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lvwxtzlqgtqv 发表于 2022-5-20 17:19:40

携程四君子,中国最美创业故事

大家好,我是分享哥
本文来源于长江商学院


01 梁建章


互联网圈子里天才很多,但梁建章是这些天才之中的天才。1969年,梁建章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国企员工。他从小有“神童”之称,又由于脑袋大,得名“大头神童”。1981年,12岁的梁建章进入上海育才中学读书。当时,育才正在搞教育试点,学校基本不布置作业,每周有两天可以不用上课,只要考试能通过就行,所以课余时间非常多,学生们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13岁时,梁建章加入了一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师从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朱鸿鹗教授学习编程。梁建章遇到计算机,就像鱼儿遇到水一样,不分日夜地泡在里面。半年以后,他的编程水平突飞猛进,设计了一个利用程序写格律诗的软件,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金奖。在学编程过程中,他遇到很多数学方面的难题,父亲用高等数学帮他解出来了。
他问父亲:要学会这些高等数学需要多长时间?父亲回答:至少五六年吧,要等你上了大学才能学会。梁建章说:太长了,我等不及。
然后用几个月时间就学会了。除了高等数学以外,他还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诗词格律和人工智能、数据库等知识。这些知识,每一个领域要弄懂,都不是几月之功,而梁建章能在短短时间内就把这些学通并开发成软件,其智商之高,学习能力之强,可见一斑。1985年,16岁的梁建章以初中生的身份,直接考入了复旦大学少年班,半年后进入复旦计算机系。与很多人印象中“少年班的孩子在大学会遇到生活和社交上的问题”不同,梁建章在大学里广泛参与各种活动,交了很多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
“除了谈恋爱,其他活动都可以参与。”
不过,他在复旦只待了一年。1986年,他又考入了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并且用四年时间,读完了本科加硕士。1991年,正在攻读博士的梁建章,觉得在学校已经没法学到最先进的东西,便放弃了读博,进入甲骨文公司工作。最初几年,梁建章担任研发工程师,做的是技术工作。但是1996年的一次回国探亲,让他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发现国内出现了火热的创业浪潮和无数商机。回到美国后,他马上向公司申请转岗,从研发部门转到了ERP部门,并于1997年顺利被派回中国,担任了甲骨文中国区咨询总监的职位。1999年,在一个名叫万超的朋友介绍下,梁建章认识了季琦。日后,他们将一起开始一段辉煌的创业旅程。
02 季琦


