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征文」 王强|我的父亲

2021-12-7 17: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11| 评论: 0

《人民日报》数字传媒烟台中心·胶东散文年选组委会联合主办

【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征文】



王强,男,1965年6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滨州医学院医疗集团总院长,烟台附属医院院长。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现任滨州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医药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院协会消毒供应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卫生标准》杂志山东省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1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山东省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医院管理创新新锐、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耕田

——王强院长的亲情散文《我的父亲》读后

文|焦红军

毎次走进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那宽敞整洁的环境、温馨的导医服务、高端医疗设备的硬核和“三甲”医院的引人招牌,更有停机坪上医疗救护直升机的螺旋桨的轰鸣,这种种的一切,都使我对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对滨医的管理者王强院长而心生一种敬意—他们不愧是漫漫长夜里患者的雪中送炭人,是无私无畏勇敢拼搏在医疗战线上的战士,更是有口皆碑、真诚呵护胶东百姓生命的长生天。

我居住的小区离滨医大约有十分钟车程,享受着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虽然有熟悉的医生朋友,每次去滨医,我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大千世界的社会,幸福着你的幸福,欢快着你的欢快。我无意去探寻这管理背后的故事,但是今天在读了王强院长的急就章,他的亲情怀念散文《我的父亲》之后,我似乎又已经找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答案。概括起来,王强的散文《我的父亲》从文字表达、文章构思、感情抒发、现实意义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文字直抒胸臆,情感发于当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唐代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文为时而作,亦即为文者要有感而发。《我的父亲》属于怀念散文,是作者在父亲去世的短短三天,于怀亲的悲痛之余时所写。由此可以看出,期时斯人,作者是贯注着满腔对父亲的回忆,怀着强烈的思念之情,情感发于所当发,而奋笔疾书的。作者的文字简洁,直抒胸臆。在文中情感的表达上,同样是不掩饰、不拔高,本分本色,展示着父子两代人以工作事业为先,勤奋做事、清白做人的精神底色。文中作者有这样一段感情描写非常感人:“先前知道我离家远,工作忙,父亲从不主动要求我回家看望他,电话联系时总是说:‘家里很好,不用挂着。’自从他身体每况愈下后,总是催哥哥给我打电话,我哥说‘他这么忙打电话干啥?’他总是用浑厚沙哑的声音说:‘我想他了!’”读到此处,让人无语凝噎。“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者在这里紧紧抓住了父亲身体每况愈下的一个时间点上的细致变化对比,便将这人世间充满了生死离别、缘来缘去的父子情深烘托得淋漓尽致,草木为之动容,秋凉竟也白头。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情,这样的文字写将出来,源于心声,情感如涡流急水,喷发灌流,源自有处,没有半句假话和空言,写出来的文字就自然感人,便有了非凡价值上的形而上的纪念意义。

二、语言质朴无华,构思自然天成

《我的父亲》一文在语言上,文章常见的修饰用词不多,形容词更是惜字如金,全文以生活用语、口语入文,如诉家常,娓娓道来,这样形成的文字自然贴切、可亲可近,既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有利于与读者交流与沟通,达到了非专业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文章的构思上,作者没有采取常见的设置构思,主题先行的写作技巧。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思绪,任其自然、真实的流淌。在写作中,作者紧紧抓住:“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一生中没有闪闪发光的事迹,但我却觉得,他确实如夜空中的星星,一直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主题,通过回忆、插叙、议论将父亲平凡的一生如星辰般的照耀之光,以文字的形式,固化留存于人类历史、文字的空间。作者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父亲走了,人世间的'星星'陨落了,但他依然活在我的心中。每当思念他时,我就仰望星空,星星的精神光芒依然闪亮,指引着后人脚踏实地做平凡人,做一个爱国爱家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父亲已逝,精神永存,这也是一个平凡的父亲留给人间儿子的最后的精神遗产。这样贫穷而清洁的精神遗产,与世界上那些遗留万贯家资的财产相比,又何其的宝贵!

