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hm9gbqudqqbp 发表于 2023-2-18 21:20:44

历史上,李燕是如何讲述父亲李苦禅的故事的?

李燕先生,李苦禅之子、齐白石再传弟子、当代有名画家、被誉为保护京城传统文化的“四大铁杆”之一。
1979年,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作画,到1981年、他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尺寸最大的作品,这幅巨制用四张丈二匹连接而成,面积约二十一平方米。中国古代称华夏,画这幅画儿、他题词就是希望我们国家、华夏能够强盛起来,是他爱国思想的一种延续、时代精神的表现。老人脱掉鞋穿着袜子、用脚步在画的周围丈量一番,之后,他用特制的大刷子代替笔在脸盆里蘸饱了浓墨,俯身纸上纵横涂抹,看似随意、却构图十分巧妙,画中、荷花朵朵盛开池中,两三只鸬鹚站在岸上抖动着翅膀、梳理着羽毛、嬉戏着。这位精神矍铄的耄耋画者就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先生。这样创作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第一幅最大的大写意花鸟画《盛夏图》。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盛夏图》的寓意就是盛我华夏,有希望国家日趋兴盛之意。李苦禅先生用自己的画作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细细品味大师的名字,苦禅,让人不禁想问,这位大师的从画之路会是如何呢。1918年,当时李苦禅十九岁,那时他还不叫李苦禅,而叫李英杰,当时他在山东聊城省立二中就读,并师从孙占群先生学习国画,孙先生见李英杰用功又有天赋,于是就鼓励他到北平去求学,因为那里是中国人文荟萃之地、更是新文化运动的孕育之地,于是这一年的暑假年轻小伙儿李英杰就冒冒失失地闯了趟北平。这中间也是很艰苦的,中间饿了怎么办,他很乐观,他说我那个时候一个小子儿铜钱我能横吃横喝,说怎么横吃横喝,一个小子儿铜钱能买两、三个老玉米棒子,到那菜园子、那小驴儿拉着水车,叮当、叮当,水出来之后,走到一个横的水槽子边上,水槽子里的水在流,我趴在水槽上喝,这不是横喝嘛,吃老玉米不是横着吃嘛,说那时候一个小子儿、我横吃横喝。他先到了北京大学,走到红楼前,碰到了一个穿长衫的年轻人,于是就上前打听学画的地方。说这里头教画画吗,自己父亲说话就是这样的口气,这里教画画、父亲说我想看看画画怎么回事儿,好、你随我来。他不知道这人是谁,这位穿长衫的年轻人讲,你看画、这是我画的,自己父亲记得到一张大油画前,画的《圣经》故事上的一个情节,一个裸体的壮汉跟狮子搏斗、扳着狮子嘴,这时候他长衫年轻人自己道出姓名,我是这里的画法研究会的导师,我叫徐悲鸿。和徐悲鸿的偶然相遇,让李苦禅加入了画法研究会,就这样,在北大红楼地下室、开启了他学习西画的绘画生涯,然而此时他并不知道,多年后还是在这栋楼里、将有一场生死浩劫等着他,但在这个暑假、他是幸运的,不但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亲授,而且还成了徐悲鸿的大徒弟。徐悲鸿院长的大徒弟是谁呀,这个猜、那个猜,这个猜吴作人,那个猜黄养辉,都猜过来了,他乐了、他说都不是,一说苦禅是我的大学生,他说我没出国的时候教的他。所以这以后也说,我是徐悲鸿院长的大弟子、第一个徒弟,他没出国前我就已经是他学生,就是来源于此。就是这短短的暑假,为李苦禅一生的艺术追求指出了正确的方向,1918年暑假结束了,李苦禅在与西方绘画艺术和古都风貌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踏上了返乡的归程。不过,他人虽然回到了山东、可他的心却从此留在了北京。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久积在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五四爱国运动像火焰一样迅速地点燃了每一颗爱国赤子的心,山东汉子李苦禅的心也被点燃了,他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那一段坚定了他一个什么信念呢,他认为北京就是我大中华文化的荟萃之地,北京就是我这一辈子安身立命之所。1922年,李苦禅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西画系顾名思义就是西方绘画艺术专业,在这里、老师教的和学生学的都是跟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学校里自己画着西画,自己还想着学国画。既然当年李苦禅考的是西画系,那按道理说他在进校之前的志向应该也是想学习西方绘画的,可是他本来好好地学着西画、为什么突然又想起要去学国画了呢,李苦禅在艺术追求上的这一突变之秘让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在李燕看来,父亲李苦禅之所以会选择国画,是和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以及徐悲鸿中西合璧的思想紧密相联的,但是、要想在绘画艺术上做到中学为本、西学为用,首先就要对中国绘画艺术本身有了相当深刻地了解、得其精髓之后,才谈得上去跟西方艺术合璧,那到底何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呢,李苦禅一边学着西画,一边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徐悲鸿倡导学习绘画的学生们要一边努力汲取千年中华艺术宝库中的营养,一边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研究、感受大自然与现实生活的写生中去。