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长明 统领塞罕坝二次创业
来源:【绿色中国】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T5Mc9DBnlGg8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820412&x-signature=Nmzbpy44i79DWj%2F19UWku0Bo5P0%3D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特约记者孙阁 侯绍强 记者铁铮
11月19日,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揭晓。安长明榜上有名,荣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称号。
再向前推一个多月,这位塞罕坝机械林场第十四任党委书记,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二十大报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他又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了。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也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他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
他心里清楚,手中的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是党和国家嘉勉塞罕坝人的。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的情景,他历历在目。
习总书记语重心长: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安长明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表态:我们塞罕坝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保证林场健康、持续、优质、安全发展,让塞罕坝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地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奋力续写新的绿色奇迹。
统领塞罕坝续写绿色奇迹,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T5McAAG2aJfcz~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820412&x-signature=3hFKYPtbEDTuleyYSsbTqpnAiok%3D
三色LOGO寓意深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就有塞罕坝精神。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凝练概括出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习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12个字,已经融化在安长明的血液中。每每接受媒体采访,他都会重复塞罕坝精神的现实意义。
53岁的安长明话特别少,平时很难见到他和人闲聊。在好多情况下,他都是按提前准备好的稿子说,很少即兴发挥。每到正式场合,他说话十分流利。特别是说起塞罕坝精神,更是如数家珍。
作为塞罕坝精神宣讲团的主要成员,他深入各地宣讲近百场。在他的推动下,专门成立了塞罕坝精神研究中心、发扬塞罕坝精神办公室。
2022年8月14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60周年座谈会上,他的发言把与会者的思绪,引回了塞罕坝林场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1962年,第一代建设者们在塞罕坝开启了拓荒之路。一次次试验,一点点积累,一代代坚持,塞罕坝人独创了北方高寒地区造林技术、育苗经验,把飞沙走石、贫瘠荒芜的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广袤林海,变成了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安长明说,“60年,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地种树,一心一意地把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
在建场60周年之际,他主张面向全国征集塞罕坝林场的“logo”。入选的作品用黄、绿、蓝3种颜色设计了数字“60”。
一抹黄,代表的是曾经,曾经的茫茫荒原。主色调是绿色,象征如今的百万亩林海。蓝色则是塞罕坝的如洗碧空,寓意塞罕坝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
他认可这3种颜色。在他看来,它们浓缩了塞罕坝6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我们这一代塞罕坝人,就是要二次创业,让塞罕坝山更绿、天更蓝。”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T5McAq5ny7OLj~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820412&x-signature=wYDiGihYWgEyEHFVmxNykKTWB5A%3D
↑安长明带队攻坚造林 王龙 摄
石头缝里长出绿色
2021年8月23日,塞罕坝人难忘的一天。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对第三代塞罕坝人代表寄予厚望。从此,二次创业的嘱托,成为激励塞罕坝人再创佳绩的强大动力。
安长明成天琢磨着怎么带领塞罕坝人二次创业。他明白,启动塞罕坝二次创业,绝不仅仅是多栽树、栽好树那么简单。
他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团队在发展战略上出研究课题,在森林培育、生态价值转化、林下经济等10个领域深入分析、战略谋划。
他和陈智卿场长一起,一口气组织编制了7个规划。有林场的总体规划、场部建设规划,有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还有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规划等。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河北省政府的支持,专门出台了《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的实施方案》《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方案》。
制定规划不易,把规划变成现实更难。再难,也难不倒塞罕坝人。
八项工程,每一项都实打实。塞罕坝精神宣传教育工程,森林草原“防火墙”工程,自然保护地系统化保护工程,林草生态价值转化工程,森林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工程,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工程,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都在为塞罕坝明天的绿色奇迹打底上色。
二次创业蓝图的实现,从一棵棵小树苗,一个个林区小班的森林质量提升改造开始。
鸟瞰塞罕坝,坝上高原铺满绿色。中间点缀的那点红色,是林场办公楼区。黄色的地方,是六个分场和作业区的施工房。墨绿色的地方,是月亮湖、泰丰湖和七星湖。亮白色的林区路,承担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塞罕坝林场的经营面积是140多万亩,到2017年有林地面积就已达112万亩,除去道路、房屋、湖泊和湿地,可造林的面积已经少之又少。
他算了一笔账。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的饱和值是86%。想达到这个目标,还差9万多亩需要绿化。
