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人物,谱写出重要的历史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bdc8fdec9f7346ec8ebd5a5faf41332b几个小人物,谱写出重要的历史
一
赵行德,一个千年前的小人物,生卒年月不详,推测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000-1050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宋真宗、宋仁宗两位皇帝特别重视儒家文化的教育,宋真宗《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至今被读书人奉为经典,仁宗皇帝更是以仁义治天下而名垂青史,开明宽松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苏洵,包拯等这些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光芒万丈的人物都在这一时期活跃于历史舞台。
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了岳麓山山长周式,他对周式的能力颇为赞赏,欲任命周式为国子监主簿,周式却执意要回长沙继续执掌岳麓书院,在他辞行时宋真宗御书了“岳麓书院”的匾额以示鼓励。
皇帝给岳麓书院亲笔题字的消息传遍了三湘大地,湖湘学子无不以此为荣。潭州儒生赵行德也深受鼓舞,他在心中暗暗许下宏愿,一定要在由皇帝命题的殿试中金榜题名。赵行德勤奋苦读,每天埋头于四书五经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礼部主持的春灌中高中举人。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88ced86ca79d47d0ba5899ab2beff092
一切都是如此顺利,他离梦想越来越近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那种喜悦感是如此的诱人,赵行德学习更加发奋了。终于等到了三年一次的殿试,赵行德从潭州家中出发星夜兼程赶往汴京城。一路上他踌躇满志以为胜券在握。殿试如期举行,打开试卷一看他彻底蒙圈了,殿试的题目竟然是西夏策。这是 1026年,即位4年的宋仁宗希望自己成为一位文功武治的皇帝,父亲在位时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虽然结束了两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状态,可他始终认为“以金钱换和平”一种耻辱。来自辽国的边患解除了,可这时西夏国还在不断崛起,年轻的仁宗皇帝为此忧心忡忡。在大臣们对如何应对西夏争论不休时仁宗皇帝灵机一动,何不将今年的殿试题目命名为“西夏策”,看看天下儒生们有何良策?
为这场考试赵行德可是做足了准备,根据以往的经验殿试的题目不外乎于四书五经的内容,诗词歌赋的形式,他已是成竹在胸。不料这次殿试的命题竟然如此宏阔,这涉及到了军事、外交和内政的诸多学问,赵行德对西夏的认知仅仅来自于一个何亮的小吏上书朝廷所写的《安边策》,何亮提出要发动边民屯田筑寨和武装自卫。那时的西夏只是一个蛮夷小国,30年的时间西夏已成长为一个军事强国,赵行德还在用何亮的策略来应对今日西夏这么一个四处攻城略地的国家,考试的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0ab50b546d014606a9a0065c877c3bdf
赵行德的命运就这么在汴京城拐了一个弯,踏出巍峨的皇宫的那一刻,赵行德意识到了自己名落孙山的结局。如果这次殿试题目在他复习的范围之内,那么赵行德很可能蟾宫折桂然后被朝廷外放南下为官,他将要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他将会成为地方和族人的荣耀,他以后的人生可能是与范仲淹、司马光这些治世能臣同朝为官,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赵行德是个不服输的人,强烈的求知欲让他和西夏扛上了,他蜗居在汴京城查阅了关于西夏的很多资料,在这过程中他对西域产生了浓烈的兴致,对大漠黄沙的风景充满了向往。一定要去西夏国看看,时间越久心中的念头越强烈。
千里之外的潭州家里温暖舒适安逸,万里之遥的西域充满诱惑和挑战,下一步该去何方,向南?往西?赵行德踌躇不决。终究是内心的执拗不羁战胜了传统道德的束缚,终于在某一天,赵行德牙一咬心一横背起包袱掉头向西。
一路往西走草木葱茏的风景已全然不现,景色越来越单调荒凉,人烟越来越稀少,赵行德边走边想起了那些意境宏远、基调昂扬的的边塞诗,不由得变得豪情万丈,纵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他也无所畏惧。出发时是初夏,仅用了半年时间赵行德就走到了灵州。灵州即今日的吴忠,这里虽是汉地,离西夏都城兴庆已是很近,城内到处弥漫着一种大战在即的气氛。赵行德想转道去凉州,由凉州伺机进入兴庆寺。他跟着一支回鹘商旅前往凉州,不料途中被西夏士兵所俘。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fa600f9aa21f40a59c96e454d7280c9a
