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pvffbwpftbxt 发表于 2022-5-15 16:11:07

从“机缘巧合”到“落地生根”——三位高科技人才来昌留昌创新创业背后的故事

3月18日,是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这一天,记者走进我市多家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采访几名外地来的高端科技人才时,意外地听到了相似的声音——“一次机缘巧合路过南昌……”“一次机缘巧合朋友让我来南昌看看……”“也是机缘巧合认识了南昌的朋友……”一次机缘巧合后,他们都决定留在南昌,扎根这片红色热土创新创业、发光发热。

真有那么多机缘巧合?

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看似偶然,却是必然。这一次次“机缘巧合”的背后,是南昌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10条”“百场校招”等引才留才举措,更是为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南昌速度”——落地十月开工 助力梦圆太空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0U8mgp88E2udD

南昌凯迅光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彬指着实验员手中6英寸的太阳电池外延片告诉记者,公司全自主设计研发及生产的6英寸太阳电池外延片已成功装备至陆地探测一号卫星上。看着这块小小的零件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眼里满是光亮。

今年1月26日,这小小片状物随着我国陆地探测一号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至太空,这是潘彬向“航天强国”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的有力证明。

说起这块小小物件诞生的经历,还得回到7年前。2015年,潘彬辞去在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教师的稳定工作,转而“下海”做研究。

自称半导体光电子学“研究狂”的潘彬为什么会选择南昌?“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我是因为感动而留了下来。”原来,以潘彬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先后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考察选择创业地点。一次机缘巧合路过南昌时,他们想起有朋友也曾推荐过南昌,便抱着“看看情况”的心态来到了南昌临空经济区。出人意料的是,当地政府不设任何投资门槛、不指定注册金额及注资时间,还有对他们团队高度的信任感,让潘彬很“心动”。“当我们的团队再次回访时,当地就已经把光电信息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这个定位让光电信息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间实现了合作共赢,所以我们当天就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潘彬回忆起第二次来南昌便决定扎根于此的场景,依旧满是感慨。

2016年1月,公司开始建设厂房,创造了从破土动工到投产仅用10个月的“南昌速度”,“这么快的速度足足为我们节省了几千万元的成本开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南昌亲商、安商的力度和信心。”

“每天从人才公寓至公司仅需十几分钟路程,大家还抱团成了‘邻居’,南昌的好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南昌爱才、惜才之情。”潘彬还告诉记者,公司之所以能持续发力为中国航天事业作贡献,秘诀就在经费的投入——“单靠公司的力量,这个过程会很慢。但有了政府的扶持,通过划拨专项科研经费资金、引导企业申报科研项目,还对获批的省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再予以50%的配套经费资助等资金扶持,我们做什么都更有保障、更有干劲了。”

如今,凯迅光电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四元系LED芯片制造商,他们企业也是国内首个制作6英寸高效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且成功装在卫星上使用的企业,填补了国内大尺寸高效太阳电池外延片空白。

“南昌温度”——把“外人”当“家人” 感动IT精英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0U8mhOEIo1zyW

查看技术部小伙子的代码编写得是否顺利、前往社区检验物联防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思考新一轮的大数据如何与行业智能化更好地嫁接……观察、实践、思考,是一名从事IT行业多年的精英男士每天的“必修课”,而这名IT男便是江西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邱吉刚。

邱吉刚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信息通讯工程专业,起初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探索5G系统研发。但如今他已带领团队来到南昌,准备迎着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乘风而上。

“天热、菜热、人热,南昌的‘三热’让我体验到了别样的温度。”当记者问起为什么来南昌创业时,邱吉刚打趣地说道。可实际上,此前他对南昌并不熟悉,甚至有些陌生。

几年前,邱吉刚一直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通信系统工作。但一次机缘巧合,好友邀他来南昌看看最新的工作机会时,他并没有太在意,谁知这一看,还真看上了。“2019年我从老家成都来南昌,当时孩子还小,路途也相隔一千多公里,研究院说会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让我采用周期性驻地加远程办公等方式开展工作,这样就可以切实解决了我工作和家庭无法兼顾的难题。”如此贴心的关怀,让邱吉刚的内心涌起一股暖流。当即,他决定留下来,为这座城市搭建起更多智能化需求、研发更多智慧城市数字引擎、提供多行业领域的技术服务,用“成都热辣”回应“南昌温度”。

“在国家政策趋势以及物联网、5G等技术带动下,我们研发的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治理技术已为南昌市多个领域提供了智能化需求服务。”邱吉刚告诉记者,随着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不断创新,公共技术服务能力逐渐增强,团队也从最开始的几人发展成几十人的核心技术研究院,并汇聚了全国众多“双一流”高校的学者,先后申请了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不止是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南昌很温暖,所以我认为我们取得所有‘成绩’都应归功于这座城市对‘外人’的态度。”邱吉刚说道。

如今,邱吉刚已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南昌市“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名单等,他带领的江西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也逐渐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多行业应用”模式,通过空间、地面、网络(互联网、物联网)一体化联动,让人们感受到了有速度、也有温度的智慧生活。

“南昌维度”——区位优势凸显 提振发展信心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0U8mhq46ZjfFT

“这是铜复合碳纤维,这是金属碳纤维同轴电缆……我们研发的产品具有轻质、高强、高导电等性能,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看着记者在各种专业产品面前一脸茫然时,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范亚明细致又自豪地解释道:“目前,镀镍碳纤维已经在洪都、昌飞等单位应用于不同产品中,接下来还有望在民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上实现应用。”

老家在河南的范亚明,2009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作。当被问及来南昌创业的原因时,他笑着说道:“也是机缘巧合,在一次出差途中结识了南昌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了解到南昌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非常重视,我就萌生了到南昌考察的想法。”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制造产业由于用工成本的上升,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然而南昌同时连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再加上武汉情报中心对半导体的未来发展前景做了预测,大家一致认为在南昌研发半导体很有前景。”范亚明告诉记者,选择南昌,其实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2016年,范亚明来到南昌后,便立即投入到研发工作当中。5年后,随着赣深高铁、安九高铁开通,南昌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再加上南昌提出要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范亚明更为自己当初的抉择感到欣慰。“就算在疫情期间,我们的供应链也能正常运营,而这里人才济济,也为我们招兵买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所以我认为南昌是一个可以让人施展身手的舞台,对今后的发展我信心倍增。”

目前,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已经成功研制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装备原型机,并实现了碳纤维/尼龙、碳纤维/聚苯硫醚等多种3D打印线材可控装备的进口替代应用,成本仅为国外产品的1/10。还开发出多款用于锂电池、橡胶、塑料领域的烯碳浆料产品,产品已出口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看着团队50多号人才齐心协力研发出的半导体材料与器材,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经历在传统的科研院所里很难有的。”范亚明说道。(彭名卉 南昌日报记者 陈茜 刘宁昕 邹媛)

uzmu5g1kynukny 发表于 2022-5-15 16:11:46

欢迎科技创新企业来江西投资发展,来了就是江西人[握手]

欧阳 发表于 2022-5-15 16:12:33

转发了

ukmj2outnneutn 发表于 2022-5-15 16:13:33

[鼓掌][鼓掌]加油,汇聚全球八方人才 共创江西发展崛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机缘巧合”到“落地生根”——三位高科技人才来昌留昌创新创业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