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a88ipdjp 发表于 2023-7-29 09:22:15

如何成就伟大的事业?来自硅谷创业教父的万字观察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46feffec11c4c4e87cf177e55f9efc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55474&x-signature=8R2HmmfAQSkmoseDQ940i3XLQ%2FI%3D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8a45adccd484e7abaa831c3633a6e0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55474&x-signature=M88jgE5E5JOLpaYTRV1Bcl8oS2I%3D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下: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人们都会渴望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光点。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最大化事业的成就?


今天分享一篇YC创始人、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的最新文章,他的观点一直在激励、启发了全球创业者。他花了足足半年时间撰写了一篇万字长文,试图讲明白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主题——如何做成「大事」(great work),


他认为做出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四个步骤:选择一个领域,学习足够的知识,注意前沿知识的空白点,然后探索有潜力的领域。除了努力之外,好奇心是其中最好的助推力,做大事的过程就像与好奇心共舞一样。


世界上还有很多发现,正在等待着被发现。为什么不是由你来发现呢?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启发。
作者 | Paul Graham
来源 | 36氪神译局


如果你收集了很多不同领域把工作做出色的技巧清单,那么这些技巧的交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决定通过做出这个交集来找出答案。


我的部分目标是编制出一份可供在任何领域工作的人参考的指南。但我自己也对这个交集会是什么样子感到好奇。这项练习证明,这个交集确实是有的;而且不是只有“努力工作”这一个交集。


以下提供的诀窍假设你很有抱负。


01
做大事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决定要做什么。


你选择要做的事情需要具备三个特性:你必须有做这件事情的天赋,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这件事情可以为做大事提供机会。


实际上,你不必太过担心第三条标准。有抱负的人对此已经过于保守了。因此,你只需要找到自己有天赋并且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就行。


说易行难。你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不知道不同种类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你最终会从事的某些工作甚至可能还不存在。因此,虽然有些人在14岁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大多数人还需要摸索。


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方法,就是去做。如果你不确定要做什么,猜一下,请选择一件事情然后开始行动。有时候你可能会猜错,但没关系。了解多种事物是很好的;有些最大的发现就是因为注意到了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


养成做自己的项目的习惯。不要让“工作”的意思变成别人告诉你要做什么。如果说有朝一日你确实做成了大事,那很可能是你自己的一个项目。也可能是某个更大的项目,但你推动了自己的那部分工作。


你的项目应该是什么?任何在你看来野心大到令人兴奋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项目的品味的变化,令人兴奋和重要会同时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7 岁的时候,用乐高搭建出庞然大物似乎就是野心大到令人兴奋,14 岁的时候,这件事情也许是自学微积分,21 岁的时候,可能是探索物理学的未解之谜。但永远要保持兴奋。


有一股兴奋的好奇心,这既是出色工作的引擎,也是方向舵。它不仅会推动你前进,而且如果你顺其自然的话,它也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你对什么会过分好奇——好奇到让大多数人都感到厌烦的程度?这就是你要寻找的。


一旦你发现了你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下一步就是充分了解它,让自己接近知识的前沿。知识的拓展呈分形,从远处看,边缘似乎很光滑,但一旦你学到的知识足够多,等你接近了某个边界,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差得远了。


下一步是注意这些分叉的差异。这需要一些技巧,因为你的大脑希望忽视这些差异,好建立一个更简单的世界模型。很多发现都来自于质疑其他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如果你的答案看起来很奇怪,那就更好了。伟大的事情常常带着一丝陌生的味道。从绘画到数学你都能看到这一点。如果这种奇怪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话那就是做作,但如果是自然出现的话,拥抱它吧。


大胆追求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其他人对它们不感兴趣——尤其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时候。如果你对一些可能性感到兴奋,而其他人都忽视了这些可能性,并且你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准确指出他们所忽略的东西,那就是你能找到的最好机会。


四个步骤
●选择一个领域
●在该领域学习到达前沿水平
●注意其中存在的空白
●探索其中有潜力的空白


实际上,从画家到物理学家,几乎每个实现伟大成就的人个个都是这么做的。


第二步和第四步需要努力。也许无法证明你必须努力工作才能成就伟业,但这方面的经验证据的规模与证明“人必有一死”的证据相当。这就是为什么从事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至关重要的原因。


跟勤奋相比,兴趣能驱使更加努力地工作。


好奇心、乐趣以及想做点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的愿望,这是三个最强大的动机。有时候这三点会融为一体,这样的组合就是最强大的。


如果你发现的是一株分形的幼芽的话,那你就中大奖了。你注意到知识的表面存在一条裂缝,你把它撬开,结果发现了一整个新世界。


02
弄清楚要做什么


我们不妨多谈一谈弄清楚要做什么,这件事情有点复杂。这件事情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除非亲自去做,否则你就没法辨别大多数类型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这意味着这四个步骤有重合的地方:


某件事情你可能需要做很多年才知道自己有多喜欢或者有多擅长。与此同时,你也就没有机会做大多数其他类型的工作,也就没法了解其他的工作了。因此,在最坏的情况下,你会根据非常不完整的信息迟迟才做出选择。


抱负的本质又恶化了这个问题。抱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某个主题先有抱负再有兴趣,另一种是先感兴趣再有抱负。成就伟业的大多数都是兼而有之,而且前者越多,就越难决定该做什么。


大多数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假装(弄清楚该做什么)这件事情很容易。他们希望在你远未知道某个领域到底是什么样子之前就投入进去。因此,处在最佳轨道上,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往往会把这个体系看作是破坏的实例。


如果他们至少承认这一点——承认这个体系不仅不能帮助你弄清楚该做什么,而且还是基于你在青少年时期就会神奇地猜出自己该做什么这个假设而设计的,那还好一些。


他们不会告诉你的,但我会告诉你:弄清楚要做什么这个问题,你得靠自己。有些人很幸运,确实猜对了,但其他人会发现自己只能在(教育体系)基于“人人都能蒙对”的假设而铺设的轨道上摸索前进。


如果你年轻、雄心勃勃却不知道该从事什么工作的话,该怎么办呢?你不该被动地随波逐流,指望问题会自行解决。你需要采取行动。但没有可以遵循的系统化程序。


当你看到那些成大事者的传记时,你会发现里面多多少少总是有点运气。不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就是碰巧读到一本书后才发现自己要做什么。


所以你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让好运降临的大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保持好奇心。尝试很多的事情,认识很多的人,读很多的书,问很多的问题。


如果你不确定,那就优化你的兴趣。随着你对领域的了解深入,领域也会发生变化。


比方说,数学家所做的事情与你上高中数学课做的事情非常不一样。所以你需要给不同类型的工作以机会,让它们能展示一下它们是什么样的。但当你对某个领域了解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如果没有变得更有趣,那它可能不适合你。


如果你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跟其他人不一样,请不要担心。你的兴趣越奇怪越好。奇怪的兴趣往往很强烈,而强烈对于工作来说意味着富有成效。如果你涉猎的是以前很少有人关注过的领域,那你就更有可能发现新事物。


