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国父孙中山:为理想奋不顾身的勇士
谈起孙中山,我们总是会想起那个辛亥革命的领军人物,那个亲和的大总统,以及那个与孙中山相伴十年的宋庆龄。 在那个年代,他是失败的,因为他领导了一次失败的革命。 但在当代,他是成功的,因为他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勇气与信念。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e6c9265c67b84b75b1a58348731a1244
1.生而不凡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降生在一个贫苦的佃农家中。普通人家对于子女的诞生总是充满着期待,可对于贫苦的家庭来说,一个孩子的诞生便意味着要多一口人吃饭。为了家庭的生计,孙中山的父亲与兄长都曾外出谋生。其父最终平安归来,其兄后来在夏威夷谋得致富之道,对孙中山的学业和革命道路提供极大的经济支持。
幼小的孙中山从小便受尽贫困之苦,但因为其村、其人,便注定了孙中山生而不凡。
孙中山所诞生之处为翠亨村,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仅涌现了洪秀全等优秀人物,还流传着洪秀全三访萧朝贵的美谈。富有雄才大略的孙中山从小便自称“洪秀全第二”,许是受其影响。
孙中山诞生于在一个紫霞明丽的早晨,后人常言这是一国统治者降临之兆,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不过,真正决定其生而不凡的还是他顽强的斗志与坚韧的性格,幼年贫困,年龄尚小的他便常常为家庭分担,甚至不敢提出上学,害怕会因此增加父母的负担。
2.离乡求学
1878年,在孙中山的强烈要求下,孙中山最终获得远赴檀香山求学的机会。在这个充满自由与民主的国度,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改良与变革中国的念头。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孙中山反对传统,甚至一度想成为基督教教徒,不过被其兄孙眉阻止。
1883年,由于孙中山的新思想与胞兄孙眉的传统思想发生激烈冲突,孙中山被迫离开檀香山前往香港求学。当时中法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孙中山的爱国之心,他热心学医,希望可以从“医人”到“医国手”。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无论在哪里求学,成绩都十分优异,常常是满分。孙中山的个人魅力也十分强大,身边常常围着一群人,这也是孙中山后来可以领导革命的原因之一。
3.投身革命
1894年11月24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檀香山成立,其以“振兴中华”为口号,在全球各地建立分会,广招革命志士,把革命的火种播散四方。
或许是会党的分散性,或许是缺乏训练有素的军队,孙中山以及其部下引领了十几次起义,皆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也因此遭到清政府的追捕,不得不多次逃亡日本、香港、广州等地。由于多次发行革命债权,连海外的爱国人士都越来越失望,但是孙中山依然坚持着,他认为他走的路一定可以振兴中国,纵使很难。
1905年8月20日,借着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式,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多次起义的失败让孙中山认识到建立武装的重要性,加紧筹建革命新军。
1911年10月10日,一个伟大到足以改变历史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凭借四川保路运动中清政府兵力缺空的契机,湖北兴军发动武昌起义,大获成功,湖北军政府成立。各地分分响应,南方基本独立。
1911年12月下旬,离开故国16年的孙中山终于踏上了归国的旅程。革命的胜利让孙中山意气风发,只想快速振兴中华。
4.激励勇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就任临时大总统。
此时,革命军已经基本占领南方,与北方的袁世凯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为了避免长期的武力战争带来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孙中山决定南北和谈,这之后就出现了历史课本常常出现的“以总统换共和”。
其实,这其中还有几个小插曲。
首先是在孙中山尚且未回到中国之前,威望较高的湖北军政府首领段祺瑞已经与袁世凯进行了秘密“协商”,决定将总统拱手让给袁世凯,这导致革命阵营内部被划分为两个郑营—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丛生。不过,孙中山最终凭借个人独特的魅力与优秀的领导才能稳定了革命内部形势,使两派郑营暂时达成了一致。
其次,孙中山在决定“以总统换共和”后,在政府机构内部设立内阁,借此来约束袁世凯,逼迫其坚持共和,但袁世凯还是让孙中山失望了,他不仅没有踏上共和之路,而且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复辟帝制。
注:本文还有下篇,近期更新,望关注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布衣总统:孙中山》(陈廷一,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
2.《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曾景忠,北京团结出版社,2010)
3.百度百科“孙中山”词条
4.图片来源于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