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两弹一星”钱学森的传奇人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802dd4485ea45ac8a4c6258a2b49750~tplv-tt-large-asy1:5aS05p2hQOiiq-W-l-S4jeiusw==.image?x-expires=2008451527&x-signature=sJhBgUV6yRU3S8onggKyzFLAG4w%3D说到两弹一星,小学生都能说出来的两个名字,一个是邓稼先,另一个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所以钱学森拥有怎样传奇的人生呢?
1、少年有大志
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这一年。他祖籍浙江杭州,出生在大都市上海。
说钱学森,就不得不提他的家族。
钱家是个非常大,非常有名望,非常有底蕴的家族。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谬统一了江浙地区,建立了十国之一的越国。钱谬是个贤王能主,而钱学森正是钱谬的直系后代,第三十三世孙。钱学森是不折不扣的名门之后。
名门望族出能人,书香世家出文人。
钱谬一系在各朝各代都出了大量名人,古有钱惟演、钱惟演、钱俶之等文化大家,今有钱玄同、钱钟书、钱伟长、钱三强、钱琪深等。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是个文化人,年轻时毕业于现在浙江大学的前身杭州求实书院,后被富商老丈人赏识,资助他到日本求学,回来之后在北京教育部就职。
钱学森的母亲是富商之女,大家闺秀,博学多才。
钱学森就是在这样一个,家族名人辈出,家训严格,父亲有学识,母亲贤能的家庭长大的,他的起点之高,是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的。
钱学森小时候爱看《水浒传》,他父亲曾经对他说:《水浒传》里面很多不是真实的故事,但是有很多的英雄和大人物,像诸葛亮、岳飞,还有现在的孙中山先生,他们都不是天上的星星,他们原本就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只是他们从小都爱学习,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而且又有决心与毅力,不怕困难,因此就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
钱学森把父亲说的话谨记于心,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于他而言,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钱学森出生后没多久就和母亲一起到北京投奔了父亲,从小在北京长大。
他6岁的时候上小学,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同时也是班上公认的优秀学生。小学的时候,班上流行玩一种飞镖,钱学森做的飞镖一骑绝尘,班上没一个人能赶上他,那时候就被称为“飞镖高手”了,很难说和他后来重试的导弹事业毫无关联。
有一次钱学森的父亲给他讲起了《庄子》里的寓言《逍遥游》,钱学森说自己很喜欢里面的大鹏。他父亲对他说:禅、学鸠和小麻雀都嘲笑鹏鸟高飞是愚蠢,而像他们那样每天在灌木丛和蓬蒿之间来去自如就非常快活了,没有危险,有吃有喝,有什么必要飞那么高,那么远嘛!
钱学森这时候很兴奋地说:“我要学大鹏鸟,到太空去遨游,决不做小麻雀。”
钱学森确实做到了,他一辈子都在追求更高更远。
钱学森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还是以严谨著称的交通大学,他的学习都是名列前茅,从来都是班上的佼佼者,同龄人里的优秀之才。
2、救国有很多种方法,钱学森选择科学救国
钱学森非常优秀,到了什么程度呢?
有的人还在愁自己偏科该怎么办,而钱学森中学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叮嘱他一定要学文,不然世界就会错过一个文豪大家。数学老师让他一定要考数学系,他将来一定大有可为。普通人和顶级人类的差距就是这么赤裸裸。
不过最后钱学森的想法和他父亲的想法一拍即合。他父亲觉得只有实业才能救国,钱学森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大学报考了交通大学的轨道专业。那时候的钱学森认为铁路交通事业是中国急需又重要的东西,所以他就去学了。
到了大学,钱学森的想法逐渐改变。他认识到制空权才是当代一个国家的利器,才能救当时于水火之中的中国。所以他选择到世界上飞机相关专业最厉害的美国去留学,去学习最尖端的技术,再回来报效祖国。
钱学森顺利考取了美国留学的公费生,开启了漫长的留美生涯。
钱学森在美国入读于世界顶级学府,MIT(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于MIT的航空系。
当时的中国积弱,全世界的人都对中国人有偏见,看不上中国人,钱学森就遇到了这样的人。
有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的面嘲讽中国人“抽鸦片,裹脚”,钱学森当场就愤怒地对那个学生说:“作为一个国家,现在我们中国确实是比你们美国落后;可是作为个人,你们谁敢跟我比一比?”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钱学森的优秀在班上可是众所周知,一个能拿A+++的人,谁敢和他比?