这9万多亩可是要命地。规划的地块全都分布在土壤少、坡度陡、难存水的石质阳坡上。
所谓的石质阳坡,就是表面上只有5-8厘米的草腐殖层,再往下全都是石头。30-40度以上的山坡,机械设备上不去,全靠人把树苗一棵两棵地往上背,手脚并用一点点往上挪。
从围场县城上塞罕坝,如果从西线走,经过的第一个分场名叫大唤起分场,是坝上攻坚造林的主战场之一。
大唤起分场有个西太峪作业区,偏远无路,苗木运输难,土层厚度不到10厘米,下面全是各种不规则的石块。
学林业、干林业的安长明最懂行,他知道在土壤贫瘠的石质阳坡攻坚造林,面临着坡陡栽植施工难、少土保墒难、贫瘠成活难的等一个个难关。
他和分场的同事们一起摸索经验,转变造林思路,探索造林技术,全力提高造林成效。
车根本上不去,就用骡子把苗子驼上山。骡子上不去的地方,就由人来背。乱石坡缺土,就在树坑里垫点客土。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能想的招,全想了。能用的法,全用了。
天亮上山,天黑下山。每天在石头缝中要走十几公里路,查看造林质量。中午只能在山上就矿泉水吃干粮,整整吃了两个月,体重一个劲儿地降。
2022年,大唤起分场完成攻坚造林1500余亩,大部分位于土层贫瘠的石质陡坡处。
安长明带领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地块偏远无路,苗木运输难,石砾多整地难,坡陡栽植施工难,少土保墒难,贫瘠成活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和自然条件难题,探索出了苗木选择与运输、整地客土回填、栽植技术革新、幼苗保墒、防寒越冬等一整套完善的攻坚造林技术体系。
2017年后,塞罕坝林场在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石质荒山和秃丘沙地上攻坚造林10.2万亩。全场的石质荒山,全部完成了绿化,平均造林保存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98%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第一次号召全国学习塞罕坝精神。5年的时间,塞罕坝人交出的是一张绿色的答卷。
林场有林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15.1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到了103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森林资源总价值约231亿元。
塞罕坝,这片“世界之最”的土地上,续写着绿色的奇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T5McBOJ65RAss~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820412&x-signature=0PmYc5Z7KBA1mjSxIZCjF0sqZhA%3D
↑在王尚海纪念林召开二次创业誓师大会 王龙 摄
塞罕坝建起新碳谷
安长明反复琢磨,塞罕坝的二次创业内涵究竟是什么?他暗下决心,要发挥塞罕坝林场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绿色发展。
如果说,第一代塞罕坝人让百万亩人工林拔地而起,成就了荒原变绿洲的绿色奇迹。到了安长明这一代人,续写的是关于初心与使命、传承与奉献、奋斗与追梦的励志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对此,安长明深有感触。
种了树,护了林,还远远不够。如何将塞罕坝巨大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是他和塞罕坝人探索的“主课题”。
安长明的眼光是独到的,也是会抓机遇的。塞罕坝抢抓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森林碳汇产业,开创了国有林场碳汇交易先河。474万吨的森林碳汇项目成功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签发,目前已完成造林碳汇交易16万吨,实现收益314 万元。
2021年,林场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合作备忘录》,着力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碳汇示范基地合作,共建“塞罕坝碳谷”。
许多知名企业和协会纷纷向塞罕坝伸出碳汇交易的橄榄枝。塞罕坝碳汇资源成为碳交易市场的“热门货”。
2022年8月23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举办塞罕坝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塞罕坝林场与3家钢铁企业进行降碳产品交易,10.31万吨降碳产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交易金额608 万元。
让塞罕坝林地生金
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其中的哲理,安长明体会得最深。他带领塞罕坝人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工程,通过林下造林和迹地更新等方式,培育绿化苗木基地,让林地生金。
安长明粗粗地算了算账,在经营收入方面,主营业收入达26.4亿元。其中森林抚育与利用原木产品17.5亿元,工程造林与园林绿化苗木1.8亿元,生态旅游5.6亿元。
安长明带领职工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绿化苗木、林副产品等绿色产业。
造福乡亲,福荫桑梓。林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多种业态,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带动周边发展生态苗木基地10余万亩,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元。
林场为当地4000余名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周边4万多百姓受益,2.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林场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周边区域规模化造林445万亩,有力推动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攻坚、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了引领一地、带动一方、辐射周边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作用。
塞罕坝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一天也不放林业主业
作为年轻的“老”干部,科班出身的“林业书记”安长明,从来都没有放下过林业主业。
科技创新,是塞罕坝人守护百万亩林海的重要手段。在林场的科研史上,他带领团队留下了这样一些大手笔:
2021年11月,与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等部门共建了塞罕坝林草科学研究院。
2022年4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林草局等14家单位组建了塞罕坝生态文明研究院。
