内实、外美、好用。其实,我写作本质上也不过如此,只是工具不同,成品各异,用途有别罢了。但九九归一,父亲的思想、品德和意志、精神,已深深地根植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
父亲的大孙女李霖:“爷爷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痴心不改;但有一种精神却贯穿始终,那就是自强不息、心怀希望、走向光明。
“不管是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在艰难岁月里对家人的倾情付出,在面对命运不公时的倔强顽强,可以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爷爷,走过所有风雨如晦的日子,收获沉甸甸的希望,迎来温暖的曙光。没有爷爷的拼搏奋斗,没有爷爷对教育的重视,没有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就不会有家庭面貌的改变和今天的富足生活。这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是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一个子孙后代不能改变的坚守。




李霖和爷爷在一起
“爷爷只是无数个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的一个代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正是有了他这样的精神,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国家才走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迈向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共同筑起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我为爷爷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爷爷虽然离开了,但精神永远不灭。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感到重任在肩,唯有接过爷爷的旗帜,将爷爷的品质发扬光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爷爷的教诲,不辜负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辜负伟大壮阔的新时代!”
父亲的大孙女婿葛文超:读《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我深刻感受到爷爷对读书的热爱:“看电视有时听不清楚,没有看书有意思,书犹药也,可以治愚,看书能润心养神。”我佩服孔令气有心,让我感受到爷爷对人情世故的精辟分析与解读:“饮酒不醉尚为高,近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关键是适可而止,要恰到好处啊!”



葛文超
爷爷在教育海燕哥时,能精确引用宋真宗的《劝学谕》和赵恒的《励学篇》,恰到好处,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足见爷爷对读书的良苦用心,对经典名著的深刻理解。作品描述了爷爷在一生中,为人子的孝善,为人夫的担当,为人父的慈爱。
2021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语重心长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平凡造就伟大,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平凡造就伟大,需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平凡造就伟大,需要不懈的奋斗精神。爷爷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对我们这个家庭而言,却是伟大的一生。
正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有爷爷昔日那亲手打造的,冒着严寒徒步90华里,饮冰踏雪外出卖掉的风箱,才换回我们今天有鱼、有肉,有大米、有馒头,有高楼住、有轿车开的幸福生活啊!
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打井人。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既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爷爷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追求上进,不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珍
父亲的二孙女李珍:重视教育的家庭,不会贫困太久;真正有志气的人,通常也不会久居人下;心向光明,坚持不懈,就能穿越黑暗,迎来希望。
通常来说,一般人能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而,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一家人的温饱尚未解决,爷爷就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知识的确能改变命运。但我感觉有时人能改变命运的也是一种信念,一份坚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贫穷中坚守一份骨气是可敬的。爷爷向往明亮的教室,再难也要坚持让所有的子女都读书。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所以这个家族在此种精神的鼓舞下,从艰难走向光明,从贫穷走向富裕。
这篇作品感情真挚细腻,回顾爷爷艰难困苦却又顽强不屈的一生,我更加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以小见大,从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民身上,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到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我们自强不息,我们苦尽甘来。忆苦思甜,曾于绝处逢生,曾与命运抗衡,使今天的我们备受鼓舞,信心满满。让我们倍加珍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爷爷虽然已经过世了,但他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他强大的意志力也昭示着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年代,我们都应该坚持精神上的追求。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哪怕身处困境,也绝不轻言放弃,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叫坚持!




刘震
父亲的二孙女婿刘震:读罢《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爷爷牢记母亲的临终嘱托:“……你有点手艺,要争一口气,全家人就看你了,可别让娘失望、别让咱家断了香火啊!”
爷爷在困难中坚守:“哥说的都是好意,但我仔细想过,不能让子女辍学;他们有了学问,以后无论是种地,还是外出营生,都比没有学问要强;为了他们的未来,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继续供其读书。”
爷爷前方的路:“90多里的路程虽不算远,但对于徒步扛着6只风箱的父亲来说,这一夜是多么艰难?”
爷爷的愿望:“如果将来我的孩子,也能到这样的学校读书就好了!”
……
然而,爷爷通过从苦难中艰难跋涉,于困境中挣扎向前,越是深处逆境,越是振奋精神,不屈不挠。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珍贵的东西——志气。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
正是因为爷爷,在困顿中没有自怨自艾,没有就地躺平;在寒冬中,他奋力拼搏,终于成功地走到春光里,发出自己的芽,开出纯美的花, 结出幸福的果。在三十多人的子孙后代当中,有近十个共产党员,十多名大学毕业生,且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选择坚持吧,不是因为我有多坚强,而是我深感除了坚强别无选择。一个人越活越好的样子,就应是别沮丧当下,不放弃未来;相信所有的路途坎坷,或许都是惊喜的铺垫;所有的不懈奋斗,终将得到岁月的奖赏!

“峥嵘岁月”浪花情




微信群连着你我他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微信群”的益处:是有缘相识的家园,彼此交流的平台,休闲娱乐的驿站;也是蕴藏知识的宝库,互相学习的园地,共同提高的帮手;更是温馨相处的港湾,连接朋友的纽带,续写情谊的桥梁!