此时凉州已由西夏占领,赵行德被抓去编入了由西夏人率领的、汉族人组成的外族部队。一夜之间赵行德的身份来了个大转变,他从一介书生变成了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道理他是懂的,只是这时他的命运已经由不得自己做主,他知道远在南方的家乡是再也不可能回去了。因为有文化他被长官格外重视,在攻打甘州城的时候赵行德被编入前锋部队。攻入城里他意外救下了一个回鹘王族女子,他把美丽的回鹘女子藏在空无一人的民房里。
南方温润灵秀环境中长大的赵行德潇洒俊朗,见惯了北方汉子的粗犷,温文尔雅的赵行德让回鹘女子觉得有种独特的魅力。赵行德也迷恋上了这个身材高挑、眼窝深邃、鼻梁挺拔、气质高贵的回鹘女子。交往中两人互生爱慕之情,私定终身。乱世中的爱情短暂浓烈,很快赵行德接到命令前往兴庆学习西夏文,军令难违,他不得不与回鹘女子分离,两人约期一年相见。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9dab032524a448aa6fb465566c3af5a
在兴庆赵行德被安排参与编写西夏文和汉字对照表的工作。赵行德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他牵挂爱人的安危,记挂爱人的冷暖,可又无可奈何,他没有半点自由。终于等到了归队的命令,可早已错过了与回鹘女子的约期,他亟不可待地返回甘州城。在甘州街头,他见到了威风凛凛的宁夏王,最让他不可思议的是陪在西夏王身边的女人竟然是他梦牵魂绕的回鹘女子,回鹘女子显然也看到他了,诧异的神色在她脸上一闪而逝,朝赵行德匆匆一瞥立马跟着西夏王策马而去。
如此大的变故让赵行德百思不得其解。战火中的情感注定结局悲壮凄美,为表示对赵行德爱情的忠贞,第二天在西夏王检阅军队时回鹘女子突然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回鹘女子的自杀让赵行德万念俱灰,他觉得在世上已是了无牵挂,他跟着叛乱的上司来到了瓜州。
瓜州和沙州的统治者是汉人,他们向西夏俯首称臣。瓜州统治者热心佛法,赵行德是他见过最有学问的人,他希望赵行德能把瓜州的经卷翻译成西夏文。赵行德在这里安定下来,潜心苦读经书,他决心把完成译经的事业来当做对回鹘女子的供奉。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c2b5be12cd7b471288a65e14675f5400
贪婪的西夏根本不满足于沙州和瓜州只是它的附属国,他们需要把这两块肥肉完全纳入自己的版图。过了两年西夏的铁蹄踏碎了瓜州城,赵行德跟着军队逃亡沙州。沙州统治者节度使曹氏知道无法抵挡西夏大军的进攻,沙州城马上将化为灰烬。沙州城里慌乱无比,百姓四处逃命,唯有大云寺里的僧侣因舍不得经卷而在坚守。
看到佛殿里堆积如山的佛经,想到这些佛经可能被西夏军付之一炬的赵行德忧心忡忡。他深知这些佛经的价值。因河西走廊作为丝路重要的通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汇流,河西走廊的佛经兼收并蓄了世界几大文明,他在瓜州的经卷中见识到了一个广袤的知识世界,这些经卷文种有汉文、西夏文、回鹘文等,字体有隶书、楷书、草书等,内容涉及佛教、历史、民俗、音乐等,这在宋土是不可能看到的。
一位视财如命的商人一直对回鹘女孩送给赵行德的项链念念不忘,他无意中透露在千佛洞收藏的宝藏是最安全的,因为西夏王是佛教徒是不会破坏千佛洞的,就算是回教徒进入千佛洞也不会发现相当隐蔽的耳洞。赵行德在瓜州时就听说了沙洲的千佛洞。敦煌地处丝绸之路南路和北路的交汇处,作为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自然成了河西走廊的佛教中心。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f91e16ca7ba540a6b81b8d4cd0f9a4fc
鸣沙山自乐尊和尚在前秦366年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唐朝达到鼎盛共开窟1000个以上,每个洞窟都有绚丽多彩的壁画,里面供奉着大大小小的佛像。商人的话让赵行德灵光一闪,何不将那些经卷和商人的财物一起全部放到千佛洞里收藏?赵行德假意和商人说可以帮他转移宝藏,贪婪的商人欣喜若狂。大云寺的经卷终于有了安全的归宿,赵行德亢奋莫名。此时的他恋人已逝,功名成空,看淡了生死,唯有佛性在心底生根发芽。
西夏军已经到了沙洲城外,想到艰难的时事,他有了一种感伤苦难的悲悯,然后回鹘女子从城墙上纵身而跃的那一幕又浮现于眼前。他提笔抄写般若心经,最后写道: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伏愿天龙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第二天,赵行德带着驼队装载了几万卷经卷来到千佛洞前,他和驮工们一起将经卷搬运到一个长宽各2.7米,高1.6米的耳洞里,然后封堵洞口。在洞口只剩一点点缝隙的时候他把般若心经塞进了洞内。这是1035年,后赵行德不知所终,彻底淹没于历史的尘土间。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4773afd874cd4b84bd579224a12dce8c
