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xk7r6y0yvuvk 发表于 2023-1-27 06:23:52

历史上,刘章枢有哪些故事?

刘章枢老人,有名自行车车技演员、中国车技史上里程碑人物、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演员、编导。
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的排练室。我们的任务就是主要慰问铁路职工,主要给铁路新线演出,跟中国杂技团不一样,中国杂技团在各大城市公演、卖票;我们这个任务是对我们是非常次要的,只能顺便的,人家需要你给演两场,主要为铁路职工。
刘章枢在铁路文工团杂技团工作了四十多年,这期间、他的自行车车技表演不下数百场,然而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1956年、他第一次跟随铁路杂技团演出的经历,那一年刘章枢十六岁。自己第一次出去是鹰厦线,鹰潭到厦门修条铁路,哎呀、坐着火车高兴,一节行李车、一节卧铺车,坐着看着,因为那个铁路基本在山里走的,走着走着停了、怎么回事,自己下去一看,前面一节货车掉轨了,它一掉轨七十多根枕木给拉折了、其中有将近二十多根是彻底折了,七十多根从浅到深那么滑,自己说刚参加铁路文工团、刚参加演出,这一下子他再往前开二三十米、这车都翻下去了。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把刘章枢惊出了一身冷汗,经过铁路工人的抢修、铁轨终于修好了,铁路杂技团得以顺利到达目的地,为当地的铁路职工进行表演。在刘章枢的车技表演中,这一套动作被他称之为“三连”,他的这一招牌式动作深受观众们的欢迎。俗称叫“三连”,自己把一般的动作、就过去一个一个的动作自己给它连到一起,而且最后也创了新动作。连在一起,一般人都没有,本身一个动作就非常难来,但是自己连第二个动作的时候,你比如倒转、转完以后,把前轱辘提起来还要转,转转、自己又立起来上去,那时候自己就看、有时候那个体育,有时候那个骑马、赛马、驯马,马一提起来一拉就起来了,马前蹄起来了,自己说我骑车也一样,我骑车一提起来跟马似的、人就上去了,所以创造这些东西,三连嘛,就是转把、甩轮儿、骑前脸儿,叫三连动作,这是全国自己第一个创新出来的。自己演出了以后,两三年之内,国内还没有。
伴随着滚滚的火车车轮声,常年在祖国各地演出的刘章枢切实体会到了铁路杂技团与其他杂技团的不同之处。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成立于1956年、它隶属于铁道部,是以服务铁路职工为第一位的杂技团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铁路新线建设全面展开,为了丰富在偏远地区工作的铁路职工的文娱生活,铁路杂技团常年奔波在各条铁路线上、为各地的铁路职工送去精彩的杂技节目。为了不给人家增加负担,他也没有场地丶我们就在站台演,我们就挂了一节卧铺车、睡觉车,一节行李车、装道具的,一节餐车吃饭的、一节水罐车、那地儿没水、水槽车,四节车等于是个专列。到哪儿演出的时候火车头拉着走,挂着四节车厢的主要原因就是不麻烦当地职工,当地职工他也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那个能力来接待我们。我们出去将近三十个演员,演出最多的观众有百十来人,普通的观众就有十几个人,自己的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我们二十多个演员、底下只有十几个人看戏,大约十五六个、不到二十个,最后那个站长还跟我们讲,说请你们演员辛苦一下晚点儿开演、再等一会儿,我们还有两个职工没有赶到。说离这儿比较远,就是从别的县赶过来看我们演出,说我们太缺乏文艺生活。我们就等,把他等来以后,不到二十个人,演员比观众还多。在兰州-新疆铁路沿线,有一段被称为“百里风区”的区域这个地方常年刮大风,有的时候甚至能把火车吹得脱轨,但即使是环境这样险恶的地方、只要有火车站点,还是能够看到铁路杂技团的身影。“百里风区”呀,平常都是七八级的大风,刮起风来、两吨重的机器都能刮跑了、火车绿漆都刮没了,就那么厉害。那里的职工接站怎么接呢,用个绳子拴在站台那儿、拉着绳子出去接站,不拉着绳子吹跑了,我们是赶风最小的时候去给他演出。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铁路职工依然常年在这里坚守,刘章枢很感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最好的车技表演奉献给他们。自己创造的一些东西,你比如说这个“跃把旋转”,就是自己人在车把上、一下转圈就转过去了,听一个老师老前辈跟自己讲,他说、我在国外听说人骑着骑着在车上就转过去了,自己说怎么转,他说我也不知道。咱们体育界有个叫什么、托马斯旋转,手摁两个腿来回转那样,自己就根据他这个在想,他那么转、我也能转。自己这一个动作足足练了有两三年,但是自己演出了以后,外国人波兰杂技团到中国来,都向自己竖大拇指,好。