1936年,钱学森硕士毕业了,他知道著名的力学大师“冯·卡门”在美国的另一边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就专门跑过去求学。
冯·卡门是谁啊,在全世界都大名鼎鼎,人尽皆知,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而钱学森只不过是个不知名的中国学生,他还真就这么虎,说去求学就去了。而冯·卡门这个名人也有意思,听说有个中国学生从美国的另一边飞过来找他,他觉得这个中国人肯定有事,还真就抽时间见了钱学森。
冯·卡门大师和钱学森聊了一会儿,问了他一些问题,顿时被这个个子不高,表情严肃的中国学生打动了,他当即就说:“我建议你转到加州理工来深造。”
钱学森就这么顺理成章给自己找到了世界级的大师老师。
冯·卡门门下人才济济,要在他那里脱颖而出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钱学森可不是吃素的,他不仅仅得到了冯·卡门赏识,还得到了他的极度器重。
冯·卡门教授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世界上有两个最聪明的民族,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前半句因为他自己是匈牙利人,后半句因为钱学森是中国人。
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手底下没日没夜学习了三年,搞了三年研究,1939年取得了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当然,牛逼的人是不需要找工作的,冯·卡门教授也舍不得他这个高徒走啊。
钱学森拿到学位之后还是留在加州理工和老师合作,在这里任教搞研究。他们两人合作进行得非常好,有很多联合论文,还推出了重要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就是因为这个公式,钱学森被世界知道,成了全世界最年轻的“世界著名空气力学家”。
别人都说是冯·卡门成就了钱学森,但是冯·卡门教授却说: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也是钱学森发现了我。冯·卡门教授一生有很多学生,但与他齐名的只有钱学森。冯·卡门教授在自己回忆录里提到了很多学生,但是唯独给钱学森单独写了一整章。
钱学森一直致力于火箭研究,1946年的时候,冯·卡门从加州理工学院辞职了,钱学森也跟着离开。
此时的钱学森在航空领域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老师,现在升任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的系主任,听说钱学森从加州理工学院离职了,立马就联系他,让他到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
1947年,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被破格提升为正教授,这年他36岁,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从此之后,钱学森在美国航空界混得如鱼得水,论文发个不停,成就长个不停。
3、终于有了报国路,冲破阻力回国显能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通过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党和人民政府郑重地邀请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子回国参加建设。
钱学森从来没有忘记他先前立下的报效祖国的誓言,这天晚上更加坐卧不安,他在庭院里踱着步子,借以平定自己烦躁的思绪。
这时,蒋英走了过来,为他披了件上衣。钱学森看着夫人,两眼含泪,激动地说:“新中国成立了,是我们该回去的时候了!”
钱学森踏上了艰难的归国路,这一走,就是五年。
钱学森太重要了,太有价值了,所以他的归国路漫长而又无奈。
先是被友好劝说,后来直接被软禁在家了。
当时金布尔将军便给司法部打电话,气急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了,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他甚至觉得:“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了归国,钱学森直接放弃了原来的研究领域。在被软禁的日子里,钱学森写了一本《工程控制论》,直接开创了这一新的学科。
这一拖,时间就来到了1955年,钱学森被软硬兼施的扣留已经长达五年之久。
要不是冯·卡门教授在整个学界影响大,要不是钱学森回国意志力坚强,要不是中国各界极力驰援,钱学森这辈子能不能回到中国都要打一个问号。
好在5年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国了。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他归国自然受到了最高礼遇的接待,全程有国务院、中科院派出的代表科学家接待,到了北京立马被邀请到中南海,由周恩来亲自接待。可见他的归来对祖国的重要性。
此后钱学森就开启了在中国的航空事业的白手起家之路。
1956年的中国,几乎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计算机靠手摇,学导弹的学生一个没有,全靠钱学森亲自培训。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钱学森接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主任的职务,开启了艰难的中国航空导弹创业之路。
四年之后,钱学森不负众望,把中国自己造的导弹送上了天,打中了既定的目标。
1960年11月5日,随着一声“火箭命中目标”,“东风一号”试验成功,中国的导航事业真正站起来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钱学森随即提出把两弹结合的想法。
两年之后,钱学森就说到做到,1966年10月27日,中国核弹头导弹发射成功,精准命中目标。标志着中国两弹事业的起飞。
1956年的时候,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第二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和另外几个大拿建议中国也开展自己的卫星工作研究所。到了1958年,这个研究小组就成立了,钱学森是组长。
钱学森手头的工作很多,而且个个都很重要。等到两弹一星事业都走上轨道之后,钱学森就 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人造卫星事业上。
1970年,中国核弹头导弹成功发射命中目标四年之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的人造卫星事业也站起来了,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hr>
钱学森1956年归国,到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历时14年。他带领中国的科学家们,从零开始,突破了导弹,突破了导弹原子弹结合,又突破了人造卫星。
这其中的任何一项成就,都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望而却步的,但他一口气来了三个突破。
不亏是人类之光,祖国之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