2021年10月27日17点55分,在多由故乡兰考人组成的、共计42人的“峥嵘岁月”群里,曾和我通过该群认识的农资(实名:孔令气)转发了我的纪实文学:《一路跋涉心向阳》(——写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前夕)。孔令气在按语中写道:《一路跋涉心向阳》是作者李佩山(微信:河山),为其父亲李国保先生(兰考县固阳镇前李场村人)诞辰一百周年撰写的怀念文章。作者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巧妙的布局,精炼的语言,多角度、多层次地塑造出了一位艰难跋涉、心向阳光、可亲可敬的中国农民的光辉形象。李老先生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人生历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受人景仰。现将这篇文章予以转发,供亲友们分享!
10月27日18点26分,群友大山(实名:刘贵山)留言:老人家的人生经历,着实感人!



张高起
10月28日20点56分,群友张高起(退伍军人,原固阳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留言:“河山的这篇文章以真实的故事情节,朴实通俗的表达方式,写了父亲一生在艰苦的年代,为了生计,为了改变命运,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宁愿受尽千辛万苦,也要供应子女上学读书,最终把后代培养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
“李老先生的一生,是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生,是历经艰辛却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一生,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柳岸花明又一村的一生。《一路跋涉心向阳》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好作品,感人至深,催人落泪,将激励晚辈们更加发奋图强,努力工作。现郑重地再次分享给群友们,请认真阅读!”
10月29日凌晨5点11分,好大一棵树(实名 张树荣,原兰考县供销社办公室工作人员、史志撰写者)留言:“首先感谢张高起同志的好文分享!我看了河山的文章,确实写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老父亲一生勤劳善良,聪明能干,又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后代,写出了情真意切的悼念祭文,我越读越爱读。



年轻时期的张树荣
“从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中国老一辈农民朴实憨厚,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和睦邻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同时,他们深知文化的重要,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他们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儿女培养成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终生难忘的老前辈!
“从这篇文章里,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作者发自肺腑的祭文,让我感同身受,那种撕心裂肺的怀念之情,让我潸然泪下……
“谢谢河山,如此能打动人心的好文,现在很难看到了。各大媒体争相转播,已是最好的证明。再次感谢了!”




张树荣近照
张树荣同志在之后几日,在新华网连载我怀念父亲的文章末尾留下如下评点和感言:“老人家极聪明,没有进过一天学校,靠自学就能读书看报,而且还心灵手巧,十多岁时就能把一棵大树做成一张结实耐用的大床,传承百年仍然是样式不落后,用起来胜过当今流行的欧式、韩式的硬板床,做的风箱轻巧风大,耐磨耐用。老人家靠一双勤劳的手,养活全家老小,吃喝拉撒,孩子们读书上学,日常开支花销,实在不易啊!
“老人家在寿诞上的感言,更能打动人心,从国到家,从天到地,都能讲出经典道理!可见老人家是多么的睿智聪慧!虎父无犬子,老人家的子孙后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以老人家为骄傲是应该的,老人家以你们为自豪,是他精心培育的结果。为你们一家人点赞!
“老人家在世时,作为子女,你们都尽了孝心,带他豋天安门,游颐和园,又在泉城济南长住,可见你们一家人是父慈子孝,在方圆几十里肯定是出了名的!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应该感到欣慰,感到高兴!人生活到这个份上,吃苦、受累也值了!”
“峥嵘岁月”群里的孔令气,还向我先后转发了他的许多好友有关《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的信息:




王国军
兰考县原教委副主任王国军:“我读过《一路跋涉心向阳》一文后,颇受感动。作者是一个孝子,是带着对父亲深厚的情感写的。他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成为了一位作家,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作品文笔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既回忆了父亲的初心不改,一心向阳的坚定意志,又写出了父亲对儿女的爱及责任担当,更讴歌了党的领导,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认为他写的不仅是他父亲,而且是写出整个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精神。
“中华民族之所以迅速走上崛起、复兴之路,就是因为有无数个像作者父亲这样的老前辈、革命先烈拼搏奋斗,历尽艰辛,不辞劳苦,流血流汗,前赴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前辈和革命先烈的奋斗史迹,是我国人民的一笔财富。我们不但不能忘记,还要让子孙后代传承下去。
“文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说明作者写作功底很深,特别是其本人又经历了家庭和社会的艰难奋斗历程,为其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一篇上乘好文章,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值得人们一读!”




齐玉良
兰考县人民法院原纪检委书记齐玉良:“《一路跋涉心向阳》写父亲为养家糊口、改变命运,而刻苦学文化、学技术的艰辛人生历程,情节真切,生动感人。李老先生年轻时敢于走出家门,发奋认真学习卷烟、木业技术,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时期,有了求生的本领。李老先生德性感人,心存善念,热心带徒弟、帮乡亲、扶穷人,在他不经意间,帮助别人渡过了难关。这也给现在的家长、年轻人一个启发,上大学是条路,学技术同样是条路。人勤肯干财聚门,人懒无为贫之根!”



董来柱
兰考县原文联主席、作家董来柱:“我感到纪实文学《一路跋涉心向阳》写得很好。好在选材得当,典型性强;好在用情真挚,朴实无华;好在安排巧妙,文学味十足。总之,这是一篇弘扬正能量,鼓舞、教育人的好作品。作者生在文化之沃土,便能开出美的花!”
陕西省西安恒田农药厂驻河南推销员曹春林:“ 从《一路跋涉心向阳》作品中,让我看到了一位慈祥、善良、勤奋好学的人,虽历经磨难,却不畏艰难,顽强奋进,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写了人生的命运。



曹春林
人常说父爱如山,这位父亲对子女的爱,既如高山严峻,亦如水般温柔。父亲的坚强、善良、好学,深深地影响着子女,特别是父亲的勤奋好学,目光长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让子女们都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改写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这个家庭的变化,是中国农村变化的一滴水;这位父亲的人生经历,是亿万农民的一个缩影;这位父亲的奋斗史,是亿万中国人民奋斗海洋中的一只浪花!