为了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安长明带领森防人员打造了物联网与人工互补的监测网络、航空与人工相补充的防治网络、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检疫网络等有害生物防治三大网络,牵头实施了塞罕坝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智慧化监测能力大幅提高,区域联防联治效果明显,探索实施了无人机防治,提高无公害药剂使用率,有效遏制了重大林草生物灾害侵入蔓延,持续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有效巩固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自然保护地管理上,他按照全面深化林长制的要求,围绕塞罕坝工作实际,建立了林场、分场、营林区三级林长体系,构建起“三级林长、四级管理、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的林长管理模式,并配套出台了林长制会议、部门协作、信息公开、工作督查、考核评价等8项管理制度,把林长制延伸到森林经营、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护地管理等重点工作领域,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塞罕坝的功能定位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在林地管理上,他坚持政治站位,根据塞罕坝的功能定位,重新区划界定了国家级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由63.48万亩增至81.58万亩。他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调整至97.8万亩,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缩减至39.8万亩,塞罕坝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了总经营面积的98.23%,资源保护等级和保护强度显著增强。
安长明自己也是科研尖兵。他主持完成了《冀北山地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等10余项科研课题和技术推广项目,编写了《塞罕坝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与管理》等6部专著,取得了多项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解决了塞罕坝造林、营林中的诸多疑难问题,也为全国相似地区森林经营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经营片片健康的林子
“要抓好森林质量,要大大的提升。我们要给塞罕坝经营一片健康的林子。”安长明说。
安长明和陈智卿这一届林场领导班子成员,创新意识强,思路特别活跃。他们坚持以培育健康、优质、高效森林资源为目标,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以前林场以纯林结构为主。安长明说,“为了增加树种多样性,我们加大了混交林营造力度,着重推进人工林向异龄复层混交林转变。”
他反复强调,重要的是森林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林业人,他就是要通过科技引领,让塞罕坝的森林质量更高,森林生态系统更稳定,生物多样性更加完善。
近年来,塞罕坝开展了“5+2+3”阔叶树种栽植试验,推动混交林建设已完成2万亩,2023年再试验栽植3种阔叶乔木,以此不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年内计划完成40万亩。到那时,塞罕坝在防虫、防火、生物多样性上将形成更健康、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
塞罕坝受高寒、高海拔、土地沙化等因素影响,过去几十年造林主要依靠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三大树种展开。
树种单一对防虫、防火、防病害等方面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如今,用无人机在金秋时节拍摄塞罕坝林场,就会惊喜地发现,近年来塞罕坝的色彩变得五彩斑斓。
金白相间的是桦树,红色的是元宝枫和花楸,金黄色的是水曲柳。
林场为了改变纯林,引进了花楸、柞树、元宝枫、红松、冷杉等树种,推进人工林向异龄复层混交林转变,构建起物种丰富、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目标是高质量发展
在安长明的主导下,塞罕坝林场坚持科学经营,着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塞罕坝把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抚育经营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大力营造混交林。组织林业生产技术人员深入开展抚育盲区3年“清零”行动,积极培育异龄复层混交林。大面积推广栽植柞树、花楸、紫叶稠李、元宝枫、五角枫等阔叶乔木。致力打造物种丰富、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不断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塞罕坝成功地被确定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的示范单位、全国森林经营重点试点单位。
2020年、2022年两个年度,在安长明和林场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塞罕坝林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自然保护区试验区人工林生态抚育试验,开创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营先例,林分质量明显好转,林分结构更加科学。
日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让这片浩瀚林海的生态价值有了更多实现可能。
一次又一次攻坚,使得百万亩林海绿意越来越浓。目前,塞罕坝森林面积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活立木蓄积1036.8万立方米,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切实筑牢了京津的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让安长明深感使命在肩。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T5McC09zPKUm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820412&x-signature=3TwG44B1PTdd17%2BgRCfro1vy0oc%3D
↑塞罕坝机械林场
二次创业的动力
1992年,安长明从河北林学院毕业。他先在木兰林管局所属的一个林场当技术员,后曾在几个林场工作过。2006年,他第一次登上了塞罕坝,走上了林场副场长的岗位。2012年,他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20年,他挑起了党委书记的重担,成了塞罕坝的掌舵人。
在安长明和塞罕坝的荣誉榜上,每一项荣誉都是沉甸甸的。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21年,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2年8月,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安长明被河北林业局3次荣记三等功,获得了河北省林草局建党百年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林业工作先进个人、承德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等称号。
塞罕坝人和安长明都没有被胜利所陶醉。
16年岁月匆匆流逝,安长明和塞罕坝紧紧融合在一起。他经常畅想塞罕坝的明天:
到2030年,森林面积将达到12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6%的饱和值。那个时候,除了道路和建筑物,塞罕坝所有的地方都将被绿色覆盖。
塞罕坝将实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机制全面创新、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成果区域共享。
塞罕坝机械林场,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国有林场。
未来的日子里,安长明将带领塞罕坝人再续绿色的奇迹。
《绿色中国》 B(下半月) 2022 年 11月号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学习塞罕坝,向安长明学习。
页:
[1]