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讲堂之“糖尿病”的全面解读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的紊乱。
糖尿病分类
1.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供应商——胰岛β细胞罢工,胰岛素绝对缺乏;
2. 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商罢工,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
3. 妊娠糖尿病:女性怀孕期间才出现的血糖异常或糖尿病,孕前便有糖尿病的患者不属于此类;
4.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由于染色体异常、创伤、药物或化学品损伤、感染、免疫疾病等原因而导致的糖尿病。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4412a7d6fcab4d3dac42c6bb9bf9f526
糖尿病高危人群
1. 年龄≥45岁;
2. 体力活动不足;
3. 高热量饮食;
4. 肥胖;
5. 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6. 分娩过巨大儿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妇女;
7. 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冠心病、中风病史者。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fc83d77103c46919cb2f2ebf7a812b0
糖尿病常见症状
1.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2. 其它:皮肤瘙痒、干燥;视力减退;易疲劳;女性外阴瘙痒;肢端麻木等。
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上症状,建议前往医院检查以帮助确诊。然而,由于糖尿病发病具有隐匿性,即使从未出现过临床症状,依然建议定期体检进行糖尿病筛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b08ddaae47a041a3b8adb2f01b84f4dd
糖尿病筛查方法
1. 血糖测定: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监测糖尿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
2. 葡萄糖耐量实验: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或疑有糖尿病倾向者,需进行该项实验;
3.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应检查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3b3b8a4056614329b50af396bd6f6523
糖尿病分类
1. 具有糖尿病症状;
2. 符合以下标准: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249584a30784039a40a77be79ca62ea
小贴士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实验当天晨空腹取血测血糖后,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协助病人于5分钟内服下,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其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血测血糖。实验过程中禁烟、酒、咖啡和茶、不做剧烈运动。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221a6fd6db394750995ec921293e4521
若未及时发现糖尿病,或确诊糖尿病后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后则有可能因为并发症而出现失明、截肢、尿毒症、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并发症
1. 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感染、低血糖等。
2. 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9b6667d78c414071813941fa1f1acadb
糖尿病治疗
五驾马车:教育、运动、饮食、药物和监测,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健康教育是阻止糖尿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尤其在社会节奏快、中青年压力大的今天,对青年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更是势在必行。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0b29178ca9b34f66b7203ba0ff5cc09e
糖尿病预防
1. 预防和纠正肥胖
2. 避免高脂肪饮食
3. 增加体力活动
4. 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5. 不喝碳酸饮料
6. 定期血糖监测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a62fba79046f45fba13b2ae878c694d8
人们总是认为疾病离自己很远,尤其是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疾病,殊不知在疾病面前,预防重于治疗。
<hr>
来源:上海市互联网总医院
编辑:珠海市场监管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