刘章枢的自行车车技是从伯父那里开始学起的,他的伯父名叫刘文兰,也是一位著名的车技艺人。在伯父的启发下,刘章枢从十岁开始练习车技。从小自己就爱骑车,所以跟他学的自行车,因为自己伯父本身他就非常喜欢车,他自己的车就做出多少辆来,单轱辘车、双轱辘车、高车,还有就是自己刚才说的 骑着骑着把前轱辘拆下来,那都是自己伯父他自己发明出来的,他第一个,所以自己看他表演这个东西,自己特别喜欢、所以自己就跟他学了。自行车车技的历史其实并不算很长,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自行车的引入,中国老百姓在使用自行车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自行车还具有技巧性和娱乐性。车技是从外国从欧洲传过来的,开始到中国来以后,咱们有一个车会、万里云程车会,大家就是骑车互相地表演,后来就是中国邮电工人就常常用这个自行车送信、传递东西,这些工人对这个自行车就玩的比较多,从简单的骑、送邮件送东西到开始表演一些动作,大家一块儿表演撒手、倒着骑,从那儿开始形成一个万里云程车会来表演车技,从那以后慢慢就发展,从杂技上就开始发展它了。这个杂技呢有一些武术动作、有一些拿顶,干什么都有,就把这些东西运用到自行车上去,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舞台表演的车技。在车技表演中,一般会用到两种类型的自行车,活轮车和死轮车,很多复杂的自行车技巧多是使用死轮车表演的。活轮车就是普通骑的自行车,往前一蹬它走、一停停轮,它照样可以走,就咱们普通自行车。后来发展成死轮车、死轮车怎么了,往前一蹬,它就往前走,往后蹬它就可以往后倒,这样呢技巧就可以发挥的多一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刘章枢的伯父刘文兰创建了自己的演出团体:刘文兰飞车杂技团。在还没有进入铁路文工团之前,刘章枢就是跟随着伯父、到各地进行“走穴”演出的,当时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那时候演出条件比较苦,没有剧场、剧场就是席棚盖的,陕西有那个排子车啊、就拉着两轱辘的车、拉着道具,装上车、箱子就抬着,两人抬一个箱子就那么干。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十四岁以前干不动、搬箱子都搬不动,以后就都得搬。刘章枢非常好学,他每天都勤奋练习,而这样的勤奋竟然会惹得伯父很不高兴,那时候练功、非常地注意,车坏了自己伯父说自己,别练狠了,练狠了车坏了我修还得花钱。所以那时候自己练功时候,他爱睡懒觉,他睡觉、自己练功,等他起来以后自己练完了,一让他看以后,他说你太费车了、没那么多钱,就这么练、特别不容易练。
1956年,刘文兰飞车杂技团被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赎买,刘章枢与伯父一起进入了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那个时候、令刘章枢最兴奋的是他每天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勤奋练功,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因为练功费车而惹恼伯父了。来到铁路文工团以后,自己一天可以从早晨五点到七点、八点半到十二点、一点到五点半丶晚上七点到九点,自己一天就工作这么长时间,因为什么,你得感恩,当时自己就感觉铁路文工团有好多同志说,你这个小伙子不知道累啊,自己说不累比我们过去那时候好多了,道具、第一国家给我做,自己练功比较狠,就比如说自行车带、普通自行车带,咱普通自行车你一骑,两三年、四五年它都坏不了,自己两三个月就得换一条,为什么呢,自己练起功来车带就磨地,就跟拿锉子锉那个带似的,两三个月一条带丶就磨光了,另外、我这车坏了得修,另外、自己想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技巧,我的车得改革,组织领导能支持我。在铁路杂技团,练功的时间和道具都得到了保证,刘章枢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练习和创新车技技巧上,有一个“飞车翻跟头过车”技巧就是他从老一辈的车技大师金业勤的表演中获得的灵感。原来金老师金兰勤他用一个木桌子过,演员拿一个木桌子往台上一搁、他一过去,自己当时跟他学,困难、看都看不着,自己一过把自己这个腿肉都翻了,后来好不容易给练出来了,练出来以后,自己就感觉自己还不太满足,这个还是有点笨,自己就想是不是弄个车子过、不比那个强吗。自己当时跟谁,自己好找老前辈学习、哈尔滨杂技团有个叫李玉海的、李玉海老师。自己说李老师,自己说过桌子感觉有点儿笨,是不是用车子来过,这个李玉海老师说、你等等,他就是练车的世家,他在后面推出车来,他说你看我也想了、但是没人练,你想练正好你来练。自己就根据他的车子的改进方法,因为你不是看了嘛,车子还带个小筐、小篮,车撞上好翻过去嘛,根据他那个自己又稍微改进一些。对方一个车我一个车,骑起车来俩一撞,俩车前轱辘一撞,自己从他身上滚过去、下去,很受欢迎。每天练习次数很多,全国自己首创、那绝对的首创。这个创新的车技技巧,结合了幽默诙谐的舞台表演,十分受观众喜爱,刘章枢的车技受欢迎到什么程度,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天演出谢三次幕,后来我们说不行了演员太累了,领导说太累了不能再演了。别的节目就让上去了,上去报幕底下观众就起哄,不理他、就拍巴掌,拍巴掌比我们谢幕的掌声还长、还声音大。报幕的下来,他说不行啊,不行还得顶上去,这演员受不了、又去报幕,观众又给轰下来了,一般他们都不想接这个节目。一开始上场的时候、人根本就进不来戏,人家没看你的戏啊,他们说 侯宝林说、你们都不敢接我来接。侯宝林一出去观众就鼓掌,他就站着不言语、他也不下去,就让他们鼓掌、鼓掌完以后,观众鼓掌累了、他说话了,观众们的意思就是说,观众们这个心情我们都能理解想看,但是你们得考虑考虑,这演员是太辛苦了太累了,现在由我给你表演一段相声,我给你们说说,就说这么几句,接着就往下说去了,完了观众就让他说去,所以这个节目就这么接下来了,就这么演下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刘章枢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