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典故
一些历史人物典故,主要通过戏剧、小说、评书等文学渠道,来到了民间,被精辟概括归纳为一两句短小精悍的句子,不论是文化达人,还是乡野村妇,都能做到听之能懂,熟练运用。下面,对这些历史人物典故语句作以盘点,以飨读者。
1.三过家门而不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60da4db6062422e8372547691ed891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50022&x-signature=1Qdo6nOAt0MjMAnML2ugBcLiiQM%3D
图片来自网络
也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禹(前2081--前1978),又称大禹,或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第一任君王。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就让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水患。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地方去考察,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父亲用堤坝挡水的做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为了治水,禹四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因此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妻子正在分娩。手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手,他只是挥手打了招呼,没有进去。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把他往家里拉,他告诉儿子,水未治好,不能回家。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舜在晚年举荐禹为继承人,并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今天,人们仍然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赞颂那些一心为公,千方百计为群众办事的公务人员。
2.情人眼里出西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35e677e876d4a0b851150f1cfbe30e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50022&x-signature=xgGoOhD%2Fn%2Fl%2ByFAQ2km6lQ%2Fa06k%3D
图片来自网络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越国美女,出生于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因住在村西所以称西施。其父卖柴,其母浣纱,西施常常给母亲帮忙,因为花容月貌,鱼为之下沉,故有沉鱼之说,世人因名其溪为浣纱溪。越国被吴国灭亡后,她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吴王因此废朝,最终亡国。可以说,西施也是一名爱国的美女间谍。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西施,天生丽质,成为了美女的化身和代名词。
古代好多文人写了歌颂西施的诗歌。唐代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和王维的《西施咏》,均赞美了西施的美丽。就连清朝康熙时的西藏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写了一首诗,提及了西施:“新茶香郁满齿唇,伴得糁粑倍美醇。情人眼里出西施,每对卿卿每销魂。”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谚语产生的比较早。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载:“谚云:情人眼里有西施”。明朝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他眼也不转看着元娘,越看越有趣,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清朝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也提到“情人眼里出西施”,还说下一句应为“西施眼里出英雄。”
无论如何,西施就是美女的代名词。“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流传了上千年,它的意思始终未变,就是只要你喜欢她,她就是美女,就是西施,就是你的爱人,你的情人。
3.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西汉开国功臣,官拜楚王、上大将军,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中国最为卓越的军事将领,他最大的特点是用兵灵活,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著有兵法三篇。后来高祖刘邦病危,因有人告其谋反,被吕后设计杀害。后人用“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来概括他的一生。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一语,来自刘邦与韩信的对话。刘邦与韩信讨论各个将领本领的高低。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领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领十万兵。”刘邦问:“你能领多少兵?”韩信说:“我领的兵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越多越好,你为何被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善带兵,而善于带将,这就是我被您俘虏的原因。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在历史上和现代的使用还是很多的。明代文学家、官员王世贞在他的 《艺苑卮言》卷三说:“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此是化工造物之妙。”毛泽东在《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中说:“只要合乎条件,合乎章程、决议,是自愿的,有强的领导骨干(主要是两条公道,能干),办得好,那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大众的事,不违法、有利于他人的事,都可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4.说曹操,曹操到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曾担任东汉丞相,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北方,恢复了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为曹魏奠定了基础。曹操在世时,称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被称为一代枭雄,能文能武,精于兵法,擅长诗歌。在我国民间和文学作品中,曹操有时是正面形象,有时是反派人物。说曹操,曹操到,反映的就是曹操忠君护驾的事。民间传说,李催与郭汜二人合兵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前来救驾,然而信使还未派出,李催与郭汜的联军已经杀来,眼看走投无路之际,曹操派夏侯惇奉命率军“保驾”,将李、郭联军击溃。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三国演义》的说法稍有不同。第十四回描述的情况是:汉献帝从洛阳派人到山东传旨,请曹操前来洛阳保驾,使者未还,李催与郭汜已经领兵来到洛阳城外。皇帝、皇后吓得战栗不能言语。这时,曹操差夏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救驾。两者的区别是,民间传说,曹操是主动救驾,《三国演义》所说,曹操是被动护驾。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皇帝最需要曹操的时候,曹操来了,来得很及时。在今天,说曹操曹操到,就是指在说某人的时候,某人刚好来了。
5.哭得像刘备一样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cc98d92d7fa479ca9249fdd34b4b1f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50022&x-signature=FoEwyWj3dYvYEYnPY8tePsFyxOg%3D
图片来自网络
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也是现代人最为熟悉的历史人物之一。史学家陈寿评价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因为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最终成就帝王之业。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表现了他的宽厚仁慈,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特别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以哭为工具,想尽各种办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有人统计,在该书中,刘备曾经哭过35次,哭人多,哭事少,在所哭的人中,以哭兄弟多,以哭对手和百姓少,在哭事中,以哭荆州最为有名。在第十五回中,张飞拔剑要自杀,刘备抱住张飞,把剑扔在地上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刘备这样真诚一哭,张飞就不好再坚持自杀了,挽救了兄弟的性命。刘备哭得最伤心的是哭关羽。第七十八回:“言未已,只见关兴号恸而来。玄德见了,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哭在刘备那里成了一个政治工具或道具,哭的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因此,在民间,人们说“刘备的江山,哭来的”,后人形容他人哭得悲切,也说“哭得像刘备一样”。
