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杰 发表于 2022-5-17 20:39:13

刘邦:一个文盲皇帝,为什么会得到博古通今的毛主席的赞扬?

1949年3月,毛主席在赴北平途中,兴奋地念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接着主席对周围工作人员说:后两句是汉高祖刘邦打败了楚霸王项羽后,回家乡沛县时吟唱的《大风歌》,他也希望国家平定了,再不要发生战争呢!
毛主席爱读史书,也善读史书,他对刘邦的评价很高,说: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主席更是说出了刘邦为什么赢和项羽为什么败的原因: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除了这些,主席还说了: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50194253fcce43688581c9267e9456f7

刘邦出生在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的一个农家,年轻时当过泅水亭长,是个基层掌治安、诉讼、民事的小官。他不爱干农活,也不置办产业,但他豁达大度,志向高远,他的理想是像秦始皇那样威风八面。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后,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伺机而起。其中,楚国的旧贵族项梁、项羽叔侄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
九月,刘邦聚众响应,被拥戴为沛公。不久,依附项梁,后来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
公元前207年,刘邦受楚怀王的派遣,率部向关中进军。刘邦的部队所向披靡,一路向西,占陈留,夺粮仓;占南阳,入武关。公元前206年10月进抵霸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正如毛主席评价刘邦的那样,刘邦“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刘邦知道老百姓为什么反对秦朝的统治,就是因为他们实行严刑酷法,让老百姓活不下去。所以,他占据关中之后,和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苛法。”
刘邦是个大老粗,但是他的“约法三章”很具有科学性:按照心理学家的试验得知,第一条记住,是首因效应,第三条记住是近因效应,中间再加一条即可,简单易行好操作。
刘邦的“约法三章”和严格执行见了奇效,老百姓用酒肉去慰劳军队,他一概不接受,这让百姓更加拥护他。后来,项羽在击溃秦主力后,也引兵入关。但是,项羽对百姓的做法和刘邦完全不同。
项羽在咸阳大开杀戒,杀了秦朝投降的子婴,把阿房宫一把火给烧了,抢掠了大量的珠宝美女。关中的老百姓对项羽大失所望,这也为之后项羽和刘邦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埋下了伏笔。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尽管项羽兵强马壮,自己又“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他失去了民心,又爱逞匹夫之勇,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他只能“别姬”!
1926年,毛主席在广州为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农民问题时》,说过项羽失败的原因。他说:“项羽入关,粗恶无比,不得一般人之信仰,又一至咸阳便大焚秦之故宫,遂大失地主阶级之信仰,此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
主席还说到刘邦的“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刘邦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固执武断。《史记》中记载了他不少肯于纳谏、善于选择的事例。
一是见郦食其,采纳他攻取陈留之计。
关于刘邦听取郦食其意见一事,毛主席在1962年1月30日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有过叙述。主席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听他怎么讲:“从前有个项羽,叫作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是军事时期,不见儒生。
于是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遍。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
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二是听张良劝说,封举足轻重的韩信为齐王。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11505623b3f2407c8ead4cb8111a0bf0

韩信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三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乘胜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
楚汉战争打到汉四年八月,双方都不想打了,于是达成协议:项羽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楚汉中分天下。
中分的分界线叫鸿沟。鸿沟原本是一条古运河,是战国时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凿的。以此为界,西为汉,东为楚,这就是所谓的“楚河汉界”。
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刘邦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决不能放虎归山。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越过鸿沟,打败项羽,项羽只能“别姬”了。
四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
正是因为刘邦听从了别人的正确意见,才一步步走向胜利。
主席说,刘邦获得胜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用人得当”。刘邦初登帝位,感慨万端,忍不住向群臣询问自己得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等人认为:陛下平定天下,乃因为时时不忘与群臣共享成果,战胜则予人功,得地则与人利。而项羽就做不到这一点。他嫉贤妒能,凡有功者则害之,有高见者则疑之。
刘邦笑着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用人,根本不看出身,在他那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寒士,萧何是县吏,韩信是游民,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刘邦能做到一视同仁,各尽所长,毫不在乎别人说他是杂牌军、草头王。
总之,刘邦由一介莽夫,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因为他“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决策对头,用人得当”等等。
作为一个不大懂文墨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居然能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与他慷慨豁达的性格有关。毛主席就说:“这首诗写得很好,很有气魄。”
毛主席出身农家,在感情上对刘邦这位平民皇帝充满敬意。刘邦的一言一行,都不免让他产生亲切感。毛主席对刘邦的诸多肯定和赞扬,带有英雄相惜的色彩,不是偶然的。
毛主席对刘邦的赞扬,就是对他的对手项羽的否定。主席经常用项羽的刚愎自用、不听别人意见来教育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让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
1962年1月,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说:“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主席在多个场合,把项羽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大家。主席对项羽失败的评价,与司马迁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观点是完全相通的。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084be99edbe401c814dbb18a0a169fa

电视剧中的项羽
主席吸取了项羽失败的教训,提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同时,他又用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耻心理讽刺挖苦蒋介石。
1948年10月,蒋介石在战局不利时准备突袭石家庄,而当时的石家庄差不多是一座空城。毛主席为阻止蒋介石的这一计划,为新华社写了《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他在述评中说:
“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已溜回南京。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亏他挖空心思,想出偷袭石家庄这样一条妙计。”
蒋介石这种人,和项羽相比似像非像,刚愎自用以致失败差可比拟,但项羽羞愤自杀的勇气,蒋介石却不具备。也就是说,蒋介石还不如项羽有羞耻心,也就是一个无赖。

ufkv77qr7zhvm7 发表于 2022-5-17 20:39:30

刘邦出生在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这就是教授讲的故事,记住,是故事!并不是历史![捂脸][捂脸][捂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邦:一个文盲皇帝,为什么会得到博古通今的毛主席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