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2tr89x02m8st 发表于 2023-9-11 19:35:35

出身贫微,官至宰相,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a026180ce3144348bf9709802853cd3~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aZuuWLh-WPjOWFqOmSoueslFhY.image?x-expires=2009795399&x-signature=Fc0%2F13YaRH30yYE4arBGj0Wfiww%3D

他小时候聪明伶俐,人小鬼大,有思想,有主见,敢于表达,善于布局,附近的穷孩子和富贵子弟,都喜欢跟他玩,特别是那些富贵子弟,经常主动借书给他看,甚至争先把老师讲的课学给他听。所以尽管当时家境贫寒,没钱买书,可他读的书并不比别的孩子少。
他就是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由于勤奋苦读,张仪八岁时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下,为获得更多学问,张仪十岁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游说技术。学成下山,曾游历于楚国、赵国,后又入秦,因连横之策被秦惠文王重用,并两度出任秦相,凭三寸不烂之舌,给秦国争来许多城池,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勤奋苦读长见识,胸怀抱负志不逝,大山阻行心不退,抓牢机会展才智,敢于拒绝别人,敢于表达见解,敢于施展才华,敢于推销自己,这就是张仪成功之钥匙。
举个例子,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意欲伐蜀,却担心伐蜀道路狭隘险阻,军队难以到达,又忧韩侍机来袭,为此犹豫未决,便召集群臣商议。会议中,用兵稳、准、狠的司马错将军主动提议,应该讨伐蜀地,其他文武官员随声附和,唯命是从。这时候,坐在最后的张仪站出来,提出了与司马错完全相反的主张,“不如伐韩"。虽说后来秦王没有采纳,但张仪敢于否定司马错,表达自己观点、推销自己主张的胆量,确实令人称赞。

难道张仪不怕得罪同事、受到攻击吗?不是的,他明白的很,做人可以圆滑,而做事有时候呢,必须站出来勇敢说不,亮明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推销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自己绝无施展才华之日,也终无出头之日。对他来说,人与人之间关系很简单,只是相互利用罢了,仅此而已,要不,后来也不会混成司马错的领导,成了秦国相国了。
张仪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没有根基后台,必须要通过勤学苦读改变命运,但做事不能一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而只有做事有思想,懂得拒绝,利用每次机会,合理推销自己,用才华获得别人肯定和尊重,方能成大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身贫微,官至宰相,他的故事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