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黄校长”

2022-5-27 22:48| 发布者: 淡忘| 查看: 1636| 评论: 10

这里是默认签名
“黄校长”不是一个人的绰号,他就是姓黄,生活和工作都在我老家重庆石柱县。因为他曾经是石柱县里某中学的校长(现在是某一个中学的书记),所以大家习惯叫他“黄校长”。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和“黄校长”友情的故事。下面我都统称他为“黄校长”。
(一) 大学时代的友情
1、春游
我本科大学四年,实际是在两个大学里完成的,分别是两年。
“黄校长”是我上第一个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当年我们从同一个县考入涪陵师专(现在学校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化学系,同时考进的老乡还有七位同学,其中三位女生中我岁数最小,我17周岁的生日还是在大学寝室里过的。他们都当我是小妹妹,生活中照顾和关心我。
“黄校长”在大学时当过班长,一方面他岁数比我们大点,另外他也有能力有担当,善良、耿直和仁义是他给同学们留下的好印象。
记得大一刚进校不久,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要走到很远的一个山上搞野炊,“黄校长”归属我们“石柱老乡”组。为了照顾我们三位女生,他和另外几位男生都背上很多野炊要用的东西。
当时春游一般先是搞集体活动,后自由活动,再野炊煮饭吃饭。那时集体活动也没啥花样儿,就是击鼓传花表演节目。当时绝大多数同学没才艺,我也一样。手里被传到花的同学大都腼腆地表演着诗朗诵、或背以前学的语文课文,记得背高尔基的《海燕》的人最多。只有一个L同学大胆地从兜里拿一张有字的纸,为大家唱了一首他刚学的港台新歌,歌词里面带有爱呀情呀等字眼。我们女同学边听边脸红地低头窃窃私语:这歌也太流里流气了吧,是靡靡之音。
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那山坡上春天的美叠加上男生女生们青春的美 ,像山坡上长出一些行走的“荷尔蒙”。同学们在山坡上追逐打闹,欢声笑语不断,当然我也跟着同寝室的大姐去看了热闹。
这个时候我发现,“黄校长”一个人默默地在山坡上为野炊煮饭拾柴火,然后又在垒灶、准备煮饭……等其他同学想起弄饭时,我们这个组要准备吃饭了。我们同组的三位女生都夸“黄校长”像大哥哥一样会照顾人。
2、集体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学生男女之间是从不讲话的,因为讲话会被人怀疑“谈恋爱”。中学生“谈恋爱”在当时是约等于“流氓行为”。
考进了大学,我觉得男女生还是不应该讲话,应该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所以,我大学成绩非常优秀,化学系总保持前三。记得高等数学微积分还考过100分,教我们的曾老师是垫江人。
不知道为什么,大学校园突然流行跳集体舞,记得叫歌名叫《金梭和银梭》。
每个班级必须选出五对男女生去学习,学会后教班级同学们,班级间还有比赛,各系间还有比赛。我被辅导员盛老师选上了。
我当时从没与男生讲过话,偶尔与男生讲话也要脸红心跳的那种。现在一下子要与男生拉手跳舞,我心里有了些障碍(我属于人生晚熟型)。“黄校长”是绝对“保守派”,不参加,只负责组织大家。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很有趣。最早分配的是我与X同学是一对儿拉手跳,X同学属于长比较帅,又会点乐器、会点绘画、写诗啥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艺青年”。在那时是稀有品种,班上有几个出热大方的女生总是喜欢和他说说笑笑的,这些在“黄校长”眼里就不算很正经的。
在第二次练习时,我发现换成与Y同学是一对儿跳了。至今X同学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换了舞伴儿,还以为是我“嫌弃”他,因为每次跳我都不愿意拉他的手。这难道是“黄校长”怕我“年幼无知”上当把他给换了的?还是教我们跳舞的老师安排换了的呢?至今我也不知道。反正后来我是和Y同学一起跳的,Y同学眼睛小小的,人也老实。
3、转折
我是很幸运的,我是大学教育改革最早的一批受益者。
在我们大二第一学期快要结束时,辅导员突然召集大家开会,告诉了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四川省各专科院校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并且是直接进入规定的本科院校插班就读。在本科院校继续读完大三大四的两年,和同届该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完全一模一样的学历和学位,就当是当年大学就考入本科的。