千家万户一样情




父亲在济南泉城公园
我的父亲,我的家,只是我国亿万农民,千万户农村家庭的一个典型缩影。我的作品《一路跋涉心向阳》发表后,之所以能引起全国众多读者浮想联翩和强烈共鸣,这正好证明了“千家万户一样情!”无论是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还是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之初,以及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困难时期,都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像我们家一样生活举步维艰,也有许许多多的父亲,像我的父亲一样,在艰难中跋涉,心向阳光……



青年时期的娄纪领
兰考县农业局原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娄纪领,和我同村,大我三岁,退休后和夫人移居上海,为在浦东工作的儿子夫妇照看孩子。他在读了我的作品后来信写道:“读了你怀念父亲《一路跋涉心向阳》的文章,对我感触颇深。伯父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德,是留给我们晚辈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他的最佳方式,就是继承他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伯父不愧是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他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环境多么恶劣,都能始终坚持一路跋涉,心向阳光。为了家人的生活,为了子女们的长大和未来,真是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却从不放弃。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的。此时,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如果他还健在的话,就98岁了。但是,他没有伯父有福气。伯父活到95岁高龄,虽然前半生艰难,吃苦受累,但晚年却过上了好日子,享了儿女们的福。
“我父亲49岁那年,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开了我们。那是1973年春节前夕,我正上高中一年级。我们兄弟姊妹7人,父亲走时,我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均未到成年,最小的妹妹才两岁多。要不是母亲一直坚持让我读完高中,我当时就辍学回家挣工分了,真难以想象那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工作时期的娄纪领
“我父亲和伯父基本是同龄人,所经历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经受了同样的苦累和艰难。他们同样都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记得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代,家里分的口粮不够吃,父亲总是宁愿忍饥挨饿,也尽可能让孩子们多吃点。家里没有柴烧,父亲就到黄河故道挖芦苇根,那芦苇根盘根错节,长得又深,挖起来非常吃力,还要再背到家里,晒干当柴烧。
“伯父当年为了养家糊口,费尽艰辛学木工、加工风箱、学习卷烟。巧合的是,我父亲当年也会加工风箱,手工制作卷烟。风箱的加工、销售所经历的困难,大概也相差无几。我印象中,制作卷烟的设备简单,一套两件,一件是用来卷烟的,另一件是将卷好的约一尺长的烟卷,切割成正常的长度。
“虽然我们的父辈和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遭受了许多磨难,现在社会上也有不少不如人意之处,但我们早已不用担心饿肚子,不用害怕半夜被冻醒了,而且生活还会一天天更好!
“祝愿大伯、父亲及先辈们在天堂那边做好邻居,过上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好生活!”




在湖南大学时的贾露露
湖南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生贾露露:读《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使我特别感动,有异常的亲近感,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长大岁月。
“踏着皑皑积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迈进。寒风像刀割似的从脸庞掠过,雪花打在脸上,挂在眼睫毛上,他不时要擦拭一下……”
读着这些语言,很有画面感,像小时候课本上学的《父亲的背影》,看似普通,实则用情至深,作者对父亲的爱,字字句句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幸读到此文,不由自主地回忆我父亲的过往,不禁泪流满面,父亲在我生命里既是母亦是父,所以这个角色在我生命里充满着特殊的意义。
这篇文章不仅是作者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真情流露,也在向读者传达孝道,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此文启发我们不要被生活琐事,遮挡了父母的默默付出,感恩父母,及时行孝。
“风箱”是好物,助燃了火苗,温暖了人间。曾有人写烧火七绝:“拉动风箱烧火旺,通红小脸烫如酥。双亲劳作归来晚,米粥咕嘟化米糊。” 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应该也有画面感。忆当年,每家做饭都少不了这个烧锅的工具——风箱。就是这个工具,让我们过去的一代代人,都能吃上了热乎饭。




从教工作后的贾露露
我是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父亲和主人公一样,也会木作手艺,且他的手艺结晶贯穿了我28年的长大。从学前班到初中用的桌椅、板凳和家用餐桌、小床等,都出自父亲之手。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当然对我的学习,也起了很好的鼓励作用,老房子客厅的墙面上,贴满了我读书时所获的奖状。
那些桌椅至今还在我河南杞县农村老家放着,依旧结实稳当。两年前,父亲又给我做了婚床,现在放在南京的小家里。就是这张床,让我在偌大的城市里,增添了幸福感。这种感觉,是任何豪华的家具都无法代替的。主人公也给作者老家留下了一张床,一直保留着,不是保留这个老物件,而是保留着这份念想。
主人公利用捡柴、拾粪的间隙,在学堂外旁听学习,估计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或说听起来就是一个故事。我从教之后,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劝学上,有些学生一时想不通,有些学生仍不知回头。主人公这种对学习的渴求,可以作为劝学的经典案例,教育者需要更多这样生动的劝学案例!




孔柏岭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油田油气田开发专业专家、教授级高工孔柏岭,我在作品中写的我们村有一家孔氏兄弟、两位大伯,就是他的父亲和伯父。由于我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因此请他在百忙中一阅指正!他这样回复:“佩山弟,我很认真地读了你的大作《一路跋涉心向阳》,往事浮现,感慨不已。由于咱两家境况相近,读来更加亲切。国保叔早年辛苦,晚年幸福,属于大德有福之人。他老人家的照片很传神,饱经沧桑,慈祥和蔼。特别是你的才华横溢 ,更为国保叔增辉。我也关注到文中,你对我家的一段追忆,也使我倍感亲切,同时回忆起老家的许多往事,和对童年的许多美好记忆。读你的大作是一种享受,你是咱村的骄傲,期待你更多的文章发表!”



