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师华罗庚少年失学,自学成才的励志故事激励我们前行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们上中学时,数学老师为我们讲述的华罗庚少年失学,坚持自学,成为一代数学大师的故事,引导同学在停学纷扰时期,莫放弃学习之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在文ge那个无书可读年代,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像浩瀚大漠中的一抹绿洲,像昏然暗黑中的一支蜡烛,点亮了人生踯躅时的前行之路,围筑了少年时一丝学习的氛围,激励了我和同学在“读书无用”年代的学习热情。在70年代末高考恢复后的“新三届”里,我就读班上的同学在录取率不到7%的激励竞争中,有近百分之二十的人榜上有名。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a1aed0c062647ec90a2f246534cf6d3
华罗庚,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华罗庚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经营的小杂货店生意萧条。初中毕业后他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交不起学费,家中再也无力供养华罗庚读书,而中途退学。读初中时,由于他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一些天赋,被数学老师王维克发现,遂对他进行培养,坚定了他向数学方面发展的信心。
退学后,华罗庚保持了对数学的热爱,他一边照看家里杂货店,同时坚持在家中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数学课程。18岁时,他不幸染上伤寒病,在家人悉心的照料下,救得了一条性命,左腿却留下残疾。后来他到金坛中学做财务工作,业余时间仍然不忘记数学研究。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60c4a30e95f4154bf7b882e3d1c5f83
当时,华罗庚订阅了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艺》《科学》两份刊物 ,以便了解和掌握数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热点。1926年《学艺》7卷10期发表了数学家苏家驹的论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年仅19岁的华罗庚读到该文时,认为其解法不可信,经过验算,确信了自己的判断,于是投稿《学艺》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 指出苏文的错误。
此文后来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作数学系助理员,每月工资40元。后来,华对数学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又在国外一流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后,被学校升为助教再到讲师。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0e19038f691748a4834d8b7ebd14b6a5
1938年这一年,28岁的他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被聘为数学系教授。在这期间,华罗庚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堆垒素数论》这部数学巨著。华罗庚对世界级数学大师、苏联的维诺格拉多夫的方法做了改进和简化,向世人展示了他在素数变数的三角和估计问题、及其在华林—哥德巴赫问题上的超人才华。被誉为“中国数论之父”。
华罗庚曾经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并作访问学者,在两年时间了写出了二十来篇论文,硕果累累。再后来他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任教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数理组院士,建国后经香港回到国内,在数学领域继续跋涉和耕耘。
(本文参考{南渡北归}图片来自互联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