季琦是另一类型的天才。他在学习上没有梁建章这么突出(但对普通人来说,也已经是妥妥的学霸),但是在创业的成功率上,可能整个中国都无出其右者:
他曾经十年内创办三家公司,全部登陆纳斯达克并冲上百亿市值,被称为“创业教父”。
季琦比梁建章大三岁。1966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如东县。他是四君子中唯一一个非上海人,也是唯一一个农村家庭出身的。读初中时,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冷冬天,季琦走了一个小时回到家里吃中饭,妈妈告诉他,家里已经没饭了。季琦只好又空着肚子走一个多小时回到学校,边走边抹眼泪,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逃离这个穷地方。高考时,季琦如愿以偿,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他本想报考自动化或者计算机这种一听起来就很时髦的专业。不过老师告诉他:那些专业没前途,报工程力学吧,以后帮包工头算土方,算好了能多拿奖金。于是季琦就报了工程力学。到了学校才知道,这个专业和算土方一点关系都没有,学的都是怎么计算潜艇的受力、导弹的起飞速度等问题。当时交通不便,季琦是先坐车到南通,然后从南通港坐了一晚上船到上海的。当轮船于凌晨时分在十六铺码头靠岸时,这个从农村来的小孩,被大上海的繁华惊呆了。这种冲击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日后在几次人生重大决策关口,“留在上海”都成了季琦做决定的重要理由。大二时,他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至暗时刻。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他就是突然觉得人生好无趣,觉得自己就像个行尸走肉,所有东西都是外界安排的,没有任何自由意志。为了排解苦闷,他把大量时间花在图书馆,从哲学、文学、诗歌中去寻找人生的答案。最终思考的结果是:人生无所谓意义,只有过程和经历。1989年,季琦大学毕业。他手里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本校读研;二是到南通第二设计院工作。那年由于特殊原因,大学生的分配情况普遍不好。而且他们家的家庭情况,也等着他去尽快赚钱。但是季琦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放弃了工作,选择了读研。他心想,我如此艰难才离开南通,去到上海,难道就这样回来吗?这回,对大学专业已经有足够了解的季琦,选择了机械工程系的机器人专业。读研之后,他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了解到这个新兴行业的“暴利”,于是下了狠功夫扎进去。很快,季琦从一个连开机都不知道怎么开的菜鸟,成长为一个熟练掌握电脑使用、装机等技能的达人,甚至还学会了组网技术。随着找他装电脑和组网的人越来越多,他干脆和同学开了一家电脑公司,搞起了兼职。等1992年硕士毕业时,他手里已经攒下了好几万块钱。兼职的同时,季琦的学业也没有放下。他的论文在1992年的国际机器人年会上发表。系主任希望他能留校任教。在教师办公室里,系主任目光殷切,而季琦却眼盯着那陈旧而凌乱的办公桌,想着如果留校的话,这可能就是自己未来几十年的日子,心里不禁升起了深深的恐惧,赶紧拒绝了主任的好意。他把简历投给了美国日化巨头宝洁,通过层层筛选,拿到了最终的offer。但得知签宝洁就要把户口迁到广东南海时,他犹豫了。对留在上海的渴望,最终让季琦放弃了宝洁的机会,而是随便找了一家能落户的上海企业——上海计算机服务公司。季琦很清楚,自己是不会在这里长待的。在入职报到那天,他手握大哥大,腰揣随身听,拍着公司总经理的肩膀说:“胡老板,可能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走人,公司的这点工资对我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这位胡老板没有计较季琦的嚣张,反而重用了他,任命他为大项目经理,负责公司大项目业务拓展。季琦的销售才能在上海计算机公司得到充分的发挥。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交通银行总行、甲骨文公司等单位,拿下一个又一个大单,很快成为销售冠军,并当上了市场部和销售部经理。他和助理两个人,贡献了公司80%以上的销售额和利润。更厉害的是,那些给他业务的人,不仅仅是生意上合作的关系,还一个个被他处成了朋友。这一点,让人不得不服。原本说待两个月就走的季琦,过完两个月又是两个月,一直到两年以后才离开。离开不是因为混不下去,而是因为要出国。那年头,在国内混得好不算本事,能出国才算本事。更何况季琦的老婆在美国上学。1994年,他放弃了单位分的房子,带着1万美元,以陪读的身份去到美国。1994年9月17日,季琦遇到了他人生的“震撼时刻”。
那天,他去硅谷甲骨文公司找同学玩,第一次见到了互联网。当他看到要查询的信息从电脑上显示出来时,不禁惊叹道:“这也太神奇了吧!”
如同马云第一次见到互联网的反应一样,季琦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他心里激动万分,模模糊糊觉得,自己未来的生活也许会和这个东西息息相关。他在美国没有待多长时间。虽然也在那边上学、打工,但是却发现,如果留在美国,日后几十年的日子可以一眼看到底,这和当初留在学校当老师又有什么区别呢?而反观国内这边,正在风起云涌,创业大潮已经袭来。于是,1995年,季琦回国了。回国第二天,一位以前做业务认识的老板正好来上海,晚上叫他一起出去娱乐,听说他刚回国还没工作,就让他到自己的公司来上班。就这样,季琦成了中化英华公司华东区总经理。他用了一年半时间,以公司给的10万元资金启动,做成了3000多万的生意。成为公司的一棵摇钱树。但是后来,随着公司整个被别人收购,季琦只好离开。1997年9月,季琦决定自己创业,不再寄人篱下了。他成立了一家名为“协成”的公司,做系统集成业务。公司的第一个单子来得很顺利。季琦给原来的客户打个电话,说我现在出来自己干了,有业务的话帮衬一下。客户二话没说,就给了他一个百万大单。协成的业务,就这么做起来了。1999年,季琦在甲骨文工作的同学万超介绍了梁建章给他认识,俩人一见如故,很快谈起共同的创业理想。对于创业,他俩倒是很搭配——梁建章懂技术,季琦懂销售和管理。但是还缺一个人,就是财务和融资。
梁建章说:我有一个很好的人选。季琦问:谁?梁建章说:你的校友,沈南鹏。


