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背后的故事:关于人物来历和故事逻辑
文/老徐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b0a0968ff744138add121c2922e7c2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0846206&x-signature=wP4uwZULNDI7hb6wJCoEsZ%2B8XPE%3D
看完了张艺谋的《满江红》,因有诸多感慨,所以回到家便敲出一篇文字,匆匆发表,沉淀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有很多想说的话,并没说完。所以再来一篇,说说与《满江红》相关的故事,权作番外。
第一,关于剧中几个人物的来历。
剧中的大反派,宰相府总管何立,这个人物是有来历的。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曾有这样一段话:“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何立正是通俗小说《说岳全传》中的人物,书中关于他还有一段不短的故事。他是秦桧的家将,对秦桧忠心耿耿,可是他又明白他的主人并非好人,明白岳飞是冤死的。他奉秦桧之命先后去捕拿道悦和尚和疯和尚,道悦和尚曾以偈语提醒岳飞不要回京,疯和尚曾在灵隐寺戏耍秦桧夫妇(后来被戏剧演绎为《疯僧扫秦》),秦桧必欲得之而后快,结果道悦和尚见到何立,说了那句偈子就坐化了,疯和尚见到何立,说要回房换件衣服,结果一回去就不翼而飞。两次没有完成任务的何立被秦桧骂了个狗血喷头,秦桧还把他的老娘和妻子都抓进监牢,令他前往东南第一山寻找疯和尚,结果何立阴差阳错,另有一番机遇。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存疑,但是在评书中,此人对秦桧愚忠,又事母极孝,只是被奸人利用的一个走狗,倒也谈不上罪大恶极。电影中他虽然心狠手辣,却留下了桃丫头的性命,也算一念之仁。
第二,宰相府副总管武义淳,也有点历史的影子。他是宰相府的副总管,却又是皇帝派去的卧底,在剧中他的关系是“武贵妃”,历史上赵构没有姓武的贵妃,却有一个“吴贵妃”。吴贵妃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妃,她知诗书,可能还会一点武功,年少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在赵构起兵到称帝的过程中,给过赵构很大的帮助,史载她经常身着戎装侍奉左右,并在一次兵变中救过赵构的命。她在1143年,也就是岳飞死后第二年晋位皇后。姓武还是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构与秦桧名义上君臣相得,实际上矛盾重重,秦桧借金人势力把持朝政大权,赵构每天上朝时都要在靴子中放一把匕首以防不测。所以赵构在宰相府派卧底是成立的。而从电影中的情节来看,御赐的金牌在相府狗屁不是,也正是当时君臣关系的真实体现。
第三,剧中的女主角瑶琴,她的名字应该来源于岳飞的那首《小重山》: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她在剧中自称“商女”,商女就是歌女,源自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与张大最喜欢唱的小曲,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然而细究起来,蒋捷出生在秦桧去世之后,《满江红》故事发生的时候,这首词还没有诞生。
第四,主角张大,在历史上也有原型。据史书记载,1150年,秦桧在上朝的必经之路众安桥上,经历了一件刺杀未遂事件。行刺者名叫施全,时任禁军殿前司小校。并没有更多的记载表明他与岳飞的关系,他刺杀秦桧的原因,在他受刑时曾大义凛然地表明:“天下人皆欲杀虏报国,独汝不肯,故吾必杀汝!”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中,秦桧已为千夫所指。《说岳全传》对施全的故事进行了演义,说他本是山贼,与岳飞比武失败后即结拜为兄弟,从此跟着岳飞征战杀敌。岳飞遇害后,岳家军将领中,只有他敢于在临安刺杀秦桧。后来,百姓感念其忠义,尊其为众安桥土地公。
顺便说一下秦桧。在电影中,雷佳音演出了秦桧的狡诈,也演出了他的虚弱。最后他当众诵读《满江红》居然眼含热泪。我差点以为电影要洗白他,结果发现编导还真是聪明。这是一个任何朝代、任何环境都无法洗白的人,他背叛了自己的民族,残害了自己民族的英雄。虽然他自白说我本是一介文人,喜爱的是饮茶吟诗(大意如此),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是人神共怒,所以他已经跪了八百多年,今后毫无疑问还要跪下去。连他的后人都以之为耻:“人到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我有一个哥们,某年月日到杭州去,专程赶到岳王庙,跳进栏杆对着秦桧的塑像就是几巴掌,然后仰天长啸:“今日才算出一口鸟气!”
