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开慧014:解密人性

2021-12-7 16: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54| 评论: 0

《道理与智慧》014

第三章:认识自己

第二节:解密人性

第二节:解密人性

作者:言道先生

人们一直搞不明白的“人性”,现在可以解密了。

人性是人的性质简称。

人性显然是指所有人都有的性质;即人的共性。人有什么共同性质?

有关人性的历史观点。据史书记载,同为先秦儒学大家的孟子和荀子最先探讨人性,但他们对人性的看法截然相反;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性本是指人的本性,即天生的性质。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没人说得清楚人的本性是善是恶。人的本性是什么?《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告子认为“食色”是人的本性。虽然食色确实是人皆有的共性;但不是人的特性,绝大多数动物都有;因此不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性质。

人到底有什么天生具有的、共同皆有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性质呢?大道至简,悟性天成。“悟”性是不是人的天生具有的性质?人是否都有“觉悟”的天性?我们先弄清楚“性质”的准确含义,再来探讨。

2-1、简述性质

性质的表面含义。“性”是形声兼会意字,本义是指“心生”。质是什么意思?质的繁体字是“贝”上面加个“斦”。“斤”是象形字,是古代一种类似于斧头一样的工具,“贝”也是象形字,意指有两片硬壳可以张合的一类生物。“质”应该是形声兼会意字,本意应该是“用斤切开贝壳看到的内容”。因此,性质的表面含义是指事物的内容、内在;与之相对应的是外表或表象。问题是,如何才能看到事物内在的东西?先明确“性质”的准确含义,再简析智力水平不同的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的性质。


性质的准确含义。性即心生。关键要理解“心”,“心”是指人的精神或精神活动。阴阳五行原理告诉人们,精神和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精神与物质经过相生相克的五行作用才能生成“性质”稳定的物体。详见《道理》。如果我们把“质”理解为“物质”,那“性”就是物体内部物质之间的“精神作用关系”。“精神作用关系”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科学家发现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它们的性质不同。科学家解释的原因是,它们内部碳原子的“空间排列关系”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不同。再如,基因分子都是由五种元素(氢碳氮氧磷)排列组合而成,不同的排列组合能生成“性质”完全不同的基因分子。问题是,“空间排列关系”是怎么产生的?科学家发现原子之间通过各种“化学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空间排列关系”;而“化学键”都是电磁作用。电磁就是精神,物质在电磁作用下凝聚成原子,原子在电磁作用下凝聚成“空间排列关系”各异的分子,进而生成更加复杂的物体。显而易见,物质之间的电磁作用关系决定原子的空间排列关系,决定物体的性质;电磁作用关系就是“精神作用关系”。事实证明,当我们发现万物本源是精神和物质之后,很多以前无法明确的概念都可明确了。★★性质是物体内部物质之间的精神作用关系。这就是性质的准确含义。其实只需一个“性”字就可以完整表示,如人性、兽性、物性、悟性、特性和属性等等;但因物质和精神不可割裂、同生共存,精神有惰性、物质有惯性,“空间排列关系”表现出“性”是精神和物质相互作用共同构建的动态平衡运动体系;故用“性质”表示更全面!《道理》一章已经告诉读者,物体内部物质之间的精神作用关系决定物体辐射什么样的电磁波;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等于物体的性质。因此,也可以说,性质是物体辐射的信息。人们只需研究分析物体辐射的信息就能发现物体性质,不需要钻到物体内部。例如石墨和金刚石,人们能通过它们反射折射的光发现它们性质不同。不管人们采用什么手段、使用什么仪器,最终都是通过“信息”呈现物体性质。
物体辐射的信息就是物体性质。这个发现有意义吗?其意义重大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个发现给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提供了新方法。物体外表其实与物体内容完全统一,有什么样内容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外表,反之亦然;即“表里如一”。但因人类只能识别可见光,其它信息看不见;所以很难通过外表看到内容。如果人们能“看到”物体辐射的所有信息,那就能知道物体的完整性质。遗憾的是,人类只能识别可见光;即便如此,人们也能通过物体颜色变化发现物体性质变化。例如,人们看到绿色树叶,是树叶吸收了其它颜色可见光、只反射绿色可见光使然;如果发现绿色树叶变成黄色或其它颜色,就知道树叶性质变了。同理,小孩的脸色与成人脸色不同,健康时的脸色和生病时的脸色也有差异。简单地说,如果人们知道物体辐射的信息等于物体性质,可能不需要无限分解物体就可发现物体性质。事实证明,智者能通过物体外表看到物体内部性质;愚者很难。

