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灯,灯便倒——一桩错综复杂,又十分离奇的帝王暴毙悬案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58cc625675e43f496927c245e56ba2e(游方和尚 形象)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孟知祥。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人。
小孟年轻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四处游方的和尚。
和尚戒点香疤,一身粗布僧袍,手持灯檠,从孟知祥身边擦肩而过,却并不停留。
“灯檠”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唐诗人韩愈的文章里,代指一种古代的照明工具。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长檠者,细而尖,下有托盘,可以插烛点蜡。
短檠者,粗而钝,上有方台,用以盘积烛泪。
这和尚拿着灯檠,敲敲打打,口中念念有词:
“不得灯,灯便倒。”
孟知祥一个头两个大,只当这和尚发疯,所以很快就将这档子事儿忘却了。
此事并非作者杜撰,在史料中确有记载。
《十国春秋·后蜀一》:手携一灯檠,所至处卓之,呼曰:“不得灯,灯便倒。”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a1280853bd99449daa4fc25cc1a2c143
(后蜀高祖孟知祥 画像)
说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隆重地介绍一下孟知祥同志。
作为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女婿,孟知祥在后唐政权的地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
李克用的儿子,是后唐庄宗李存勖,而孟知祥的妻子琼华公主,则是李存勖的姐姐。
如此说来,我们的老孟同志,还是李存勖的姐夫。
五代十国时期,兵变谋逆时有发生,篡权夺位更是家常便饭,别说姐夫,就连亲爹亲儿子也不能相信。
但奇怪的是,庄宗对李存勖对这位大姐夫却十分信任。
李存勖称帝,是在同光元年,公元923年。
作为后唐王朝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李哥可以说是五代十国第一狠人。
灭后梁,征契丹,平前蜀,看谁不爽就削谁,如此悍勇,致使列国臣服,天下无不归顺。
后唐灭了后梁之后,把京师定在了洛阳,而同样被覆灭的前蜀,势力范围却在今天的蜀中一带。
两地相隔甚远,但皇帝不会影分身,不可能把自己一边放一个,所以皇帝只能派人留守蜀中,代为管理当地事宜。
自己是老总,离不开总公司,但分公司也需要发展,所以不管怎么说,也得派个经理过去盯着点。
于是,作为大姐夫的孟知祥被选中了。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afe8f9def594be1bb0211d03e2b7b9b
(后唐庄宗李存勖 画像)
对庄宗李存勖来说,选贤不如选亲,孟知祥就算再不济,至少跟自己也算是亲戚,总要比别人强上那么一点。
不久,孟知祥接受任命,前往蜀中履职,那是在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一月。
孟知祥到达蜀中的时候,是在同年的四月份。
两个月的路程,时间不算太长,但在后唐京师洛阳,却发生了一场极为剧烈的变故。
庄宗李存勖当了皇帝之后骄傲自满,开始不干正事儿,结果部下发动兵变,一代枭雄就此身死于乱军之中。
李存勖一死,太祖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趁机僭越登基,成为了后唐王朝的第二任领导人,史称,后唐明宗。
李嗣源和李存勖互为兄弟,但李嗣源毕竟只是养子,所以和李存勖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兄弟情深。
李嗣源和李存勖的关系一般,那么作为大姐夫的孟知祥和李嗣源的关系更是平淡如水,所谓亲情更是无从谈起了。
自己的小舅子兼直属上司,庄宗李存勖已经领了盒饭,而自己和新上台的明宗李嗣源素无旧交,蜀中大小官员品阶又都比自己低出不少,所以一时之前,孟知祥居然落到了三不管的境地。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2393d907d48b42c581878248e6d1f237
(后唐明宗李嗣源 形象)
海阔,鱼所以能跃也,天高,鸟方能展翅而翱翔。
如果不是后唐王朝发生变故,那么孟知祥可能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李氏皇族里当个打工仔,但现在,上天给了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他前脚到达蜀中,后脚就有了割据自立的想法。
这想法在五代十国那个年代里不算特殊。
朱温割据河南,这才有了后来的后梁,李克用盘踞河东,才有如今后唐盛景。
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自己不缺胳膊不少腿,别人能自立,自己凭什么不能?