你适合某种工作的迹象之一是,甚至别人觉得乏味或害怕的部分你也喜欢。


但领域不是人。你不需要对它们忠诚。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你发现另一件事情更令人兴奋,不要害怕见异思迁。


如果你是给别人做东西,请确保那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怎么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做点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写出你想看的故事;开发出你想用的工具。由于你的朋友兴趣可能跟你相似,这也将为你带来第一批受众。


这应该遵循兴奋度的原则。显然,你应该写的最令人兴奋的故事是你自己也想看的那种。


我之所以要明确点出这个,是因为很多人都误解了。他们没有去做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试图去做假想中更见多识广的他人想要的东西。一旦你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就会误入歧途。


当你试图弄清楚该做什么时,有很多力量会令你误入歧途。比如自命不凡、时兴、恐惧、金钱、政治、别人的愿望、表面风光的欺诈。


但如果你坚持做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你就能抵御所有这一切干扰。如果你感兴趣,就不会迷失方向。


03
追随你的兴趣


追随你的兴趣听起来也许像是一种相当被动的策略,但在实践中,这通常意味着跨越各种障碍去继续追随他们。你通常要冒被拒绝和失败的风险。所以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不过,虽然你需要勇气,但通常不需要太多的计划。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出伟大工作的秘诀很简单:找个抱负高远、令人兴奋的项目努力干,好结果会随之而来。你不需要制定计划然后执行,只需要保持某些东西不动摇。


计划的问题在于它只适合可以提前描述的成就。你可以在小时候做出决定,然后不懈地追求这个目标,最终赢得金牌或致富,但你没法通过这种方式发现自然选择。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想做出十分出色的工作的人来说,正确的策略是不要计划过度。每个阶段都做看起来最有趣的事情,并为你的未来提供最好的选择就行了。


我把这种方法叫做“迎风而行”(staying upwind)。成就伟业的大多数人似乎都是这么做的。


04
说易行难


即便你发现了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干起来未必都很简单。有时候,突然冒出的新想法会让你一大早就从床上弹起来直接开始干活。但也有很多时候情况不是这样的。


不是说你只需扬起风帆,灵感就会推着你向前。海洋上还有逆风、洋流以及看不见的浅滩。所以工作是需要技巧的,就像扬帆航行需要技巧一样。


比如,虽然你必须努力工作,但也有可能努力过头,结果会导致收益递减:疲劳会让你变蠢,最终甚至损害健康。工作什么时候会出现收益递减要取决于工作的类型。最困难的那种可能一天只能干四、五个小时。


理想情况下,这些工作时间应该是连续的。要尽量安排好你的生活,留出大量可以工作的时间。因为如果你知道自己可能会被打扰,就会回避艰巨的任务。


启动工作的难度可能要高于继续工作。你经常需要欺骗自己才能迈过一开始那道槛。不用担心这个;这是工作的本质使然,不是你性格有缺陷。


工作需要某种激活能量,不管是每天的工作还是每个项目都是这样。因为(启动工作的)激活能量高于(继续工作)维持运转的能量,代表这个阈值其实是假的,所以你大可对自己撒一个同等量级的谎来克服启动问题。


如果你想干大事,对自己撒谎通常是不对的,不过这是撒谎没错的极少数情况之一。


如果我早上起来不愿意开始干活的话,我经常会骗自己说:“我就看一下到目前为止都做了什么。”五分钟后,我就发现了看似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然后就开干了。


类似的技巧对启动新项目也同样适用。比方说,在一个项目需要多少工作量的问题上,对自己撒撒谎是可以的。很多伟大事业都是从某个人说“这有什么难的”开始的。


这方面年轻人具有优势,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年轻人更加乐观,尽管他们乐观的原因之一在于无知,但在这种情况下,无知有时候可以击败有知。


不过,你得尽量有始有终,即便结果发现要干的活比你预期的要多。有始有终不仅仅是指践行有条理和自律。对于很多项目来说,很多最好的工作都发生在最后阶段——本来也应该是这样。


还有一个谎可以撒,那就是夸大你正在做的事情的重要性,至少自己要这么想。尤其是如果这能帮助你发现新东西,那么它也许根本就不是谎言。


05
战胜拖延


由于开始工作有两种意义——日常工作或项目——所以拖延也有两种形式。


项目的拖延要危险得多。你以时间不合适为借口,年复一年地推迟启动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如果拖延的时间单位以年计的话,你可能会少干很多事情。


项目拖延之所以如此危险,原因之一在于它通常会将自己伪装成工作。你不是坐在那里无所事事,而是在忙着做其他事情。因此,项目拖延不像日常工作的拖延那样会引发警报。你太忙了,忙到都没注意到它的存在。


战胜它的方法是偶尔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在做的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吗?”如果你还年轻,就算答案有时候是否定也没关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危险。


06
集腋成裘与复合效应


大事通常需要在一个问题上投入很多时间,多到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不合理的地步。


你不能把这个时间看作是成本,否则的话成本看起来就太高了。你得发现这项工作足够有吸引力,正如所发生的那样。


有些工作可能其中有些事情是你很讨厌的,但是你还是得勤奋工作数年才能收获好的部分,但大事不是这么做成的。


大事是靠始终专注于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而来的。当你停下来盘点时,你会对自己已经走了多远感到吃惊的。


我们之所以会吃惊,是因为我们低估了工作的累积效应。每天写一页听起来不多,但如果你每天都这么做,一年就可以写一本书。


这就是关键:连贯性。成就伟业者并不是每天都能干成很多事情。他们每天都会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是无所作为。


如果你做的是能产生复利效应的工作,你就会取得指数级的增长。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大多数都是无意识的,但值得停下来思考一下。


比方说,学习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例子:你对某个事物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学到更多。发展受众是另一个例子:你拥有的粉丝越多,他们为你带来的新粉丝就会越多。


指数增长的问题在于,那条曲线一开始感觉很平坦。但事实并非如此;它仍然是一条美妙的指数曲线。但我们没法很直观地理解这一点,因此我们低估了指数增长的早期部分。


呈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会变得非常有价值,以至于值得付出特别的努力去启动。但由于我们低估了早期指数的增长,所以这件事情大多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


学习新东西一开始那个没有回报的阶段他们会设法熬过去,因为经验告诉他们学习新东西一开始总是需要推动的,或者通过每次培养一位粉丝来发展受众,除此以外他们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如果人们能自觉意识到自己可以投资于指数级增长,就会有更多人这么做。


07
不工作时也别分心


不是只有在你努力做的时候才叫工作。你走路、洗澡或躺在床上的时候,进行的那些没有方向性的思考也非常强大。通过脑子稍微走走神,你往往会解决一些正面进攻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过,你必须用正常的方式努力工作才能从这种现象中受益。光靠四处踱步做做白日梦是不行的。你还是得勤奋工作,然后再做做白日梦,后者必须靠前者输送问题。