举例说明。众所周知,人们普遍采用“解剖”方法去查看物体内部、分析物体性质。然而,当人们把整体分解成局部的时候,必然破坏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联系;即使人们能发现局部的性质,如果不知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联系,依旧难以发现整体的性质。最典型的就是西医;西医把人体解剖成各个局部,“深入”研究了各个局部,但搞不清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联系,无法正确认识人的整体功能;即使发明了无数先进检测仪器,也很难发现生病的根本原因,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与西医正好相反,古代道家明白万物本源、深知“表里如一”;故先考察、研究人的整体外观,不仅发现人的外观变化必然是人体内部变化引起的,而且发现了穴位和联系体内各个组织器官的“经略系统”;进而深入研究局部组织器官功能,终于探明了人的整体机能;发明了神奇的诊疗方法,只需“望闻问切”就能准确发现病因。遗憾的是,因中国自身的历史原因以及近代西方利益集团的严重打压,无比先进的神奇中医日趋式微,竟然被现代人视为“非科学”。这个例子表明,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智者能够通过物体辐射的信息看到物体的内容、发现物体性质。

物体性质是物体内部物质之间的精神作用关系,通过物体辐射的信息准确体现出来。这与人性有什么关系?人性也能通过人辐射出来的信息准确体现出来?人性不仅能通过人辐射的信息体现出来,而且能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问题是,人性是什么?

2-2、人性的本质

性质是物体内部物质之间的精神作用关系;通过物体辐射的信息能发现物体性质。人性应该是人体内部物质之间的精神作用关系;通过人辐射的信息应该能发现人性。人能辐射信息?人害臊的时候脸会红,恐惧的时候脸会白,害怕的时候会紧张的发抖。为什么会这样?人们探寻的“人性”到底是什么?

人性是指人特有的、区别于其它生命的共性。这是必须明确的。

人类特有的是什么?到目前为止,人们皆知“智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还有一句话叫:大道至简,悟性天成。智力是信息觉悟和信息表示能力,“悟性”是天成的;就是说,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其它生命的共性是“悟性”,即智力。悟性就是人性,或者说智力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性的本质。前面不是说很多人没有智力吗?是的,很多人确实没有智力。但所有人天生都有“悟性”,只因人们在长大过程中,有的人的“悟性”被灭了、只剩下知力、没有智力或智力水平极低;有的人的“悟性”没灭,有智力甚至智力水平很高。人的悟性怎么会被灭掉?下一节详解。简而言之,悟性就是人性。所有人天生都有悟性、都应该有智力,仅是智力水平差异较大而已;悟性被灭、丧失智力的人只有人形、没有人性,已经不是真正的人。“没有人性”就是没有悟性、没有智力,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无理给别人造成伤害。当然,悟性被灭的人完全可以在真实信息滋养下重新获得悟性,甚至变成智力极高的人,因为人的“智根”即脑组织无法被灭掉。本书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讲道理提升所有人的悟性。

人性就是悟性。这可能远远超出人们以前的认知。上一节已经阐述“想法驱控行为”的原理和原因。智力水平决定想法,想法决定行为;智力水平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可体现人的智力水平;人们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判断人性。因为人们以前不知道人性就是悟性,不知道人性的差异是智力水平的差异;所有得出“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等错误认识。