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年孙权部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少年时与孙权的哥哥孙策关系很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年),34岁的周瑜率东吴军队与蜀汉军队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军队,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对东吴孙权忠心耿耿,堪称王佐之才。可惜时隔一年后病逝,年仅36岁。
周瑜打黄盖一说,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书中记述:为了打击曹操的水军,周瑜和老将黄盖演了一场苦肉计,黄盖假装要投降曹操,为了受到曹操部信任,周瑜故意让人脱光黄盖衣服,狠狠地打了50军棍,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黄盖诈降成功,并利用假投降的时机,将曹操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烧死的、淹死的人马很多。周瑜等率领精兵跟在黄盖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失败。由于周瑜对黄盖的痛打是事先就商量好的,属于两厢情愿,后来此典故被延伸为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来表示某一方受苦或者得到惩罚是心甘情愿的。
民间用周瑜打黄盖,经常说些内部的事,比如家里的事,单位的事,总之是双方情愿的,打有尺度,罚有界限,利益一体。
7.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智慧、睿智的象征,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能呼风唤雨,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写了这样一则故事,周瑜令诸葛亮在10日之内造10万支箭,并写了文书,若时间已到,10万支箭未造好,便要诸葛亮的命。实际上,周瑜想以此名正言顺除掉诸葛亮。诸葛亮一眼识破了这条诡计,却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在大雾天气帮助下,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筹足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这便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另外,《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还写了如下内容: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在城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悠闲弹起琴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这就是聪明的诸葛亮。
“三个丑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谚语,说明了群策群力、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其中“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军队中是副将,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因此,形成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谚语。
8、崴得象敬德一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8e192c1946d4566b5180d9ef45fa0f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950022&x-signature=wjJjdnAhlMKY7AY7yUzHwZgmbKc%3D
图片来自网络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因其为胡人,民间又称其为胡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经历北周、隋朝、唐朝三个时期,早年打过铁,面部黝黑,唐初著名大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论功第一”,被赐绢万匹。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屡立战功,但也有性格急躁,天不怕地不怕的胆略。一次,齐王李元吉派刺客来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开门睡觉,刺客畏惧其力大无比,不敢入内。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下棋,两人发生争执。唐太宗因此将其贬出京城。太宗仍觉不解恨,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怨言或者是指责。”敬德答应了。第二天,敬德叩头对唐太宗说:“臣实在没有听到大臣们关于唐俭的坏话。”再三问他,仍旧不改口。唐太宗生气了,把玉珽(玉制手板、玉笏)摔碎在地上走了。后来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赏赐敬德一千贯。
贞观六年(623年)九月,尉迟敬德参加唐太宗召集的宴席,因有个人坐在他前面,他生气地说,“你有何功劳,坐在我的上面”,唐太宗的堂兄弟任城王李道宗急忙进行劝解,尉迟敬德几乎打瞎了李道宗的眼睛。敌人不敢杀他,皇帝的命令也不听,还敢在皇帝面前,打皇帝的堂兄弟,敬德确实崴得厉害。这也是民间把他与秦叔宝(秦琼)一起,当作“门神”,用来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原因之一。现在,人们说谁脾气大,敢说敢骂敢打,就说崴得象敬德一样。
9.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程咬金(589-665),原名咬金,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先后效力于瓦岗军、王世充部,后来降于唐朝。程咬金追随李世民打败了宋金刚,擒获了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此人勇冠三军,忠于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唐太宗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瓦岗军时,大将裴行俨与王世充军交战,结果中箭掉于马下。程咬金前去营救,斩杀数人,抱起裴行俨骑马撤退。路上,被王世充的手下一槊刺中,程咬金回身折断其槊,将敌人斩于马下,迫使王世充军不敢追赶,二人安全回营。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准其陪葬于昭陵。其事迹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在《说唐全传》等历史演义小说中,程咬金都被描写为一个十分英勇的将领。一次,靠山王杨林的义子大太保罗芳和二太保薛亮,护送皇纲进京,以为平安无事,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二人敌不过他的三斧半,落荒而逃。在《隋唐演义》中,程咬金身怀绝技三板斧,就是用斧“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外号“混世魔王”,被称为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出自《隋唐演义》。这句话现在的喻意为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使得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或出现了预料不到的情况。
10.严肃得像丘道士一样
丘处机(1148—1227),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丘处机曾与金朝世宗、蒙古成吉思汗会面、交流,被问以治国之策,受到他们的敬重。
他从小失去双亲,童年时就向往修炼成“仙”,少年时栖身村北的山上,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19岁时,开始学道。后来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大定九年(1169年),与其他三人跟随王重阳西游。大定十四年(1174年)8月,丘处机隐居磻溪(今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潜修6年,又到陇州龙门山(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龙门洞)潜修7年。这期间,他“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道学和养生学的研究,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之一,写成了《长春子磻溪集》(简称《磻溪集》)六卷。
由于丘处机在宝鸡长达13年,且潜心研究道教,经常保持着一脸的严肃,给当地普通人留下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架子大等不好的印象。至今,在宝鸡市陇县、千阳县等地,民间骂人的话有两句传的很广泛,都与丘处机有关,一句是“你鼓得(严肃得)像丘道士一样”,另一句是“你看你个丘机道(指丘处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