人人都知道工作中要避免分心,但在不工作的时候避免分心也很重要。当你让你的思绪漫游时,它会飘到你当时最关心的事情上。因此,要避免那种把你的工作从优先位置挤走的干扰,否则你就会把这种宝贵的思考浪费在干扰上。(例外:爱情)


08
成为最好


有意识地培养对所在领域已做工作的品味。除非你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以及是什么让它成为最好,否则你就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这就是你的目标,因为如果你不努力成为最好,甚至都无法变得优秀。太多不同领域有太多的人都观察到了这一点,因此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如此也许是值得的。


这可能是因为野心是这样一种现象,也就是几乎所有的错误都是在一个方向上——几乎所有未击中目标的炮弹都是因为够不着。或者可能是因为“成为最好的”的抱负与“成为好的”的抱负有本质上的不同。或者,也许是因为“好”这个标准太模糊了。说不定这三条都是真的。


幸运的是,此处存在着一种规模经济。虽然看起来你会因为努力成为最好而背上沉重负担,但实际上你常常最终会取得超额回报。这很令人兴奋,也有一种奇怪的解放感。局面被简化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努力成为最好比只是努力成为很好要容易些。


实现远大目标的方法之一是试着做出一百年后人们会关心的东西。之所以要这样不是因为他们的看法比你同时代人的看法更重要,而是因为一百年后看起来仍然不错的东西更有可能是真正的好东西。


09
风格与做作


不要尝试用独特的风格去工作。只需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用独特方式去做帮不了你做到最好。


风格是在不经意间用独特的方式做事,刻意就是做作。做作其实是假装是别人而不是你在做这项工作。你扮演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那是假的,虽然你对给人留下的这种印象很满意,但工作展现出来的东西是假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成为别人是最大的诱惑。他们经常觉得自己是个无名小卒。但你永远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你从事的是足够雄心勃勃的项目的话,名气的问题可自行解决。


如果你在一个很有野心的项目上取得了成功,那你就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而是干成这件事情的人。因此,只要做好工作,身份自然水到渠成。


10
如何避免做作


“避免做作”这条原则就目前而言很有用,但怎么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这个想法呢?你应该怎么表达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不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好的答案是真诚。真诚不仅可以避免做作,还可以避免一系列类似罪恶。


真诚的核心是知性上的诚实。从小大人就教我们要诚实,这是一种无私美德,也是一种牺牲。但事实上它还是力量的源泉。要想看到新想法,你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来发现真相。你在努力看清更多的真相,比其他人迄今为止看到的都要多的真相。如果在知性上不诚实的话,你又怎么能有敏锐的洞察力呢?


避免知性上的不诚实的方法之一是在相反方向维持轻微的正压。愿意积极主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一旦你承认自己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你就自由了。否则的话你会一直背着包袱。


真诚的另一个更微妙的组成部分是不拘礼节。非正式的意义远大于语法上的否定性。这不仅仅是指缺少什么。还意味着要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


形式主义和做作的共同点是,除了做工作之外,你还试图在工作中展现出特定的样子。但是,任何关注于你看起来如何的精力都会减少真正做好工作的能力。这就是书呆子(nerd)在完成出色工作时具备优势的其中一个原因:他们很少把精力花在表面功夫上。事实上,这基本上就是书呆子的定义。


书呆子有一股天真的勇气,这正是做大事所需要的。这不是靠学来的;而是从小就有的。所以要坚持下去。


要做把东西做出来的那个人,而不是袖手旁观、用看似高大上的语言批评指责的人。“批评很容易”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是对的,而成就伟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对于某些工作来说,愤世嫉俗和悲观可能是一种优势,但如果你想做出杰出的工作,乐观是一种优势,尽管这意味着有时候会有看起来像个傻瓜的风险。反其道而行之已经属于古老传统了。《旧约全书》建议最好别说话以免显得像个傻瓜。但这是让你显得好像很聪明的建议。


如果你确实想发现新事物,最好冒冒险,告诉别人你的想法。


有些人天生就很真诚,而另一些人则需要刻意的努力。不管是哪一种,有真诚就够了。但不真诚是不是就不可能做出杰出工作呢?我不敢确定。


即便有这种可能,也很难做到。你没有足够的容错空间留给做作、知性上的不诚实、循规蹈矩、追赶潮流或者显得很酷而产生的畸变。


11
道法自然,大道至简


大事不仅与做事的人是一致的,而且与它本身也是一致的。它们通常是一体的。因此,如果你在做一件事的过程当中面临抉择的话,问问哪个选择更加一致。


你可能需要放弃并重新开始某些事情。虽然不一定必须这样做,但你必须愿意去做。这可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当某个东西需要重做时,现状偏见和懒惰会让你否认这一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问问自己:如果我已经做出了这个改变的话,还想不想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


要有割舍的信心。如果东西不合适,不要因为骄傲或花费了很多努力而保留那些不适合的东西。


事实上,对于某些工作来说,化繁就简,去伪存真是好事。结果会更加浓缩;你的理解会更好;在“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真东西”的问题上,你无法欺骗自己。


数学上的优雅听起来似乎只是一个源自艺术的隐喻。我第一次听到“优雅”一词用在证明上面时,我就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怀疑它在概念上是先验的——艺术优雅的主要成分是数学优雅。不管怎样,这个标准很有用,其意义远远超出数学范畴。


不过,优雅可以当作一个长期赌注。耗时费力的解决方案往往能在短期内赢得更高的威望。这样的解决方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很难理解,但这两点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少是暂时的印象。


不过,一些最好的作品看起来似乎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少,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本来就已经存在了。它不需要去做,只需要发现即可。当你很难说得清一个东西是创造出来的还是发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


当你做的东西既可以被看作是创造,也可以被看作是发现时,宁可犯错也要把它看作是发现。试着把自己想象成就是个管道罢了,但通过你这个管道,想法会保持自然形态。


(奇怪的是,选择要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是个例外。这通常被视为发现,但在最好的情况下,这更像是创造了点什么。在最好的情况下,你在探索它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个领域。)


同样地,如果你想做出强大工具,要让它不受限制。大家对强大工具的使用方式是你意想不到的,这几乎就是工具的定义,所以最好宁可消除限制,即便你不知道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好处。


出色工作往往就像工具一样,是其他人做事情的基础。因此,如果你想出了别人可以采用的点子,或者提出了其他人可以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个好兆头。最好的点子对许多不同领域都有影响。


如果你用最一般的形式表达想法,其真实性比你想要的还要高。


12
如何产生新想法


当然,光有真诚本身是不够的。伟大的想法必须既是真实的,又是新颖的。哪怕你已经学够了,已经到达知识的前沿之一,也需要一定的能力才能看到新的点子。


我们用英语给这种能力起了一些名字,比如原创性(originality)、创造力(creativity)、想象力(imagination)。给它单独起个名字似乎是合理的,因为这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似乎确实是一项自成一派的技能。一个人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具备很多能力——具备很多通常叫做“技术能力”的东西——但在这方面的能力却不怎么强。