03 沈南鹏


沈南鹏与梁建章的关系,比和季琦还要久远。在梁建章13岁获得计算机编程大赛一等奖的那一次,同台领奖的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学生,不过得的是三等奖。那个学生就是沈南鹏。1967年,沈南鹏出生在浙江海宁。他母亲担任一家大型国企的厂长,平时工作非常忙,没时间照看他,所以7岁那年,他被送到上海姑姑家居住。沈南鹏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数学题,他的愿望是当一个数学家。当梁建章在福利会少年宫学编程的同时,沈南鹏每天都在上海市少年宫奥数班刷题。尽管他在计算机编程比赛中只得了三等奖,但是数学方面的比赛,却拿一等奖拿到手软。不仅是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还参加了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得海外赛区冠军。1985年,也就是季琦坐船到上海交大上学的那一年,沈南鹏也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不过他不用考试,是直接保送进入教育改革试点班,后来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沈南鹏在大学并不是那种“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还当了交大的学生会主席。1989年,为了追逐数学家的梦想,沈南鹏继续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去读博。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在数学上有天赋,但是到哥大见识了真正的天才,并且被几次考试成绩打击了之后,他发现,自己靠刷题刷出来的成绩,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数学家的梦想。一年后,在一位教授的指点下,沈南鹏从哥伦比亚大学退学,转到耶鲁大学商学院去读MBA。在进入耶鲁大学之前,沈南鹏对商业的了解完全是一片空白,甚至连《华尔街日报》都没有看过,在美国同学看来,几乎不可思议。1992年毕业,沈南鹏开始了艰难的求职之路。虽然有耶鲁的MBA金字招牌在手,但是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商业实践的中国人,要在华尔街谋得一份好职业,并非易事。他被拒绝了无数次,最终还是凭借数学方面的优势,进入了花旗银行工作。两年后,随着中国概念在美国资本市场开始吃香,沈南鹏进入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背景+耶鲁商学位+华尔街履历,让他成为被华尔街公司争夺的香饽饽。在先后经过雷曼兄弟、汉华银行的过度后,他最终于1996年进入德意志银行,担任德意志摩根建富的董事,负责中国资本市场业务。在上海,也是经过校友万超介绍,他认识了季琦。当梁建章和季琦开始讨论创业的事情时,沈南鹏成为俩人共同想要拉入伙的最佳人选。沈南鹏此时已经做投资8年,但是没有自己创过业。他非常看好当时已经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行业,只是一直都没有好的机会切入。梁建章与季琦和他一谈,他立马就怦然心动。1999年2月22日,在季琦的家中,三人凑到一起,开始正式讨论创业项目。他们也考虑过网上书店、网上宜家等方向,但最终都因为物流和网络支付的难点而放弃。最终梁建章提出,可以做一个旅游网站。三人一拍即合。沈南鹏出资60万,占股40%;梁建章和季琦各出资20万,分别占股30%。由于季琦是自己创业,时间比较自主,由他来全职负责公司的建立,并领每月3000元的工资;沈南鹏和梁建章还在原公司上班,兼职参与公司运营,不领工资。携程由此开始起步。但很快他们又发现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三人都不是旅游行业出身,除了自己喜欢旅游以外,对旅游生意上的事情一无所知。必须再找一个旅游行业的合伙人才行,而且这个人必须很牛!这是三人的共识。于是分头去找,最后他们找到了“三缺一”的那个“一”:范敏。
04 范敏