胡建军
在西安市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工作的胡建军,是多年前我在兰考老家结识的一位朋友。他前几天给我发微信:“近日,我在乘地铁下班回家的路上,读《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文章,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读到作者父亲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背着6只风箱去90华里外的东明县市场去卖,最后‘父亲刚放下风箱,却突感一阵眩晕,两眼一黑栽倒在地上’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地铁上的同行人都不解地看着我。
“我也有一位很能吃苦的父亲。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每年种上麦子后,家里加工好的粉条,等临近春节,父亲和姐姐拉着架子车,去60里外的集市去卖。家里没有钟表,夜里出发估计时间,有时去得早了,只能在寒风中,跺脚取暖等到天亮。遇到雨雪天,不懂世事艰难的我,总是对父亲说天好了再去吧。父亲坚定地说:‘越是孬天越得去,卖的人少了,能卖个好价钱。’没有胶鞋,湿透的布鞋,一直踩到集市再换;每人披块塑料布,象征性地遮挡一下,大半个身子都淋湿了......
“我深深地理解一个作父亲的责任。目前,我儿子有幸成为我们村第一个人民警察,第一个进入国家部级机关工作,第一个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人。2014年,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改革试验班本、硕连读。我女儿2020年以全班第一名成绩,由初中部考入省级示范高中。我有时突发奇想:找机会我要带两个孩子,莫说在风雪之中,就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冬天,骑着自行车让他们体验一下,当年爷爷走过的路,看他们是什么感受?让他们真正的不忘初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国?也就是说,没有小家就没有国家。小河没水大河干,大河溢水小河满。如果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个小家庭的成员,都能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秀传统美德,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开拓创新,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八方战友寄深情




抗洪抢险
在军营磨练过的人,都知道《战友之歌》里有这样的唱词:“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工农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是的,即使走出军营,返回各地,我们战友之间的感情依然是割不断,紧相连,心贴心!自从《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在中央和地方众多媒体发出后,我就接连不断地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战友的信息,让我倍感这其中寄托的无限深情和厚重份量!
铁道兵原一师门诊部老战友、军医王慕习,10月31日18点53分给我发来微信。“佩山战友:一口气读完了你怀念父亲的长篇佳作《一路跋涉心向阳》,对我的触动很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军时期的王慕习
“首先,你父亲的生平着实让我肃然起敬。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形容父慈母爱往往是用‘平凡而伟大’几个字,可你的父亲则不仅伟大,而且还不平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的父亲不仅具备了所有优秀父亲的优点和品质,而且他还有许多父亲所不具备的思维方式和超凡能力。
“老人家虽出身贫寒,但他不怨天尤人,不向困难低头,而是千方百计、不屈不挠地自学成才,掌握了一门谋生的木匠手艺,艰难地带领全家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仅此一点,就充分说明了你父亲不仅是生活的强者,而且更是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超越了一般农民仅靠在黄土地里刨食的思维定势,实在难能可贵!
“更令人敬佩的是你父亲从没进过学堂,但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摸索,最终不仅能读书看报,而且能熟练运用古代经典论述和诗词教育后代。正如你文中所说,‘上至唐宗宋祖,下至康乾盛世,很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他总能信手拈来,恰当运用。’这真是一位令人不可思议和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如此,怎能不让人感动和佩服呢?在这样一个渴求文化知识的家庭氛围中,在这样一位知书达理、通晓古今、坚持用优良传统和美德言传身教的父亲身边,你姊妹们都能出落得十分优秀,出类拔萃,这是必然的结果而绝非偶然!




王慕习
“接下来,你的一颗孝心和感恩情怀让我感动。我深知你写作能力很强,文字功底深厚,但对这类文章,如果感情不到位,缺乏真实感,也是很难打动人心的。你说这篇文章是伴着泪水、欣慰和喜悦写成的,读后方感到果不其然。通过这篇文章,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你是一位重感情,有孝心,爱生活,乐助人,懂感恩且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好战友。文章回忆了你父亲在你姊妹们年幼时,为了你们的长大和求学所历尽的艰辛,历数了他在你们长大成人甚至成家立业后,仍一如既往给予的种种关爱。一桩桩、一件件事例,都十分真实感人,所有这些你都铭记在心,念念不忘并撰写成文,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感恩的具体体现。我相信这篇文章对你的姊妹、后代乃至更多的人,都能起到很好的传承和教育作用,如果老人家在天之灵有知,就一定能够安息并含笑于九泉!
“最后我想说,你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是你的荣幸、骄傲和自豪。老人家一路跋涉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才使得你姊妹们个个都有出息有成就,才使得你们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幸福美满!他老人家虽然去了,但他留给你们的优良传统、高尚品德和谆谆教诲可是无价之宝啊,这些精神财富定会使你们受益无穷,定会使你们更加兴旺发达!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真实感人,情深意浓的好文章,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王莉莉
微信:春暖花开(实名:王莉莉)铁道兵原八师、如今退休后定居石家庄的老战友:“今天忙了一上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我刚刚拜读你的文章《一路跋涉心向阳》(——写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前夕)。
“你的长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位善良勇敢、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好父亲。一双炯炯有神、深邃的目光,展示了父亲目光远大,怀有理想、抱负和智慧。看到老父亲从小到大,吃苦耐劳,勤奋努力,聪明好学,不怕困难,孝敬父母,疼爱儿女,一心一意地把心全部扑在家人的身上。这种任劳任怨、没有自我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老父亲的精神和事迹,几度让我哽咽,热泪盈眶……
“为老战友有这样的好父亲,真是感到莫大的幸福和骄傲。也感谢你用朴实无华的纪实手法,记录了老父亲艰苦卓越的一生。记录了你们一家人善良纯朴的人性,教育后代,孝敬父母,是一个祥和的大家庭。我想,老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很欣慰的!”