我一直都不喜欢“创意过程”这个词。这个词似乎有误导性。原创性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对所关注的任何事物都会抛出新的想法,就像角磨机跟任何东西碰撞会火花四溅一样。没办法的,他们控制不住自己。


如果他们关注的东西是自己还不太理解的话,那么他们想出的这些新想法未必是好想法。


我认识一位思想家,属于最具原创性的行列,他在离婚后决定把注意力放在约会上。但他对约会的了解程度与普通的 15 岁青少年大抵相同,而结果也是十分的有趣。原创性与专业知识像这样区分开来后,它的本质反而变得更加清晰了。


我不知道原创性有没有可能培养出来,但充分利用你所拥有的一切肯定是有方法的。比方说,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产生原创想法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原创想法不是来自于拥有原创想法的尝试,而是来自于去做或理解一些稍微困难的东西的尝试。


谈谈或写下你感兴趣的东西是产生新想法的好方法。当你试图把想法变成文字时,如果有遗漏就会形成真空,然后将想法从你身上吸走。确实,有种思考只能通过写作来完成。


改变环境也能帮上忙。如果你去个新地方,往往就会产生新的想法。旅行本身常常能激发新的想法。但你可能不需要走很远就能获得这种好处。有时候,只需要去散散步就足够了。


在不同的主题空间穿梭也有帮助作用。如果你探索各种不同的主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想法,部分是因为它为角磨机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面,部分是因为类比是新想法特别丰富的源泉。


不过,不要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很多主题上,否则你的注意力就会分散。


最好根据类似幂次定律这样的东西来分配注意力。 对部分主题保持专业性的好奇心,对更多主题的好奇心只需一种休闲的心态。


好奇心与原创性密切相关。好奇心提供新东西给原创性发挥。但二者的关系比这还要紧密。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原创力;大抵上,问题的原创性就是答案的原创性。由于问题在最好的情况下就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好奇心在最好的情况下就是一种创造力。


13
如何发现新想法


拥有新想法是一种很奇怪的游戏,因为这通常包括看到就在你眼皮子底下的东西。一旦你看到了一个新想法,那个想法往往看起来会很明显。为什么以前就没人想到这一点呢?


当一个想法看起来既新颖又明显时,它可能是一个好想法。


看见很明显的东西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可是,凭借经验获得新想法是很困难的。这种明显的矛盾根源在哪里?看到新想法通常需要你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通过模型看世界既帮了我们又限制了我们。当你修复一个坏掉的模型时,新的想法就会变得显而易见。但发现并修复坏掉的模型是很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新想法既显而易见又难以发现:在你努力做了某件事情之后,发现它们就很容易了。


发现错误模型的方法之一是要比别人更严格。错误的世界模型会留下与现实相悖的线索。大多数人不想看到这些线索。说他们迷恋当前的模型都是轻描淡写了。这就是他们的想法;因此,他们往往会无视模型坏掉留下的线索,不管事后那线索看来有多么的明显。


为了发现新的想法,你必须抓住坏掉的迹象,而不是移开视线。爱因斯坦就是这么干的。他之所以能看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巨大影响,与其说是因为他在寻找新想法,不如说是因为他更严格。


还有一条,你得愿意打破陈规。尽管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但如果你想修复你的世界模型,成为那种乐于打破陈规的人是有帮助的。从包括你在内的每个人原先共同认同的旧模型的角度来看,新模型通常至少会打破某些隐含的规则。


很少有人了解打破陈规需要打破到什么程度,因为一旦取得成功,新想法就会显得保守许多。一旦你用了新想法引入的新的世界模型,世界似乎就完全合理了。但他们当时并没有这么做;人类用了大半个世纪才普遍接受了日心说模型,甚至在天文学家当中也是如此,因为它给人感觉错得离谱。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想想,一个好的新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定是不好的,否则早就有人探索过了。所以你要寻找的是看似疯狂的想法,但却是对的那种疯狂。


如何识别?你没法确定。通常看似糟糕的想法实际上也是糟糕的。但真正疯狂的想法往往会令人兴奋。它们蕴含深远影响;而只有糟糕这一个特点的想法往往会令人沮丧。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你轻松地打破规则:一是享受打破规则的乐趣,二是对规则漠不关心。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很有主见,我把前一种叫做主动型,后一种叫做被动型。


主动型有主见的人属于那种很顽皮的。规则不仅阻止不了他们,打破规则还能赋予他们额外的能量。对于这类人来说,项目之大胆会让他们高兴到能提供足够的激活能量来启动项目。


打破规则的另一种方法是不在乎规则,甚至不知道规则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新手和局外人往往会有新发现;他们对某个领域一些假设的无知是暂时被动型有主见的根源。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似乎对传统信仰和规则也有一定的免疫力。我认识的几个人说这有助于他们产生新想法。


严格 + 打破规则看似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在流行文化里,二者是相反的。但流行文化在这方面的模型已经坏掉了。它的隐含假设是问题都是琐细的,对于鸡毛蒜皮而言,严格和打破规则是对立的。但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只有打破规则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严格。


14
逆向思考 寻找新想法


一个被忽视的想法往往能够撑到半决赛。在潜意识当中,你确实看到它了,但你潜意识的另一半却将其否决,因为这个想法太奇怪、太冒险、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争议太大了。


这其实暗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关闭此类过滤器的话,就可以看到更多新想法。


方法之一是问问其他人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探索。这样你的潜意识就不会为了保护你而将那些想法干掉。


你还可以用反向思考来发现被忽视的想法:从掩盖它们的东西开始。每一个被看重但却是错误的原则周围都有一片死区,那里满地都是有价值的想法,但就因为与该原则相悖,所以没人会去那里发掘。


宗教是被看重但却是错误的原则集中的地方。因此,任何字面上可描述为或比喻为宗教的东西,在其阴影下都会蕴藏着有价值的、尚未被探索过的思想。哥白尼和达尔文都做出了此类发现。


在你的领域里,人们对什么东西是很虔诚的,也就是有没有什么原则是他们过于执着的,但它的真也许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不言自明的?如果你无视这条原则的话,会发生什么?


