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川县葡萄种植第一人王天成的回乡创业故事
来源: 原创稿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月15日,四川省青川县青溪镇,古城外、南山下、小河边,一幅幅农村生活情调十足、散发着浓郁乡愁味道的柔美画卷充满了诗意与温馨:一群鸭儿在尽情地嬉戏,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顽童们兴致勃勃地进行着“打水漂”比赛,薄薄的石片在河面上激起层层水花;小河南岸的葡萄园里,青川“葡萄王”王天成正带着几十名产业工人在进行春季管护工作,妻子张力支则用甜美的歌声给大家助兴,“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甜美的歌声唱出了王天成夫妇的心声,唱出了他们的甜蜜事业,唱出了诸多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情怀,唱出了该村发展“紫色经济”、实现产业振兴的勇气与豪迈。从立志回乡创业,到反复论证试种成功,从2021年首批投产葡萄实现产值60万元,特别是随着各所有品种全部投产,产值将达到150多万元,王天成打破了青川无法种植葡萄的“魔咒”,实现了自己的预言——“青川不仅可以种植葡萄,而且还可以产出优质葡萄。”他用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串起全村人增收致富的梦想。
背井离乡,行囊里揣着梦想
王天成是青川县青溪镇青溪村二社村民。由于家庭的贫困、生活的拮据,初中毕业后的他,早早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锄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1997年,由于王天成的吃苦耐劳,加上长相帅气,很快赢得了邻村女孩张力支的芳心,两人喜接连理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然而,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下,纵使“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把每一个土坷垃都当成“宝中宝”,王天成依旧无法改变家中的窘态。“一定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成了他最大的梦想。2001年,他和妻子告别父母,带着女儿离开家乡,成为了进城务工大军的一员。王天成的勤劳能干,加上妻子的心灵手巧,两人很快成为成都一家上市公司的正式员工,一干就是十几年。工作虽然经常加班,也很辛苦,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全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供女儿完成了学业并参加了工作,还在成都市区买了新房,手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这让同村人羡慕不已。这时的王天成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辞掉城里工作,回乡创业!这个想法,不仅是家人,就连许多同事和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
王天成在日记中写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的根在青川,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年迈的父母是我永远的牵挂!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就越发思念自己家乡,思念那里的山山水水,思念那久违的乡音,因为回到农村才是我的初心……”
“即使给我千杯忘情水,也抵挡不住对家乡的眷恋。”王天成每年都要回乡探亲。每次回去,他都发现家乡有新的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保障要素更加齐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晴天无灰尘,雨天不湿鞋,特别是身处大唐家河景区腹地,山清水秀、宜商宜居,旅游旺季游人如织。这更加坚定了他返乡创业的信心。
悄然返乡,重拾父亲的锄头
王天成决定利用多年的积蓄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虽然,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汪水,地还是那片地,但在王天成眼里,山已是金银山,水是致富水,地是聚宝盆,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从父亲手中接过的这把“锄头”变成点金棒。
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如何才能少走弯路?王天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多方考察。他说,自己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向,特别是城里人,早已疲倦了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喧嚣生活,他们渴望回归田野、享受自然,而自然观光采摘农业成为人们最佳选择:品农家果,尝农家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
“要做就做特有的!”王天成说,“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在经过一番研判后,他决定发展优质葡萄产业。他认为,现代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一些设施和技术手段,葡萄可以从春天采摘到秋末甚至冬天,葡萄春花秋实,整个生长季都极具观赏性,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也极易挑起人们的采摘欲望。
没想到,王天成此言一出,立刻在青溪镇十里八村炸开了窝。很多人投来惊异的目光,甚至有人断言“青川地理条件无法种植葡萄,更别说优质葡萄,青川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种植成功的先例”。