范敏在大众中的名气没有前面三人那么大。在四人组当中,他一向甘居隐形人的位置。他的座右铭很有意思: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在当时,面对梁、季、沈三人,范敏是有优越感的。作为一家国企的老总,他入有房、出有车,走哪都有司机开路,偌大的总经理办公室门庭若市。范敏在四人中年龄最大。1965年,他出生于上海。由于其刻意低调,外界从来听不到关于任何他小时候的故事。在公开资料上,他的人生经历从1983年开始,那一年,他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在大学,范敏当过学生会主席,是沈南鹏的前辈。1987年大学毕业,他直接保送本校管理学专业读研。当年全校1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免试读研的只有2人,他是其中之一。1990年硕士毕业,作为上海交大管理学研究生,他有的是好单位可以选,却选择了当时并不吃香的旅游行业,进入上海新亚集团。当时该集团几万人,范敏是学历最高的两人之一。他的理由是:越是人才稀缺的地方,越是容易冒尖。于是,他就进入了新亚旅行社的计调部,负责收发传真、安排旅游团行程、联系供应商等杂活。仅在计调部干了几个月,他就被调到集团办去了,担任办公室助理。虽然名字听着不高,但却是领导身边的人。而范敏在这个位子待了一年半以后,却主动要求调离。他的目标岗位是:新亚集团下属的海伦宾馆见习管理生。在基层干了四年后,范敏作为集团代表,被上海市旅游局派往全世界知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习一年。留学回来,范敏突飞猛进,先是被提拔为新亚集团酒店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后来又进一步升为上海旅行社总经理兼大陆饭店总经理,出入都配备专车和专职司机。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物,又怎会轻易放弃这一切,加入一家新成立的创业公司呢?1999年3月,上海徐家汇鹭鹭酒家,在朋友介绍下,梁建章三人第一次见到范敏。可惜的是,经过一番游说,范敏不为所动。范敏走后,梁建章和沈南鹏都觉得没戏,说算了,换个其他人吧。季琦说:如果我们自己的校友都搞不定,那其他人更不行。他们也不是没试过其他人,之前想请春秋旅行社的王正华,就碰了一鼻子灰。如果像范敏这样正值34岁,处于人生最容易焦虑和动摇的年纪,且又是交大校友的人都请不动,那其他人也都不用想了。季琦拿出之前跑业务的尽头,隔三差五往范敏的办公室跑,和他谈人生,谈梦想。当时范敏作为两家国企的总经理,公务繁忙,季琦每次去都要等半天,才能见上一面。甚至有时候,明明办公室没有人,范敏也让季琦等上10分钟,才让秘书叫他进去。不过去的次数多了,季琦发现,自己等待的时间越来越短。后来基本上只要5分钟,就能见上范敏。
季琦不失时机地问:校友,考虑清楚没有?这回范敏说的是:好吧!
从那一刻起,后来被誉为中国企业史上“第一团队”的携程四君子,终于组队成功。4人的分工是:沈南鹏担任董事长兼CFO,梁建章担任CEO,季琦担任总裁,范敏担任执行副总裁。
05 起步
1999年5月,在上海南丹路天文大厦,携程公司正式成立。150平米的办公区,十来号人。除了季琦为了对外交往的需要而拥有单独的总裁办公室以外,梁建章三个兼职的人,起初连办公桌都没有。刚开始设想的产品,是一个大而全的产品,框架包括三C:Content(内容)、Community(社区)、Commerce(商务)三个领域,内容涵盖了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几乎等同于今天的携程+大众点评+美团+马蜂窝的总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5f8d169c5b64f10be7c37eb6a0f648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8401476&x-signature=t3s4ysCGlJDJQ0smrPTgp2fIx1Y%3D