15
问题独创性比答案独创性更重要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原创性,要比决定要解决什么问题时表现出的原创性高得多。


即便是最聪明的人,在决定要做什么时也会出人意料的保守。那些从来没有梦想用任何其他方式引流潮流的人,反而无意间解决起流行问题来。


人们选择问题比解决方案更保守的原因之一在于,问题这个赌注更大。一个问题可能会耗掉你数年的时间,而探索解决方案可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但即便如此我认为大多数人仍过于保守。他们不仅是在对风险做出回应,也是在对流行做出回应。不流行的问题被低估了。


过时的问题当中有一种是最有趣的,那就是大家觉得已经被充分探索但其实还可以继续挖掘的问题。出色工作往往能够把一个已经存在的东西的潜力展现出来。丢勒和瓦特就是这样。因此,如果你对别人认为已经没有东西可挖的领域感兴趣,不要让他们的质疑阻止你。在这一点上大家往往是错的。


解决一个不够时髦的问题可能会非常令人愉快。没有炒作,无需匆忙。机会主义者和批评家都在忙着攻击其他地方呢。已有的工作往往有那种老派的可靠性。而培养原本会被浪费的想法,会带来一种令人满足的经济感。


但被忽视的问题当中最常见的并不是明显的不流行,也就是过时了的问题。而是那种看起来并不像实际那么重要的问题。怎么才能找到那种问题?你得任性——让好奇心信马由缰,至少暂时不要理会脑子里面那个在嘀咕的声音:“你只该研究‘重要’问题”。


你确实需要去解决重要问题,但几乎每个人对于什么才算重要都太过保守。如果你身边存在一个重要但被忽视的问题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已经出现在你潜意识的雷达屏幕上了。


所以不妨试着问问自己:如果你打算从“严肃”工作中抽身出来,纯粹因为确实很有趣而去做某件事的话,那件事会是什么?答案可能比看起来还要重要。


选择问题的独创性似乎比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更重要。这就是发现全新领域的人的独特之处。


因此,尽管决定做什么看似只是第一步而已,在某种意义上却是整个游戏的关键。


16
疑问很多是好事


很少有人明白这一点。对新想法最大的误解之一是其构成当中问题与答案的占比。大家认为伟大想法就是答案,但真正的洞察往往体现在问题之中。


我们低估问题部分是因为学校对问题的使用方式。在学校里,问题往往只存在很短一段时间,就像不稳定的粒子一样,然后就得到解答了。


但一个真正好的问题可以远不止于此。一个真正好的问题是不完全的发现。


新物种是如何产生的?让物体坠落地球的力与让行星保持在轨道上的力是一样的吗?即便只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就已经进入到令人兴奋的新领域了。


整天被得不到解答的问题困扰着可能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但你的未解之谜越多,发现解决方案的机会就越大——或者更让人兴奋的是,注意到两个未获解答的问题是相同的。


有时你会被一个问题困扰很长时间。出色工作往往来自于回归,回到你几年前,甚至是小时候第一次注意到且无法停止思考的问题上。人们经常谈起保持年轻时的梦想的重要性,但不忘年轻时提出的问题也同样重要。


这是专业人士与大众对问题看法最大的不同之一。在大众眼里,专家是没有疑问的。但实际上,你越困惑越好,只要:你感到困惑的事情很重要,而且,其他人也理解不了。


想想在发现新想法之前的此刻正在发生什么。具有足够专业知识的人常常会对某些事情感到困惑。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困惑也属于原创性的一部分!


你必须对这个充满困惑的世界感到足够自在,自在到你愿意看到问题,但又不能自在到不想解决问题。


有很多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是件很棒的事情。可能会出现疑问多的人疑问会越来越多的情况,因为获得新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尝试回答现有的问题。


问题不仅会导致答案,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17
成就大事要从小事做起


最好的问题是在回答中发展的。你注意到当前的范式伸出了一条线索,然后试着把它拉出来,结果却越拉越长。


因此,在尝试回答问题之前,不需要问题明显属于很大的那种。你很少能预测到问题够不够大。连注意到这根线都已经够困难的了,预测如果你拉它出来会有多长就更不用说了。


最好是保持好奇心——对很多条线索都稍微拉出来一点,看看会发生什么。


大事大事物都是从小东西做起的。大事物的初始版本通常只是实验、业余项目或谈话,然后才发展成为更大的东西。所以要做很多小东西。


多产被低估了。你尝试不同的东西越多,发现新东西的机会就越大。但要明白,尝试很多事情就意味着尝试很多行不通的事情。不试过很多糟糕想法,就不可能产生很多好想法。


虽然从研究以前做过的一切开始听起来更加负责任,但通过尝试你会学得更快,并且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当你去做之前的工作时再看看它,你会有更好的理解。


所以宁愿犯错也要开始。而当开始意味着从小事做起时,开始也没那么难。这两个想法就像两块拼图一样正好能凑在一起。


如何从小事做起,成就大事?通过不断做出后续版本。几乎所有伟大的东西都是在迭代版本中完成的。你从一个小点开始并逐渐发展,最后的版本比你原先计划的更聪明、更有野心。


当你时为别人做东西时,不断做出后续版本尤其有用——快速为他们提供一个初始版本,然后基于他们的反应不断改进。


从尝试有可能行得通的最简单版本开始。令人惊讶的是,你的尝试往往是可行的。就算不行,这至少也能让你开始了。


不要试图往任何一个版本里面塞进太多的新东西。第一版塞太多东西叫做交付花费的时间太长,第二版塞太多东西进去叫做第二系统效应,但这些都只是一个更普遍的原则的实例。


新项目的早期版本有时会被当作玩具而遗弃。如果人们确实束之高阁的话,反而是个好兆头。这意味着除了规模以外它拥有新想法所需的一切,而规模往往会随之而来。


从小事做起,然后不断发展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提前计划你要做什么。


计划通常看起来确实是更负责任的选择。说“我们要做 x,然后再做 y,接着做 z”,这听起来比“我们先试试 x,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更有条理。而且也更有组织性;只是这种做法不太奏效。


规划本身并不好。有时候这是必要的,但这是一种必要的恶——是对没得商量的情况做出的反应。你必须做这件事,因为你要跟死板的媒体打交道,或者因为你需要协调很多人的努力。


如果你把项目保持在较小规模,并且采用懂得变通的媒体的话,就不需要进行太多的计划,你的设计可以不断演变。


18
风险与回报


要尽量多承担一些风险。


在有效市场里,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因此不要去寻求确定性,而要去寻求具有高预期价值的赌注。


如果你连偶尔的失败都没有的话,那可能就太保守了。


虽然守旧通常跟老年人联系在一起,但年轻人往往也会犯这个错误。缺乏经验让他们害怕风险,但年轻是最有资本承受风险的。


即便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也可能有它的价值。在攻关项目的过程中,你会接触到很少有人见过的领域,并遇到很少有人问过的问题。就问题的来源而言,可能没有比你在尝试做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时遇到的问题更好的来源了。


19
善用自己的优势


当你具备年轻的优势时,要利用年轻的优势,当你拥有年长的优势时,要利用年长的优势。


年轻的优势在于精力、时间、乐观与自由。年长的优势在于知识、效能、金钱与权力。


通过努力,你年轻的时候也能获得一点后者的优势,并在年老的时候仍保留前者的部分优势。


年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年轻人常常是有优势而不自知。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时间。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的时间究竟有多丰富。


把自己掌握的时间变成优势的最好办法,是以“稍微”有点无聊的方式来利用时间:纯粹是出于好奇,学点你不需要知道的东西,或者纯粹因为很酷而试着做个东西出来,或者让自己变得异常擅长某事。


这里的“稍微”是个重要的限定条件。年轻时可以大肆挥霍时间,但不要虚度光阴。做点你担心可能会浪费时间的事情,与做点你肯定会浪费时间的事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至少是个赌注,而且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好。