二
雄浑壮丽的大漠风光千年不变,千年的时光却是在曲折中穿行。在赵行德将经书埋在鸣沙山千佛洞的200年后,一个小伙子和他的旅伴从威尼斯出发,乘船来到波斯湾,然后横跨荒凉的伊朗高原,翻越冷峻的帕米尔高原,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新疆。他继续向东,他来到沙洲站到了千佛洞下,他在佛像前顶礼膜拜。后来他来到了元大都,可汗忽必烈对他非常赏识,委任他为朝廷官员。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回威尼斯后他根据在中国的见闻写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极大地开阔了西方人的视野。
此后欧洲人纷纷寻找到中国的海上航线,由此引爆了欧洲航海大时代的到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这条由张骞凿通的丝路慢慢沉寂下来。此后沙洲一带屡次变换朝代和名称,元朝称沙洲,明朝称沙洲卫。明嘉靖三年(1524)年朝廷闭锁嘉峪关,将关西汉民迁徙关内,沙洲卫被少数民族占领。清乾隆年间又恢复了敦煌的名称,这时的敦煌已经对不住它“盛大辉煌”的寓意了,蒸汽机时代的到来大大降低了海上运输的成本和风险,受海运的冲击,陆路丝绸之路彻底被抛弃了。曾经商旅不绝的敦煌慢慢衰落下来,经济凋零,人烟冷寂。昔日恢宏的千佛洞也被风沙掩埋了大半。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5795b84dd0a642389a207ff509da57c8
时间走到了1897年,一位云游的道士来到了敦煌,站在莫高窟前他激动不已,惊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这位道士从遥远的湖北麻城而来,他原本是个农民,为生计所迫流过浪当过兵,最后受戒成了一名道士。王道士在心底许下宏愿:用毕生之力来清理堆积如山的淤沙,一定要让洞窟内的佛像重见天日。
“盛世和尚,乱世道士”历史就是这么有趣,一位太上老君的弟子竟然成了佛教圣地最寂寞岁月里的忠实守护神。身材矮小的道士在莫高窟“三层楼”对面选了一块地方盖了几间茅屋住了下来,接着开启了愚公移山般的壮举,他的生活除了化缘之外就是清理沙子,每天早早起床从洞窟里挑出一担担沙子。他用了两年时间终于清理了16号洞窟。有位当地人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也加入了他的队伍,道士偶尔用化缘的碎银支付点工资给当地人。
1900年6月22日晚,两人在洞窟内干活,歇息时当地人抽起了烟,抽完后他习惯性用烟斗磕了一下洞壁以清理烟斗里的烟灰。两人听到了空旷的回音,再敲,回音依旧,锤击墙壁,墙壁出现了一道缝隙。两人合力推倒墙壁,一个暗室呈现在他们眼前,暗室里堆满了经卷。此时他们俩完全想不到,他们打开的是怎样的一个宝库。后来这些经卷被誉为我国四大文化遗产之一,因为这些经卷的发现诞生了一门崭新的学问,在此以后无数孜孜不倦的大学者们为这个洞窟穷经皓首并以此为荣。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38fe2fd0e7340329c9bafa3acad3bd7
道士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还是知道这些经卷是很有价值的。道士淳朴本分,认为该将这些经卷交给朝廷去处理。他带了两捆经卷步行五十里来到了县城,鱼肉百姓的县令把经卷当作废纸一笑了之,道士失望而归。过了两年敦煌换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县令,道士重拾信心向新县令报告了他在洞窟的发现,县令带领下属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千佛洞。县令拿了一些经书然后对道士下令:“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然后扬长而去。
道士仍不死心,他雇上毛驴,备好干粮,挑选了一些经卷走了800里到酒泉见了道台,道台是位书法家,他仔细研究了道士带去的经卷,然后真诚的说经卷上的书法与他写的有得一拼,然后打发道士走人。
甘肃学政听闻千佛洞内发现经卷的消息,他要县令在经卷中给他找一些碑刻资料。学政大人在日记中写道:“汪栗庵大令自敦煌寄至唐元拓片。”他是位大学问家,深知这些经卷的价值。学政大人本想将所有的经卷转运至兰州统一保管,可一算经费就退却了,他让县令责令道士将所有经卷放回洞中封存。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47232468e614591b9f7d98585d112e4