携程早期网页,见《上海微型计算机》1999年12月
梦想非常美好,但是要做这么一个综合型的平台,网站开发、内容建设和业务拓展,所需的成本都是巨大的。原来凑的100万资金,很快就见底。摆在创始人面前的第一个巨大难题,就是资金。沈南鹏虽然在投资圈已经工作多年,但不管是他自己还是他认识的人,此前开口都是几个亿的生意,对这种初创企业的融资,也帮不上太多忙。最后还是季琦找来一位熟人,IDG的章苏阳。此前他担任中化英华公司华东区总经理的时候,就认识了章苏阳,互相在业务上帮过对方的忙,关系比较熟。季琦向章苏阳介绍了创业方向、产品和团队,梁建章写了10页的商业计划书。后来,章苏阳又叫上另一个合伙人周全,加上一个技术专家,跟四人组吃了个饭。席间,章苏阳三人没有问任何关于商业模式和盈利预期的事情,反而都是问一些“创办携程的目的是什么,10年以后如果携程做大你们想干什么”这些问题。季琦等人便大谈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及想在互联网领域大干一番的梦想。一周后,章苏阳给了准信:IDG决定投资50万美元,给携程的估值是200万美元,IDG占20%股份。事后,章苏阳说,他根本就没仔细看梁建章写的BP,因为他投资的风格是:第一是投人,第二是投人,第三还是投人。一个抱着这种投资理念的人,看到这样的梦幻创业组合,还有什么别的可说的呢?只有“投”一个字啊。不过,章苏阳认的人不是梁建章,而是季琦。在投资人的要求下,季琦担任CEO,梁建章改任COO。梁建章听从了安排,交出了公司管理大权。1999年10月28日,携程网站正式面世。1999年11月4日,携程拿到了第一张网上酒店订单。当工作人员再三确认这个消息时,整个办公室顿时成为一个狂欢的海洋。但是很快,携程的业务进展,就陷入了困境。
06 磕绊
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对消费者而言,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可以在网上预订酒店、机票或者旅游行程;而对酒店、景区、航空公司、旅行社来说,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以及这个东西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当时的情况往往是:携程的推广人员刚开口介绍自己的业务,就会被酒店或旅行社的经理轰出去。好在范敏在旅游行业已经多年,且还担任着上海旅行社的总经理,旅游资源比较充足,为携程初期的业务开拓提供了很多便利。但问题是,有了资源,卖不出去也白搭。
一个特别狼狈的例子是:当时携程好不容易拿到了上海龙华寺千禧年敲钟门票的网上分销权,但是在携程网上一张也没卖出去,最后全体员工只好到冒着寒风到现场去充当“票贩子”。
到2000年初,携程面临的情况是:业务进展非常缓慢,盈利根本看不见曙光,50万美元的融资很快将要花光。如果不能解决业务拓展和融资两个问题,公司马上就要倒闭。不知道一般的创业公司面对这种情况,会采用什么办法解决。而携程四君子的救亡之道,则充分展现了这支梦幻团队的魄力和想象力。他们想出的办法是:直接收购全国最好的酒店预订服务公司,并且用这个作为筹码,去做新一轮融资。
2000年1月,携程账上已经没剩几个钱,季琦却开始去和当时中国酒店预订服务的前五强——现代运通、商之行、金色世纪、国信商盟、百德勤,一家家地谈收购事宜。这五家公司,每一家的业务量都远超刚刚成立几个月的携程。
与此同时,携程正在和软银谈第二轮融资。目标融资额是450万美元,前提是,携程能够收购成功。
季琦第一个去谈的是现代运通。对方觉得这就是个笑话,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卖,况且携程刚刚成立不久,业务量在业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季琦不死心,一直追着谈。同时也在谈第二家:商之行。刚开始,商之行的老板吴海也是对携程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季琦锲而不舍地找了一次又一次,吴海终于动心,说:那就到携程看一看吧。吴海到了携程,季琦骄傲地向他介绍说:我们每个月的预定间数已经达到900间啦。吴海顿时无语:我们可是3万间啊。尽管瞧不起携程的业务数据,但是季琦的坚持、携程的团队以及互联网的概念,却让吴海最终还是接受了收购邀约。3月份,双方签下合约,随后软银领投的450万美元立即汇入了携程的账户。