年轻,或者更确切地说,缺乏经验最微妙的优势是,你可以用新鲜的眼光看待一切。


当你的大脑第一次接触一个想法时,有时并不能完美适应。通常问题是出在你的脑子,但有时候是那个想法的问题。当你想到那个想法时,它的一部分就会尴尬地伸出来,刺痛你。习惯了这个想法的人已经学会了无视,但你有机会正视它。


因此,当你第一次学习某个东西时,请注意那些看起来似乎是错的或缺失了的地方。你可能会想无视它们,因为问题有 99% 的可能出在你身上。你可能必须暂时放下疑虑才能继续进步。


但不要忘记这些。当你进一步了解了所学习的主题后,务必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它们是否仍然存在。如果根据你目前的知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的话,那么它们可能就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想法的体现。


20
学校会导致被动


从经验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知识之一,就是知道你无需担心什么。


年轻人知道所有可能重要的事情,但不知道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因此,他们对所有事情的关心程度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他们应该多关心其中几件事,而对于其他那些几乎不用理会。


缺乏经验,只是这个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在于你知道但事实并非如此的那些。


当你成年时,你的脑子已经被胡说八道给塞满了——包括你养成的坏习惯,交给你的那些错误的东西——除非你至少清理掉所从事工作类型的那些胡说八道的说法,否则就没法做出杰出的工作。


你脑袋里的大部分废话都是学校塞进来的。我们对学校早就习以为常,以至于不知不觉中把上学和学习等同起来,但事实上,学校充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特质,会扭曲我们对学习和思考的看法。


比方说,学校会导致被动。


当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教室前面就有一位权威告诉你们必须学习的一切,然后还会衡量你们是否做到了。但上课和考试都不是学习的本质体现,那只是学校通常的设计方式的产物罢了。


越早克服这种被动越好。如果你还在上学,试着把你的教育当作你的项目,并把你的老师看作是为你工作,而不是相反。


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这可不只是什么怪异的思想实验。这是事实,经济上如此,在最好的情况下,在知性上亦然。


最好的老师不想成为你的老板。他们宁可你能排除困难继续前进,把他们当作建议的来源,而不是用教材拖着你走。


学校也会让你对工作产生误解。


在学校里,他们会告诉你问题是什么,而且这些问题用你目前所学的内容几乎总可以解决。


在现实生活当中,你必须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但你往往不知道是否可以解决。


学校对你做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也许是训练你通过破解考试来获胜。


你是不可能通过会考试来做出伟大的事业的。你没法欺骗上帝。所以不要再去找那种捷径了。


击败这个体系的办法是专注于其他人忽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而不是对工作本身不够用心。


21
成功不靠守门人


不要认为自己得依赖于某个守门人给你一个“大机会”。即便这是真的,获得机会的最好方法也是把注意力放在做好工作上,而不是追逐权势。


不要把被委员会拒绝放在心上。打动招生官员和评奖委员会的品质与出色工作所需的品质有很大不同。选拔委员会的决定只有在是反馈循环的一部分时才有意义,但这种情况很少。


22
伟大的艺术家会偷


刚进入某个领域的人往往会效法现有的工作。这本身没什么坏处。要了解一个东西是如何工作的,没有比尝试重现它更好的方法了。照抄也不一定会让你的工作失去原创性。


原创性在于有新想法,但未必就不能有旧想法的出现。


抄有两种抄法,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如果你要抄点什么,请公开抄,而不是偷偷摸摸地抄,或者更糟糕的是,无意识地抄。这就是那句(错误的)名言 “伟大的艺术家会偷”的含义。


真正危险的抄袭,也就是会给抄袭带来坏名声的抄袭,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你不过是在别人铺设好的轨道上奔驰的火车。但在另一个极端,抄袭可能是优越而非从属的标志。


在许多领域,你的早期工作一定程度上要基于别人的工作,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项目很少会凭空出现,它们通常是对以往工作的反应。


如果你是第一个做的话,你手头没有任何先前工作;如果你要对某个东西做出反应,那这个东西一定是别人的。一旦你有名气了,你就可以对自己的东西做出反应。相比之下,前者被称为是模仿别人的,而后者则不然,但从结构上讲,这两种情况的相似度比看起来要高。


说来奇怪,有时候,乍看之下,最新颖的想法的新颖性更像是模仿的。新发现一开始的时候通常必须被设想为现有事物的变体,甚至发现者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还没有合适的概念词汇来表示这个新发现。


不过,抄袭肯定存在一定的危险。一是你往往抄袭旧东西——那些在当时处在知识前沿,但现在已不再如此的东西。


就算你要抄,也不要每个功能都抄。否则话,你抄的某些东西会显得你很荒谬可笑。比方说,如果你才 18 岁,就不要模仿 50 岁知名教授的举止,或者数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那种腔调。


你所欣赏的东西的某些特性其实是缺陷,只是尽管存在这些缺陷,但它依然成功了。事实上,最容易模仿的特性最有可能是缺陷。


对于行为来说尤其是这样。有些很有才华的人本身是个混蛋,这有似乎和会让没有经验的人觉得当混蛋也是有才华的表现。不是的;有才华只是他们逃避惩罚的手段。


最有力的「抄袭」方式之一,就是从一个领域复制到另一个领域。历史上充满了这种类型的偶然发现,因此通过刻意学习其他类型的工作来助机会一臂之力是值得的。如果你让很不同的领域成为隐喻,就可以借鉴它们的想法。


反面例子也可以像正面例子一样给人灵感。事实上,有时候你从做得不好的事情当中学到的比从做得好的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有时候,只有当缺少什么时,我们才清楚需要什么。


23
如何找到优秀的人


如果你所在领域的许多最优秀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地方,那么出门一段时间通常是个好主意。这会提高你的抱负,并且通过向你展示这些人也是人,从而增强你的自信心。


如果你是真诚的话,你受到的欢迎可能会比你想象的更热烈。


大多数非常擅长某件事情的人都乐意与任何真正感兴趣的人讨论修改话题。如果他们真的很擅长自己的工作,那么他们可能对此会有业余爱好者的那种兴致,而业余爱好者总是希望讨论自己的爱好。


不过,找到真正优秀的人,可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出色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声望,以至于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在大学,大家会讲些客套话,说每个人都在从事这项工作。但这远非事实。


大学内部的人在公开场合不能这么说,但不同的系所做工作的质量差异很大。有些系有人的工作很出色,有些系曾经有过出色工作;有些则从来没有过。


24
与最好的同事为伍


寻找最好的同事。有很多项目,光靠你自己是没法完成的,即使你正在进行一个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也最好有其他人来鼓励你并提供意见。


不过,同事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他们也会影响你。因此,与你想成为的人一起工作,因为近朱者赤。


同事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身边有一两个优秀的人比身边有一整栋相当好的人还要好。事实上,从历史来看,有优秀的人在身边不仅更好,而且很必要:出色工作的集群程度表明,同事是谁往往会决定了你能不能做出杰出工作。