这就是世道人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4a5114cc0374aeeb86e927b1857703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0846206&x-signature=pzsDgNkSfCPhEvBVKPHdgKHGH0I%3D
第二,关于《满江红》的历史争议。
这首词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岳飞,历史上是有争议的。著名的词学家夏承焘先生最早考证说,岳飞的孙子岳珂花费毕生精力搜集爷爷的作品,但他编辑的《金佗稡编》、《鄂王家谱》都没有收录《满江红》词。而且在明弘治间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的流行。换句话说,这首词可能是明人的伪作。而且,词中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句,“贺兰山”在西夏,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这样的词语等。
夏承焘自然是严谨的历史学者,他的考证自有其道理。但若说此词非岳飞所写,也不免过于武断。明弘治之前不见此词,不过是缺少文字记载,或者湮灭了,或者现在还没有发现;至于贺兰山在哪里,并不影响岳飞在词中以之代指北国的强虏。后来即有人考证出,在汤阴岳飞庙发现王熙天顺二年(1458年)所书《满江红》词碑,即早于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44年,所以夏承焘的论断不攻自破。另外也有人指出河北也有一处地方叫做贺兰山,那在当时正是金国所在地。
这些争议只是学术争议,问题不大。可怕的是现在出现的一些争议。据说这首《满江红》被编辑从语文教材中拿下了,理由是此词中这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太过血腥,不适用于教育之中。我没有亲自考证,不知真假。但我自小熟读这首词,从未觉得这句子血腥,反而有说不出的豪迈。“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对待侵略者,自古皆然,谈什么仁义道德。如果担心现在祖国之大,边远地区的同胞看到此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那才是真的多虑。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文化是一种价值,只要身处于这个整体,只要认同于这个价值,不论地处何方,都会被这首词充满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所感动。《关于岳飞〈满江红〉词讨论综述》的作者龚延明说:“历史既然已把《满江红》词铸成岳飞爱国精神的载体,中国人民仰慕民族英雄岳飞精神,它和岳飞名字连在一起的地位,是决然不可动摇的。”
这是实话。它叫群体性情结,正如端午节的来历,本来有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曹娥等多种说法,后来慢慢统一为纪念屈原,何也?盖因屈原所代表的家国情怀,是全中国人最深刻的生命烙记。
第三,关于小人物的大盘算。
是的,我还是想再谈谈这个问题,那篇影评凭着一股气完成,自己所想所要表达的,未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所以赘语几句。
张大是岳飞的亲兵,亲兵也是兵,是小人物,在电影中的故事发生时,他连亲兵也不是,是“效用兵”,不算正式的兵员。另几个参与行动的分别是更夫丁三旺,马夫刘喜,都是最底层的人物,更有商女瑶琴,是最下贱的妓女,就包括亲兵营副总管孙均,也不过是一个下层军官。偏偏是这样一群小人物背负起国仇家恨,怀揣千秋大义,不自量力要以蝼蚁之身和权相对抗,这样的设计真实吗?
还真挺真实的。仗义每逢屠狗辈,自古侠女出风尘。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表面上是帝王将相,底子里全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辈。历史的紧要关节,常有小人物担当大义。孟尝君不就是靠着鸡鸣狗盗之徒才逃离咸阳的吗?伍子胥过江的时候,为不出卖他的行踪,渡他过江的舟子自刎而死。再往大了说,刘备原来是个卖草鞋的,关羽是个逃犯,张飞好一点,也不过是个财主,刘关张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我在上一篇里曾引用过金庸小说中的一句话,原文是这样的:
丁敏君双眉上扬,厉声道:“死贼秃,你胆敢辱我师门?”长剑向前一送,登时刺瞎了彭莹玉的右眼,跟着剑尖便指在他左眼皮上。” 彭莹玉哈哈一笑,右眼中鲜血长流,一只左眼却睁得大大的瞪视着她。丁敏君被他瞪得心头发麻,喝到:“你又不是天鹰教的,何必为了白龟寿送命?” 彭莹玉凛然到:“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
彭莹玉宁死也不吐露白龟寿的行踪,丁敏君理解不了。何谓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无非就是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无非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无非就是宁可抛头颅、洒热血。这个义字,无非就是正义,是公理,是世道人心,用现在的话讲,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丁敏君之所以理解不了,正是因为她和秦桧、何立、武义淳们一样,把利字摆中间,道义为何物,自然放面前而不识了。
说回到岳飞,当年在狱中遇害之后,他的尸骨是如何保存下来的?是因为一个狱卒。
真实的历史中,岳飞不是被处死在风波亭,而是在大理寺的监牢中被人秘密处决。他的尸体自然无人来收。当晚漆黑的月色下,一个渺小的身影背起了岳飞的尸首,逃出监牢,摸黑走了数千米,逃到了杭州城外的九曲丛祠。为了日后辨识,他将岳飞身上的玉佩贴身埋下,葬在了九曲丛祠一侧山林中,并在那片没有坟头的墓地上,栽下了两棵再寻常不过的橘子树。
20年后,为岳飞平反的宋孝宗要修建岳飞的陵墓,却无人知道岳飞遗骨何在。这时候有人站出来,向官府告知了地址。岳飞的尸骨才被迁移到了西湖之畔,这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宋岳鄂王墓”。
这个站出来的人,是当年那个渺小身影者的儿子,这时候他已经亡故了,他叫隗顺,是当时看守岳飞的一名狱卒,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南宋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埋藏好岳飞的遗体之后,他守口如瓶,只在临终之前交待了自己的儿子:“岳帅精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
这个故事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却非常有力地说明,公道自在人心,大义自在人心。当高高在上的人君士大夫丢失了廉耻,这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默默地传承起来,保护起来,守护他们的英雄,守护他们的家园,守护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所谓荧火之光,可昭日月。又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来有一位伟人经典地总结到: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再往前,清代的曾朴在 《孽海花》第十八回中说:“通国无不识字的百姓,即贩夫走卒,也都通晓天下大势,民智日进,国力自然日大了。”
现在不正是如此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a29c6d3631e40e5a14349c19369e7a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0846206&x-signature=pFEbESb94TJsUByMJjpAlI%2FfAtU%3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