面对别人泼来的一瓢冷水,王天成没有受到丝毫打击,相反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一定能够实现。他说,青溪镇地处青川县西部边陲,中心位置在北纬32°、东经104°,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最高38c°、最低0c°度,年降水量725一1000mm之间,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优越的地理条件满足了优质葡萄的生产要求。
利用工作间隙和休假时间,王天成远赴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葡萄种植技术。2015年开始,他先后引入46个品种,建了一个葡萄品种试验园。他深入地研究各品种葡萄的生长习性,化验分析青溪的水质土壤,通过4年的观察,他筛选出了8个适合在青溪本地种植的葡萄品种,这8个品种不仅全部试种成功,而且长势良好。
“王天成的葡萄种植成功啦!”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县内外很多返乡创业人员前来参观考察,他们纷纷为王天成点赞“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亲切地称他为“葡萄王”“青川种植葡萄第一人”“创造了青川葡萄种植的神话”。
2019年,王天成夫妇正式辞掉城里工作回到青溪,在南河坝租赁了土地30余亩专业从事葡萄种植、销售。2020年6月,他成功申办了“青溪镇天成家庭农场”。
牵手乡亲,葡萄园里践初心
2021年开始,王天成种植的部分葡萄渐渐进入丰产期并顺利推向市场,产品得到了县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并得到一致好评,其中阳光玫瑰葡萄由收购商销往国庆期间的成都市场,弥补了国庆期间的川内阳光玫瑰鲜货供应的空缺。“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清朝文学家萧雄赞美葡萄的诗句,如今被刻在了王天成的葡萄园。“今后说起葡萄,不仅让人只想到土鲁番,还有我们大青川。”王天成自豪地说。
“优质葡萄是一个高效益、环保型的产业。”王天成说。
效益高好理解,环保从何说起呢?王天成算了一笔收入帐:中晚熟葡萄品种亩产可达4000到5000斤,以每斤最低10元(实际部分品种的葡萄收购价为15元)的价格计算,亩收入就是4到5万元。如果所有品种完全进入丰产期,亩收入7万元以上不是难事。以目前30亩规模计算,产值将达到150万元以上。如果再继续扩大规模,未来葡萄产值将十分可观。
王天成又算了一笔环保帐:青溪镇主要以传统种植和畜牧为主,秸杆焚烧和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唐家河景区的生态环境,这与国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格格不入,为此镇政府每年都会花大量的精力进行整顿和劝诫。而葡萄园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据他介绍,生产优质葡萄,要在保证绿色无公害的同时,还要做到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因此,葡萄园的管护离不开有机肥。秸秆+畜禽粪便+生物菌,三者进行生物发酵,发酵腐熟后就是最好的有机肥。每年,他都要收集大量的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再加入生物菌剂来发酵有机肥作为葡萄园的底肥,用菜籽饼加生物菌进行有氧发酵来制作水肥用于葡萄园的追肥。一亩地每年至少要投入3~4吨有机肥料,每年可消化掉作物秸秆1000吨和畜禽粪便2000吨以上。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肥料成本,避免了因使用化学肥料影响葡萄品质,同时也成功解决了周边农田秸杆的焚烧问题。今年初,他几乎把周围几个乡镇的稻草全部收购,还从食用菌基地拉回了500立方米的代料香菇渣来做底肥。因为只有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葡萄的色、香、味才能完美地发达出来。“敬畏天地,道法自然,味自天成”成为他遵从的“农场文化”。
葡萄一串串,映日金灿灿,牵着乡亲情,系着幸福线。据了解,王天成的优质葡萄园在成为村里支柱产业的同时,还成功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葡萄的管护、采摘等一系列工作,平均每亩需要3个人进行劳作,近百人常年在葡萄园里务工,务工期长达10个月,每人年平均就有3万元的收入。待30亩果园全部投产后,每亩地需用工人数将达到35个,每年可提供1000多个就业机会。
谈起葡萄园全部进入丰产期后的销售问题,王天成说,自己专门做过市场评估,葡萄在青川县属泊来品,但本地市场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同时,就同一个葡萄品种而言,青川同比成都晚一个月左右上市,中晚熟品种也正好与成都周边市场错峰上市,可顺利弥补成都、绵阳等城市的市场空缺。特别是广平高速通车后,自己的葡萄还可以销往更多的城市。
目前,王天成在完成品种筛选的基础上,还研究完成了不同品种葡萄配套的肥水方案试验。下一步,他还将适时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商业管理模式去实现葡萄产园的整个生产流程,建起技术总监一一工班班长一一产业工人的架构,重点培养一批懂农事操作的产业工人来保证葡萄园生产用工。为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他还准备采取绩效管理方式,每季生产下来后,将根据出勤率和表现以红包的形式进行奖励。
同时,根据葡萄春花秋实、极具观赏性,容易吸引游客的采摘欲望的特点,王天成还将计划走果园和农家乐融合发展的路线,不仅要把游客引进来采购葡萄,还要把他们留下来体验田园生活。届时,不仅可以满足本村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需求,还可以解决附近各村群众的就业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我的初心就是通过自己的甜事业让全村人过上甜蜜生活。”王天成动情地说。
“不在城里把福享,回乡做起‘葡萄王’,甜蜜产业有奔头,牵手乡亲致富忙。”现如今,王天成夫妇返乡创业、引领群众致富的故事在青溪镇被传为一段佳话。(刘保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