赵庆武
铁道兵四师医院老战友、原传染科政治协理员赵庆武:“读完《一路跋涉心向阳》七个部分,我深受感动。今天,恰值老人百年华诞,我敬祝老人家万世流芳。老人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人生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应该永远感恩戴德,而且应该全力继承和发扬。
“无论时代再变化,历史再进步,科技再发展,但是老人家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和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不会变,也不能变。作为子女后人,个个有才干,学业有成,事业有进,没辜负老人家的辛勤培养和殷切期望。老人家若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和无比自豪的。
“这篇纪实文章,深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孝敬之心和爱戴之情,也给晚辈们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传世之宝,也就是宝贵的经典资料,既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又有传承的历史价值,有百利而无一害也!”




许佩堂
祖籍山东菏泽、中铁十六局退役军人、作家许佩堂战友:
“佳作拜读,老战友的亲情孝道感人至深,文笔练达顺畅,读后令人肃然起敬!咱们是仅距40华里路的老乡,虽不是一个省,但风俗一样。文章中的地名,我不但熟悉而且有的去过。
“我回老家一个月了,侍候我92岁的父亲。可能还要住些日子,才能回到北京。我正准备写篇有关尽孝的文章,看了你的作品我很钦佩。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咱们都不用客气,你能称我一句老乡,我很高兴。说实话,我在四年级念书的时候,东明县还属于河南省呢!”
我随即回复:“佩堂老乡、战友好!侍候老人是辛劳的,有老人侍候是幸福的。有老人,我们老家就有特别的牵挂;没有了老人,我们回去自然也就会少,回去的心情和感觉也不一样了。望老战友趁着老人健在时,多侍候,多尽心,多尽孝,免得留下终生遗憾!”
铁道兵原八师老战友、光荣在党50年的广东省陆丰市退休干部黄文岳,现随子女定居深圳市安度晚年。他说:“读完老战友纪念父亲的文章,觉得虽然每次连载篇幅不长,但是,你把农村的父亲写活了。生不逢时的父亲,在艰难困苦,吃不饱饭,读不起书的环境下,勤耕力作,自学木艺,养家糊口,且乐于助人。




黄文岳
“此文写怀念父亲,也是赞扬中国农民待人朴实,勤俭持家,人穷志不穷,教育子女多读书,学文化,帮助穷家子弟学技术,谋出路,无论多么艰难,总是心向阳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作为曾经在农村生活的我,也深有同感。
“农村有两句俗语:家庭不怕贫,只要子女长精神,终归变成银;白马配金鞍,骑出万人观,借问谁家子,大众皆喜欢。如今你撰文纪念父亲,岂不是印证了这朴实的话语!
“老战友发表的怀念父亲的七篇连载文章都很成功,每一篇我都悉心拜读,且转发到朋友圈和一些战友群,均得到了一致好评。文章语言朴实优美,情节生动感人,你用父亲平凡的事例,映射出了亿万农民质朴善良、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突出仁义道德,做事做人都体现了民俗家风,这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也体现了你对父亲深沉的感恩之情。古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滋味,感受父母对子女的艰辛付出。
“你父亲看到子女在党的领导下长大成材,过着幸福无比的生活。在安享晚年之时,他心里倍感知足。忆苦思甜,回想旧社会,他过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刚解放时,农村生活仍比较艰难;尤其回忆你祖母去世时,无法解决棺木入土为安的往事,他怎不万分悲痛?
“这就是你父亲的人生经历,留给后人的无限深思!这就是你的文章,才如此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啊!心诚交贵友,人善遇知音;彼此能相识,便是有缘人。你我以文会友,希望老战友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军旅诗人、总政退休干部李武兵,先后两次发来微信:“佩山老战友: 认真拜读了大作《一路跋涉心向阳》,既叙事又抒情——你的父亲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伟大父亲。在乡村中,这样的父亲并不多见。读你的文章,往往由你的父亲联想到我的父亲,两位老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让子女上学读书,主张学手艺等等。谢谢你的信任,让我有机会读到这篇佳作,认识这样一位有见识的中国父亲……
“佩山君:这篇追思之文,确实写得感人,深受读者赞赏。我双眼白内障,很少看大文章了,但读您的这篇文章,就像回忆自己的父亲,眼里含着泪……
“想您写作的时候,眼里也闪着泪花……”

点点滴滴亦是情




点点滴滴亦是情
情,是指对人或事物关心和牵挂的一种状态。情真挚,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情无价,千金难买,说不清楚。我把读者们对《一路跋涉心向阳》发出的感言,都当作无声的情,像涓涓细流,点点滴滴,都流入了我的心海。让我如数家珍,悉心珍藏。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强,在《根植沃土 心向朝阳》一文中写道:读李佩山先生的散文《一路跋涉心向阳》,不是简单的受益匪浅所能表达的,真的是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洗礼。这篇读后感,是我的管窥之见,虽然粗浅,但是肺腑之言。
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出自《论语·学而》)。




