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植树情结: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文|郑学富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植树节,植树造林的传统却早已有之。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关于植树的记载。在如今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我们还能看到古人种植并生长至今的古树,如5000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仓颉手植柏,2600年的老子手植银杏,1300年的李白手植银杏等等。
历朝历代的诗人不仅喜爱植树,还留下了许多植树诗。其中,文采斐然的苏东坡不仅是文学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绿化大师”。他曾在多地任职,每到一地都不忘植树,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人文景观。
凤翔东湖柳
嘉祐六年(1061),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他走上仕途后第一次赴地方任职。
24岁的苏轼被任命为太守的助手,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苏轼协助太守尽职处理政务,体察民情,治理水灾,减轻赋税,样样干得都很出色。作为文人雅士,苏轼在工作之余常到凤翔四处游玩,饮酒赋诗。苏轼老家巴蜀之地,山清水秀,“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一人在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好在城东有饮凤池,“入门便清奥,恍如梦西南”,每到此游览都有回到家乡的感觉,所以苏轼有了治理饮凤池的打算。
据《凤翔县志》记载,到任第二年苏轼就带领民众疏浚水池,开渠引城西北的凤凰泉水注入池内,在池中种植莲藕,在岸上栽植柳树,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改名为“东湖”。每到夏季,湖内荷叶田田,莲花怒放,岸上亭台水榭,垂柳依依。苏轼在其《凤翔八观》中把东湖作为一景,写道:“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SzlJhLdDhVeQJv
苏轼东湖植柳带了个好头,后来历任官员、名人雅士多在此栽植柳树,作诗吟诵,岸边柳树成荫,枝叶婆娑,成为东湖一大景观。当地人称“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为“凤翔三绝”。现在人们为纪念苏轼在东湖岸边立石碑一通,上书“东坡植柳处”。
西湖苏堤春晓
元祐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太守,这是他第二次来杭州任职,与上次不同,这次是杭州的“一把手”。可是苏轼刚到任,就遇上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此时的西湖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理,杂草丛生,湖水干枯,葑田已占西湖之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上任第二年,苏轼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凭着朝廷给他的100道僧人“度牒”,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募民开湖,花了20多万人工清除湖中杂草,挖走淤泥,并废物利用,用杂草和淤泥筑起了一条长堤。《宋史·苏轼传》记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每逢阳春三月,堤上绿柳如烟、红桃如雾,游人漫步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岸上花红柳绿,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心旷神怡,称之为“苏堤春晓”。苏轼有诗描写道:“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SzlJhMWH9VBqMh
清董邦达《苏堤春晓图》
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南宋时这里为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游人如织,成为繁华闹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苏轼为杭州西湖留下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醉人景色。
定州东坡双槐
元祐八年(1093)九月,苏轼任定州太守。他到定州任职尽管仅有半年时间,却留下了许多勤政爱民的业绩:整顿军纪、疏通民意、引进稻种、整编秧歌,当然也少不了植树造林。
在北方的树木中,苏东坡最喜槐树,这种树木质坚实,枝叶茂盛,夏季花香满园,清雅宜人,严冬季节耐寒抗雪。苏轼曾有《槐》诗云:“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SzlJhNL1Wlaiwe
正因为苏轼喜爱槐树,他在定州文庙前院亲手栽种了两棵槐树。这两棵槐树东西并立,历经近千年而不衰,被称为“东坡双槐”。春夏时节,枝繁叶茂、浓荫蔽日,茂密的树冠直径都在10米开外,似两个巨大的绿色伞盖,阵阵槐花清香时而袭来。居东者树根凸露,如巨大的龙爪匍匐于地,躯干粗大,五六个人手拉手不能合围。居西者躯干分裂成板条状的两部分各向东西,中空,七八岁的小孩在里面可卧可立。《定州志》记载,“东者葱郁如舞凤”,“西者虬枝如神龙”,因此又叫“龙凤双槐”。
2014年国家森防总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美丽中国——人文古树保健行动”。按照“外观形象奇特、历史积淀厚重、应用前景广阔”的标准,从征集的众多人文古树中遴选100株,作为国家级人文古树保健对象。“东坡双槐”成功入选“中华人文古树保护名录”。
植松三万悼爱妻
元祐元年(1086),苏轼回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他的朋友贾讷也将到他的故乡眉州做官,苏轼作诗《送贾讷倅眉》:“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诗中提到的“老翁山”即是苏洵与程夫人的墓地所在,苏轼的亡妻王弗也葬于此。苏轼委托贾讷看顾父母、妻子坟园和问候家乡父老,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手植青松三万栽”正是20年前安葬亡妻王弗时所栽,此时应该是枝干盘曲,郁郁葱葱,发出阵阵松涛了。
至和元年(1054),十八岁的苏轼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贤德温淑,侍亲甚孝,是苏轼的贤内助。二人婚后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在治平二年(1065)卒于京师开封,葬于眉州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王弗去世,对苏轼是巨大的身心打击,成为一生之痛。
苏轼满含深情撰写《亡妻王氏墓志铭》,表达了自己失去爱妻和贤内助的深切悲痛。他在结尾感叹:“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心情沉重的苏轼为纪念亡妻,在墓地的山岗上栽植松树三万株。“三万株”虽是虚指,也可见苏轼在山上栽植松树规模之大,松柏青翠满山岗,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寄托着浓浓的哀思。
熙宁八年(1075),苏轼来到密州任太守,这一年正月二十,一个冷清孤寂之夜,他梦见了爱妻王弗和山岗上茂密的松树。醒后,苏轼回想梦景,往日与妻子恩爱的情形历历在目,他不禁泪湿衣襟,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悼亡词《江城子》。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词的下阕记述梦境,抒发了苏轼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成为悼亡诗词的绝唱。 老翁山下玉渊回,且手植青松三
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单手植青松三
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垂,手植青松三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接,手植青松三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表手植青松三
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那,手植青松三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莪手植青松三
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看,手植青松三万栽 老翁山下玉渊回如,手植青松三万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