李苦禅在仔细领悟了徐悲鸿提出的中西合璧的精神之后,总结出学习中国画有四门基础功课,速写、书法、临摹、国学,在这之上才能有真正的创作,经过再三思索、李苦禅决定拜齐白石先生为师。他齐白石的画、他的创作精神有,他个人说画我家画,画他自个儿家的画,这是创造的精神,很有毅力、整天这么画,一整天这么画,也不奔走这个什么高门啊、什么阔人啊,不搞,自己就看上了他这几点,自己就到那儿拜师去了。1923年的秋天,正是白石先生非常艰难的一段日子,他初来京城、人地生疏,没有阿谀奉承的本领、却有大胆创新的思想,就在齐白石先生孤独求索绘画艺术的时候、李苦禅敲开了他的大门,甘心情愿叩头拜师,当时、李苦禅和同学王雪涛一同来到了白石先生家中。您是齐白石老先生吧,我们都喜欢您的画儿,想要拜您为师,不知道您能不能收我们这两个学生,反正说的那个话呢、就是挺朴实的,所以农民出身的白石老人、对这样的农民的儿子的表现反而是很有好感,当时就点头应允了。自己父亲比王雪涛快,先磕的头,就算第一个入室弟子。这一拜,不仅令中国大写意绘画揭开了新的一页,更留下了一段齐门苦禅的师生佳话。有时候问他齐白石一些问题,他不保密,比如问老师啊,这个工笔草虫在生纸上画太难了,别人都在熟纸上画、绢上画,它是不晕染的。白石老人的首创在生纸上画工笔草虫,好多这些个所谓的配方、白石老人他不保守,他真给你讲东西。反过来说白石老人不是靠某种特技秘方成为大师的,他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你当场看画画,就这么简单,朴实极了。李苦禅可谓深得齐白石的真传,他时刻深记白石老人的话,要师吾心、不可师吾手,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就是学生要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画、而不仅仅是学怎么画,这样、学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生命。李苦禅以白石老人的笔墨为基础,又吸收了八大山人、石涛、赵之谦等大家的技法,融会贯通中画、西画,自辟蹊径,形成了李苦禅画派。他的画与众不同,虽然同是水墨画,李苦禅与老师齐白石画的题材、章法都不一样,但两人又毕竟是师徒,心念相通,所以偶有不谋而合的巧思也就很自然了。我们老家马家河里的鱼鹰子那挺生动的,大写意怎么没人画它呀,于是父亲就把那个鱼鹰子画的站在那大石头上面,画完了以后呢、就到白石画屋啊、就请教老师。很熟了,他一进门就说,老师我心里想出这么个画儿来,您看能不能画,简直是凑巧极了,白石老人正在那画山水,山水下面一群鱼鹰,过去古人画山水也没有这么画的,一群鱼鹰挪到山水里面去,当时白石老人非常激动,所以白石老人他以后画的鱼鹰都是山水里的鱼鹰,而自己父亲呢、早期的鱼鹰是一群的,后来他就画的一只、二只、三只,唯独老年画的唯一的一张丈二匹一群鱼鹰,那和白石老人完全不一样。弟子画得好了之后,他还鼓励,英也过我、英也夺我心,自己父亲名字叫李英杰,你有些方面已经超过我了,你夺了我的心,我正在想画什么、你也在画什么。虽然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是免学费的,可李苦禅出身贫寒、维持生活都很不容易,他白天在学校学西画,晚上拉洋车或是到白石老人家里学国画,那段日子的确很苦,而李苦禅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画炭画儿一人发半个馒头、一个馒头,大家拿那个馒头蘸着擦、不是橡皮,拿那个凑合吃、喝点儿水,那真苦的时候就是这样。还不说,那时候自尊心很强,这些生活只有一个同学知道,跟他说心里话、他了解,叫林一庐,他说我送你一个艺名吧,叫苦禅好不好,自己父亲一听当时就表态了,明知故道、明知故道,说了这么两句,从此他国画上题名苦禅。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毕业展览中,林风眠校长看到了苦禅先生的作品,惊呼哪里来的苦和尚、画得这么好。同学们告诉他、李苦禅就是李英杰,林风眠校长知道了李苦禅拉洋车为生、还利用拉车和课余的时间去齐白石先生家学习国画的事情后,在李苦禅的作品前驻足良久。最后,自掏腰包购买了部分李苦禅的毕业作品以资鼓励。在林风眠的感召下,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解囊,苦禅的作品顷刻间销售一空。老师们一共为李苦禅凑了十块大洋,资助他在北京继续求学,就是到了晚年,苦禅老人每一次一提起那十块沉甸甸的大洋的时候,总是难免要眼圈发红。十好几块啊,当时那对于农民的儿子那可是一笔巨大的学资啊,更何况它里面包含的是他的师长们对他的一种精神的鼓励,这不可以用钱来计算的。李苦禅先生从自己的老师那里获益良多,而他自己教起学生来也是毫无保留。1930年,李苦禅应林风眠校长聘请、赴杭州担任中国画教授,1934年他又再次回到北京执教,而此时他已经是桃李满天下的著名画家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李燕是如何讲述父亲李苦禅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