三、汲取优良家风,书写大医精诚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从王强院长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优良家风传承的端倪。在作者的眼里,虽然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在社会的工作岗位上,父亲却是一个致富带头人和工作上的行家里手。作者写到:“父亲是个经历丰富的人。他曾在部队(河南安阳)服役几年,退伍复员后在老家农村当过民兵连长,之后在公社(乡镇)拖拉机站、水利站、工业办、经委办工作,带过建筑队,开办过电线杆厂、牛肉干厂、蚕丝厂等乡镇企业。”父亲的一专多能,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的良好品质,作者都深受影响,这也是父亲的示范效应。另外一个是父亲虽然是庄户完小毕业,但他爱学习,善于学习:“从父亲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看过不少书,《毛泽东选集》老三篇自不必说,像《资治通鉴》《封神演义》等都阅读过。”这也是一个孩子眼里的父亲的世界,自然而然对作者日后的求学、工作都会产生无形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两节,作者还写到了这样的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有着较宽的知识面。记得他曾给全公社的拖拉机手上课,他在黑板上画了几张图,讲12马力柴油机的工作原理。那时我才上小学,蹲在教室里听,也似乎听明白了几分。”这一段文字不仅走心,而且感人。中国人向有古语:“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千百年来,这句古语在民间流传不逝,薪火相传。从《我的父亲》一文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为官持忠诚、做人守孝道、传家事耕读”几千年中国古老的耕读文化、诗书传家的传统、清白做人良好的家风是如何在底层民间得以传承和发扬的,这就是中国普通百姓的活法,良好的家风,正是源于作者父亲的以身作则、教育和传承,作者也在父亲无言的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自己大医精诚的人生长大的一课。

作者简介:

焦红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当代散文》副主编兼《胶东散文年选》主编。主要作品:长篇历史人物传记《马钰传》、长篇散文《冰心与烟台》、散文集《结庐在人境》、报告文学集《中年的船,没有港湾》、文学评论集《写作其实并不难》和《榆下笔记》等专著,其作品被《散文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海外文摘》《人民日报》《联合日报》《齐鲁晚报》等转载和连载,在各级媒体刊物发表文艺作品评论文章达40余万字。曾获《人民日报》征文奖、齐鲁散文奖、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烟台文艺奖、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我的父亲

文/王强

记忆中的父亲,立身端正,热爱生活,一生多彩,形象丰满。他坚强的品格和练达的性格,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父亲王立兴(星),1938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高集镇潘庄。他们亲兄弟三人,可能都是晚上出生的,分别用更、星、月起名,爷爷期盼我父亲能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遂用“星”字;至于“兴”字,可能存有希望“兴旺发达”之意。

名字,是人们对于未来最显现的期待和祝愿。我不知道由“星”变为“兴”,是爷爷改的还是父亲改的,我曾翻阅过父亲的笔记本,签名时“星”和“兴”均用过,身份证登记的是“兴”字。

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一生中没有闪闪发光的事迹,但我却觉得,他确实如夜空中的星星,一直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就是儿女长大路上的照明灯,指引我们兄妹三人健康长大。我依稀记得儿时他把我高高举过头顶时我咯咯的笑声,记得骑在他背上玩“坐火车”时他模仿的汽笛声。从上小学一直到上大学,我与父母聚少离多,但父亲对我的精神鼓励却很大,激励着我在求学路上一直积极向上,努力拼搏。1982年我以东阿二中第一名(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考入滨州医学院医疗专业,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我村第一位本科大学生,当时真可谓天之骄子,父亲很是骄傲;之后妹妹又考入聊城师范学院(现聊城大学),我爱人也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兄嫂也在工作后分别再读了在职教育。

我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事了受人尊重的职业,虽没有“兴旺发达”,但也算应了此意。这些都成了父亲在人前“吹牛”的资本,他平凡得脱离不了俗气,儿女长成了他的骄傲。

父亲是个经历丰富的人。他曾在部队(河南安阳)服役几年,抗美援朝后期去过朝鲜为国效力,退伍复员后在老家农村当过民兵连长,之后在公社(乡镇)拖拉机站、水利站、工业办、经委办工作,带过建筑队,开办过电线杆厂、牛肉干厂、蚕丝厂等乡镇企业。父亲对人友善,乐于助人,无论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还是同事,只要有求于他,他总是帮人忙,解人难,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父亲人缘特别好。

我家中堂上曾挂过一副对联,是于茂阳书记的书法作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觉得这正是父亲为人处世的写照。