一直处于兼职状态的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在收购案完成和融资到账后,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才终于分别辞去了原单位的工作,全职进入到携程来。日后看来,这个时间点极其惊险。因为正是这个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互联网公司开始大批倒闭,投资市场风声鹤唳。携程在最后时刻搭上了繁荣期融资的末班车。如果再晚个几天,也许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收购“商之行”,以及搞定450万美元融资后,携程的主业终于确定为酒店预订业务(后来又拓展了机票预订等其他服务)。从此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又过了半年,经过季琦长时间的紧追不舍,现代运通也终于松了口,在《婚礼进行曲》的乐声中,与携程完成了合并。值得一提的是,两笔收购,携程花的现金并不多,主要是凭借互联网的概念,利用携程高估值的股票去置换。而收购现代运通,不仅让携程成为酒店预订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更是让携程又拿到了以美国凯雷为主投资的1200万美元。这是互联网寒冬时期罕见的一笔巨额融资。对于为什么携程能拿下这1200万,日后沈南鹏解释道:我们不需要去说服投资商。当时我们给了风险投资商一个财务报表,那上面显示半年以来公司的费用是持平的,但营业额却以每月30%的速度在增长。风险基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愿意追加投资。此后,随着互联网在中国逐渐兴起,以及旅游的火热,携程的业务数据大幅上涨。到了2001年10月,携程首次实现了盈利,也成为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第一家盈利的互联网公司。2003年,携程在经历过非典的短暂影响后,下半年业务开始报复性反弹,一举把携程送上了纳斯达克股市。尤为令人“嫉妒”的是,携程的财务数据如此之好、沈南鹏的准备工作如此充分,以至于原本应该无比忙碌和紧张的路演期间,沈南鹏和梁建章无事可干,还在四处约人打桥牌。从1999年2月提出创业想法,到2003年12月上市,携程四君子仅仅用了4年10个月的时间。他们曾经放弃的国企和外企职位、房子、车子、高薪,此刻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四个人都成为了亿万富翁。
07 裂痕
与所有的朋友之间共同创业一样,携程四君子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没有争吵。2000年,携程业务走上正轨后,管理的短板凸显出来。梁建章要求公司设立联席CEO,由他与季琦共同担任。后来又进一步要求季琦让出CEO的位置。我们不知道其中运作的内幕如何,只知道结果是:季琦让出了CEO的位置,回归到总裁的角色。梁建章再次独揽大权。后来,携程决定内部创业,孵化出如家酒店,季琦离开携程,担任了如家的创始CEO,沈南鹏兼任如家董事长。但是把如家酒店做起来以后,季琦又遭遇了沈南鹏的放逐。2004年底,以沈南鹏为董事长的董事会提出,为了顺利上市,如家应该由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职业经理人来担任CEO,季琦被迫离开,由孙坚接任。虽然季琦仍然是如家的股东和董事,但是作为一个创始CEO被放逐,他的心里受到沉重打击,甚至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后来是莫扎特的音乐把他挽救回来。平心而论,以季琦对携程的贡献而论,他在携程和如家,两次被夺去CEO职位,似乎很不公平。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携程这帮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以完全商业化的逻辑,在理性地处理这些事。感情再好,公司的前途,永远放在第一位。季琦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适合创业的冲锋陷阵。无论梁建章的夺权还是沈南鹏的放逐,都是从公司利益方面出发做出的决策,不是为个人私利。所以,尽管季琦经历了至暗时刻,但是从感情上,他们几个依然维持了很好的朋友关系。
08 珍重


