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且饶人:三位智者的诗教会我们正确地为人处世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源远流长,传承不息。古人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习《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习礼仪,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就不能立足。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9b9a3ee11771418cad63d2b4500488a1
在我国古代,诗人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诗人们大都是兼职的,他们有许多是朝廷官员,有的是专家学者,还有的是僧人、道士等出家人。
僧人、道士等出家人他们有着高深的佛学、道学修养,他们将这些修养融入诗中,更是具有一种特别的禅意。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c4c5c83d6e934d40bc4cf092954cbadd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比以前大有提高。可是,内心的幸福感、满意度不见得比以前提高多少。很多人内心焦虑、攀比、不平,比如,一个亿对别人来说只是一个小目标,对自己来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别人住着宽敞明亮的花园洋房,自己却是小小的蜗居;别人工作优哉游哉,收入不菲,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收入可怜等等。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c0a07e1e6377416daffe43562da592c7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人的内心不平静了,心里产生过多的欲望和杂念,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羡慕嫉妒恨,实际上就是这种心情的反应。怎样解决这种不良的心态呢?
黄蘖禅师、无门慧开禅师、蔡州道人是三位著名的高僧、道人,他们修为高深,是三位智者。笔者精心选取了他们各自的一首诗,其中“怎得梅花扑鼻香”、“便是人间好时节”、“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三句千古流传,其中深含哲理,读懂了,能教会我们正确地为人处世,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归于宁静,请大家一起欣赏吧: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74e36f417cc427c96f9b5d31bb6dc74
一、《上堂开示颂》
唐:黄蘖(音:niè)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想要摆脱尘世间的劳苦,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为了方便长久地念经,需要先将串佛珠的绳结打牢靠。就如同冬季盛开的梅花一样,不经过一番彻骨寒冷,哪会有梅花扑鼻的清香?
黄蘖禅师,别名黄蘖、黄蘖希运,他自幼出家,参谒百丈禅师而悟道,终成一位大乘佛教的高僧。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黄蘖禅师圆寂于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开元寺。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0a5c0226178346ef98273f2c48b62e3e
诗的题目《上堂开示颂》意思是指,黄蘖禅师在开坛说法时,准备向信徒们传授佛学知识之前,先说的一首开场诗。
诗的前了两句,意思是想要摆脱尘俗的烦恼,通过修禅悟道而到达金刚彼岸,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要想修成正果,必须从小事开始,把基础做好。为了好好念经,你必须先把串联佛珠的绳子结牢靠。
诗的后两句是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特点来比喻,梅花的“扑鼻香”从何而来?黄蘖禅师独具慧眼,他认为梅花是经受过一番“彻骨寒”。
“亚圣”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看来,这两位智者对于成功的看法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65cc017cb8374506bf2206af4bd12f57
黄蘖禅师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来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表达了禅师劝诫世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坚贞的品性。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一名句流传千古,成为激励人们不怕经历磨难、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0022/bb26e906889246e9a70815928232b4de
二、《颂平常心是道》
宋: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好时候,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明月当空照,夏季凉风习习,冬季白雪皑皑。
如果心里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杂念牵挂,那么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912f4833b37442d989e51e0faabc711b
这首诗出自宋朝著名高僧无门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里的第十九则,全诗明白如话,琅琅上口,深为佛家弟子和人们的喜爱。
读懂了这首诗,可以使我们的内心自由、平静。
不管这世间如何变化,只要我们能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为外部环境所侵扰,过去的事无法挽回,那就让它随风而逝,无须后悔和遗憾。将来的事无法预测和把握,也不能画大饼充饥。人比人那更是气死人。
平常心就是顺其自然,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把握好当下的生活,抛弃心中的杂念,保持达观乐天的心态,不要让荣辱、是非、得失这些身外之物左右我们,那么时时处处都是好风景、好心情,人们才能舒心开怀地度过每一天。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b3e41907bf01411a9fa9c43266b70396
无门慧开禅师(1183年-1260年),杭州钱塘人,俗姓梁,名无门,宋朝时期著名的高僧。
慧开禅师披剃出家后,游历天下名山道场,寻师访道,在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的万寿寺,他拜黄龙派下的月林禅师为师,月林禅师教慧开参“无”字话头。
为了开悟,慧开禅师在佛前发誓:“如果我参不透这无字话头,就绝不放松休息,我要是懈怠睡眠,就烂掉全身,无一完好之处!”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3876beeb15ce4cf38627f5516e04eb87
于是,慧开禅师每天对着“无”字苦苦参究,有时他疲惫至极,就以头撞柱,让自己保持清醒。
这样经过了六年的时间,慧开禅师的佛法越来越深厚。有一天,他在法堂内经行,继续参“无”字话头。突然,从远处的斋堂那边,传来一阵一阵绵绵密密、如排山倒海般的击鼓声,慧开禅师胸中盘亘久远的疑团,顿然消失,他豁然省悟,随即高唱偈颂:
青天白日一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
万家森罗齐稽首,须弥勃跳舞三台。
慧开禅师开悟之后,他的所言所行,无不与禅机吻合。他四处传法,名震一时,受到佛家弟子和民众的尊敬。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4ab11b6189f455d93509f49cb412f04
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46年),慧开禅师奉旨开创护国仁王寺,并在仁王寺驻锡说法。他将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斟选汇编,选择其中的四十八期,编纂成《无门关》一书。
宋理宗尊佛,经常召慧开禅师入选德殿,为他讲解法要。有一年,京城遇到大旱,宋理宗就请慧开禅师登坛祈雨。
慧开禅师持咒祝祷之后,默然返回了寺中,宋理宗急忙派遣内侍前来询问:”大师,祈雨的情况如何?”