人性善恶说完全错误。“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的说法是没有道理、没有智慧的。因为“善恶”本身就是比较产生的描述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概念,只能用于描述关系、不能用于描述性质。人们不能单独说地球大或太阳小,只能说地球比太阳小或太阳比地球大。再如,甲乙两人打架,如果丙帮助甲,甲则认为丙是好人、善,乙则认为丙是坏人、恶;请问丙是善是恶?《道德经》早已告诉人们不能用比较产生的关系概念描述事物性质,否则必然思维混乱;“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显而易见,用善恶来描述人性是错误的。

善恶。人们是根据别人的行为对自己是否有利来判断善恶;有利即善,有害即恶。善恶与好坏的含义相同,但与利害有本质区别。善恶是指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人们可以选择回避、可选择接受、也可选择反抗。因为别人的行为不是自己必须的,双方必须有联系、行为才能相互影响。惹不起还能躲得起;忍无可忍可以无需再忍。利害是万物皆有的属性,即五行中的生克;万物皆是利害同生,接受其利的同时必须接受其害,没有选择余地。关于“利害”的本质下一章详细探讨。问题是:为什么人的行为有善恶之分?为什么有人要做伤害别人的事?

善恶源于争。《道德经·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为不争,故无尤。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争的本义是两只手拉一个东西且互不相让。为什么要争?为了活的比别人好!当人们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大、比自己富有、比自己高明、比自己欢快的时候,也想与别人一样强大、富有、高明和欢快,甚至想超过别人。这对于有智力的人类来说是应该具有的想法,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原本无可厚非;但如通过争夺别人的价值,那就邪恶了。遗憾的是,价值源于自然,通过劳动获得。人类拥有的价值源泉(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劳动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拥有的价值总量是有限的;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人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无限欲望与有限价值之间的矛盾必然引发“价值争夺”。个人之间的争斗是打架,群体之间争斗是打群架,直至民族或国家之间的战争。争夺、争斗、斗争、争强斗狠,显然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争斗必然造成伤亡。当人们斗得两败俱伤而又不能取胜的时候,开始评理了;善恶产生。人们会把主动挑起争斗、抢夺别人价值的行为称之为“恶行”;同理,不抢夺别人价值、帮助别人获得价值,甚至给别人价值的行为是“善行”。《道德经·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知足?因为不懂道理、没有智慧。

智力水平决定行为善恶。这又可能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范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愚者为私,智者为公。智者不争,愚者必争;善恶源于争斗。凡是喜欢争强斗狠者皆为愚者!为什么?原因前面已经详细阐述。简单地说,智者既知局部又知全局,明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仅不会与人争斗反而会帮助别人;愚者只知局部不知全局,不知自己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细胞”,以为自己能独立存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管别人的死活,抢夺别人的价值甚至残杀同类。显而易见,人类社会所有恶行都是愚蠢使然。发动战争、抢夺别人财富者皆为野蛮愚蠢者。智者善,愚者恶;智者文明,愚者野蛮。如此而已!智力水平决定行为善恶。明白这个事实有什么用?

明白“智力水平决定行为善恶”的用途。如果人类想避免战争、和谐可持续发展,唯一办法是把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普遍提升到智慧等级。只有这个办法,没有其它办法!《智力与智慧》已经告诉人类开启智慧的钥匙和方法;道理是钥匙,方法是认真。简而言之,人天生都有悟性,人性就是悟性。悟性有差异,悟性会变化;所以人性有差异,人性会变化。人的智力是可变化的,可以从愚蠢变成智慧,也可以从智慧变成愚蠢。人的智力为什么会变化?这是阴阳五行的必然,详细原因后文阐述。下一节先阐述毁灭悟性、阻碍智力提升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终于揭开人性之谜。人性就是悟性,就是智力。智力水平决定行为善恶。智者善,愚者恶。普遍提升人们的智力水平使之达到智慧等级是解决人类危机的唯一办法。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读《西游记》:年少时喜欢猴子精,长大后每个“悟”字道人生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5-18 11:43 , Processed in 0.318815 second(s), 4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