王强
李国保老先生,是从旧社会走来的农民,既没有入过旧式的私塾,也没进过新式的学堂。但是,那个偷偷趴在窗口如饥似渴如醉如痴听课的牧童,难道不是另外一个凿壁偷光的匡衡?那个总角之年,为了不让母亲睡在凉地上,在短短几天做出榆木大床的少年,何啻于啮指痛心的先贤曾参?那个冰天雪地收下讨饭孩子为徒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汉子,难道不是百姓眼里的忠义之士?
他是强者,出身贫寒,就像一棵碎石瓦砾中长出的小草,缺少阳光雨露,但是他有倔强的灵魂,不听天由命,就是要拼了命地向下扎根,一直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从此扎根沃土,心向朝阳。
他是智者,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提倡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杜绝因循守旧、食古不化。“酒色财气”之论,是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更是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充满朴素的 辩证主义。
他是源泉,他的使命担当、他的坚韧不拔、他的深情慈爱、他的知恩感恩、他的家国情怀,都化为涓涓细流,滋养着子孙后代,也影响着认识他和听说过他的每一个人。




生活中的王强
他是他最喜欢的那首诗里的小鲤鱼。“小小鲤鱼不成龙,搵到浅水沤麻坑。有朝一日春雷动,跳出龙门千万层”。“穷没根,富无苗。只要脚踏实地向好处努力,人就一定会不断地向好处发展,过上日益美好的生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背景下,他就是我们坚强不屈的祖祖辈辈,他就是我们历经磨难而重新焕发生机的中华民族,他就是我们涅槃重生伟大复兴的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
开封日报驻兰考记者站原站长于向葵:《一路跋涉心向阳》是一篇深度好文,作者饱含浓浓的思父之情,以回忆的方式写父亲,动情之处,如泣如诉,非常令人感动。




于向葵
作者的父亲从小家境贫困,但渴望读书,悄悄在窗外旁听学字,并一有空就问,以至于后来90多岁还能看书,实在是难能可贵。面对贫困,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发奋图强,想方设法摆脱它。他从小刻苦钻研,去跟人学木匠,母亲把借的大床还人后,年仅12岁的他,就打制了一张仿古式木床,88年后还完好无损。他选准了做家用风箱这个木工活,做的风箱结实好看耐用,即使用木板条粘合起来,做成的风箱也很受欢迎。为了渡过那灾荒岁月,这位父亲深夜里,背起六只风箱,顶风冒雪赴山东去卖,昏厥在路旁,偶遇一老中医救了他的命,使他终生感恩这位老中医。
由于深知上学的重要性,这位父亲竭力让子女上学读书,不仅有志气,而且有眼光,对人热情大方,使别人对他感恩不尽。他全力支持儿女读书,使五个子女两个上大学,其余中学毕业。他乐于助人,无论谁家修房盖屋,婚丧嫁娶,都乐意帮忙,且不图回报,无怨无悔。为了让别人也过上较好的日子,他还先后收徒弟十多人,还曾收下一个讨饭的小伙子为徒弟。为了学到一技之长,他还到山东定陶的一家香烟作坊,学会了制作香烟的技术。
在“洒向儿女都是爱”的这一节里,作者讲述了几则小故事,在对待子女婚姻上,老人不求富贵,而是根据实际选择婚配。老人90多岁了,还能给子女讲故事,讲孝道,那挚爱的心情,令儿孙们赞扬。老人虽然是个农民,却有着较高的觉悟,一生无悔奉献给大地,奉献给儿女,老人的大恩大德,怎不令人感动,老人的大爱将永驻人间!




温军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退休高级教师温军:“我拜读了你的文章。这是一篇叙事翔实,感情真挚,令人动容的好文章。
“经历曲折坎坷,是人生的磨难,也是人生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关键是自己能把握改变命运的条件和机遇!
“你的父亲,比我父亲小一岁,可惜我父亲离休后于1984年春病逝,享年64岁。
“你的老父亲是一位忠厚善良、身怀绝技的农民,是一位富有远见、性格刚强的农民,是一位拥有美德、充满爱心的中国传统农民,值得敬仰,值得缅怀!”




“锡安的小羊”
河南省兰考县同学群“锡安的小羊”说:读了《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文章,使我真的很受感动。这位父亲太伟大了,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还供子女读书;他那不畏艰难,追求光明,自力更生的精神,使我感动得落泪;他那种勤劳朴实,俭省节约的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事实证明:生活没过不去的坎儿,只要内心向阳,就终会柳暗花明!
兰考县财政局干部陈广书留言:《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事实清楚,用语贴切,故事生动,在阅读过程中,我几度哽咽……




侯新宏
山东省临沂市的侯新宏女士在微信里留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去我们只剩归途……”
济南市铁龙公司退休女工于红萍留言:难得的好文!我读后深受感动,几度潸然泪下,老人家苦难坚毅的一生,将影响和激励下一代,并将他的美德永远传承下去!愿生者如斯,逝者安息!