你怎么才能知道是否拥有足够优秀的同事?根据我的经验,当你有这样的同事时,你就会知道。这意味着如果你不确定,你可能就没有。


但也许可以给出比这个标准更具体的答案。我试一下:足够优秀的同事会给出令人惊讶的见解。他们可以看到并做到一些你看不到也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如果在这一点上你有几个同事足以让你保持警惕的话,那么你大概已经跨过了这个门槛了。


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与同事的合作当中受益,但有些项目需要的人员规模更大,并不是谁都适合启动其中的一个项目。


如果你想管理这样的项目,你就必须成为一名经理,而就像任何其他类型的工作一样,要想管理得好需要天赋和兴趣。


如果你没有这些,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你必须强迫自己把管理当作第二语言来学,或者干脆避免此类项目。


25
士气很重要


你的士气要省着用。当你从事的是雄心勃勃的项目时,士气是一切的基础。


你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活的有机体一样培育好、保护好你的士气。


士气始于你对生活的看法。如果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而不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那么你更有可能做出出色的工作;


事实上,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护你免受问题的困扰。如果你选择的是纯粹的工作,工作的困难就会成为你逃避日常生活困难的避难所。


如果这就是逃避现实,那这就是一种非常富有成效的逃避现实形式,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就是这么做的。


士气与工作有复合效应:高昂的士气可以帮助你做好工作,做好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士气并帮助你做得更好。


二者也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你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士气低落,从而导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鉴于让这个循环朝着正确的方向运行非常重要,因此当你陷入困境时,转向更轻松的工作可能是个好主意,这样你就可以开始把某件事干完。


雄心勃勃的人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让挫折一下子摧毁他们的士气,就像气球破裂一样。


怎么让自己避免受到影响?你可以明确地将挫折视为流程的一部分。解决难题总是免不了要原路返回。


出色工作类似于深度优先搜索,根节点是渴望成功。


所以“如果一开始没有成功,那就再试,再试一次”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应该这么说:如果一开始没有成功,要么再试一次,要么原路返回,然后再试一次。


“永不放弃”的说法也不太对。显然,有时候(飞机即将坠毁时)弹出是正确选择。更精确的版本应该这样:永远不要让挫折让你恐慌到原路返回的次数多于必要的地步。推论:永远不要放弃根节点。


如果说工作是一场斗争,这未必就不是好兆头,就像跑步时气喘吁吁并不是一个坏如果工作很艰难,并不一定意味着有问题,就像跑步时喘不过气并不意味着有问题一样。这取决于你跑得有多快。


所以要学会区分好的疼痛和坏的疼痛。好的疼痛是努力的标志;好的疼痛是努力的标志。剧烈的疼痛是受损的迹象。


26
士气的组成


受众是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是学者,你的受众可能是你的同行;在艺术上,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观众。


不管怎样,受众规模不需要很大。受众的价值不会随着规模线性增长。如果你很有名的话,这是个坏消息,但如果你刚刚起步,这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少量但专注的受众就足以支撑你。


如果有少数人真正喜欢你所做的事情,那就足够了。


尽可能避免让中间人介入到你与受众之间。对于某些类型的工作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摆脱中介会让你获得解放,以至于如果相近类型能让你直接面对受众的话,你可能最好切换成那种类型。


你要花时间呆在一起的人也会对你的士气产生重大影响。


你会发现有些人会提高你的能量,有些人会降低你的能量,而有些人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总能如你期望。要寻找那些能提高你能量的人,避开那些降低你能量的人。当然,如果有人需要你照顾,那就优先考虑照顾好别人。


不要找不理解你需要工作,或者认为工作会分散你对他/她的关注的人做伴侣。


如果你有抱负的话,就需要努力;这几乎就像一种医学状况;所以不让你工作的人要么不理解你,要么理解你但不在乎你。


到头来,士气跟身体有关。你是用身体来思考的,所以照顾好身体很重要。这意味着要定期锻炼、要有良好饮食和充足睡眠,避免服用更危险的药物。跑步和步行是特别好的锻炼方式,因为有利于思考。


做出伟大工作的人不一定比其他人更幸福,但他们比没有做出伟大工作的人更幸福。


事实上,如果你聪明有抱负却没有取得很多成就,那么不劳而获很危险。聪明有抱负但没有取得很多成就的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


27
做大事的激励因素


想要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可以的,但要选择对的人。你尊重的人的意见是信号。


名声,也就是你可能尊重也可能不尊重的更大群体的意见,只会增加噪音。


一种工作的声望充其量只是个滞后指标,有时候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指标。如果你把一件事做得足够好,你就会声名远扬。


因此,对于一种工作而言,该问的问题不是它的声望有多高,而是能做得有多好。


竞争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但不要让它替你来选择问题;不要因为别人追逐某样东西而让自己陷入其中。事实上,除了工作更加努力以外,不要让竞争对手牵着你做任何更具体的事情。


好奇心是最好的向导。你的好奇心从不撒谎,它比你更了解什么值得关注。


28
好奇心最关键


请注意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如果你询问牧师做大事的秘诀,而牧师只能说一个词的话,我敢打赌那个词是“好奇心”。


好奇心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建议。光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而且你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了好奇心。但你可以培养好奇心并让好奇心推动你。


好奇心是做大事的所有四个步骤的关键:好奇心能帮你选择领域,带你到达前沿,让你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鸿沟,并推动你去探索它们。整个过程就像与好奇心共舞。


不管你信不信,我努力想让这篇文章尽可能简短。但它的篇幅至少意味着它可以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如果你一直看到了现在,那一定是有兴趣去做大事的。如果是这样,你已经比你想象的走得要远了,因为愿意这样做的人很少。


做出伟大工作涉及到若干要素,就字面意义和数学意义而言,它们包括:能力、兴趣、努力和运气。


根据定义运气你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可以忽略这个要素。如果你确实想做出杰出工作,我们可以假设你确实会付出努力。


所以问题就归结为你想做出伟大的工作吗?。你能找到一种将你的能力与兴趣结合起来,并能产生大量新想法的工作吗?


在此,我们有理由乐观。做出杰出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尚未被发现的甚至更多。在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工作里,你最适合的工作可能是非常接近的。可能接近到非常滑稽的地步。这不过是找到它的问题,以及你的能力和兴趣能带你走多远。你只能通过尝试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对于实际去做的人,可以尝试去做大事的人可以多得多。阻碍他们的是保守(modesty)与害怕的结合。想要成为牛顿或莎士比亚似乎太过自以为是。这看起来也确实很难;当然,如果你尝试做类似的事情,你会失败。这种算计很少有人会直接表达出来。很少有人会有意识地决定不去尝试去做大事。但潜意识里就是这样的;他们回避这个问题。


所以我要对你耍个花招。你想做大事吗?现在你必须有意识地做出决定。不好意思,但对普通观众我不会这么做。但我们已经知道你很感兴趣。


不用担心自己狂妄。你不必告诉任何人。如果事情太难且你失败了,那又怎样?很多人的问题都比这还要严重。事实上,如果这已经是你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那你就算幸运了。


是的,你必须努力工作。但话又说回来,很多人都必须努力工作。如果你正在做某件你觉得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果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你必然会如此,那么相对于你的很多同行,你可能会感觉这项工作没那么繁重。


这些发现就在那里,等待着大家去发现。那么为什么不由你来发现呢?