父亲善于学习,一有机会就多有涉猎。他文化程度不高,据他说是高小毕业(户庄高级完全小学),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能读到高小毕业也并非常见。后来在部队和工作岗位上他再没有上学深造过,但是从父亲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看过不少书,《毛泽东选集》老三篇自不必说,像《资治通鉴》《封神演义》等都阅读过。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有着较宽的知识面。记得他曾给全公社的拖拉机手上课,他在黑板上画了几张图,讲12马力柴油机的工作原理。那时我才上小学,蹲在教室里听,也似乎听明白了几分。父亲还写的一手好字,特别是钢笔字。我上小学时发了新书,他总是与我一起包上书皮,然后帮我写上名字,工整隽秀的字让我既骄傲又羡慕;上大学时,我们每月都书信联系,父亲的信中多是对我生活的关心和学习的鼓励。那些散发着父亲独特韵味的宝贵家书,我一直珍藏。

热爱生活的父亲心灵手巧,孝敬老人。他精于厨艺,家里即使剩一两个萝卜他也能做出几道菜来;他做的饭菜色香味俱佳,有客来家都是他亲自下厨,并曾为村里人家的红白事招待客人,做过主厨;他还会泥瓦工活、木工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滨州分到了房子,那时没有专业装修公司,很多活我干不了,都是父亲亲自来修修补补。父亲极为孝顺,我奶奶活到93岁,姥姥活到98岁,这一切离不开我父母的精心照料。

父亲有着坚强不屈的品格。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说:“不要怕,这有什么难的!”军人不服输的性格时时体现在他身上。

一生中,父亲与疾病做了无数次抗争。在防化部队服役时患过伤寒、肺结核,身体虚弱过一阵,康复后坚持锻炼,在连队单杠双杠比武中都获得了好成绩。儿时,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声音洪亮,身体硬朗,腰板很直,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单位的事、家里的活总是抢着干,从来不叫苦叫累。我认为什么事也压不垮他,在我心中,父亲就是钢铁战士。

2002年12月,父亲患了一场大病,急性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此病死亡率高达98%,生命垂危。经滨州和东阿的专家手术,第二天意识恢复,几天后又陷入浅昏迷,遂转入滨州住院治疗3个多月。2003年春节是在病房渡过的,我在他病房门口写了一副对联:“马年辞岁疾病去三阳开泰健康来”,横批“六六大顺”(2003年我父亲虚岁66岁)。出院后又回家康复治疗一年,因小脑病变平衡功能受损,初期走路易摔,父亲坚持骑三轮车锻炼腿部肌力,又坚强地站了起来,生活基本能够自理。2005年12月,骑三轮车锻炼时又遭遇了一次车祸,当时颅底、下颌、肱骨、骨盆、腓骨5处骨折,并出现胃应激性溃疡出血,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和康复,父亲又顽强地站了起来,生活勉强自理。近几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基本失去生活能力,全靠我母亲和兄嫂照顾,之后又住进了民康养生苑,随着病情进展又出现记忆丢失、逻辑思维混乱,小便失禁等情况。父亲遭受病魔的折磨,令人心疼。

先前知道我离家远,工作忙,父亲从不主动要求我回家看望他,电话联系时总是说:“家里很好,不用挂着。”自从他身体每况愈下后,总是催哥哥给我打电话,我哥说:“他这么忙打电话干啥?”他总是用浑厚沙哑的声音说:“我想他了!”

这就是我的父亲,即使因老年痴呆记忆力下降,在父亲的脑海深处也依然牵挂着他的儿女。每每想起这些,我总是两眼泪湿,难过之情难以抑制。

2020年2月17日父亲又重病住进了ICU,虽经全力救治,终因多器官脏器衰竭,3月12日下午3点40分,父亲永久地停止了心跳,停止了呼吸。火化后于第二日葬于东阿潘庄祖坟墓地;魂归故里,生死一个轮回,父亲永远安息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下。

父亲走了,人世间的“星星”陨落了,但他依然活在我的心中。每当思念他时,我就仰望星空,星星的精神光芒依然闪亮,指引着后人脚踏实地做平凡人,做一个爱国爱家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

父亲的坟墓上一定会麦生谷长,粮丰林茂;必将荫庇子孙,恩泽后辈。

父亲坚强的品格和温暖的爱,会永存我的记忆里。

父亲千古!

2020年3月15日晨王强写于东阿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别人很容易得到的亲情,对于我却遥不可及”杭州姑娘恋上励志小伙伤自尊了

下一篇:父亲说慌(亲情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5-18 15:42 , Processed in 0.215527 second(s), 4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