于红萍
济南市历下区的“英子”在微信中留言:读了作品《一路跋涉心向阳》很受感动,我2000年刚买了电脑时,在家看书自学电脑写作。也曾写过我家的家史,但由于照顾孙辈小孩和能力限制,没有坚持写完。



英子
看了作者的父亲,为了一家生计,是多么不容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无论多么艰难,都要供子女读书学习文化。子女们也没辜负老人家的期望,大都学有所成。这激发了我的欲望,我要克服困难,继续写下去,不求发表,只求传给后人……
山东老年大学的由纪云同学:作品读后,让我热泪盈眶。作为父亲,若都能做到像老人家这样,家庭会更幸福,国家会更强大!
中铁十四局集团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部长顾亚楠,在《文字的力量》一文中说:“读《一路跋涉心向阳》佳作,我的感想很多,也很受益,仅选取最想表达的一点写出来。




顾亚楠
“父亲只好赶紧把加工好的6只风箱,急忙打包捆靠,然后扛在肩上,顶风冒雪,走出家门。他要在次日清晨,徒步赶到离家90华里的山东省东明县集市上去卖。风越刮越急,雪越下越大。踏着皑皑积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迈进。寒风像刀割似的从脸庞掠过,雪花打在脸上,挂在眼睫毛上,他不时要擦拭一下。走累了,浑身是汗,他就歇一歇,喘口气再走;口渴了,鼻喉生烟,他就弯腰抓把雪,捂进嘴里缓慢地咽下;鞋湿透了,双脚冰凉,疼痛麻木,但想到穷困潦倒的家人,他仍一往无前……
“品读此段文字时,我眼眶湿润了,眼睛里打转的泪水,模糊了视野。一个为了一家老小生计而拼命、被生活压弯了脊梁,但却坚韧不屈的父亲形象,鲜活地站在了我的眼前,直击我心灵的最深处。此时,7岁的儿子走过来,缠着我陪他玩游戏。我把他揽入怀抱,深情地给他朗读了此篇李佩山前辈,为怀念父亲诞辰100周年所作的情感散文《一路跋涉心向阳(之二:初心不改意志坚)》。读着、读着,我就从默默哽咽到泣不成声,孩子也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地听,到沉默不语地思考。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工作中的顾亚楠
“《一路跋涉心向阳》作品全篇,用质朴、细腻、精炼、深情的文字,在父亲诞辰100周年之际,不仅深切地怀念、歌颂了父爱,而且让每位读者都认识并深深地敬佩,这位博学好学、睿智豁达、坚韧顽强、父爱如山的老人。
“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时代的我读起来仅仅能从子女视角来体会父亲的爱,为人母的我再度读来时便是百感交集,不单是作为子女看到了父母的爱,更是多了一种‘父母之爱子’的理解与共情。《一路跋涉心向阳》全系列仔细品读后,我深感可以比肩《背影》,甚至超越《背影》,文字折射出来的深情,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父爱的温暖。
“读了《一路跋涉心向阳》使我不禁反思:多久没有沉静下心来,品读大段的文字了?多久没有深刻回味,文字带来的触动和震撼了?过了而立之年,走向不惑之年。每日开足马力,奔波于浮躁的世俗生活中,是应该在所谓的‘百忙之中’,给心灵留出一些纯净的时间,读一读优秀的文字,沉淀一下再启程了……”




在部队时期的孔令气
转业军人、兰考县残联原理事长孔令气的微信:现在,我坐在床上写感受。您撰写的纪念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实散文《一路跋涉心向阳》,是您在文学创作历程中,所达到的新的里程碑。这与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表的长篇通讯《忠诚的人生》《生命之光》《生命的火焰》遥相呼应,同样影响深远。特别是这篇纪念作品尤为打动人心,催人泪下。
从全国二十多家知名网站精心编发、连载的情况看,每家都有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读者点击阅读、点赞和评论,就足以说明该文章的影响力。您之所以在退休以后,还能创作如此高质量的纪实文学作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也可以说是创作的经验吧!
首先是您有五、六十年深厚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历炼、积累和体验。这篇文章,正是你半个多世纪人生的积淀,以致于厚积薄发吧!像文章中,对忍饥挨饿以及父亲制作风箱等诸多形象生动细节的描写,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仅凭主观想象,是不可能达到如此逼真的境界的。
其次是您的文字功底扎实,选材精当,谋篇布局合理,逻辑思维严密,细节刻画独具特色,名言警句运用恰到好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写作技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再次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您较好地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欲为文,先做人,文如其人,言为心声。鲁迅先生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喷出来的是血。只有怀着炽热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作指导,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影响深远、催人奋进的篇章。有道是:“道德文章甲天下!”




李广品
中华全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李广品鼓励赠言:“你的大作能在新华社网上发表,绝对是精品佳作。新华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官方通讯社,也是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通讯社。能在它的网站上发布长篇作品者,多是在各方面都有相当造诣的资深媒体人。热情祝贺你取得如此耀眼的辉煌成就!”
文人墨客赋诗情




诗言志
“诗言志”中的“志”,是指思想、志向、抱负等。也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向的,是作者抒发志向、志趣和思想感情的乐章。那么,我伴着眼泪和欣慰写下的《一路跋涉心向阳》发表后,曾一度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他们纷纷写下了一首首感人的诗篇。
山东老年大学孙禄云老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一路跋涉心向阳》(写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前夕)这篇怀念的文章,感到语言洗炼平实,情感真切朴素。读后,一个聪明、好学、正直、乐于助人、眼光深远的老人,一个德行厚重、胸怀宽博、敢于担当、慈祥仁爱的老父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孙禄云
虽为纪念自己慈父而撰,然确有典型性、普遍性,准确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千千万万个老父亲。这也是千千万万个孝子的心声。看后,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由衷地怀念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用自己智慧与勤劳为后辈铺平了生活、长大的道路,为后辈如何生活、工作、做人树立了榜样的老人,他老人家的形象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辈一生长大的道路。读之受益匪浅。为作者点赞!并赋诗如下:
父母尊贵高如天,
慎终追远数千年。
中华贤德需传承,
天下文者肩上担。

我回复孙老师,李大钊先生说得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孙老师说:知己矣,吾正是此意耳!





