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力量
从前车马很慢,家书是思念的寄托。“洛阳城里见秋风,预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薄薄的纸张,诉不尽游子心中的乡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在战乱时更是无比珍贵。“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家书中那盼归的声音,萦绕耳边,时刻敲打着游子的心……到了通信相对便捷的今天,写“家书”的人不像从前多。那么,家书落伍了吗?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蕴涵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革命先烈的家书,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让人们不断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此永别,望妹努力前进。兄谢你的爱!万望保重!余言不尽!”这封仅二十几字的家书,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彭湃写给妻子许冰的家书。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彭湃被捕。狱中,他知道敌人会下毒手,便留下了两封绝笔书:一封是向党中央作最后的汇报,鼓励同志们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信念;另一封则是留给妻子的。在信中,他勉励妻子许冰继承其遗愿,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临刑前,彭湃将身上衣物赠给战友,对难友作了最后的演讲,并高唱《国际歌》昂然奔赴刑场,牺牲时年仅33岁。有彭湃家书的鼓舞,许冰谢绝组织让其到莫斯科进修的好意,将两个年幼的孩子寄养在战友家中,只身前往大南山开展革命工作。后来,她被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受尽百般折磨,为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事业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家书是一个时代的诉说方式,很多质朴的文字记录着感人心迹,催生振奋人心的力量。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许多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抗疫岗位,成为人们眼中“最美的逆行者”。作家张丁精选援鄂医护人员与家人之间50余封通信,以“为你出征”“等你归来”上下两篇,写成了《逆行者家书》一书。家书中,这些最美逆行者与家人互诉思念与牵挂、互相安慰与鼓励,前方与后方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诗篇。
不久前,我整理东西,翻出不少家书。这一封封家书中,有我参军后遇到挫折,家人写信鼓励我,帮我重拾信心;有我备考军校时,信心不足,未婚妻(现在是我的老伴)在信中鼓励我,助我顺利圆梦……亲人的鞭策和鼓励,是我在军营中前行的动力,更是人生路上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法宝。
时光荏苒,“家书”并没有落伍于这个时代,而是用一种更深沉有力的方式存在于我们身边。它蕴涵的是温润心灵的光芒。那种动人情感和精神激励超越任何语言,那种用生活积累的美好情感、高尚品质、崇高追求,那种用心和爱凝结成的文字,永远不会过时。
薄薄的一封家书,写下的是心意,传承的是家风,承载的不仅是浓浓的亲情,更是激励奋斗的不竭力量。(■陈广生)
来源:解放军报 转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