不同的专业所定的本科学院是不同的,且每个专业全省只招十名的插班生。比如,全省的化学系是定在南充市的“南充师院”(现在叫四川西华师大),物理系是定在重庆市的“重庆师院”。
我刚进大学时大学已开始流行“60分万岁”,因为那时候考进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毕业了国家就包分配工作,大学成绩只要及格就可以了。但是,我从未放松过大学学习,甚至比高中时还努力。
这让我第一次深刻体验到一句话: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为了我有个更好复习学习空间,我妈妈的同学陈曼丽老师把她在学校里的一套不常住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从学生寝室搬出来住过去。我一个小姑娘胆子小,不敢一个人去住。感恩感谢我的三个最要好的闺蜜同学:冬晓姐、智慧姐和庆龄姐,是她们一直在那儿陪伴我、照顾我和支持我,直到我去考试。
这个“本科插班生”考试,虽谈不上“过五关斩六将”,但也是相当不容易。先是在学校内整个化学系进行考试,选拔出十个人。然后,在大二暑假时去南充师院参加两天的全省集中选拔考试。当年从全省各专科院校化学系选拔出的学生大约有两百人左右,但南充师院只招十个插班生。
我们学校还考的不错,考上了两个,我和余同学。
去了南充师院报到时,才知当年全省化学系本科插班生是招的十一个人,怎么多出了一个人呢?原来,按成绩排前十名都是男生,也不知道当时是哪一位领导英明(我人生中的一个隐形贵人),决定申请扩出了一个名额,要招一名成绩排名第一的女生。万分幸运,那女生便是我。我就成为了当年全省化学本科插班生中唯一的女生。
4、送行
去南充读书,我是从原来的大学所在地涪陵出发的。那时交通很不发达,先需要从学校坐个渡河船到城里,再从城里赶公交车到码头。我的行李较多:一箱子书、一箱子衣服、被子铺盖卷、夏天用的凉席、洗脸盆等等(当时读大学日常用品都是靠自己带去的)。那年代没有现在出租车,得靠自己搬运,本打算是我的三个闺蜜同学送我到城里。
在我出发前一天,“黄校长”和波特同学约在一起专门来找到我,问我出发的时间和行李之类的事。当他们看了我的行李后,两位大哥哥说,明天就由他俩负责送我到船上。
出发那天,两位大哥哥背扛手提,从渡船到公交车,从公交车到码头,我就一路空手跟着他们走,不知道的外人还以为他俩是我叫的“棒棒儿”(重庆把下苦力的人的称呼)。
他俩送我上了船,还把行李都归放好才下船去。我看离开船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左右,就劝他俩早点回去,可他们站在岸边假装像没听见。一直等到船开了,他俩在岸边一直在向我挥手,直到彼此看不见。
那一次我体验到了人生:送行离别的滋味。我知道了车站、码头和机场有两个地方最感人: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出口。有人舍不得你离开,有人盼着你归来。 (二)工作后的友情
1、核桃
大学毕业后我分回了老家石柱工作,和“黄校长”同在一个县里当中学老师。
开始二三年,每一年我们几个大学同学还会小聚一两次,后来各自忙于工作、结婚生子等等,就基本上没有聚会了,彼此联系也少了。
记得1991年下半年我怀上了我儿子,听别人说吃核桃对孩子脑子发育好,特别是我们当地的风景圣地黄水的核桃,绿色生长的质量更优。那时交通不方便,物质又不怎么流通,市面上很难买到这种核桃。
“黄校长”老家是黄水的,他工作也在那儿。我试着写信给他,请他帮给我买两三斤。谁知道他收到信后,不久就托人带了一大筐新核桃给我。我每天吃两三个,一直吃到我生下儿子。后来,他还一直托人从黄水带新核桃给我,直到我儿子长大自己能掰开吃核桃。
1997年我从老家石柱调去了成都双流工作。
那时正值我人生青壮年时期,脚步匆匆,一直不停地在赶路。加上那时候通讯不发达,人们除了写信、打电话和拍电报没有别的联系方式,老百姓很少有手机。慢慢地我与“黄校长”及老家的同学们都断了联系。
2、重逢
那是2010年春天三月中旬的某一天,我接到一个重庆号码打过来的陌生电话,原来是十多年没见过面的“黄校长”打来的。
当时重庆市教委组织一批校长来上海华东师大参加校长培训,他在其中,并且已到了上海。来上海之前,他问了好几个同学才找到了我的电话。到了上海说试着打一下,还担心我想不起他是谁了。他也不想想,我吃了他那么多核桃的人,记忆力怎么可以那么差呢?
那时正是我工作和挣钱最忙的时候,“黄校长”的培训日程也被安排得很满。我们就约了一个周六的下午,在华东师大校门口碰面。
十多年没见过“黄校长”了,在我记忆中他是一个风风火火、说话做事干脆利落的小伙子。我先到华东师大校门口等他,他出来一下子认出我了,迎上来握手说了一句夸奖我的话:“这么多年,你还是原来那样细乖细乖的(娇小可爱的意思)”。我看“黄校长”是比十多年前老了些,心想暗暗心疼地想:这校长也没啥好当的!其实,除了他多了些白发,与同年龄人比他还挺精神的、状态挺好的,这可能与他一直坚持长跑锻炼有关系。