想法很好,但摆在孟知祥眼前的道路,却并不是那么一蹴而就。
自己虽然暂时脱离了朝廷的管制,但眼下到了川蜀,却并不能立刻就称王称霸。
川蜀一带,在唐时被分为东川和西川,孟知祥的职务,是西川节度使,另有一位东川节度使董璋,是这一带的老地户,如要一统川蜀之地,别人不论,必须要先把董璋给收拾了。
孟知祥想要收拾董璋,而朝廷里也有人想要收拾孟知祥,这个人就是宦官安重诲。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b129e7db47b541f3b9a9a81ee49cc7a6
(安重诲 形象)
李嗣源虽然庙号叫做“明宗”,但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十分贤明的帝王。
皇帝非但不贤明,还一味宠信权宦,而这位安重诲同志,就深得皇帝宠信,是后唐朝廷里权势正当红的人物。
安重诲认为,孟知祥非池中之物,更有自立之心,不得不防,于是希望皇帝拉拢到川蜀之地的另外一位节度使董璋,以董璋的力量来压制孟知祥。
老宦官如此忧心,也算是为国为民,但李嗣源偏偏是个糊涂蛋儿,皇帝不仅没有积极拉拢董璋,反而一纸诏令,要求两川节度使,即孟知祥和董璋,分别进贡五十万两银子,用以孝敬朝廷。
这事儿对孟知祥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自己是皇亲贵胄出身,家底丰厚,五十万两不过是小意思,但董璋不过是个穷苦出身,就是让他砸锅卖铁,把肾卖了,也凑不够这五十万两。
要钱也就算了,一天不够两天凑,两天不够咱还可以贷款,但明宗李嗣源接下来的一纸命令,可以说是让董璋彻底破防了。
皇帝下令,大量裁撤两川节度使的军队建制,换句话说,这是朝廷要让孟知祥和董璋解下兵权,束手待缚。
孟知祥暂且不论,但是朝廷这种对董璋又要银子又要钱的行为,可算是把这位草莽英雄给逼上绝路了。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80230b3ea6f84742bfa679ba0a718a19
(董璋 形象)
原本,董璋和老宦官安重诲谈得挺好,都打算帮助朝廷讨伐孟知祥了,结果皇帝的两道诏令下来,算是彻底伤了董璋的心。
于是,董璋一不做二不休,调转方向,开始和孟知祥结盟,相互依靠,转而对抗朝廷。
这么一弄,明总宗李嗣源知道坏菜了。
自己逼着要钱要权,结果把董璋和孟知祥逼到一起去了。
皇帝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派出手下枭将石敬瑭讨伐川蜀,没想到咱们的石敬瑭同志最擅长的事儿并非统军作战,而是割地求援,到了战场上被孟知祥和董璋打的是哭爹喊娘,连连败退。
皇帝眼见打不过,只好撤军,坐下来和谈。
对孟知祥来说,和谈是很有必要的。
自己虽然有心割据,但却并无反心,至少在现在这个局面下,他是不想和后唐朝廷起冲突的。
于是,孟知祥和朝廷罢兵言和,双方随即进入了缓和期。
孟知祥的想法很好,但对董璋来说,这个消息却宛如晴天霹雳。
自己刚刚背叛了朝廷,和孟知祥联手反叛,已经是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结果孟知祥这小子左右摇摆,眨眼之间又和后唐朝廷打得火热,那自己算什么?
两边树敌?还是跳梁小丑?
盟友孟知祥和后唐朝堂的过度暧昧让董璋怒不可遏,他立刻调转马头,转而进攻孟知祥的属地,想要给这个背信弃义的小老弟一个教训。
董璋和孟知祥都算是当时数得上号的枭雄人物,是乱世里的狠角色。
而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43b894df13c641e29c318ce8f590e376
(董孟交战)
董璋来势汹汹,但却骄傲轻敌,结果被孟知祥打了个防守反击,全军覆没,自己也身死于乱军之中。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孟知祥算是出乎意料地消灭了自己在川蜀的劲敌,而巧的是,恰在此时,后唐明宗李嗣源身体不支,患了重病,没多久就驾崩了。
皇帝一死,后唐必定面临政权的动荡和交替,朝廷无暇自顾,哪里还有时间管孟知祥在川蜀怎么折腾?
现在,时机终于到了。
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大位,建国后蜀,成为了五代十国中,十国第二个政权的开国皇帝,史称,后蜀高祖。
三军能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我们的孟知祥同志一步一步脚印,终于成为了这天下的王。
当然了,后蜀并非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但此时毕竟是五代十国,事急从权,就勉强凑合一下吧。
孟知祥登基,是在六十一岁。
说实话,这个年纪,已经不能算作太年轻。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279fa8624bab4ed2bb7a7308f4f113c9
(后蜀王朝)
后蜀的都城建在成都,而当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俯瞰天下秀美,河山秀丽时,心情却并不是很开心。
底下的一帮官员们齐齐跪倒,山呼万岁,但孟知祥的脑海里却不时地浮现出自己年轻时遇到的那个和尚。
那和尚手持灯檠,在自己的身边敲敲打打,说着“不得灯,灯便倒” 的声音,不停地在耳边回荡,久久不能消散。
谁也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谁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或许,这一桩历史奇谈,需要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来揭开答案。
百官拜皇帝,时常喊万岁。
但孟知祥知道,所谓万岁,不过是一种美丽的想象。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矩,谁能活一万岁呢?
但至少,自己六十出头,上天就算再苛刻,也总能给自己留出三年五载的时间,让自己来发展后蜀,让自己为后代儿孙留下一个强盛的王朝吧?
历史没有回答他,因为历史无声,从来不会说话。
但沉默如斯的历史还是给了孟知祥一个答案——皇帝登基不过七个月,患了怪病,遍寻天下名医,却束手无策,几日之间,情况恶化,已然到了行而将死的地步。
临终之前,孟知祥伏在床榻之上,面对着一众皇室亲眷和托孤大臣,没有什么留下什么铿锵有力的嘱托,也没有留下什么算无遗策的大计,更没有感叹人生,伤春悲秋,他只是呆滞的伏在床上,嘴里不停的呢喃着一句话:
“不得灯,灯便倒。”
皇帝说完,气绝身亡,那是在遥远的明德六年,公元934年,六月。 不得登,登便倒 不得灯,灯便倒——一桩错综复杂,又十分离奇的帝王暴毙悬案 灯乃登之谐音,登基之意。不能登基,登基就会身倒。 他就是不登也得倒啊[捂脸] 看求不懂 不得登基, 什么意思 转发了 转发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