慧开禅师淡然回答说:“寂然不动,感而后通。”
慧开禅师的话刚说完,天空中就开始乌云密布,一会儿,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解除了久违的干旱。宋理宗大为惊喜,为了褒扬慧开禅师的大功德,特意颁赐慧开禅师一件金襕法衣,敕封他为佛眼禅师,从此,人们尊称他为佛眼禅师。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84921cecb50a4a01adefe6ce5645af7d
景定元年(1260年)四月,慧开禅师命工匠砌塔,八日塔龛砌成,禅师自撰龛语道:“地水火风,梦幻泡影,七十八年,一弹指顷。”书偈毕,跏趺而逝,享年七十八岁。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ab589fcca4e4cb89a8acce4ba0177d3
慧开禅师在《无门关》自作序文写道:“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他编纂《无门关》这本书,就是告诉众生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即是道 ”。
一切都顺其自然,心中抛却欲望杂念,知足常乐,这样才能欣赏世间万物的美好,体验生活中的幸福,这也是最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愿大家都能拥有这种良好的状态!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e91ad004312a405f80206e5d448707cf
三、《绝句》
蔡州道人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烂柯"是个著名的典故,据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任昉在《述异记》记载,在今浙江衢州市的东南10公里处,有一座景色幽美的石室山。在晋朝时期,有一个人叫王质,他带着斧子,来到这山砍柴。王质遇到了几位童子,他们有的在下围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很好奇,就走到近前一边看棋,一边听歌。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07bd392401e04c3a8249500f82b8167d
其中的一个童子就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去之后,竟然一点也不觉得饥饿。
过了一会儿,这个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回去呢?”王质这才起身,他找自己的斧子时,发现那斧子的木头斧柄早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村里,了解到那些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
“烂柯”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指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也是围棋的代称。因为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石室山现在已经被称为烂柯山了。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曾经引用了这个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08eab05149c847a8b1b1a2831a6e29a1
宋朝杰出的史学家、科学家姚宽在《西溪丛语》里记载了一位神奇的道人:蔡州(今河南汝阳县)有一位道人,他非常擅于下围棋。对于自己的棋术,道人非常自信,从出山以来,下棋从未遇到过敌手。道人下棋有个特点,每次与别人对弈,总是会让别人先走一步。
后来,这位道人在一个叫做褒信的地方去世了,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后事托付给村里的一位老者。几年后,这位老者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当他打开道士的坟墓之后,却发现里面只有空空的棺材和一些衣服。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11d346c30f75442c9bec93bc76aa98b6
看到这个情况,众人都十分惊奇,他们想起了道士当年曾经有一首诗:“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诗的前两句,说明了这位道士掌握了围棋的诀窍,他棋艺高明,已经到了通神的程度,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程度呢?他苦心钻研棋艺,曾经一局棋研究了好几个春秋。
后两句写出了道士的心得体会,为什么会“自出洞来无敌手呢?关键在于得饶人处且饶人”。
蔡州的这位道人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生卒时间和其他事迹,但是从这一首诗来看,这是一位有着深厚修养的智者。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8984b9157996442090dd27d4d35bbf9d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即使在自己占理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咄咄逼人,要以宽容的心态,体谅别人、宽恕别人,事情千万不要做得太绝,一定要留有余地。这样做,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交往,才会避免很多矛盾,进而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得理不饶人的例子,他们做事不留余地,咄咄逼人,最终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1638cad69dfb4b4fa538e8dbc091f21c
以上三首著名的禅诗,每一首都有流传千古的佳句,都是修行高深的智者所作,展现了出家人的悠悠禅意,这三首诗教会我们正确地为人处世,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归于宁静。您喜欢哪一首呢?欢迎好友们一起分享、讨论转发。
我是行健不息,一位古典文化的爱好者,一位古典诗词的搬运工,请关注我,让我们一同在古典文化的浩瀚海洋里自由翱翔吧! 得道高僧,都是大学问家,大哲人。他们悟得道,他们禅得理,都是世人处事为人的应遵循之道,之理。[玫瑰][祈祷] 悟道心静自然凉,法门山寺半月光。
大任一番苦心尝,寂然夜灯彻骨寒。
九宵银汉青云路,苍海楚宫桂堂香。
天降世贤终成事,斯人已逝必流芳。 当下,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随之提高,而内心的幸福指数、满意度怎么每况愈下呢?很多人内心焦虑、攀比、不平,一颗不安份的心在飘浮着,骄躁着,悬挂着,摇曵着,如何让此心安静呢?行健君选取了三位智者各自的一首诗,其中“怎得梅花扑鼻香”、“便是人间好时节”、“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三句千古流传,为您的内心归于宁静,强力推荐,请您一起欣赏吧![赞][赞][赞] 在当下社会浮躁的生活中应该悟透的道理[赞][赞][赞] 曲径悠悠通古寺
岁月匆匆营家计
朝朝暮暮为得失
味味昏昏两鬓霜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