几年的时间道士没有等到朝廷一分钱的拨款,他心有不甘,于是冒死上书慈禧太后,深处深宫的老佛爷也没有给他任何消息。这期间道士四处劝募寻求布施,他渐渐取得当地士绅和百姓的信任,他把募集到的资金全部用于大小佛洞的修葺和壁画的修复。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从一个维族商人那里听闻了敦煌经卷的消息,他欣喜不已,带着助手来到敦煌,找到道士说想要看经卷。道士果断的拒绝了,他一直认为是神的旨意让他看守这些经卷,所以他一直守口如瓶,秘不示人。斯坦因的助手蒋孝琬是位忠实的打工仔,为效忠主人忘记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给斯坦因出谋划策如何来获取道士的信任。斯坦因说他是玄裝的忠实信徒,曾不远万里到印度朝拜玄裝到过的寺院,这次他是沿着玄裝西天取经回来的线路来到敦煌的。
果然道士放松了警惕,斯坦因又说是玄裝的指引让王道士发现这些佛经的,其目的并不是让它们继续放在密室里,而是应当让斯坦因带到外国去进行研究,这是一件功德。斯坦因说他们愿意捐赠一笔款项用来修缮洞窟和庙宇。道士完全相信了斯坦因的鬼话,斯坦因用极为低廉的价格从道士手里买到了许多的经卷。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faac40b5dfb1488c99c745d72fa4918b
斯坦因把劫掠到的这些经卷送到了大英博物馆。
斯坦因的发现震动了西方,他们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考古学上的大发现。半年后法国人伯希和也来到了千佛洞,他精通汉学,很快和道士达成了交易,伯希和带走了经卷的大部分精品。王圆箓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道士的身份,后来他用出卖经卷和老百姓布施的香火钱建了道观“三清宫”,建筑相当气派,在佛教圣地对面堂而皇之的供起了道家三尊像。1931年王道士羽化,安葬于莫高窟对面,他的墓被修成喇嘛教塔型,他的弟子们为他的墓塔立碑,碑文上书写“功垂百世”四个大字。
三
上世纪50年代,痴迷于中国西域文化研究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发现了敦煌经卷上赵行德写的一段话,引发了他的强烈好奇心,一个湖南的举人怎么会流落到沙洲?在他生死存亡之际念念不忘的甘州小娘子是谁?作家根据时代背景用苍凉的笔调创作了小说《敦煌》。1988年日本又投下巨资把这本小说改编成了电影,这部影片在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金像奖上囊括了所有电影大奖。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b10443e85dde4fb7a602e7fd66cc6b99
1991年余秋雨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他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他第一站就来到了敦煌。参观完莫高窟后他悲恨交加,在心里对王道士已经下了定义,回到宾馆坐在桌前他提笔写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完成对国内文化遗迹的考察后余秋雨出版了散文集《文化苦旅》,该书发行后迅速风靡全国,读者们从书中的《道士塔》这篇文章得知了王道士和莫高窟的故事。
今天的莫高窟已是国内最热门的景区之一。在黑漆漆的洞窟内,游客们的目光跟着讲解员的冷光手电游走,看着呈现在眼前的精美绝伦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佛像,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游客们的思维穿越到了千年前的虔诚向佛时光。走出洞窟所有的游客都是神情肃穆,全都陷入了沉思和静默,无不为这地理的荒原成了精神的圣地和文化的沃土而震撼和膜拜。因震撼而陷入沉思,这是文化的魅力;因膜拜而变得安静,这是信仰的力量。
在莫高窟回敦煌的路上,我不由得想起了赵行德和王道士。两个出生于中国地理中心湖南和湖北的人物,在命运的摆布下一路向西,最终归土于大漠深处的敦煌。我在脑内刻画着跟着驼队迈向千佛洞的赵行德的样貌,他该是卓尔不群的样子,此时他想的是与甘州小娘子相处的甜蜜时光,幸福洋溢在他脸上。这时沙洲的守军正在和西夏军激战,他觉得自己心愿已了可以视死如归。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6a429038afd499b851acfa04e71e8a0
我又想象起了在沙漠中骑驴独自行走的王道士。沙漠里酷热难耐,尽管车内开着空调,我们还是汗如雨下。以前看完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我也义愤填膺,把王道士恨到咬牙切齿。到了这里我才知道王道士从敦煌去酒泉找道台寻求帮助的这800里沙漠戈壁是多么艰难,他已经尽自己能力做了该做的不该做的所有事情,还要他如何呢?把“文化罪人”的称号加在这位为了莫高窟四处奔走的道士身上太不公允,甚至是荒谬。
每个人因人生道路的不同会成为改革者、创业者或守成者三种不同的角色。赵行德无疑是个伟大的守成者,他厥功至伟历尽艰辛于黄沙间埋下千年文明的火种。可历史老人很功利,它从来都是胜利者的墓志铭,典籍中找不到有关赵行德的任何记载。我对历史老人的功利报以冷笑,难道只是举人身份的赵行德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比他同一时期那些妙笔生花的文人墨客要小吗?