季琦


卸任如家CEO不久后,季琦又振作精神,做起了汉庭。2006年,如家在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汉庭在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由汉庭更名而来的华住,再次在港交所上市,季琦经历了人生第四次敲钟。
在连续创业之路上,季琦已经是一个传奇。其他三个兄弟,也不遑多让。
沈南鹏
沈南鹏于2005年功成身退,创建了红杉中国。有了做携程和如家的经历,他与合伙人张帆,不到两个月就募资两亿美元。此后,沈南鹏在风险投资的路上,一路颠覆一路开创,成为中国风投之王。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等背后,都有沈南鹏的身影,号称“凭一己之力,投出大半个中国互联网”。201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The Midas List),沈南鹏名列全球第一。
梁建章
2007年,携程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梁建章把CEO的位子交给范敏,自己跑到美国斯坦佛大学去读经济学博士。2011年,他拿着博士学位,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回到中国,极力推动中国人口政策改革,成为知名的人口学家。据称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其中有他的一份功劳。2013年,携程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遭遇危机,梁建章回归携程力挽狂澜,在携程重新站稳第一的位置后,又飘然而退,把CEO位子再次交给孙洁。目前,梁建章是携程董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范敏
范敏一直坚守在携程的位子上,任劳任怨。他做的是最细致却又最不可或缺的管理活。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却长期隐居幕后,甘做隐形人。当其他人一个个离去时,他默默出来担起了CEO的重担。6年之后,当公司发展需要时,他配合地让梁建章出来“拯救携程”。2014年起,范敏担任了携程孵化的天海邮轮公司董事长兼CEO。2019年,他以28亿元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1385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79558ba45ca48c7a341c2035d88347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8401476&x-signature=ZIf%2BgCV1TvYl%2BdLQM8JiE2wl%2BR4%3D

携程15周年再聚首


09 余音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好朋友能不能一起创业?携程的故事提供了一个范本。朋友创业,最难处理的是感情、理性和利益之间的关系。携程四人之间,一开始就建立了最高的原则:以共同的事业为大。对于个人利益和权力,他们有足够的格局和智慧,来作出对公司最有利的选择。无论是股权分配还是权力配置,都是如此。而利益和感情被损害者,也能大度地接受结果。季琦曾经说过:
(创业要)先把最危险、最有争执的利益说清楚,才能坦诚相见。如果连把利益问题算清楚的胆量都没有。那还叫真朋友吗?
范敏也曾经说过:
(对于利益)刚开始不要计较,杀出一条血路再说。但是到后来,公司上了轨道,就要真计较,不能假计较,一切以商业规则来办事。真计较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公司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利益为重。
他们都做到了这一点。此外,他们四个人之间既有共同的梦想,又各有特点和专长,形成了完美的组合。梁建章曾经在一个节目上总结携程四君子的特点:季琦激情、范敏专注、南鹏严谨。他的同事帮他补充了一句:建章纯真。有纯真,才有伟大的理想和长久的坚守;有激情,才有锐意开拓的无惧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有专注,才能把那些纯真和激情落实下来;有严谨,才能保证干成事而不出事。难怪携程四君子被人称为中国创业的第一团队。若干年前,携程四君子曾经有一个内部约定:谁都不能单独代表携程写一本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大的憾事。因为携程四君子的创业史,是现代中国最浪漫的创业故事之一,应该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评论:
“青春激荡,拍马相聚,商场当歌,所向披靡;一战即胜,呼啸而散,相忘江湖,余音荡漾。这样的创业故事,像不像一个充满了东方侠客气韵的‘中国梦’?”
好在,他们那个约定“不能单独写书”的期限,是20年。现在已经是第21年了。我很期待,梁建章、季琦、沈南鹏、范敏中的某一个人,能够把那段青春激荡的历史写出来。这个故事,一定会很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携程四君子,中国最美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