兰考县机关党工委原书记李建军,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之际,还有感而发赋诗一首,以表达对老人的深切怀念!

李公赞
七律
伯父诞辰百年整,
往事历历越时空。
少小有志敢担当,
心领神会手艺精。
帮扶济贫乐助人,
诚善仁爱润家风。
艰难跋涉心向党,
后人传颂赞李公。







铁道兵原一师门诊部老战友、军医王慕习:
慧眼识珠新华网,
优秀作品来推广。
一路跋涉多坎坷,
心向阳光美名扬!

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诗歌爱好者朱秀廷:读了《一路跋涉心向阳》一文,使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对人生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作者的家人之所以人才辈出,出类拔萃,老人家功不可没。让我真诚地说一句:向老人家学习、致敬!并祝李老先生在天堂幸福安好!



李老伯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令人肃然起敬。虽未进过学堂,但他满腹文化,处处彰显了平民百姓的淳朴善良。作品我前后通读了三遍,每次都潸然泪下,由衷地敬佩李老伯贫穷而又富有、普通而又非凡的一生。借此,为表达敬意,特赋诗一首,献给老人家:
激励万千青年
七 律
拜阅长文热泪潸,
德高望重不平凡。
苦学手艺贴家用,
身教言传晚辈贤。
乐善好施无索求,
终生奉献品行端。
音容笑貌今犹在,
激励青年万万千。
山东老年大学于信民同学:
忠孝两心系,
一位秉笔人;
寒苦浮云过,
文章更传神!




山东老年大学李召新同学:我们都应该孝忠老人,这应成为做人的一项准则;而作为老人,究竟给子孙留下什么最重要?当然不是万贯家财,而是德、智、体。于是,现赋诗两首:
(一)
孝为做人之本,
忠为立命之根。
家有高寿老人,
当好无愧儿孙!
(二)
人生终归老,
谁也躲不了。
留给子孙啥?
德智体是宝。




郑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机务段检测车间工会主席、无损检测高级技师陈海燕:我是作品中的大外甥,追忆姥爷,他的确是个平凡人,但他的一生又极不平凡。他不畏艰难困苦、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积极向上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一)
追思文章好,
感受情切真。
人生多艰难,
读来泪湿襟。
父慈儿孝敬,
万古到如今。
老人虽远去,
佳话传后人!
(二)
一遍复一遍,
热泪眶久转。
外公身前事,
历目活灵现。
平生实不易,
不挠意志坚。
跋涉心向阳,
美名悠悠传。

我不会写诗,不懂平仄韵,不知道格律规则。但是,我看了亲友们写的诗,结合《一路跋涉心向阳》的写作和发表前后的感悟,随手写了几段顺口溜,以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媒体朋友以及广大读者的感谢!籍此与大家分享,敬请读者们多予包涵!



父亲在故宫留影
(一)
艰难跋涉,
心向阳光。
平凡人生,
赢得赞扬!
(二)
众多媒体厚爱,
关注农民情怀。
斯人虽已离去,
故事留给后代。
(三)
洒向儿女都是爱,
父母恩情记心怀。
留下真情从头叙,

多亏媒体好平台!




父亲和家人们在-起

(四)
河南党建好,
老农亦报道。
贵在扬正气,
逝者瞑目了!
(五)
今日头条惹人看,
报道农村穷老汉。
九十大寿小庆典,
即席感言众人赞!
(六)
铁道兵网厚爱,
拙作给予连载;
读者鞭策鼓励,
父恩深切缅怀!
(七)
人民瞭望,聚焦民间。
普通农民,给力宣传。
艰难跋涉,心向光焰。
闪光之处,平而不凡。
万千读者,竞相评点!




父亲和家人们合影

(八)
今日报道网,
老汉亦宣扬。
读者多关注,
九泉父安详。
(九)
新华网多娇,
品味实在高。
推出老农民,
读者多叫好!
(十)
新华网编辑真棒,
文图并茂配歌唱。
不惜连载实罕见,
试看创新阅读量。
(十一)
盖棺早已论定,
众多读者称颂。
九泉之下吾父,
无愧平凡人生!




父亲在泉城公园

(十二)
艰难渡一生,
从来不抱怨;
如今在天堂,
父当享清闲!

意大利著名美术家、哲学家达·芬奇说:“劳动一天,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敬爱的父亲,您的一生是艰难跋涉,心向阳光,辛勤耕耘的一生,您当得到幸福的长眠。您安息吧!
(个别照片来自网络,向摄影者致谢!)




作者李佩山
李佩山简介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企联企业管理咨询山东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记者站长,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和《人民日报》特约撰稿人,先后有3900多篇计460余万字的作品被中央和地方及行业媒体发表。其中,160多篇获奖,被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和中国铁道出版社等选入书中。出版新闻专著《忠诚的人生》。荣获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铁路百优新闻工作者”、首届和第二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第三届“山东省十佳记者”“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和“中国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等称号。在中央领导同志题写的《中华魂》牌匾上镌刻着:“李佩山同志: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已被载入大型文献《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别人很容易得到的亲情,对于我却遥不可及”杭州姑娘恋上励志小伙伤自尊了

下一篇:2019让人泪目的亲情故事,别忘记,有人一直在爱你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5-4 12:55 , Processed in 0.268404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