在斯坦因的相机里,王道士的形象呆滞木讷满脸悲苦,而他却是大有作为者,他集改革者、创业者和守成者于一身,一生筚路蓝缕用微弱的力量来守护人类的文明。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58dc537fdd524721a6afc8a76e854176
王道士改建三层楼、古汉桥,修葺洞窟,作为道士的他还主持修建了气派辉煌的三清宫。王道士无意间打开了埋藏千年的宝藏,因为那几次众所周知的交易被招致诸多骂名。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历史是一小撮胜利人物的传记。因多数人总在劳碌耕作,为裹腹奔波,只有小部分人,才有闲心以家国天下为念,最终青史留名。”
身居高位者处事都出自政治的考量,而底层人士做事全凭良心。身为小人物的王道士以国家为念,在发现经卷后出于最本真的情感向朝廷求助,在没有等到任何帮助后以一个小道士的身份扛起了一个政权才能承担的重任,不堪重负的他最终不得不出卖经卷。与其说这是王道士的罪责,不如说这是历史对那位以观音转世自居的老佛爷和她统治下的政权的愤然鞭挞。
同样是身份卑微的我来到赵行德和王道士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我能体会到他们的痛苦与挣扎,迷茫与努力,走过他们走过的路程,仿佛自己也多活了一遭,此刻我愿意对他们报以最大的温情和敬意。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e1b0619352f94190b5d5c13bd2f99831
“敦煌”,盛大辉煌之意,最早见诸于《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给汉武帝上书:始月氏居于敦煌、祁连间。自汉武帝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今天的敦煌名副其实,它已经是国内最美丽的小城之一。
党河两边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宛若江南。
夜晚的党河风情线更加惊艳,漫步党河边看着两岸流光溢彩的灯光我不禁感叹知识的力量,我又想起了赵行德和王道士。赵行德饱读诗书,在翻译佛经时知晓了经卷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强大的文化自觉促使他在经卷要徒遭战火焚炬之际挺身而出。而王道士终究只是一个农民,从没系统的接受过文化教育,到千佛洞他的想法就是把16号窟改造成“太清宫”,根本不知道那些壁画的价值,后来发现经卷见识浅薄的他怎么可能知道那些经卷会是轰动世界的无价之宝。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ea527f35ec9f4f10abe46970ce3c3d9e
没有能力的人拥有了权力后的破坏性是巨大的,敦煌经卷的流失是王道士的命运悲剧。任何人都只是大时代里的一粒尘埃,时代决定个人命运。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担纲者本该是那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老爷们,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腐化堕落蝇营狗苟。王道士个人的命运悲剧是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这是历史对中国的一次无情嘲讽。国学大师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两位卑微的小人物,一个儒生,一位道士,两人跨越千年的合力共同开启了敦煌学的大门,儒释道三教合一在这一刻得到了巧妙的融合。范文澜说: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此刻,让我们默默的记下赵行德和王圆箓这两个名字吧。
2022年4月27日 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小人物留下了大世界 我想起了夏元吉的小说《自由与荣耀》,可惜断更了 几个小人物,谱写出重要的历史 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 好文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