见面重逢合影留念
当时虽然已三月中旬,上海突然遭遇寒潮,狂降温,室外只有二三度,但他还穿一件从重庆来时的春秋茄克衫。上海这边风大,把他冻得接近瑟瑟发抖了,他说完全没想到上海比重庆要冷这么多。后来听他说,他和他一路来的校长们,都到学校附近商场买了冬衣,也算大家在上海买了新衣服。
我和“黄校长”毕竟断了十多年联系,我后来的事他已不清楚。他问起了我儿子,那个曾在我肚子里就开始吃他核桃的小孩子已上高中了,成绩还不错。
华东师大老校区离我普陀的家很近的,于是,我就邀请他去我们家坐坐,儿子也正好周末在家复习功课。
“黄校长”到我家见到我儿子,看见我儿子已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他发自内心地高兴,居然呵呵地笑出了声来,好像是见到了他的儿子。他拍拍我儿子的肩膀,俩人说了些啥话我没听到。
说来很巧 ,那一天正好是我儿子的十八周岁生日。到我家后被细心的“黄校长”发现了,说什么也要带我们母子去外面“搓一顿”(老家话,就是好好吃一顿)。但儿子担心外出吃饭耽误学习时间,他就提议到我家附近的一个餐馆吃。





黄校长和过18岁生日的儿子
吃完饭,我和儿子送“黄校长”去地铁3号线。路上“黄校长”问起我年迈的父母的情况,要我告诉他我父母在重庆市的住址。他知道我们三个子女都离得远,他说他离得近,会抽出时间去看望两位老人家,让我们在外面的放心。你们说,“黄校长”是不是不把自己当外人,当他是我们在老家的哥哥了?
我和儿子送好“黄校长”回到家,儿子才告诉我,“黄校长”还悄悄给了他一个很大的红包,交待他不离开不让说。说是鼓励他好好学习的,希望他早日成为男子汉帮妈妈分忧。
那一天,上海外面真的很冷,但我心里感觉特别的温暖,十八岁的儿子也特别的高兴。
我体验到了人生里:雪中送炭的滋味。3、牵挂
从上海短期培训结束后,“黄校长”回去继续当他的校长,我在上海继续当着我的小老师,平时各自忙各自的,也没啥联系。
但是,从2010年我们取得联系后这十一年里,每年有三个节日(教师节、元旦和春节)我一定会早早地收到他发来的问候,并且每次都是轮到我说“收到谢谢”之类的话。
开始那几年他都是用短信,最近两年他也学会了用微信。令我非常好奇和感动的是,“黄校长”居然没有用过一次从网上或大家相互复制过来的流行的、或煽情的、或时尚的、或搞笑的问候短语,并且每开头次一定有我名字的称呼,这就肯定不会是群发的那种。他会微信以后,也从来不用表情包来代替问候,始终用他自己编辑的最简短最朴素的文字。
十一年,每逢这三个节日就能想起给远方的一个朋友发去一个问候,每一年里除了这三条问候,再也不见发别的任何信息。不知你做不做得到?我是肯定做不到的。
我默默地记着、数着,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已数到了我退休,终于有了空闲时间,赶在2021年结束之前写今天这个故事。想告诉他,我是在悄悄地数着的,没想到他能坚持十一年。
以下三张截图是近一年教师节、元旦和春节我收到的。











我还想告诉他,从上大学起他就一直像我的一个大哥哥似的人物,默默地关心我、帮助我,甚至守护我和我家人。我也当自己是妹妹一般,心安理得地接受他对我和我家人的好。我亲人中没有一个不知道不认识“黄校长”的,“黄校长”已成为了“好人”的代名词。
“黄校长”不仅是对我一个同学这么好,他对其他同学、对他的亲人家人及朋友们都很好。“黄校长”他就是一个好人,他就是一个大哥哥似的人物。
他远远地不经意地看着你,深深祝福着你,从不打扰你,在听到需要他帮助时,他会尽其所能帮你。
人生除了深度的亲情和纯度的爱情,难得还有广度的友情。
美好的友情就像一缕芳香,会把你引向清新的世界。只要我们还有一点记忆,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就会永远的温暖。
我讲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感恩我人生中的遇见。因为我相信人生所有的遇见,皆是命中注定的一种缘分。
缘来缘往,缘深缘浅,我们能做的就是惜缘惜福。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情感小故事(别样同学会 2)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5-15 23:22 , Processed in 0.204596 second(s), 6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