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zmg55tggt445v 发表于 2023-2-1 05:32:05

古代的隐居生活,真的有想象那般悠然自得吗?未必

提起古代的隐居生活
你能想到什么
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
或者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岁月静好?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
人们似乎对古人所描述的隐居生活更为向往
但在古代
真的会有世外桃源吗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去探寻真正的隐士生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9b9a784869447e99e2dc1407837f97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0562149&x-signature=zVBTdldn9Ny%2Bqne6L%2FSaPcXASaI%3D

若说隐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那当属山水田园派大诗人陶渊明了吧,他的诗篇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人不自觉就对那种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但在古代选择隐居,真的只是选一处心仪的地方盖一座房子那么简单吗?不见得。
就先拿人生标配衣食住行四样来说吧,衣就不用多说了,想过隐居生活的自然是不在意这些外在的东西的,但到了“食“这里,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随便找一处荒地开荒,也能自给自足了,当真这么容易吗?
毕竟在古代,田地是不能随意开垦的,即便是荒地,也必须要有官府的盖章戳印。
我们先暂且就当土地的问题解决了吧,那接下来是不是就要种粮食了,等到种完粮食,为了保证秋天有所收获,来年不饿肚子,还要除草,浇水等等。
即便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早干到晚,但同样避免不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结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3ee0dcb971a4f46b5af9862973c7f9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0562149&x-signature=JS2K1W7SQJNukwgyWc9p9DzMopg%3D

即便是辛勤劳作获得了丰收,但不要忘了,在古代可是还要上交赋税的,以为隐居世外就能避免了吗,唐诗中“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就足以说明,古代的赋税制度有多么严苛,想当漏网之鱼,那是不可能的。
倘若是运气不好再碰上个水灾旱灾什么的,那这一年就相当于白干了,没有吃的,还当什么隐士?
也许有人说,那陶渊明不照样过得好好的吗?
但你能跟陶渊明这个官N代相比吗?人家的父亲和爷爷都当过太守,外祖父也是不小的官,这样的家世,也难怪人家有底气“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了”,实在是人家不稀罕。
人家就在自己的地盘上隐居,田地什么的自然有家里的佃户去忙活,陶渊明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睡到自然醒,然后想干嘛就干嘛,或是去南山采采菊花,或是钓钓鱼,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扛上锄头去田地里面和农民聊一聊人生理想,再写写诗什么的……这样的日子,的确是羡煞旁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2bca64d83fa4bb4b1310ca5c42a4fe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0562149&x-signature=MnIcCV2yBOVYs%2F%2FfUR64uxoPaH8%3D

可就是领先在起跑线上的陶渊明,也依旧会被隐居所带来的后续问题所困扰。
你看看陶渊明所写的《咏贫士七首》,其中有这样一句“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没有酒喝,没有饭吃,骨感的现实终于让这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诗人低下了头,甚至于将自己的标准降到了“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这个层次。
也难怪他的好友颜延之在被调往外地任职时,会百般担心陶渊明的生计了,甚至于还给陶渊明留下了两万钱的生活费。
可你猜怎么着,这笔巨款还没被捂热,就被陶渊明拿去还了欠下的酒钱。
官N代的陶渊明都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没有身份背景,没有资产的普通人了。
还有人说,诸葛亮原来也是普通人啊,人家也隐居啊,《出师表》中可是说得明明白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1b64ac7b9de49319a569e349d85c4b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0562149&x-signature=f4NQznkUQHiqaKd3RR2O80qK2%2BQ%3D

呃,“布衣”之说只是人家的谦称,诸葛亮实际上的背景和布衣那是半点都不沾边儿,要知道,诸葛氏在当时的琅琊可是鼎鼎有名的望族,诸葛亮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泰山郡丞,诸葛亮的叔父还当过豫章的太守,就是人家的老丈人,那也是沔阳名士黄承彦。
在这样的背景加持下,诸葛亮会缺钱花吗?
人家去隆中隐居,那纯粹是体验生活,让自己更加神秘一点而已。
我们再来说一说“住”,即便在深山老林,那也必须有一方庇护之所吧,不需要陶渊明的“草屋八九间”,也不需要诸葛亮的“草庐”,只怕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都需要花费许多时日。
但是,被一股风就能掀掉屋顶的草房子,能够抵挡得住大型猛兽的袭击吗?这是去隐居,又不是嫌命长了。
我们最后说一说“行”,古代对人口的管理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密多了,首先是平民百姓是不能随意外出的,倘若是跨州跨县,那还需要提前跟官府打招呼,拿到路引,想悄悄摸摸地去深山老林过自己的小日子,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很有可能会被官府当作流民被抓起来吃劳饭。
所以,不论是古人诗篇中还是影视剧中呈现出来的隐居,实际上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的诗和远方,所谓的世外桃源,都是需要银子的。
其实只要心下无尘,那么到哪里都可以有自己的世外桃源,大隐隐于世,也是可以有诗和远方的,大家觉得呢?
参考资料:
《晋书》
《陶渊明传论》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予以删除。
未经账号允许,禁止转载内容或将文章发布在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的隐居生活,真的有想象那般悠然自得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