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3-12 21:18:23

冬奥会到来之际,讲述三位中国体育先贤的故事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c64365b757746f5aa05df51b59a1dea

撰文:鼓浪隐士
编辑:吃硬盘吧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古都。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再次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这是新中国国力发展、体育建设的重要见证。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百年前的中国,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度。无数国民浑浑噩噩,体质羸弱,被外国列强嗤笑为“东亚病夫”。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怀着爱国心的有识之士认为需要从增强国民体质入手,强调“体育救国”,他们在中国推广体育运动,介绍奥运会,从而为祖国的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北京冬奥会到来之际,我想跟读者谈谈其中三位重要人物的传奇故事。


#01:
张伯苓与“奥运梦”


说起张伯苓,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教育家,天津南开大学的校长。他早年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希望从军报国。可是甲午战败让他心灰意冷,离开了海军,从此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


他深受YMCA(即:基督教青年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影响,认为“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并强调:“南开学生的体质,决不能象现在一般人那样虚弱,要健壮起来”。在南开大学时,张伯苓大力推广体育运动,他身体力行与学生一起踢足球、打篮球。而南开组织的足球队、篮球队更是名噪一时,多次打败了外国球队,让洋人刮目相看。张伯苓推动体育教育的理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学生“只读圣贤之书而手无缚鸡之力”的面貌。


张伯苓可能是最早在中国宣传奥运会的人,早在1907年的南开校运会演讲时就指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充满了希望。”一年后,他又在天津YMCA杂志上撰文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即: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1928年,张伯苓担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名誉会长,并在1932年大力支持短跑名将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写下的重要一页,实现了他奥运梦的第一步。四年后,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张伯苓再次让“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派遣运动代表队远赴柏林参赛,完成了他的第二个夙愿。


1945年抗战胜利,张伯苓开始筹划中国第一次申奥运动,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他在生前未能看到“奥运梦”的终极实现。2008年夏天,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足以告慰在天国的张伯苓。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9d1bfea3655434898040fda35905b9c



#02:
中国奥林匹克之父王正廷


王正廷是一位圣公会牧师的儿子,从小就接受教会学校的教育,具备在近代时期少有的放眼世界的眼光。1905年时,王正廷东渡日本求学,结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王正廷从事民国的外交事务,极力为维护中国主权而斗争。在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背景下,他以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周旋于列强间,为祖国争取了不少合法权利。比如在巴黎和会上坚决不妥协;二十年代末收回威海、镇江、厦门等租界。


王正廷除了外交工作,还积极投身于中国体育建设中。他强调“体育救国”,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35年创办的《体育季刊》“发刊词”中说:“当视体育为强健身心之常经,当视体育为振兴民族之正轨。因为兴邦与救国绝非一人所能负其责,而世界之物质文明,导致人类身体有逐渐衰落之趋势,长此以往,民族之前途何堪设想,为提倡体育,举行运动会为最佳良方。”


他借助自己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的身份,大力推广各项体育事业,并在1922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当选为终身委员。1932年,他与张伯苓一起推动了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翻开中国奥运的第一页。


1936年,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王正廷多方呼吁,筹集资金,并率队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全团共141位成员,他们从上海坐船远涉重洋到达意大利,再转火车,于7月22日抵达柏林。许多运动员在船上没能得到很好锻炼,加上一些人晕船导致身体不适,且到柏林后只休息数天就上场比赛,因而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举重、拳击、自行车等项目的选手在预赛时即遭淘汰。不过,武术表演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1948年时,王正廷再次率队出征伦敦奥运会。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体育代表团都未能取得佳绩。但王正廷之举向世人证明了奥运会不能没有中国,只要中国人坚持在奥运赛场上,一定能有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一天。


王正廷在离开外交岗位后,其后半生全部献给了中国的奥运事业。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甚至自掏腰包带队出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奥林匹克之父”是实至名归的。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511be05243594909a6ad80e4a7003dab



#03:
新中国体育一面旗帜马约翰


马约翰生于1882年,他是鼓浪屿人。可他从小却父母双亡,与哥哥相依为命。幸好作为基督徒的他,得到了教会的抚养,进入学校读书。而在教会学校的推动下,鼓浪屿是中国最早开展足球、网球等运动的地区之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马约翰从小就酷爱体育,练就了一副好身板。马约翰经常看到外国人耻笑中国人体质差,这让他感到无比愤慨,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推动体育事业,增强国民体质。而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时,马约翰在一次运动会上战胜了日本选手,为祖国争光。这让马约翰深刻感到体育运动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马约翰来到清华大学担任化学老师时,有次对周诒春校长说:“清华每年要送出100名学生到美国,送出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送去‘东亚病夫’,因此学校需要考虑除了让学生念书,盖图书馆、盖大礼堂外,也要让学生搞体育,盖个体育馆等等。”


他的意见得到了采纳,清华相继建立了田径、游泳、各种球类的运动队,因此清华大学很快就成为中国的体育重镇。在马约翰的带领下,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就回忆,他刚来清华时,200米都跑不动。可在马老师的调教下,竟然成了学校足球队的主力。正是年轻时练就了的强健体魄,才能在日后为国家多做事。


马约翰对学生十分严格,甚至制定体育不达标不能毕业的制度。像吴宓、梁实秋等文化名人,都曾因体育成绩不及格,而被马老师“扣留”在学校半年。正是这样的高要求,才让学生拥有了“革命本钱”,成为诸多行业的精英。


马约翰除了在学校任教,还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他所创制的一套体操就深受民众欢迎,很多人就是通过这套体操健身健体。可以说马约翰的诸多举措,让无数民众的身体越来越棒。此外,马约翰还重视体育理论研究,并撰写了《体育的迁移价值》与我们对体育的应有认识》等文章。这些体育理论对于中国体育事业发挥了积极影响,奠定了我国体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马约翰大力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得到了各方赞誉。有了“新中国体育一面旗帜”的美誉。而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在他默默付出中得到了发展,为今日体育强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同样酷爱体育的教员(毛)更是称他为“全中国最健康的人”,此话不仅是对马约翰体育教学的肯定,也是对他强健体魄的真实评价。


推荐阅读:
国际体坛最为无耻的国家,输了连裁判都打,太不要脸了
欧洲杯的激情往事和神话
史上最“恐怖”的奥运会,11名运动员遇难,停赛34小时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奥会到来之际,讲述三位中国体育先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