注释:
我认为你是没法给什么是大事(great work)给出准确定义的。做大事意味着把重要的事情做得很好,从而扩展人们对可能性的看法。但重要性是没有门槛的。这是一个程度问题,而且在当时通常很难判断。所以我宁愿人们专注于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关心这件事情是否重要。要尝试做点令人惊艳的事情,并让子孙后代来评判你是否成功。
很多单口喜剧的取材都源自注意到日常生活当中的异常现象。“你有没有注意到……?”新的想法其实也是一样,只不过其观察对象不是这些鸡毛蒜皮。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对新想法的反应的前半部分往往是大笑:哈!
第二场资格赛至关重要。如果你对大多数权威人士都忽视的东西感到兴奋,但却没法给出比“他们不懂”更精确的解释,那你就要陷入到怪人的领地了。
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在当前版本的你与一系列已知问题之间找到匹配的问题。你往往需要与问题共同进化。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很难弄清楚该做什么。这个搜索空间巨大。它是所有可能的工作类型(已知的以及尚未发现的)以及你所有可能的未来版本的笛卡尔积。
你没法把整个空间都搜索完,因此你必须依靠启发式方法来生成有希望的路径,并寄希望于最佳匹配能聚合在一起。但不会一直如此;不同类型的工作之所以能聚在一起,既是由于历史的偶然性,也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内在相似性。
好奇的人更有可能做出大事,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更微妙的原因是,通过广撒网,他们更有可能先找到对的事去做。
为你认为不如你成熟的受众做东西也可能是危险的,如果这会导致你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跟他们交流的话。如果你能以一种足够玩世不恭的方式去做的话,你可以赚很多钱,但这并不是通往成就伟业的道路。但采取这种做法的人并不是个个都关心这个。
这个想法我是从哈代的《一个数学家的辩白》(A Mathematician's Apology)里面学到的,任何有志于在任何领域做大事的人,我要向你们推荐这本书。
正如我们会高估一天能做到的事情,会低估几年能做到的事情一样,我们高估了拖延一天能造成的损害,又低估了拖延几年能造成的损害。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你通常没法因此获得报酬,尤其是在早期。有两种选择:通过做接近你想做的事情来获得报酬,并希望能让那件事情更接近你想做的,或者靠做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来获得报酬,然后兼职做你自己的项目。两种办法都行得通,但都有缺点:第一种方法,默认情况下你的工作会受到影响,而第二种方法,你得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
如果你的生活安排妥当的话,它会自动实现专注-放松的循环。最完美的情况是有一间可以走路上下班的办公室。
可能有一些非常不谙世故的人,他们在没有刻意努力的情况下却做成了大事。如果你想扩展这条规则来涵盖这种情况,它就会变成:成为最好是唯一的目标。
对于表演等工作来说,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表演的目标是假扮角色。但即便是表演也可能会做作。也许这些领域的规则应该是避免无意识的做作。
当且仅当信仰也是不可证伪的时,拥有你认为无可置疑的信仰才是安全的。比方说,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everyone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under the law)的原则是安全的,因为带有“应该”的句子其实并不是关于世界的陈述,因此很难反驳。如果没有证据可以反驳你的某项原则,那你就不应该有任何你为了维护它而需要忽视的事实。
做作比知性上的不诚实更容易治愈。做作往往是年轻人的缺点之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知性上的不诚实则更多的是一种性格缺陷。
显然,你不必在产生想法的那一刻开始工作,但你可能最近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
有人说精神药物也有类似的效果。我对此表示怀疑,不过我几乎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影响。
比方说,你可能会给第 n 重要的主题分配 (m-1)/m^n的注意力,(m > 1,为主题数)。当然,你没法这么精确地分配你的注意力,但这至少给出了如何合理分配的想法。
定义宗教的原则一定是错的。否则的话任何人都可以采用了,那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将宗教信徒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了。
试着写下你年轻时想知道的问题的清单也许是个很好的练习。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可以对其中部分问题采取一些措施了。
原创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联会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因为传统思维的人比独立思维的人确定性更强、信心更足,这往往让前者在争论中占据上风,尽管他们通常更愚蠢。(编者注:无知者无畏)
源自莱纳斯·鲍林的“如果你想有个好点子,首先你必须有很多点子”。
把项目攻击成“玩具”类似于把声明攻击成“不恰当”。这意味着提不出更多实质性的批评了。
判断你是否在浪费时间的方法之一是自问一下是在生产或消费。写电脑游戏比玩电脑游戏浪费时间的可能性更低,而玩你自己写的游戏比玩不是你写的游戏浪费时间的可能性更低。
另一个相关的优势是,如果你还没有公开表达过任何意见,就不会对支持你之前所做结论的证据产生偏见。只要足够正直,你就可以在这方面实现永葆青春,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之前发表过的观点具有与意识形态类似的效果,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1630 年代初,丹尼尔·迈滕斯 (Daniel Mytens) 创作了一幅亨丽埃塔·玛丽亚 (Henrietta Maria) 向查理一世 (Charles I) 递上月桂花环的画作。范戴克 (Van Dyck) 随后自己也画了一版,好展示自己的进步有多大。
我故意对“地方”一词做了模糊化处理。截至撰写本文时,处在同一个物理位置具有难以复制的优势,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当其他人必须做的工作非常有限的时候,就像 SETI@home 或比特币那样,这是错误的。通过定义类似的限制协议,赋予节点提供更多的行动自由度,错误的范围会扩大。
推论:做出一个能让人们绕过中介并直接与受众互动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好主意。
散步或者跑步总是按照同一条路线可能会有所帮助,因为这样可以释放思考的注意力。我有这种感觉,并且有一些历史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uwgxg2gvxazn14 发表于 2023-7-29 09:22:39

转发了

uzdgu3zdy3j5aj 发表于 2023-7-29 09:23:16

他认为做出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四个步骤:选择一个领域,学习足够的知识,注意前沿知识的空白点,然后探索有潜力的领域。除了努力之外,好奇心是其中最好的助推力,做大事的过程就像与好奇心共舞一样。

uwuplfvz4feqmu 发表于 2023-7-29 09:23:39

转发了

ugjumqluxgtzlu 发表于 2023-7-29 09:23:55

转发了

uda3hhrgkapza6 发表于 2023-7-29 09:24:50

转发了

uwi1vmrtewvt1x 发表于 2023-7-29 09:24:58

转发了

ulakeyek1dkp1z 发表于 2023-7-29 09:25:33

转发了

ua626wzfjjux2i 发表于 2023-7-29 09:26:09

转发了

ulx888n8az9h9x 发表于 2023-7-29 09:26:23

转发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成就伟大的事业?来自硅谷创业教父的万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